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2 终于拥有!
本来打算机身和镜头都在日本买,然后托人带回来。预定只配24-70/2.8这一只镜头。可是因为地震的关系,日本本土的货源供应非常敏感,这支镜头断货,仅有的几家要价到一万五左右,价格比国内高了四千,太过离谱所以干脆只买机身。在国内配镜头时又增加了70-200/4 IS 这支,常用焦段配全了,目前没有潜在的升级需求。。
为什么是全画幅?
A.全画幅上,相同的像素数下,也可以将每个CMOS单元开口面积做得更大,所以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降低噪点、也可以提高ISO上限、降低紫边的影响。
B.全画幅没有镜头转换率的问题,所有的镜头,除非是单独为APS设计的专用镜头〔数量不多〕,都是依照135规格来设计的。因此,它在各个焦段的设计都是为了展现在135规格下那个视场所服务的,你用多少焦段就应该是多少焦段的画面、才能将镜头的优秀素质、镜头的氛围完全体现。而且,使用APS画幅,还会带来最大光圈降低这种致命问题。当然,还有其实APS永远只用了镜头中心那一部分,等于浪费。最好,APS无广角〔虽然你未必用得上广角〕。
C.在CMOS作为传感器的前提下、每个像素放大器制造上的个体差异会带来画质下降,而更强的光讯号接受意味着能降低这种差异。
D.更大的动态范围。
E.更大尺寸的传感器厂家普遍要提高像素而不仅仅做大CMOS单元开口面积。实际上,市面在售的全画幅像素数都和APS画幅的差距不小。
既然全画幅带来了这么多好处,当然价格上也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5D2
市面上在售的全画幅只有以下几个选择〔当然要去除莱卡S2这种变态,而索尼 α900停产不予考虑〕 佳能:1Ds Mark III、5D Mark II ; 尼康:D700、D3系列〔包括D3\D3S\D3X〕
目光当然的锁定在5D2和D700。
在考察了很多测评之后。“有效像素、ISO、视野率、短片功能、除尘功能”这些为5D2占优。“对焦性能、连拍速度、闪光同步、辅助对焦灯”这些D700占优。实际上,我选择全画幅的入门端,就意味着对画质的追求是第一优先的。所以、对焦连拍这种性能上的优势是不如像素ISO对我有吸引力的。况且,在很多实拍测试中,对焦上并未发现D700有明显优势。
考虑原厂镜头群的风格,尼康强调的是锐度和对绿色的良好还原〔这可能跟机身运算的关系更大而不是镜头〕,佳能则是层次的丰富和对肤色的表现。实际上,我对尼康的“死黑、干锐”一直印象不佳,不锐可以后期调锐,灰可以后期调反差大,但是为了锐度、对比损失了层次后期就回不来了。所以玩家中也流传一种说法是机身直出那就选择尼康,后期做得多那就选择佳能。我是后期派,对佳能有好感。
说到这里多谈一下尼康的一个小历史。尼康起家于引进德国专家和仿制德系镜头,二战期间接下了相当多的军用光学订单,而尼康相机在世界范围內扬名立万是朝鲜战争时。那时纽约时报亚洲记者站设在日本,所有去朝鲜的记者都会路过东京。纽约时报一个记者在东京买了两台仿制自LEICA M的Nikon M,他惊奇的发现这种日本生产的相机成像锐利风格硬朗,反差大,在新闻纸上印刷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新闻纸印刷本身的限制和特点,对比强烈、边缘锐利而不顾及层次的照片很适合,然后他在纽约时报上发了篇特稿大大的吹捧了一下。因此尼康相机就如同可口可乐被美国大兵,被记者们传颂到了全世界。而新中国最早能使用单反相机的人群主要都是记者,所以尼康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各大报社和人们的头脑,成为了“高档、专业”相机的代名词。
这个故事说明了尼康的成像倾向,所以不适合我....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实际上佳能的知名度要比尼康大,看看体育赛事上场边的白色大炮群就知道了〔也可以理解为佳能的长焦段做得比较好,尼康广角段做得比较好。佳能有小白小小白尼康有金银广角嘛。但其实佳能手动历史时代就已经展现了其超越尼康的广角实力,色散方面由于萤石镜片的应用也比尼康强,所以究竟这两家谁的镜头做得好我也不知道〕。在市场竞争历史上,佳能从进入AF时代就开始逐渐占上风,EOS-1V的终极传奇到现在也还在延续,当然还有那个雪藏起来了的眼控对焦功能。
