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
1、阿姨是本地人,在一家民企厨房工作,下午四点后比较空闲,从零五年开始,便在我家帮忙打扫卫生。当时同时过来我家的有两位阿姨,我们算是有缘,一眼相中彼此。她来我家的那天,是我们新居入伙的第二天,当天她要走的时候,我便把钥匙交给了她,嘱咐她明日过来带上身份证复印件等东西,谈好基本的待遇,这事便定了下来。相中她的原因仅仅是相信第一眼的直觉,人的面相气质来自内心,我觉得她蛮踏实憨厚并且安静,我喜欢这样类型的人。
2、事实也是如此。阿姨真的话不多。我本身不是喜欢说话的人,尤其不是喜欢说废话的人,但实际上并非没主见,只是不喜欢说太多,阿姨也是。她与我刚好脾气个性“情投意合”。
阿姨从前没有过做“保姆”的经验,她需要多一份兼职的原因是当年她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她的先生同属一个厂,属于门岗之类,她觉得自己可以做多一些,让儿子读得更加没有压力。
她告诉我,我没有经验。我回答她:没关系,你怎么收拾自己的家,就怎么帮我收拾这个家。
一开始,她会忐忑又小心翼翼地问我这个如何那个怎样,或者我的习惯如何,小孩的东西如何侍弄,大人的东西怎么摆放……
我的回答永远是:啊!我也不知道耶,我不懂,你觉得怎么好怎么做。
3、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何对她如此放心。或许我的个性也一向如此。熟悉我的人觉得我很好相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不要触碰到关键的我在乎的东西。不熟悉我的人从来觉得我清高话少甚至不可捉摸不知如何相处,大多带着压力。能够和我成为挚友并像一家人的人不多,与我很熟悉的人大概也是这种类型:至少骨子里待人接物处事思维的方式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心眼。我很怕和有心眼的人相处,很怕复杂的那些东西,因为怕,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慢热的性子会击退很多人,下意识地自我保护疏离之感也很难打破僵局。所以,从前我前夫说过我与别人不好相处,我想,也许是有道理的。
我和阿姨相处得还好,她份内的事,家里的事,我几乎从不说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那么简单。她做得是否干净满意,饭菜做得是否可口,衣服是否叠得整齐……这些我从来觉得不重要(当然,其实她做得也蛮好),重要的是,人品如何,为人如何就可以了。
我很尊重她,亦要求猪欢同样尊重她。假使猪欢小时候不懂事,有时说话大声或者有些挑剔,我只能去批评儿子,而且当场告诉他这样待人是没礼貌,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她每天按时过来,风雨无阻,晚些会在到家的时候歉意地告诉我一下理由。有事会提起和我打个招呼。我话很少,非常少,就是和她打个招呼,直接就回房间自己做事,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她不会介意,亦不会想着我今天是否心情不好话才那么少,不,这点她不会,从来是安静地自己做事。
5、零五年到现在,我们家可算是发生了很多事。婚姻的破裂,家人的变故,事业的转换、滑坡……她从来不问,提也不提,好像就是一家人,她是长辈,是我母亲,她只会默默地放在心里,担心你一下,关心你一下,但不问,真的是从来不问,直到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和她提前打个招呼,她就会答应一声好。就这么简单。
6、零八年,我离婚了。零九年,我才平淡地说起这件事。她“哦”地一声,也不说肉麻的话,暖呼呼的话……我们之间不会说那样的话。她只说了一句,我看见他好些次,他让我照顾好你们俩母子。他还是蛮关心你们的。我说,是,夫妻不再轻易在,就是一家人嘛。
我们只说了这么一次,后来再也不会提。她做的活更多,更细,周末休息前,把该准备好的都准备好,就差没写上一张纸条贴在每一个角落。
7、其实我的家里,三五日便会有好些朋友过来。她隔断时间就要帮我大规模地接待一下朋友们。煮很多的菜,弄水果,煲汤,洗很多的碗……她待我的朋友,就像待我一样,饭菜都放桌面上,筷子也摆好了,这才轻声叫我们过去吃饭。她额外地帮我做多好些事。例如从前猪欢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接他,帮他拎书包,风风火火地买菜,做饭,然后等我回家。有时我想,大家相处时间太长了,她没有女儿,大概感情深了,她对待我的感情已经像家人一样,潜意识里当成女儿这样来照顾。自然,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们之间从来不会说这些稍微有点热度的话。
