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及我的哥特碎片
未曾在温馨中度过青春年少
更无法温婉地哀叹爱的消亡
昏沉中呢喃金秋成熟的感伤
只能仰躺在已逝的哀朽韶光
用形骨森森的指尖指向前方
抚拭那忧郁冰冷僵滞的彷徨
曾经亲密而今却淡漠的友伴
毫无来由地将我羁绊和埋葬
烛台隐隐绰绰闪现苍白形象
用慑人地哄骗我对欢乐遗忘
他却是我的圣灵,我的祈祷
在启示录漫漫长夜中的过往
即是对“往昔已已”的执狂
在这个漫漫长夜,一个人孤寂地听着那些伤感的抑或阴郁的音乐。窗外,雷鸣闪电,那一闪闪一声声,让我想起了某些人某些事……留给自己的是在这个夜里无尽的落寞和清冷……
刚才那个让我觉得安慰的电话过后,突然觉得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孤单包围着,缠绕着,心,已经被掏空,我才真正与德库拉伯爵遭遇,曾像尼采一样自诩为太阳的我多么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抚慰,但现在,除了窗外肆虐的疾风骤雨,陪伴我的,是一曲凄婉、仇怨、痛彻心扉的哥特哀歌。
现实真是一种嘲讽呵,好不容易有所改变,但是仅仅转了一圈,又转回了原来的状态。
今晚我孤单了,我会想起谁呢?那谁又会想起我呢?
我想起的那个人在身边吗?我想起的那个人在接到我的电话和短信后会在最短的时间出现在我面前吗?抑或我想起的那个人,根本就在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而我只能喃喃自语:“当我孤单我会想起谁……”而这句话,只能勾起我心中隐隐的伤痛而已。让那些事和人都裸露在窗外被无情地风干吧……
我还是那个决绝和落拓的孩子,有自己的哲学和理想,所以我会在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离去……
往事在阳光下风化,遗憾在记忆中永恒,蓦然回首中的一笑,世事已淡然。离开的背影,不带着丝毫的留恋;眼角的泪痕,凝结成霜最后也幻化成雾,即使不舍,即使萦绕,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露出的笑脸上看不到些许的虚无。
船一声呜咽离岸
腾空了海岸线伤感
不会是结局日后的相遇
黑暗中字幕升起
一切都是虚拟无稽
片尾字幕特意说明
人群的离去脸上的泪痕
我想谁都不在意
谁理会谁演了她对白是写好的话
别问这伤人的爱真或假
摊上了那样的他傻笑或泪如雨下
谁知道是场电影或宿命
——《片尾字幕》
那天她给我的那封不需要邮资的信中开头写着:我现在觉得你现实得可怕……确实,经历了太多以后,我改变了好多,我突然的现实似乎超越了身边的所有人。以前就是个呆在象牙塔的没心没肺的孩子,想自己所想,干自己所干,还是顾城所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曾几何时,我长大了,思维的视角有了不可逆转的改变,但,我还是觉得悲哀。叶的离去是风的追随,还是树的不挽留?既然已往的树不再挽留我,那我就追随风吧……
时间在飞快地流过,转瞬即逝,蓦然回首望时,那岁月留给自己的又是什么?
静下心来的时候,想想曾经的快乐时光,岂开心二字了得。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曾经那么多的感动与泪水,那么多的人间真情,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暖风,我在无数次地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身边的人。而现在却真有种吸不到氧气的感觉。原以为有湛蓝的天空,葱绿的大树,娇艳的花朵点缀,想象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可经历了一件有一件的事情,才能真正感受到曾经的幼稚。以前对父母讲的事嗤之以鼻的我,对地方所谓鸡毛蒜皮的地方市井新闻不屑一顾的我,在自己也经历过这些后才算是彻底明白什么才叫生活。Ben Affleck的Gone, Baby, Gone中贩毒、诈骗、虐待儿童……的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人的感情永远都会被这无边的现实的黑暗所笼罩,这是我们自身的伤疤,只是谁都不愿自己去揭开,所有的美好的事情都与此无关,主持的公正与公平,却导致几个善良的人受到伤害,自己问心无愧,却使爱人远去。我不禁诘问,这难道是我们行事的初衷吗?!
