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吃的什么
这一季的西瓜似乎总不大好,雨水多,瓜也寡淡。从立夏开始,北京就一直闷热,暴雨不绝,仿佛是宁波或者福州。摊上看得好好的,黑籽红瓤,吃到嘴里就一泡淡糖水,扫兴得很。没有吃到好瓜,听过蝉声,仿佛夏天就不算经过,丢了一截时间,心不自安。
8月上市的玫瑰香,吃了并不好,买了一回荔枝,只能用“呸”来形容,只好默默想念一下岭南的佳果。北方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味道太飘渺,剥皮又很麻烦,只有女人叫着要吃的时候才去买。杏子是好东西,味道跟颜色一样明亮,散在那里就可以入画,又极便宜,十块钱买回来好几斤。可惜当时忘了买一些青杏子泡酒。
这些是水果。初夏豌豆已经下市,好在有急冻的罐头出售,用来做汤,或者炒小蘑菇,也还过得去。当季的是小黄瓜,北方有专门的黄瓜蘸酱,咸甜,搭着爽口的瓜,由清甜的汁水把醇郁的酱化开,于味蕾上层次分明。然而内子以为草木之味不宜被酱卤唐突,不许买酱,也不争,由她去。
北方的茄子多是圆的,像黑紫色的皮球。王小波似乎喜欢这样的物产,而对南方的长条茄子颇为不屑,说“煮了以后软绵绵糟兮兮,吃到了嘴里也不知是什么东西。”还说”只觉得嘴里有一堆软软的东西往下钻,好像嗓子里进了爬虫,毛骨悚然。“我虽然喜欢他,但是绝不同意这一点。南方的长条青茄子宜在饭锅上蒸烂,加盐巴香油蒜蓉一拌,是很好的消暑菜,加点辣椒也很下饭。圆茄子的脾气摸不透,切碎了煮,只煮出一大锅水,茄子丁捞出来还是横平竖直。后来找了高人,用油慢慢煸炒,果然驯良起来,让内子吃得赞不绝口,并且对我的长茄子主义表示鄙视。
凉薯,重庆叫地瓜,奉节、万州的江边上,农民挑着担子蹲路边卖。当地习惯是生吃,撕了韧皮,甘爽可抵大梨。小时候在皖西家里,也是秋初的常见蔬菜,清炒或者红烧,总不失了一股甘甜,很叫人喜欢。
炸藕合是南北皆宜的菜,叫藕夹、藕饼的都有,做起来费劲,但是管饱。一支藕,弄了一大堆肉糜鸡蛋来配它,还要冒着溅一身滚烫油花的风险,只有女人心情好了才露一手,以追怀从前的锦衣玉食。在我看来,这种水生的植物还是清炒的好,加一点小葱即可。好藕则凉拌,去皮切片,撒一点白糖,可惜现在莲藕品质越发不看,嚼一口渣,不如不吃。
女人回来之前就吵着要吃鸡汤,城里买不到活鸡,去菜市场,指明要柴鸡,老板从冷柜里将出来硬梆梆一坨。也只好将就,回去清膛,居然还有一嘟噜鸡蛋,算算鸡蛋价钱跟草鸡价钱,觉得吃了哑巴亏,打定主意下次不去那家。斩了头爪屁股,开水滚过,加山药、枸杞,大片生姜、葱段,闷在砂锅里。两个小时后开锅,拿筷子戳鸡,居然刀枪不入,不知道是多少年的老母鸡。只好忍气吞声继续炖,加了三回水,终于熬烂,山药已经成了糊,幸好汤味还不坏。
蒸鲈鱼,客人在边上指点:你这花道太正,斜一点才好,姜丝要铺匀……其实不过是加了姜葱酱油蒸熟,难得的是火候恰到好处。内子找茬儿吵架,女人要生气,没有道理好讲,不理她,她还要乘胜追击,于是大吵。客人讪讪不能自处,赶紧遁走。送至小区门口回来,那位站在灶台前,一手持锅盖,一手执筷子,锅里只剩头尾及鱼骨一条。
做大盘鸡,土豆跟洋葱切大块,跟鸡肉一起铺到电饭锅里,搁葱姜酱,等它慢慢咕嘟个把小时,汁水收半干,开锅放一把切碎的柿子椒,再焖五分钟。这是偷懒的做法。土豆是肉的绝配,朴拙憨厚,是老家的乡下朋友,一大盆肉端上来,让人望而生畏,跟土豆搁一起,就叫人亲近。橱柜里翻出一只深长的白瓷盆,其实用青色搪瓷盆更好,显得丰足,理直气壮。想想忘了加点儿香菜。后来炖肉也如法炮制,加了一罐燕京,口味亦不恶。
到了夏末秋初,超市卖大闸蟹,说是阳澄湖,其实多半是山东或者东北货,没有蒸笼,下水煮。山里人只在河沟里抓过毛蟹,砸碎了喂鸭子,人是不吃的。这是头一回料理这种高级货。有一个公的挣脱了线,捏着钳子不知如何下手,内子已然手脚麻利抓起来重新绑好,毫无惧色。惭愧地去切了姜丝,泡了香醋。未几,螃蟹们做了关公。女人吃蟹比抓蟹更麻利,武吃,卸了腿爪,掰开壳,凑了小嘴上去就啃,滋溜有声,吃半只,嘬一口黄酒,顺便提醒一下什么是肺什么是胃,寒得很,要去掉。吃了两只,各个心满意足,没耽误时令。