8、我换一份工作,她由衷地开心,夸几句,也就几句。我休息一段时间,她也不问,也不安慰,很安心,好似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就很笃定地相信我一定能熬得过去。
我折腾着捣弄家里,一会养鱼,一会养乌龟,养过小狗,朋友的小猫小狗陆陆续续地总是偶尔会托养在我家一段时间。我的生活自理能力蛮差,至少我在家里是如此,非常放松,放松得原形毕露,吃完饭碗也不洗啥都不弄放在洗手盆里明天让她过来再洗,吃零食水果有时桌面也不收拾,杂志看完了总是随手放在刚随意坐下来的地板上,所以总是东一本西一本的……
她从来也不说。
9、有时我在想,我与自己的家人好似也未能相处得这样自如,为什么。
他们甚至有时会责怪我的冷漠的距离和不能理解我的思维方式或者一些观念。
在他们偶尔振振有词地举个例子证明我的“冷漠距离感”甚至“难相处”的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与阿姨接触很多,多过与家人。我们从来不说任何体己的话,就是各自安静地做好各自地事。我们对彼此没有任何有压力地要求和多余的负担。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可以相处成这样,大家不是不熟悉,不是不好,只是都把感情放在心里,做得多而说得少。她从来不“闲谈”我的事情,多大的事,放在心里,笑笑也就可以理解的过去。而我从来不说她任何在别人看来需要教或者需要特别安排的事。举个例子,即使她打坏弄坏了任何的东西,我的心态可能是:啊?哦,没事。这不是基于感情的基础才这样宽容地对待,我不喜欢说这些词语,我只是对任何人大概都是这样:既然都坏了,也不是有意的,那么,再说,也没什么必要,不说,她下次会更当心对待吧?
10、我们之间,还有好些不算太有趣但其实蛮温馨的事,但真要落笔来写,好似一时又不知该从和谈起。这两日,有朋友养的两只小狗寄养在我家,地板一片狼藉,半个小时之前,我看着默默在扫地的阿姨,带着歉意问她:真是让你又做多了一些麻烦事啊,这两只小狗,要呆半个月。
她说,没事。
我不知为何突然发神经,问她:阿姨,你儿子现在也毕业几年了,大概也会担心你累了,劝你退休吧。我有时想到你可能有一天会不来,就觉得不习惯。
她说:没事,我儿子是劝我好多次了,但是我也习惯了来这里,就像习惯了回家一样,几天不来,心里也空空的。这么多年了,真的习惯了每天过来了。
我们没再说下去,她拖完地板,转身到厨房准备晚饭,之前的谈话好像不存在一样。
我继续听歌,看书,然后就顺手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很“朴素”的一篇文章。
2、事实也是如此。阿姨真的话不多。我本身不是喜欢说话的人,尤其不是喜欢说废话的人,但实际上并非没主见,只是不喜欢说太多,阿姨也是。她与我刚好脾气个性“情投意合”。
阿姨从前没有过做“保姆”的经验,她需要多一份兼职的原因是当年她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她的先生同属一个厂,属于门岗之类,她觉得自己可以做多一些,让儿子读得更加没有压力。
她告诉我,我没有经验。我回答她:没关系,你怎么收拾自己的家,就怎么帮我收拾这个家。
一开始,她会忐忑又小心翼翼地问我这个如何那个怎样,或者我的习惯如何,小孩的东西如何侍弄,大人的东西怎么摆放……
我的回答永远是:啊!我也不知道耶,我不懂,你觉得怎么好怎么做。
3、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何对她如此放心。或许我的个性也一向如此。熟悉我的人觉得我很好相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不要触碰到关键的我在乎的东西。不熟悉我的人从来觉得我清高话少甚至不可捉摸不知如何相处,大多带着压力。能够和我成为挚友并像一家人的人不多,与我很熟悉的人大概也是这种类型:至少骨子里待人接物处事思维的方式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心眼。我很怕和有心眼的人相处,很怕复杂的那些东西,因为怕,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慢热的性子会击退很多人,下意识地自我保护疏离之感也很难打破僵局。所以,从前我前夫说过我与别人不好相处,我想,也许是有道理的。
我和阿姨相处得还好,她份内的事,家里的事,我几乎从不说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那么简单。她做得是否干净满意,饭菜做得是否可口,衣服是否叠得整齐……这些我从来觉得不重要(当然,其实她做得也蛮好),重要的是,人品如何,为人如何就可以了。