所以我还是重新明白了。行走在世间,成长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所有的所有,只有自己去经历和感悟,并不存在谁离不开谁的问题。只有傻子才会为了别人而哭泣,因为当你在哭泣的时候别人根本不会像你一样地哭泣。在他转身离去后,沧海还是是曾经的沧海,除却的巫山还是曾经的巫山。所谓理想,就是现实后的现实而已。我已不再憧憬,因为憧憬也没用,我永远也改变不了现实,更没必要自欺欺人地抱着小仙女Echo顾影自怜。在这个世界除了亲人大概没有谁真正在乎你了,你认为对吗?
多年以后 你回到我身边
不安全 充满了你疲倦的双眼
看着我 也告诉我
你是否 依然相信童话
你曾对我说 每颗心都寂寞
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
但你的心 永远的燃烧着
永远的 不会退缩
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
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
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
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 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
也突然间 明白未来的路
不平坦 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越长大越孤单》
在大学以前,我陪伴我走过的是NEW AGE,那是一种童话里的唯美画卷,ENYA,SECRET GARDEN……还有那早已逝去的校园民谣,使我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大学的前两年,是个被塞满幻想与梦想的时代,明丽的凯尔特民谣,优雅的法国香颂,浪漫的古典摇滚,许巍的彷徨与激励;但后来,我只喜欢听哥特了,纯粹的古典唱腔和乐队激昂暴烈的鼓点、吉他交织在一起,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冲击力,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种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符,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我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望后寻找下一个平衡点而已。
很多人不幸地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但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我常常沉溺于消沉的感觉,并在痛苦的冥想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欢愉感,也就是所谓的哥特倾向吧……同时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也符合我本身的特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曾关注过一个叫C.K的喜欢玩哥特视觉艺术的女孩儿,迷一样的女子。关于她的死是真是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她的歌曲格调烂俗我完全不屑。也许吧,我喜欢看到她的那种感觉,喜欢她那种哥特式的神秘照片,给人一种不羁与叛逆的感觉,给人一种寒冷到害怕的感觉,而这恰恰又是我喜欢但不敢去实践的。看着她就有一种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除了本身喜欢哥特文化外,大概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吧……亦如我信奉天主教,完完全全是对现实状态的厌弃,在繁芜的现实社会里寻找一个短暂的灵魂避风港湾,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因而在痛苦中沉沦。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在那一刹间,对世事忽然看得那么清楚。我终于也不再失望了——因为我终于绝望了。
有一天,我们无法避免这一天的到来。
有一天,我们会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有一天,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空白。
有一天,我们会为自己而伤心落泪。
有一天,我们或许想为自己轻轻的哼支歌。
有一天,当我们躺在这狭隘的空间里,
有一天,我们将失去这世间所有的一切。
权利,地位,金钱,汽车,洋房,一切都将不在。
我们将失去这一切。
只有这厚厚的棺材,
还有这环绕着四周的花儿陪伴着我们。
你是否诧异你的悲剧,
你是否记得某件曾经的往事,
你是否记得某个曾认识的面孔。
你是否会计算一生的得与失。
你是否会审判自己的错与对。
有一天,我们都将不会醒来,
有一天,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说出遗憾。
有一天,我们是否有些害怕这样快的结束。
有一天,我们是否就算拥有一切此刻却还有太多欲望。
有一天,我们是否能确定去往的世界的所有摸样。
有一天,我们将再不也能言语。
有一天,我们将不再战胜这最后的挣扎。
亲人,爱情,婚姻,朋友,都将看着我们远去。
我们将不会再见。
只有这安葬的地方,
还会时不时的有人在这里玩耍或嬉闹。
你是否感觉巨大的空虚和无助?
