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张爱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一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好久好久没有读与张爱玲三个字有关的东西了,自高中以来。初识张爱玲,源自林心如的那部电视剧——《半生缘》,因为没看到结尾,有这个情节在,所以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买了同名的小说来看。也是买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半生缘》本来是不叫《半生缘》的,叫《十八春》。买的旧书,是一本绿色封皮的,92年出版的,装帧简单。那本书买到以后,日夜兼程,很快就看完了。整个暑假爱不释手。当然,中间也有了凌晨2:00挨麻麻笤帚的光荣经历。
高中以后,买了一本张爱玲全集。封面是她的照片。身着旗袍,说手掐腰,冷眼孤傲。课间,午后,放学,公交车上,甚至是考场上。现在想想真的佩服那是自己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的那份勇气。
好吧。说说张爱玲。
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说起吧。仅仅是名字,就透露出些许的文艺气息。是的,黄逸梵,是个十足的文艺女青年,出身旧式的豪门。一双三寸金莲,踏遍了大半个地球。就算放在今天张爱玲母亲的举动都能称的上是壮举。父亲是前清遗老之后,嗜鸦片。试想一个文艺女青年和一个烟鬼如何相处。夫妻不和想来也是正常。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公馆。母亲毅然决然的抛下一双儿女,留洋海外。那时,貌似张爱玲四岁不足。弟弟子静小她一岁——刚刚断奶的娃娃。与影片《克莱默夫妇》颇为相似,不过《克》的背景可是60年代的美国!后来姨娘“出走”离家,父亲续弦,父母正式离婚。新上任的继母你孙用藩,前清遗老 祺瑞政府总理之女,这个和陆小曼交好,同样吞云吐雾的女人,对张爱玲和弟弟极尽刻薄尖酸之能事。后来,母亲回国,于是出现了,国内很多离异家庭经常出现的情况。“我养了你!你的心竟然向着你妈!”张爱玲被软禁了,被她父亲。后来终是逃了出来,逃向了母亲,告别了锦衣玉食,注定走向清苦和另一场冷漠。
自此,张爱玲幼年的生活环境大体定型。不管小的时候如何的一个怪孩子(天才大抵如此吧,三毛幼时还喜欢在坟场玩儿泥巴呢。)不管长大后如何地孤傲清高,冷漠现实,她依然缺爱。既然没有得到过,干脆就无所谓,冷漠以示人。可是她的确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要不然不会在胡兰成背叛自己后还用稿费接济他,虽然她跟炎樱喝咖啡吃点心从来都是各付各的,虽然她言必称,自己是个拜金主义者,说自己是个俗人。可是哪个俗人会在寄出这样一封信的同时还附现金30万给那个背叛自己同时躲避政治难的“汉奸”爱人。“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考虑的,惟彼时的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省略处原书因印刷问题看不清)写信来,我亦是不会看了。”这样一封“诀别书”,再看看当初两人的婚书,不能不说,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感情难定。“胡兰成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后半句是胡兰成写的,前半句才是爱玲的。(对于那些说‘张爱玲说,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网友,还是去看安妮baby吧。张爱玲木有那么作。)
而对于后来那个信仰共产主义大张爱玲29岁的美国人赖亚,大多数的张粉包括夏志清都不能说喜爱。那个多病中风的美国人拖了张爱玲后腿。甚至因为他打掉了孩子。可是两个人的事又有哪个第三者能说得清呢。更何况,对于这段婚姻生活,张爱玲没有留下什么文字。
写到这儿,貌似有点文不对题了。其实从胡兰成和赖亚的年龄来看。我主观的认为,张爱玲是有“恋父情节”的(词可能用的不恰当,但就是表达那么个意思。张爱玲喜欢老男人。)当年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的时候,胡38,张23.张爱玲和赖亚在美国结婚的时候,赖亚65,张爱玲36.应该不言自明了吧。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加州的公寓中去世。据说,邻居发现的时候,距离9月8号,已经一周了。
高中以后,买了一本张爱玲全集。封面是她的照片。身着旗袍,说手掐腰,冷眼孤傲。课间,午后,放学,公交车上,甚至是考场上。现在想想真的佩服那是自己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的那份勇气。
好吧。说说张爱玲。
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说起吧。仅仅是名字,就透露出些许的文艺气息。是的,黄逸梵,是个十足的文艺女青年,出身旧式的豪门。一双三寸金莲,踏遍了大半个地球。就算放在今天张爱玲母亲的举动都能称的上是壮举。父亲是前清遗老之后,嗜鸦片。试想一个文艺女青年和一个烟鬼如何相处。夫妻不和想来也是正常。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公馆。母亲毅然决然的抛下一双儿女,留洋海外。那时,貌似张爱玲四岁不足。弟弟子静小她一岁——刚刚断奶的娃娃。与影片《克莱默夫妇》颇为相似,不过《克》的背景可是60年代的美国!后来姨娘“出走”离家,父亲续弦,父母正式离婚。新上任的继母你孙用藩,前清遗老 祺瑞政府总理之女,这个和陆小曼交好,同样吞云吐雾的女人,对张爱玲和弟弟极尽刻薄尖酸之能事。后来,母亲回国,于是出现了,国内很多离异家庭经常出现的情况。“我养了你!你的心竟然向着你妈!”张爱玲被软禁了,被她父亲。后来终是逃了出来,逃向了母亲,告别了锦衣玉食,注定走向清苦和另一场冷漠。
自此,张爱玲幼年的生活环境大体定型。不管小的时候如何的一个怪孩子(天才大抵如此吧,三毛幼时还喜欢在坟场玩儿泥巴呢。)不管长大后如何地孤傲清高,冷漠现实,她依然缺爱。既然没有得到过,干脆就无所谓,冷漠以示人。可是她的确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要不然不会在胡兰成背叛自己后还用稿费接济他,虽然她跟炎樱喝咖啡吃点心从来都是各付各的,虽然她言必称,自己是个拜金主义者,说自己是个俗人。可是哪个俗人会在寄出这样一封信的同时还附现金30万给那个背叛自己同时躲避政治难的“汉奸”爱人。“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考虑的,惟彼时的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省略处原书因印刷问题看不清)写信来,我亦是不会看了。”这样一封“诀别书”,再看看当初两人的婚书,不能不说,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感情难定。“胡兰成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后半句是胡兰成写的,前半句才是爱玲的。(对于那些说‘张爱玲说,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网友,还是去看安妮baby吧。张爱玲木有那么作。)
而对于后来那个信仰共产主义大张爱玲29岁的美国人赖亚,大多数的张粉包括夏志清都不能说喜爱。那个多病中风的美国人拖了张爱玲后腿。甚至因为他打掉了孩子。可是两个人的事又有哪个第三者能说得清呢。更何况,对于这段婚姻生活,张爱玲没有留下什么文字。
写到这儿,貌似有点文不对题了。其实从胡兰成和赖亚的年龄来看。我主观的认为,张爱玲是有“恋父情节”的(词可能用的不恰当,但就是表达那么个意思。张爱玲喜欢老男人。)当年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的时候,胡38,张23.张爱玲和赖亚在美国结婚的时候,赖亚65,张爱玲36.应该不言自明了吧。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加州的公寓中去世。据说,邻居发现的时候,距离9月8号,已经一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