我很尊重她,亦要求猪欢同样尊重她。假使猪欢小时候不懂事,有时说话大声或者有些挑剔,我只能去批评儿子,而且当场告诉他这样待人是没礼貌,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她每天按时过来,风雨无阻,晚些会在到家的时候歉意地告诉我一下理由。有事会提起和我打个招呼。我话很少,非常少,就是和她打个招呼,直接就回房间自己做事,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她不会介意,亦不会想着我今天是否心情不好话才那么少,不,这点她不会,从来是安静地自己做事。
5、零五年到现在,我们家可算是发生了很多事。婚姻的破裂,家人的变故,事业的转换、滑坡……她从来不问,提也不提,好像就是一家人,她是长辈,是我母亲,她只会默默地放在心里,担心你一下,关心你一下,但不问,真的是从来不问,直到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和她提前打个招呼,她就会答应一声好。就这么简单。
6、零八年,我离婚了。零九年,我才平淡地说起这件事。她“哦”地一声,也不说肉麻的话,暖呼呼的话……我们之间不会说那样的话。她只说了一句,我看见他好些次,他让我照顾好你们俩母子。他还是蛮关心你们的。我说,是,夫妻不再轻易在,就是一家人嘛。
我们只说了这么一次,后来再也不会提。她做的活更多,更细,周末休息前,把该准备好的都准备好,就差没写上一张纸条贴在每一个角落。
7、其实我的家里,三五日便会有好些朋友过来。她隔断时间就要帮我大规模地接待一下朋友们。煮很多的菜,弄水果,煲汤,洗很多的碗……她待我的朋友,就像待我一样,饭菜都放桌面上,筷子也摆好了,这才轻声叫我们过去吃饭。她额外地帮我做多好些事。例如从前猪欢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接他,帮他拎书包,风风火火地买菜,做饭,然后等我回家。有时我想,大家相处时间太长了,她没有女儿,大概感情深了,她对待我的感情已经像家人一样,潜意识里当成女儿这样来照顾。自然,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们之间从来不会说这些稍微有点热度的话。
8、我换一份工作,她由衷地开心,夸几句,也就几句。我休息一段时间,她也不问,也不安慰,很安心,好似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就很笃定地相信我一定能熬得过去。
我折腾着捣弄家里,一会养鱼,一会养乌龟,养过小狗,朋友的小猫小狗陆陆续续地总是偶尔会托养在我家一段时间。我的生活自理能力蛮差,至少我在家里是如此,非常放松,放松得原形毕露,吃完饭碗也不洗啥都不弄放在洗手盆里明天让她过来再洗,吃零食水果有时桌面也不收拾,杂志看完了总是随手放在刚随意坐下来的地板上,所以总是东一本西一本的……
她从来也不说。
9、有时我在想,我与自己的家人好似也未能相处得这样自如,为什么。
他们甚至有时会责怪我的冷漠的距离和不能理解我的思维方式或者一些观念。
在他们偶尔振振有词地举个例子证明我的“冷漠距离感”甚至“难相处”的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与阿姨接触很多,多过与家人。我们从来不说任何体己的话,就是各自安静地做好各自地事。我们对彼此没有任何有压力地要求和多余的负担。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可以相处成这样,大家不是不熟悉,不是不好,只是都把感情放在心里,做得多而说得少。她从来不“闲谈”我的事情,多大的事,放在心里,笑笑也就可以理解的过去。而我从来不说她任何在别人看来需要教或者需要特别安排的事。举个例子,即使她打坏弄坏了任何的东西,我的心态可能是:啊?哦,没事。这不是基于感情的基础才这样宽容地对待,我不喜欢说这些词语,我只是对任何人大概都是这样:既然都坏了,也不是有意的,那么,再说,也没什么必要,不说,她下次会更当心对待吧?
10、我们之间,还有好些不算太有趣但其实蛮温馨的事,但真要落笔来写,好似一时又不知该从和谈起。这两日,有朋友养的两只小狗寄养在我家,地板一片狼藉,半个小时之前,我看着默默在扫地的阿姨,带着歉意问她:真是让你又做多了一些麻烦事啊,这两只小狗,要呆半个月。
她说,没事。
我不知为何突然发神经,问她:阿姨,你儿子现在也毕业几年了,大概也会担心你累了,劝你退休吧。我有时想到你可能有一天会不来,就觉得不习惯。
她说:没事,我儿子是劝我好多次了,但是我也习惯了来这里,就像习惯了回家一样,几天不来,心里也空空的。这么多年了,真的习惯了每天过来了。
我们没再说下去,她拖完地板,转身到厨房准备晚饭,之前的谈话好像不存在一样。
我继续听歌,看书,然后就顺手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很“朴素”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