从外部形象上说,可以说尼康是老牌,光学传统深厚;佳能则在电子化浪潮涌来的时候〔我是指从胶片AF时代开始〕抓住了机遇在功能上占有了很多电子技术优势,锐意进取〔改动卡口壮士断腕那回事〕,包括佳能在长焦镜头上首次运用萤石镜片来矫正色差都体现了佳能的进取姿态。顺道一说,两家公司刚刚起家仿造德国相机的时候、尼康光生产镜头佳能光生产机身,合作过有13年之久,直到战争爆发尼康做侦查镜炮镜潜望镜、佳能自己研究镜头去了。
尼康的镜头群数量少,贵价得比佳能贵价的更贵,假如它真的好上很多,你也得买得起才行吧。
尼康的镜头定位低端的性价比很高、做工相比佳能同档次扎实,但是向上就缺乏中端镜头、形成了真空层,佳能则比较丰富,但是其低端和高端的差别非常大,所以佳能低端性价比低不少。而我的目标镜头群定位为实用级别的中高端这个层次〔意思是我不会去沾极端的、特殊的、或者应用范围太窄的那些镜头,但是常用焦段花多点钱买只高端的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于佳能的镜头。综上所述,只剩下 5D2 了。至于等5D3,由于5D2定位比尼康D700明确,市场上真没有什么对手,在对手推出新机型之前佳能是不可能自己打自己出5D3的。所以天知道5D3要等到什么时候。
5D2的定位也真正符合我的需求,很多人会说5D2很超值,但当然的你面对的是商人,不出错的情况下商人是不会允许真的超值这种情况出现的。我们感到的超值往往是一款产品完全对应了你的需求,没有浪费银子到不必要的方面,横向比较上一级别的产品,就显得超值了。就佳能尼康而言,佳能的市场定位把握能力从胶片时代一路走来都是很准的,尼康倒是犯过不少脑残错误。
5D2的定位,就是以画质追求为优先的玩家。既然是画质优先,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中端层次画质优先的机器全画幅那是必须的〔索尼逼的〕,像素超过2000万也是必须的〔过不过2000在销售宣传上造成的心理差异大过实际的画质差异〕〔还是索尼逼的〕,高感ISO又不能落太下风〔尼康逼的〕。
这几个对于画质优先来说的核心指标一确定,5D2的面貌就基本出来了。全画幅尺寸上佳能只量产了一种感应器,就是1DS3用的,而这个感应器对于5D2的定位来说很合适,它可以算是上一代〔当然也是佳能唯一的〕全画幅感应器。如果推出1D的后续机型,肯定会强过它,不会造成5D2对1D系列的威胁,同时体现出了5D2的“向最高等级画质发起冲击”的这种姿态。还有就是成熟的生产线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没必要单独花经费研发一款降低像素的全尺寸CMOS来给5D2用,而且2110万的像素,再降低、APS画幅未来短时间內就可以接近,这对5D2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很不利的。
最后,最核心的,5D2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唯一竞争力!〕就是这块全尺寸、2110万像素的CMOS。画质,是它的一切。客观说,要是没有索尼α900的竞争,也许5D2的策略不会是这样,会更平衡、可能不会是全幅,佳能还会把全幅继续留给1D系列,所以可以说5D2是索尼逼出来的〔所以说在佳能产品线里,5D2就是因为这种竞争产生的“超值”才会遭到这样的热捧〕。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迟早全幅会普及下放的。
既然核心架构确定了,5D2其它指标会如何?阉割呗。不然的话会给自家1D系列造成威胁,已经在传感器上平起平坐了,
