辽代岁时风俗
辽史·礼志·歳時雑儀
正旦:國俗以糯飯和白羊髓為餅,丸之若拳,每帳賜四十九枚。戊夜,各於帳内窻中擲丸於外,數偶,動樂飲宴,數奇,令巫十有二人,鳴鈴執箭,繞帳歌呼。帳内爆鹽壚中,燒地拍䑕,謂之驚鬼,居七日乃出。國語謂正旦為阿尼雅伊能伊。
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為蟾蜍書幟,曰宜春。
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雞、二狗、三豕、四羊、五馬、六牛、七日為人。其占,晴為祥,隂為災。俗煎餅,食於庭中,謂之薫天。
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國舅族蕭氏設宴,以延國族耶律氏,嵗以為常。國語是日為札拉巴。
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京府及諸州雕木為像,儀仗百戲導從,循城為樂。悉達太子者,西域淨梵王子,姓瞿曇氏,名釋迦牟尼,以其覺性,稱之曰佛。
三月三日:為上已。國俗刻木為兔,分朋走馬,射之先中者勝。負朋下馬,列跪進酒,勝朋馬上飲之。國語謂是日為陶拉噶爾布噶。
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君臣宴樂,渤海膳夫進艾餻,以五綵絲為索纒臂,謂之合歡結。又以綵絲宛轉為人形,簪之,謂之長命縷。國語謂是日為托卜伊能伊。
夏至之日:俗謂之朝節,婦人進綵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六月十有八日:國俗,耶律氏設宴,以延國舅族蕭氏,亦謂之札拉巴。
七月十三日:夜,天子於宫西三十里卓帳,宿焉。前期,備酒饌,翼日,諸軍部落從者皆動畨樂,飲宴至暮,乃歸行宫,謂之迎節。
十五日:中元,動漢樂,大宴。
十六日:昧爽,復往西方,隨行諸軍部落大譟三,謂之送節。國語謂之賽音伊能伊。
八月八日:國俗,屠白犬於寢帳前,七步瘞之,露其喙。後七日中秋,移寢帳於其上,國語謂之伊克努爾。
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羣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射畢,擇高地卓帳,賜番漢臣僚飲菊花酒,兔肝為臡,鹿舌為醬。又研茱萸酒,洒門户,以禬禳。國語謂是日為博羅哩烏楚哩嵗。
十月:五京進紙造小衣、甲、槍、刀、器械萬副。
十五日:天子與羣臣望祭木葉山,用國字書狀,并焚之。國語謂之達勒噶喀。
冬至日:國俗,屠白羊白馬白鴈,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黒山。黒山在境北,俗謂國人魂魄,其神司之,猶中國之岱宗云。每嵗是日,五京進紙造人馬萬餘事,祭山而焚之,俗甚嚴畏,非祭不敢近山。
臘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竝戎服,戊夜坐,朝作樂飲酒,等第賜甲仗羊馬。國語謂是日為綽哈雅布。
正旦:國俗以糯飯和白羊髓為餅,丸之若拳,每帳賜四十九枚。戊夜,各於帳内窻中擲丸於外,數偶,動樂飲宴,數奇,令巫十有二人,鳴鈴執箭,繞帳歌呼。帳内爆鹽壚中,燒地拍䑕,謂之驚鬼,居七日乃出。國語謂正旦為阿尼雅伊能伊。
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為蟾蜍書幟,曰宜春。
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雞、二狗、三豕、四羊、五馬、六牛、七日為人。其占,晴為祥,隂為災。俗煎餅,食於庭中,謂之薫天。
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國舅族蕭氏設宴,以延國族耶律氏,嵗以為常。國語是日為札拉巴。
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京府及諸州雕木為像,儀仗百戲導從,循城為樂。悉達太子者,西域淨梵王子,姓瞿曇氏,名釋迦牟尼,以其覺性,稱之曰佛。
三月三日:為上已。國俗刻木為兔,分朋走馬,射之先中者勝。負朋下馬,列跪進酒,勝朋馬上飲之。國語謂是日為陶拉噶爾布噶。
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君臣宴樂,渤海膳夫進艾餻,以五綵絲為索纒臂,謂之合歡結。又以綵絲宛轉為人形,簪之,謂之長命縷。國語謂是日為托卜伊能伊。
夏至之日:俗謂之朝節,婦人進綵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六月十有八日:國俗,耶律氏設宴,以延國舅族蕭氏,亦謂之札拉巴。
七月十三日:夜,天子於宫西三十里卓帳,宿焉。前期,備酒饌,翼日,諸軍部落從者皆動畨樂,飲宴至暮,乃歸行宫,謂之迎節。
十五日:中元,動漢樂,大宴。
十六日:昧爽,復往西方,隨行諸軍部落大譟三,謂之送節。國語謂之賽音伊能伊。
八月八日:國俗,屠白犬於寢帳前,七步瘞之,露其喙。後七日中秋,移寢帳於其上,國語謂之伊克努爾。
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羣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射畢,擇高地卓帳,賜番漢臣僚飲菊花酒,兔肝為臡,鹿舌為醬。又研茱萸酒,洒門户,以禬禳。國語謂是日為博羅哩烏楚哩嵗。
十月:五京進紙造小衣、甲、槍、刀、器械萬副。
十五日:天子與羣臣望祭木葉山,用國字書狀,并焚之。國語謂之達勒噶喀。
冬至日:國俗,屠白羊白馬白鴈,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黒山。黒山在境北,俗謂國人魂魄,其神司之,猶中國之岱宗云。每嵗是日,五京進紙造人馬萬餘事,祭山而焚之,俗甚嚴畏,非祭不敢近山。
臘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竝戎服,戊夜坐,朝作樂飲酒,等第賜甲仗羊馬。國語謂是日為綽哈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