我们是否那一刻才明白人生的真谛。
我们是否那一刻才明白自己的信仰。
我们在这里都一样绝对的平等。
也许会有人为我们烧来钱纸。
其实谁都清楚,
我们都不曾得到过另外一个世界送来的贺礼。
有一天,上帝听不见我们的祈祷。
有一天,上帝听不见我们的请求。
有一天,上帝再不会给我们一点点时间。
有一天,上帝不会真的亲临身边。
有一天,我们会感觉真的如此孤单。
来吧,我的花冠。
来吧,我的死亡。
走吧,我所拥有的一切。
走吧,我所有的记忆。
给我多一些血色之花。
我将去往我的世界。
我不孤单,
我不计较得失,
我不在意对错。
我知道我的世界--我的地狱。
这是我永远的天堂。
那里有无数的血色之花。
让天使带领他们吧。
去往他们想去的地方。
俯首在上帝面前,
吃着牛奶面包。
做一个永远歌颂上帝的天使。
我默许上帝取走我的生命,
我也准许我的地狱血色的接送。
我的血色之花。
我的自由。
我纯洁的灵魂。
对不起,上帝。
我不属于你。
对不起,尘世。
我属于自己。
我的呼吸,
我的肉体,
我的呻呤,
我的伤口,
都是神圣的,
因为它是自由的,
因为它是纯洁的,
愚昧,无知,
欲望,地位,
金钱,权势。
在这刻再没有意义。
血色之花请淹没我的世界,
铺满我去往的地狱之路。
一直到尽头。
阿门……
——《血色之花》
也许绝望也不算一种坏事吧,现在的我突然有一种特别轻松的感觉,好多事想通了就是那么回事而已。
正如王跃文所说,愤怒是因为仍在向往美好,我虽然在哥特中寻找一种暂时的心灵慰藉,但实际上,我还是在向往美好……
更无法温婉地哀叹爱的消亡
昏沉中呢喃金秋成熟的感伤
只能仰躺在已逝的哀朽韶光
用形骨森森的指尖指向前方
抚拭那忧郁冰冷僵滞的彷徨
曾经亲密而今却淡漠的友伴
毫无来由地将我羁绊和埋葬
烛台隐隐绰绰闪现苍白形象
用慑人地哄骗我对欢乐遗忘
他却是我的圣灵,我的祈祷
在启示录漫漫长夜中的过往
即是对“往昔已已”的执狂
在这个漫漫长夜,一个人孤寂地听着那些伤感的抑或阴郁的音乐。窗外,雷鸣闪电,那一闪闪一声声,让我想起了某些人某些事……留给自己的是在这个夜里无尽的落寞和清冷……
刚才那个让我觉得安慰的电话过后,突然觉得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孤单包围着,缠绕着,心,已经被掏空,我才真正与德库拉伯爵遭遇,曾像尼采一样自诩为太阳的我多么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抚慰,但现在,除了窗外肆虐的疾风骤雨,陪伴我的,是一曲凄婉、仇怨、痛彻心扉的哥特哀歌。
现实真是一种嘲讽呵,好不容易有所改变,但是仅仅转了一圈,又转回了原来的状态。
今晚我孤单了,我会想起谁呢?那谁又会想起我呢?