买蟹回来的路上,看路边水果摊还有西瓜卖,想想,指着剖开的半片说,再切一半。拎回去,吃了,居然还很不错,算是今年夏天最好的一只瓜,后悔没有全部买回来。
四分之一个瓜吃完,送女人去东国。时序已过秋分了。
8月上市的玫瑰香,吃了并不好,买了一回荔枝,只能用“呸”来形容,只好默默想念一下岭南的佳果。北方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味道太飘渺,剥皮又很麻烦,只有女人叫着要吃的时候才去买。杏子是好东西,味道跟颜色一样明亮,散在那里就可以入画,又极便宜,十块钱买回来好几斤。可惜当时忘了买一些青杏子泡酒。
这些是水果。初夏豌豆已经下市,好在有急冻的罐头出售,用来做汤,或者炒小蘑菇,也还过得去。当季的是小黄瓜,北方有专门的黄瓜蘸酱,咸甜,搭着爽口的瓜,由清甜的汁水把醇郁的酱化开,于味蕾上层次分明。然而内子以为草木之味不宜被酱卤唐突,不许买酱,也不争,由她去。
北方的茄子多是圆的,像黑紫色的皮球。王小波似乎喜欢这样的物产,而对南方的长条茄子颇为不屑,说“煮了以后软绵绵糟兮兮,吃到了嘴里也不知是什么东西。”还说”只觉得嘴里有一堆软软的东西往下钻,好像嗓子里进了爬虫,毛骨悚然。“我虽然喜欢他,但是绝不同意这一点。南方的长条青茄子宜在饭锅上蒸烂,加盐巴香油蒜蓉一拌,是很好的消暑菜,加点辣椒也很下饭。圆茄子的脾气摸不透,切碎了煮,只煮出一大锅水,茄子丁捞出来还是横平竖直。后来找了高人,用油慢慢煸炒,果然驯良起来,让内子吃得赞不绝口,并且对我的长茄子主义表示鄙视。
凉薯,重庆叫地瓜,奉节、万州的江边上,农民挑着担子蹲路边卖。当地习惯是生吃,撕了韧皮,甘爽可抵大梨。小时候在皖西家里,也是秋初的常见蔬菜,清炒或者红烧,总不失了一股甘甜,很叫人喜欢。
炸藕合是南北皆宜的菜,叫藕夹、藕饼的都有,做起来费劲,但是管饱。一支藕,弄了一大堆肉糜鸡蛋来配它,还要冒着溅一身滚烫油花的风险,只有女人心情好了才露一手,以追怀从前的锦衣玉食。在我看来,这种水生的植物还是清炒的好,加一点小葱即可。好藕则凉拌,去皮切片,撒一点白糖,可惜现在莲藕品质越发不看,嚼一口渣,不如不吃。
女人回来之前就吵着要吃鸡汤,城里买不到活鸡,去菜市场,指明要柴鸡,老板从冷柜里将出来硬梆梆一坨。也只好将就,回去清膛,居然还有一嘟噜鸡蛋,算算鸡蛋价钱跟草鸡价钱,觉得吃了哑巴亏,打定主意下次不去那家。斩了头爪屁股,开水滚过,加山药、枸杞,大片生姜、葱段,闷在砂锅里。两个小时后开锅,拿筷子戳鸡,居然刀枪不入,不知道是多少年的老母鸡。只好忍气吞声继续炖,加了三回水,终于熬烂,山药已经成了糊,幸好汤味还不坏。
蒸鲈鱼,客人在边上指点:你这花道太正,斜一点才好,姜丝要铺匀……其实不过是加了姜葱酱油蒸熟,难得的是火候恰到好处。内子找茬儿吵架,女人要生气,没有道理好讲,不理她,她还要乘胜追击,于是大吵。客人讪讪不能自处,赶紧遁走。送至小区门口回来,那位站在灶台前,一手持锅盖,一手执筷子,锅里只剩头尾及鱼骨一条。
做大盘鸡,土豆跟洋葱切大块,跟鸡肉一起铺到电饭锅里,搁葱姜酱,等它慢慢咕嘟个把小时,汁水收半干,开锅放一把切碎的柿子椒,再焖五分钟。这是偷懒的做法。土豆是肉的绝配,朴拙憨厚,是老家的乡下朋友,一大盆肉端上来,让人望而生畏,跟土豆搁一起,就叫人亲近。橱柜里翻出一只深长的白瓷盆,其实用青色搪瓷盆更好,显得丰足,理直气壮。想想忘了加点儿香菜。后来炖肉也如法炮制,加了一罐燕京,口味亦不恶。
到了夏末秋初,超市卖大闸蟹,说是阳澄湖,其实多半是山东或者东北货,没有蒸笼,下水煮。山里人只在河沟里抓过毛蟹,砸碎了喂鸭子,人是不吃的。这是头一回料理这种高级货。有一个公的挣脱了线,捏着钳子不知如何下手,内子已然手脚麻利抓起来重新绑好,毫无惧色。惭愧地去切了姜丝,泡了香醋。未几,螃蟹们做了关公。女人吃蟹比抓蟹更麻利,武吃,卸了腿爪,掰开壳,凑了小嘴上去就啃,滋溜有声,吃半只,嘬一口黄酒,顺便提醒一下什么是肺什么是胃,寒得很,要去掉。吃了两只,各个心满意足,没耽误时令。
买蟹回来的路上,看路边水果摊还有西瓜卖,想想,指着剖开的半片说,再切一半。拎回去,吃了,居然还很不错,算是今年夏天最好的一只瓜,后悔没有全部买回来。
四分之一个瓜吃完,送女人去东国。时序已过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