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地圖控
剛剛無意間想到似的,把書櫝最底層,十年前在新加坡買的「Singapore Street Directory 2000/2001」找出來(原來我十年前就是個喜歡蒐集地圖的Nerdy了),發現:
和全是密密麻麻的美食小吃標示的台灣地圖相比,枯燥、單色的新加坡地圖簡直像是做給工程師看的工程圖;上頭標示出的除了路名、建築名之外,就什麼都沒有了。一個個建築的平面圖,倒是一絲不苟地像衛星空照圖般既工整又精確,這點也與台灣不同。
最有趣的是,地圖翻到最後,居然羅列著滿滿的各種交通罰則,包括扣點制度和罰款/罰金。
果然是新加坡。
看來,連地圖這種東西,都可以拿來作文化比較研究的文本。這樣讓我這次去新加坡,很想去書店找幾本地圖來看看,十年之間的新加坡,究竟在地圖出版這件事上,有沒有任何不同。
題外話:當我試著把罰則“Exceeding speed limit for a vehicle on a road by 21 to 30 km/h“唸出來時,脫口而出的竟是新加坡腔調的Singlish!太神奇了。
我居然會講這個全世界最可愛的語言。
和全是密密麻麻的美食小吃標示的台灣地圖相比,枯燥、單色的新加坡地圖簡直像是做給工程師看的工程圖;上頭標示出的除了路名、建築名之外,就什麼都沒有了。一個個建築的平面圖,倒是一絲不苟地像衛星空照圖般既工整又精確,這點也與台灣不同。
最有趣的是,地圖翻到最後,居然羅列著滿滿的各種交通罰則,包括扣點制度和罰款/罰金。
果然是新加坡。
看來,連地圖這種東西,都可以拿來作文化比較研究的文本。這樣讓我這次去新加坡,很想去書店找幾本地圖來看看,十年之間的新加坡,究竟在地圖出版這件事上,有沒有任何不同。
題外話:當我試著把罰則“Exceeding speed limit for a vehicle on a road by 21 to 30 km/h“唸出來時,脫口而出的竟是新加坡腔調的Singlish!太神奇了。
我居然會講這個全世界最可愛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