我想起的那个人在身边吗?我想起的那个人在接到我的电话和短信后会在最短的时间出现在我面前吗?抑或我想起的那个人,根本就在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而我只能喃喃自语:“当我孤单我会想起谁……”而这句话,只能勾起我心中隐隐的伤痛而已。让那些事和人都裸露在窗外被无情地风干吧……
我还是那个决绝和落拓的孩子,有自己的哲学和理想,所以我会在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离去……
往事在阳光下风化,遗憾在记忆中永恒,蓦然回首中的一笑,世事已淡然。离开的背影,不带着丝毫的留恋;眼角的泪痕,凝结成霜最后也幻化成雾,即使不舍,即使萦绕,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露出的笑脸上看不到些许的虚无。
船一声呜咽离岸
腾空了海岸线伤感
不会是结局日后的相遇
黑暗中字幕升起
一切都是虚拟无稽
片尾字幕特意说明
人群的离去脸上的泪痕
我想谁都不在意
谁理会谁演了她对白是写好的话
别问这伤人的爱真或假
摊上了那样的他傻笑或泪如雨下
谁知道是场电影或宿命
——《片尾字幕》
那天她给我的那封不需要邮资的信中开头写着:我现在觉得你现实得可怕……确实,经历了太多以后,我改变了好多,我突然的现实似乎超越了身边的所有人。以前就是个呆在象牙塔的没心没肺的孩子,想自己所想,干自己所干,还是顾城所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曾几何时,我长大了,思维的视角有了不可逆转的改变,但,我还是觉得悲哀。叶的离去是风的追随,还是树的不挽留?既然已往的树不再挽留我,那我就追随风吧……
时间在飞快地流过,转瞬即逝,蓦然回首望时,那岁月留给自己的又是什么?
静下心来的时候,想想曾经的快乐时光,岂开心二字了得。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曾经那么多的感动与泪水,那么多的人间真情,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暖风,我在无数次地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身边的人。而现在却真有种吸不到氧气的感觉。原以为有湛蓝的天空,葱绿的大树,娇艳的花朵点缀,想象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可经历了一件有一件的事情,才能真正感受到曾经的幼稚。以前对父母讲的事嗤之以鼻的我,对地方所谓鸡毛蒜皮的地方市井新闻不屑一顾的我,在自己也经历过这些后才算是彻底明白什么才叫生活。Ben Affleck的Gone, Baby, Gone中贩毒、诈骗、虐待儿童……的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人的感情永远都会被这无边的现实的黑暗所笼罩,这是我们自身的伤疤,只是谁都不愿自己去揭开,所有的美好的事情都与此无关,主持的公正与公平,却导致几个善良的人受到伤害,自己问心无愧,却使爱人远去。我不禁诘问,这难道是我们行事的初衷吗?!
所以我还是重新明白了。行走在世间,成长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所有的所有,只有自己去经历和感悟,并不存在谁离不开谁的问题。只有傻子才会为了别人而哭泣,因为当你在哭泣的时候别人根本不会像你一样地哭泣。在他转身离去后,沧海还是是曾经的沧海,除却的巫山还是曾经的巫山。所谓理想,就是现实后的现实而已。我已不再憧憬,因为憧憬也没用,我永远也改变不了现实,更没必要自欺欺人地抱着小仙女Echo顾影自怜。在这个世界除了亲人大概没有谁真正在乎你了,你认为对吗?
