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的品格
近些年太多人离我们而去,Michael,Amy Winehouse,还有今天Steve。
这不是一片悼文。
当他们离去,接踵而来的似乎是一场场的仪式。快的从短到两个字“Steve died”的微博,到穿插着润色过的个人简历的悼文,再到各大点击率暴增的有关传记、报导、演讲、唱片。然后铺天盖地的采访似乎不满足于解剖当事者,转而对其家人、伙伴、甚至对手下手。大家不辞辛苦地修缮着自己的言语,不惜一天赶十几场展现情到深处的落泪。
似乎一切都很廉价。剩下的都是一群没有情感的眼球,猎奇而麻木地挖掘着不存在的悲痛。讽刺的是这些眼球似乎对于“xxx死了”亦或是“xxx丑闻”没有任何的区别,纯粹是制造着关注以及被关注罢了。那种应有的痛苦与惋惜,被讽刺般地淹没在实质的各类悼念以及缅怀信息中。
毕竟,这是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啊!
他们的离去,应该留给我们什么?
记得阿桑离开的那天,我很伤心。但我甚至没有和一个人提过,没有在网站上搜寻过无聊的娱乐新闻挖掘阿桑过去历程以及八卦。一度有过写悼文的冲动,可是却一直没有。一种压抑在心头的哀伤,隐隐约约地伴随了我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是忧郁的,天空是阴霾的,思绪是迷离的。那是忧伤,虽然从未谋面,虽然并不相识,仅因为歌声传递的情感。
当然仅仅使用时间去衡量深度是不对的,一个人沉浸在忧伤之中不能自拔并不能说明对故人的感情多深。
让他们存放在我们心底,让每一段熟悉的旋律唤起他们的影子,在每个周年纪念日能够希望献上一束百合,在朋友间不时地提起,在阴霾的雨天能够在你的忧伤中找到一丝对他们的惋惜。
P.S. 刚说好以后要12:30前睡觉的,第二天就被打破了~
这不是一片悼文。
当他们离去,接踵而来的似乎是一场场的仪式。快的从短到两个字“Steve died”的微博,到穿插着润色过的个人简历的悼文,再到各大点击率暴增的有关传记、报导、演讲、唱片。然后铺天盖地的采访似乎不满足于解剖当事者,转而对其家人、伙伴、甚至对手下手。大家不辞辛苦地修缮着自己的言语,不惜一天赶十几场展现情到深处的落泪。
似乎一切都很廉价。剩下的都是一群没有情感的眼球,猎奇而麻木地挖掘着不存在的悲痛。讽刺的是这些眼球似乎对于“xxx死了”亦或是“xxx丑闻”没有任何的区别,纯粹是制造着关注以及被关注罢了。那种应有的痛苦与惋惜,被讽刺般地淹没在实质的各类悼念以及缅怀信息中。
毕竟,这是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啊!
他们的离去,应该留给我们什么?
记得阿桑离开的那天,我很伤心。但我甚至没有和一个人提过,没有在网站上搜寻过无聊的娱乐新闻挖掘阿桑过去历程以及八卦。一度有过写悼文的冲动,可是却一直没有。一种压抑在心头的哀伤,隐隐约约地伴随了我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是忧郁的,天空是阴霾的,思绪是迷离的。那是忧伤,虽然从未谋面,虽然并不相识,仅因为歌声传递的情感。
当然仅仅使用时间去衡量深度是不对的,一个人沉浸在忧伤之中不能自拔并不能说明对故人的感情多深。
让他们存放在我们心底,让每一段熟悉的旋律唤起他们的影子,在每个周年纪念日能够希望献上一束百合,在朋友间不时地提起,在阴霾的雨天能够在你的忧伤中找到一丝对他们的惋惜。
P.S. 刚说好以后要12:30前睡觉的,第二天就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