如果和1DS3再没差别那1DS3怎么卖啊,再说在保证同级别拥有竞争优势之后就没必要面面俱到了,还要留升级空间给后续产品啊。人家是商人啊。所以,5D2的处理器是单DIGIC4,对焦点只有9+6、其中仅仅只有中央对焦点是十字对焦〔这可以说是相当落后的一个指标〕,连拍速度只有3.9FPS,没有內闪灯,没有对焦辅助灯,视野率就是不给你做到100%〔PANTAX入门级别的单反都是100%〕,仅仅35区的全开光圈测光〔要知道连1100D都是63区测光啊〕。
但是这些并不会影响玩家的购买决定,正是因为佳能对定位的准确把握,它阉割了对于玩家来说不核心的功能。连拍速度?玩家不是新闻和体育记者,没这方面的追求。对焦?和前面一样,玩家对抓拍的需求非常少。测光?玩家都玩点测光的,或者干脆用测光表。至于视野率对焦灯密封性可靠性还有其它等都是不会影响玩家需求的问题。所以,玩家们觉得,这机,有1DS3的画质,却几乎只有三分之一的价钱,值!〔而且似乎5D2在CMOS的色彩滤镜上有改进,很有可能这块CMOS比1DS3的还要好一点〕至于性能么,可以靠人的操作去弥补。
所以这就看出了1D系列和5D系列的定位不同。
1D系列是给记者们和野生摄影师等〔当然还有不差钱的〕准备的,强调可靠性、坚固、全天候、高速连拍、快速对焦、准确的自动曝光,所以在定价上也不在乎多低的性价比,因为这是职业需求,出来的相片的价值大大超过机器。
5D系列定位为追求画质的玩家、小型影楼、摄影棚准备的,它获得了上一级产品的传感器下放,于是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大打折扣,但在这些在玩家们的应用上可以说无伤大雅,发烧友玩家不怕麻烦、也没有特殊需求,他们更想为看得见的价值买单。其实,在摄影棚內拍摄的时候对焦和曝光有难题么。
对了我们还有一个新出的7D没说,7D还是5D,这个问题理解了7D的定位之后就好回答了。7D定位大概是个全面型的高档玩家单反机,但是这个玩家和5D系列的玩家不同,他们不是狂热型的,不是唯画质论的吹捧者,而且他们可能相较5D系列的主力用户来说更像一些进阶玩家而不是骨灰玩家。所以他们没有全画幅情节、也在意各种对焦功能等等上的辅助。而且万元內的定价,很让7D显得非常完满:合适的价格、从画质到性能到做工各方面非常平衡、还拥有两块DIGIC4处理器。总之它显得四平八稳,比5D2更像中端机。5D2显得激进,为了一方面其它方面被大大削弱。7D适合卖给理性的中级用户,他们慢慢随着市场的进化购买性价比良好的产品。
5D2就像拥有一架超出它级别好引擎的跑车,但是它没有电子刹车没有转向辅助仪表盘落后不准一切都很陈旧,轮胎也没有太广的地形适应性,但它能跑很快、只要你开好它;或者一只精准的狙击枪,但是它没有弹匣只能全手动没有夜视瞄准镜扳机还又涩又硬〔M99?〕,但它依然发射的是.50口径的弹药、只要你能打中!
而我,需要的就是这么一台有顶级潜力的相机,它的功能取舍提供了一种近乎赤裸的姿态、仅仅留下了最核心的东西,好处是我能买得起,坏处是你必须用你的技术去适应它弥补它的弱点。
说得美妙点,它在要求你创造出人机合一的状态。
镜头的选择,佳能原厂镜声誉很好、且镜头值得多投资一些、比较保值、所以不考虑副厂镜头。24-70/2.8 ,佳能大三元之一,这只作为常用焦段,传言有和定焦叫板的实力,即便缺货涨价也要买进来,省掉为了素质再搞几个定焦的重复投资不更好么,贵、也值。70-200/4 IS,在IS必须的前提下〔它非常方便,方便到值得你投资那两千到IS上,你不可能时刻用着三脚架〕比起IS小白,光圈小了一级但价格砍了一半,值。
其实前面说这么多机身的事情,镜头的考量说得倒是少很多。可能因为镜头的标准比较一致,MTF曲线一比较下来,焦外试拍等等一看、高下立分,所以选择起来更容易吧。其实镜头相较机身来说不论是价格还是对成像的影响权重都更多一些,尤其是离开了胶片时代少了胶卷特性这个重要的一环来说。
杀了我这么多时间写下这篇文章,为了纪念5D2的入手。拥有这机器,我还是很开心的。
最后,要重复一下很多前辈们的老话也是实话,器材的差异,相比个人技术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器材很多时候只是让你感觉爽而已、对出片的帮助实在有限,买个入门套机一样出好片〔这个器材狭义的指机身镜头〕。
大概。。。我想。。。类似于感光单元的噪音和讯号那样的关系吧。
P.S 所以我成了一个器材派么。。。。
为什么是全画幅?