多年以后 你回到我身边
不安全 充满了你疲倦的双眼
看着我 也告诉我
你是否 依然相信童话
你曾对我说 每颗心都寂寞
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
但你的心 永远的燃烧着
永远的 不会退缩
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
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
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
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 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
也突然间 明白未来的路
不平坦 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越长大越孤单》
在大学以前,我陪伴我走过的是NEW AGE,那是一种童话里的唯美画卷,ENYA,SECRET GARDEN……还有那早已逝去的校园民谣,使我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大学的前两年,是个被塞满幻想与梦想的时代,明丽的凯尔特民谣,优雅的法国香颂,浪漫的古典摇滚,许巍的彷徨与激励;但后来,我只喜欢听哥特了,纯粹的古典唱腔和乐队激昂暴烈的鼓点、吉他交织在一起,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冲击力,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种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符,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我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望后寻找下一个平衡点而已。
很多人不幸地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但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我常常沉溺于消沉的感觉,并在痛苦的冥想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欢愉感,也就是所谓的哥特倾向吧……同时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也符合我本身的特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曾关注过一个叫C.K的喜欢玩哥特视觉艺术的女孩儿,迷一样的女子。关于她的死是真是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她的歌曲格调烂俗我完全不屑。也许吧,我喜欢看到她的那种感觉,喜欢她那种哥特式的神秘照片,给人一种不羁与叛逆的感觉,给人一种寒冷到害怕的感觉,而这恰恰又是我喜欢但不敢去实践的。看着她就有一种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除了本身喜欢哥特文化外,大概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吧……亦如我信奉天主教,完完全全是对现实状态的厌弃,在繁芜的现实社会里寻找一个短暂的灵魂避风港湾,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因而在痛苦中沉沦。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在那一刹间,对世事忽然看得那么清楚。我终于也不再失望了——因为我终于绝望了。
有一天,我们无法避免这一天的到来。
有一天,我们会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有一天,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空白。
有一天,我们会为自己而伤心落泪。
有一天,我们或许想为自己轻轻的哼支歌。
有一天,当我们躺在这狭隘的空间里,
有一天,我们将失去这世间所有的一切。
权利,地位,金钱,汽车,洋房,一切都将不在。
我们将失去这一切。
只有这厚厚的棺材,
还有这环绕着四周的花儿陪伴着我们。
你是否诧异你的悲剧,
你是否记得某件曾经的往事,
你是否记得某个曾认识的面孔。
你是否会计算一生的得与失。
你是否会审判自己的错与对。
有一天,我们都将不会醒来,
有一天,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说出遗憾。
有一天,我们是否有些害怕这样快的结束。
有一天,我们是否就算拥有一切此刻却还有太多欲望。
有一天,我们是否能确定去往的世界的所有摸样。
有一天,我们将再不也能言语。
有一天,我们将不再战胜这最后的挣扎。
亲人,爱情,婚姻,朋友,都将看着我们远去。
我们将不会再见。
只有这安葬的地方,
还会时不时的有人在这里玩耍或嬉闹。
你是否感觉巨大的空虚和无助?
我们是否那一刻才明白人生的真谛。
我们是否那一刻才明白自己的信仰。
我们在这里都一样绝对的平等。
也许会有人为我们烧来钱纸。
其实谁都清楚,
我们都不曾得到过另外一个世界送来的贺礼。
有一天,上帝听不见我们的祈祷。
有一天,上帝听不见我们的请求。
有一天,上帝再不会给我们一点点时间。
有一天,上帝不会真的亲临身边。
有一天,我们会感觉真的如此孤单。
来吧,我的花冠。
来吧,我的死亡。
走吧,我所拥有的一切。
走吧,我所有的记忆。
给我多一些血色之花。
我将去往我的世界。
我不孤单,
我不计较得失,
我不在意对错。
我知道我的世界--我的地狱。
这是我永远的天堂。
那里有无数的血色之花。
让天使带领他们吧。
去往他们想去的地方。
俯首在上帝面前,
吃着牛奶面包。
做一个永远歌颂上帝的天使。
我默许上帝取走我的生命,
我也准许我的地狱血色的接送。
我的血色之花。
我的自由。
我纯洁的灵魂。
对不起,上帝。
我不属于你。
对不起,尘世。
我属于自己。
我的呼吸,
我的肉体,
我的呻呤,
我的伤口,
都是神圣的,
因为它是自由的,
因为它是纯洁的,
愚昧,无知,
欲望,地位,
金钱,权势。
在这刻再没有意义。
血色之花请淹没我的世界,
铺满我去往的地狱之路。
一直到尽头。
阿门……
——《血色之花》
也许绝望也不算一种坏事吧,现在的我突然有一种特别轻松的感觉,好多事想通了就是那么回事而已。
正如王跃文所说,愤怒是因为仍在向往美好,我虽然在哥特中寻找一种暂时的心灵慰藉,但实际上,我还是在向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