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谚语有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尽管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宇宙和人类的愚蠢是永恒的”,谦虚和理性的人们,早早就懂得了生而为人的渴望与戚伤,然而,“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依然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定和倔强的追求。因此,我们才会在凉风乍起的初秋的夜晚,共聚嘉庚九楼,严肃而认真地探讨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怎么看待两难状态,如何培养公民意识,析辨“信念”与“信仰”之异同——不仅仅因为学分,更因为思想的快乐。这是我的第一个收获,来自老师的授课部分。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看待学习目的的缺失。我想老师所指的问题可能范围更窄,可具体化为“看待进入厦大教育研究院之后对专业学习目的的缺失”。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部分的探讨可分为两个侧面,一是“为己之学,乐在其中”,这在博士生的发言中可以得到最明显的印证,于他们而言,求知本身便是一个辛苦但快乐的过程;一是“为人之学。冷暖自知”,学习是工具,学习的目标在求知之外。
《高等教育哲学》的作者布鲁贝克曾在著作中说到,“谁知道最终的动机力量是否存在于美学价值观的享用感之中呢?”这一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回顾自身的学习历程,我经历了一个“从为人”到“为己”的蜕变。因此,我不知从小到大一再被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赞扬的“苦读”为何物,又何以值得趋之若鹜,至少在读书这件事上,我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一贯如此。在我看来,读书求知的真谛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太依赖外部环境,不太关乎你在哪里求学,而在于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是否能长久存在于你的内心。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看待学习目的的缺失。我想老师所指的问题可能范围更窄,可具体化为“看待进入厦大教育研究院之后对专业学习目的的缺失”。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部分的探讨可分为两个侧面,一是“为己之学,乐在其中”,这在博士生的发言中可以得到最明显的印证,于他们而言,求知本身便是一个辛苦但快乐的过程;一是“为人之学。冷暖自知”,学习是工具,学习的目标在求知之外。
《高等教育哲学》的作者布鲁贝克曾在著作中说到,“谁知道最终的动机力量是否存在于美学价值观的享用感之中呢?”这一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回顾自身的学习历程,我经历了一个“从为人”到“为己”的蜕变。因此,我不知从小到大一再被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赞扬的“苦读”为何物,又何以值得趋之若鹜,至少在读书这件事上,我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一贯如此。在我看来,读书求知的真谛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太依赖外部环境,不太关乎你在哪里求学,而在于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是否能长久存在于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