A.全画幅上,相同的像素数下,也可以将每个CMOS单元开口面积做得更大,所以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降低噪点、也可以提高ISO上限、降低紫边的影响。
B.全画幅没有镜头转换率的问题,所有的镜头,除非是单独为APS设计的专用镜头〔数量不多〕,都是依照135规格来设计的。因此,它在各个焦段的设计都是为了展现在135规格下那个视场所服务的,你用多少焦段就应该是多少焦段的画面、才能将镜头的优秀素质、镜头的氛围完全体现。而且,使用APS画幅,还会带来最大光圈降低这种致命问题。当然,还有其实APS永远只用了镜头中心那一部分,等于浪费。最好,APS无广角〔虽然你未必用得上广角〕。
C.在CMOS作为传感器的前提下、每个像素放大器制造上的个体差异会带来画质下降,而更强的光讯号接受意味着能降低这种差异。
D.更大的动态范围。
E.更大尺寸的传感器厂家普遍要提高像素而不仅仅做大CMOS单元开口面积。实际上,市面在售的全画幅像素数都和APS画幅的差距不小。
既然全画幅带来了这么多好处,当然价格上也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5D2
市面上在售的全画幅只有以下几个选择〔当然要去除莱卡S2这种变态,而索尼 α900停产不予考虑〕 佳能:1Ds Mark III、5D Mark II ; 尼康:D700、D3系列〔包括D3\D3S\D3X〕
目光当然的锁定在5D2和D700。
在考察了很多测评之后。“有效像素、ISO、视野率、短片功能、除尘功能”这些为5D2占优。“对焦性能、连拍速度、闪光同步、辅助对焦灯”这些D700占优。实际上,我选择全画幅的入门端,就意味着对画质的追求是第一优先的。所以、对焦连拍这种性能上的优势是不如像素ISO对我有吸引力的。况且,在很多实拍测试中,对焦上并未发现D700有明显优势。
考虑原厂镜头群的风格,尼康强调的是锐度和对绿色的良好还原〔这可能跟机身运算的关系更大而不是镜头〕,佳能则是层次的丰富和对肤色的表现。实际上,我对尼康的“死黑、干锐”一直印象不佳,不锐可以后期调锐,灰可以后期调反差大,但是为了锐度、对比损失了层次后期就回不来了。所以玩家中也流传一种说法是机身直出那就选择尼康,后期做得多那就选择佳能。我是后期派,对佳能有好感。
说到这里多谈一下尼康的一个小历史。尼康起家于引进德国专家和仿制德系镜头,二战期间接下了相当多的军用光学订单,而尼康相机在世界范围內扬名立万是朝鲜战争时。那时纽约时报亚洲记者站设在日本,所有去朝鲜的记者都会路过东京。纽约时报一个记者在东京买了两台仿制自LEICA M的Nikon M,他惊奇的发现这种日本生产的相机成像锐利风格硬朗,反差大,在新闻纸上印刷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新闻纸印刷本身的限制和特点,对比强烈、边缘锐利而不顾及层次的照片很适合,然后他在纽约时报上发了篇特稿大大的吹捧了一下。因此尼康相机就如同可口可乐被美国大兵,被记者们传颂到了全世界。而新中国最早能使用单反相机的人群主要都是记者,所以尼康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各大报社和人们的头脑,成为了“高档、专业”相机的代名词。
这个故事说明了尼康的成像倾向,所以不适合我....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实际上佳能的知名度要比尼康大,看看体育赛事上场边的白色大炮群就知道了〔也可以理解为佳能的长焦段做得比较好,尼康广角段做得比较好。佳能有小白小小白尼康有金银广角嘛。但其实佳能手动历史时代就已经展现了其超越尼康的广角实力,色散方面由于萤石镜片的应用也比尼康强,所以究竟这两家谁的镜头做得好我也不知道〕。在市场竞争历史上,佳能从进入AF时代就开始逐渐占上风,EOS-1V的终极传奇到现在也还在延续,当然还有那个雪藏起来了的眼控对焦功能。
从外部形象上说,可以说尼康是老牌,光学传统深厚;佳能则在电子化浪潮涌来的时候〔我是指从胶片AF时代开始〕抓住了机遇在功能上占有了很多电子技术优势,锐意进取〔改动卡口壮士断腕那回事〕,包括佳能在长焦镜头上首次运用萤石镜片来矫正色差都体现了佳能的进取姿态。顺道一说,两家公司刚刚起家仿造德国相机的时候、尼康光生产镜头佳能光生产机身,合作过有13年之久,直到战争爆发尼康做侦查镜炮镜潜望镜、佳能自己研究镜头去了。
尼康的镜头群数量少,贵价得比佳能贵价的更贵,假如它真的好上很多,你也得买得起才行吧。
尼康的镜头定位低端的性价比很高、做工相比佳能同档次扎实,但是向上就缺乏中端镜头、形成了真空层,佳能则比较丰富,但是其低端和高端的差别非常大,所以佳能低端性价比低不少。而我的目标镜头群定位为实用级别的中高端这个层次〔意思是我不会去沾极端的、特殊的、或者应用范围太窄的那些镜头,但是常用焦段花多点钱买只高端的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于佳能的镜头。综上所述,只剩下 5D2 了。至于等5D3,由于5D2定位比尼康D700明确,市场上真没有什么对手,在对手推出新机型之前佳能是不可能自己打自己出5D3的。所以天知道5D3要等到什么时候。
5D2的定位也真正符合我的需求,很多人会说5D2很超值,但当然的你面对的是商人,不出错的情况下商人是不会允许真的超值这种情况出现的。我们感到的超值往往是一款产品完全对应了你的需求,没有浪费银子到不必要的方面,横向比较上一级别的产品,就显得超值了。就佳能尼康而言,佳能的市场定位把握能力从胶片时代一路走来都是很准的,尼康倒是犯过不少脑残错误。
5D2的定位,就是以画质追求为优先的玩家。既然是画质优先,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中端层次画质优先的机器全画幅那是必须的〔索尼逼的〕,像素超过2000万也是必须的〔过不过2000在销售宣传上造成的心理差异大过实际的画质差异〕〔还是索尼逼的〕,高感ISO又不能落太下风〔尼康逼的〕。
这几个对于画质优先来说的核心指标一确定,5D2的面貌就基本出来了。全画幅尺寸上佳能只量产了一种感应器,就是1DS3用的,而这个感应器对于5D2的定位来说很合适,它可以算是上一代〔当然也是佳能唯一的〕全画幅感应器。如果推出1D的后续机型,肯定会强过它,不会造成5D2对1D系列的威胁,同时体现出了5D2的“向最高等级画质发起冲击”的这种姿态。还有就是成熟的生产线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没必要单独花经费研发一款降低像素的全尺寸CMOS来给5D2用,而且2110万的像素,再降低、APS画幅未来短时间內就可以接近,这对5D2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很不利的。
最后,最核心的,5D2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唯一竞争力!〕就是这块全尺寸、2110万像素的CMOS。画质,是它的一切。客观说,要是没有索尼α900的竞争,也许5D2的策略不会是这样,会更平衡、可能不会是全幅,佳能还会把全幅继续留给1D系列,所以可以说5D2是索尼逼出来的〔所以说在佳能产品线里,5D2就是因为这种竞争产生的“超值”才会遭到这样的热捧〕。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迟早全幅会普及下放的。
既然核心架构确定了,5D2其它指标会如何?阉割呗。不然的话会给自家1D系列造成威胁,已经在传感器上平起平坐了,
如果和1DS3再没差别那1DS3怎么卖啊,再说在保证同级别拥有竞争优势之后就没必要面面俱到了,还要留升级空间给后续产品啊。人家是商人啊。所以,5D2的处理器是单DIGIC4,对焦点只有9+6、其中仅仅只有中央对焦点是十字对焦〔这可以说是相当落后的一个指标〕,连拍速度只有3.9FPS,没有內闪灯,没有对焦辅助灯,视野率就是不给你做到100%〔PANTAX入门级别的单反都是100%〕,仅仅35区的全开光圈测光〔要知道连1100D都是63区测光啊〕。
但是这些并不会影响玩家的购买决定,正是因为佳能对定位的准确把握,它阉割了对于玩家来说不核心的功能。连拍速度?玩家不是新闻和体育记者,没这方面的追求。对焦?和前面一样,玩家对抓拍的需求非常少。测光?玩家都玩点测光的,或者干脆用测光表。至于视野率对焦灯密封性可靠性还有其它等都是不会影响玩家需求的问题。所以,玩家们觉得,这机,有1DS3的画质,却几乎只有三分之一的价钱,值!〔而且似乎5D2在CMOS的色彩滤镜上有改进,很有可能这块CMOS比1DS3的还要好一点〕至于性能么,可以靠人的操作去弥补。
所以这就看出了1D系列和5D系列的定位不同。
1D系列是给记者们和野生摄影师等〔当然还有不差钱的〕准备的,强调可靠性、坚固、全天候、高速连拍、快速对焦、准确的自动曝光,所以在定价上也不在乎多低的性价比,因为这是职业需求,出来的相片的价值大大超过机器。
5D系列定位为追求画质的玩家、小型影楼、摄影棚准备的,它获得了上一级产品的传感器下放,于是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大打折扣,但在这些在玩家们的应用上可以说无伤大雅,发烧友玩家不怕麻烦、也没有特殊需求,他们更想为看得见的价值买单。其实,在摄影棚內拍摄的时候对焦和曝光有难题么。
对了我们还有一个新出的7D没说,7D还是5D,这个问题理解了7D的定位之后就好回答了。7D定位大概是个全面型的高档玩家单反机,但是这个玩家和5D系列的玩家不同,他们不是狂热型的,不是唯画质论的吹捧者,而且他们可能相较5D系列的主力用户来说更像一些进阶玩家而不是骨灰玩家。所以他们没有全画幅情节、也在意各种对焦功能等等上的辅助。而且万元內的定价,很让7D显得非常完满:合适的价格、从画质到性能到做工各方面非常平衡、还拥有两块DIGIC4处理器。总之它显得四平八稳,比5D2更像中端机。5D2显得激进,为了一方面其它方面被大大削弱。7D适合卖给理性的中级用户,他们慢慢随着市场的进化购买性价比良好的产品。
5D2就像拥有一架超出它级别好引擎的跑车,但是它没有电子刹车没有转向辅助仪表盘落后不准一切都很陈旧,轮胎也没有太广的地形适应性,但它能跑很快、只要你开好它;或者一只精准的狙击枪,但是它没有弹匣只能全手动没有夜视瞄准镜扳机还又涩又硬〔M99?〕,但它依然发射的是.50口径的弹药、只要你能打中!
而我,需要的就是这么一台有顶级潜力的相机,它的功能取舍提供了一种近乎赤裸的姿态、仅仅留下了最核心的东西,好处是我能买得起,坏处是你必须用你的技术去适应它弥补它的弱点。
说得美妙点,它在要求你创造出人机合一的状态。
镜头的选择,佳能原厂镜声誉很好、且镜头值得多投资一些、比较保值、所以不考虑副厂镜头。24-70/2.8 ,佳能大三元之一,这只作为常用焦段,传言有和定焦叫板的实力,即便缺货涨价也要买进来,省掉为了素质再搞几个定焦的重复投资不更好么,贵、也值。70-200/4 IS,在IS必须的前提下〔它非常方便,方便到值得你投资那两千到IS上,你不可能时刻用着三脚架〕比起IS小白,光圈小了一级但价格砍了一半,值。
其实前面说这么多机身的事情,镜头的考量说得倒是少很多。可能因为镜头的标准比较一致,MTF曲线一比较下来,焦外试拍等等一看、高下立分,所以选择起来更容易吧。其实镜头相较机身来说不论是价格还是对成像的影响权重都更多一些,尤其是离开了胶片时代少了胶卷特性这个重要的一环来说。
杀了我这么多时间写下这篇文章,为了纪念5D2的入手。拥有这机器,我还是很开心的。
最后,要重复一下很多前辈们的老话也是实话,器材的差异,相比个人技术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器材很多时候只是让你感觉爽而已、对出片的帮助实在有限,买个入门套机一样出好片〔这个器材狭义的指机身镜头〕。
大概。。。我想。。。类似于感光单元的噪音和讯号那样的关系吧。
P.S 所以我成了一个器材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