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云上的日子
2011年5月27日下午3点,我终于抵达了西藏的心脏——拉萨。
下车和泰国朋友告别,相约拉萨一起出来吃饭。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因为背着一个大包,来不及欣赏美景,先找住处。按照之前的计划,打算住北京东路上的东措青年旅舍。到了公交站发现没有直达车,于是在售票员的建议下上了1路车。
周围基本全是藏民,听着如同外语般的藏语,感觉很新鲜很有趣。售票员是个藏族小姑娘,每次到站她都要用藏汉两种语言报两遍,在她的提醒下我在小昭寺下了车,经过不断地问路顺利找到东措。
在东措住的是202十二人间,据说是整个东措最疯狂的宿舍。我一进去几个男女在聊天,似乎在总结今天的行程,听他们说好像是去了布达拉宫。他们一见我进来就出去了,所以也没怎么打招呼。放下行李洗了把脸,决定先出去看看拼团的信息,主要目的是找人近期结伴去纳木措。在东措一楼的告示板看的时候和一个MM聊起来,她是成都过来的,已经呆了几天,不过马上要走。她给我介绍了一下纳木措大概的情况,后来听我想去尼泊尔还给我另一个MM的号码,说也许可以和那MM结伴。她是去东措找人,人没找着她也离开,我打算去另一家青旅平措看看,于是她还给我带了一段路。到平措扫了一下,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第一次在拉萨出门忘带帽子,下午四五点的太阳跟正午的感觉差不多,我从东措走到平措再返回顶多也就几公里,被晒得有点发晕。回到202有个男生主动打了招呼,一问他也是刚下车,不过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他大概比我晚了1个多小时才到。他是安徽人,从上海过来,说是辞了职过来找工作。
聊了一会他要出门,我看外边还很亮,虽然有点头晕,还是出去转转。最近的景点是大昭寺,决定还是先去踩踩点。从北京东路到八角街中间有很多岔道和小巷,第一次走就走错了,绕来绕去好不容易到了八角街,看到很多应该是从大昭寺朝拜出来的信徒。在信徒中间穿梭颇有点不习惯,他们手上拿着转经筒或者念珠,虽然着装服饰各不相同,年龄也有差异,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在于虔诚的眼神。
到了大昭寺门口,看到成群磕长头的人再次被震撼,虽然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但真正在他们面前,听着衣服与地面摩擦错落有致的“唰唰”声以及连绵不断的念经声,你实在没法不被那种宗教的神圣与肃穆所感染。正好旁边有一个老者用粤语说“这些人真无谓”,我回答他“我们不是信徒当然无法理解,但是信仰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总是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老者看了看我,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
从大昭寺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宗教穿越时间通过血脉和文化的传承延续下来还能基本保留其精神内核,而我们所说的科学,有一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大部分则是需要不断的重塑甚至颠覆才能不断发展,就这个意义上而言,科学和宗教谁更高级呢?
当天晚上202比较吵,有几个男女深夜还在用笔记本放歌高声闲聊,还好我因为太累还是睡着了。
28号一早有人收拾行李离开,我也早早起床。
照例又跑去大昭寺门口看朝拜,晃了一会儿决定去小昭寺。经过昨天的摸底,今天在小巷中穿行已经有些心得。小昭寺名气也很大,但实际情况却和大昭寺大相径庭。相比于大昭寺的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同样位于闹市中的小昭寺则清幽静谧,在外边也看不到朝拜的信徒。
尽管如此,我在门口犹豫着究竟进不进去,当时想着大昭小昭差不多,没必要都进,还是稍倾向进大昭,最终只在门口徜徉了片刻。从小昭出来有一家酸奶专卖店,貌似人气挺火,于是顺路买酸奶。7块一大杯,份量绝对够足,刚开始没让他加糖,酸得难以下咽,后来加了点糖口感好多了。就这么一边捧着酸奶一边回东措,一直吃到回到东措都没吃完。
下午的重点是去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免费,进到博物馆正馆前还有个关于上海世博的小展厅,没什么新奇的东西只是草草看了一下匆匆略过。
进入到正馆里可看的东西就多了。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藏族和藏区的形成和起源,然后从文字、戏剧、医药等多方面展示了藏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印章多、佛像多、绘画多”。其中还有不少国宝级文物被外借展出。印象最深的是金瓶测签和蒋介石送给十四世DL的礼物。刚开始进去有个台湾团,他们请了个翻译,于是蹭着听讲解。后来那导游讲着讲着没顾着团友已经走散,全讲给我们听了。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她又重新集队,我也不好意思再蹭了。前后在博物馆逗留了一个半小时,以前总觉得藏族是比较原始的,但在博物馆看过后,越来越觉得这个民族不简单。
晚上回到东措报好名,明天午饭后将出发前往纳木措,同时找东措的保安扎西借了件大衣.扎西皮肤黝黑,身材清瘦,戴着金链金表,小眼睛透出来的目光非常锐利,当然人还是很好,找他借衣服也答应得很爽快,交接时还不忘叮嘱我,“牌子货,别弄丢了啊。”然后得意地指指上面的阿迪标。
第二天一早起床,又是到大昭寺附近瞎转悠,中午吃饭时在小饭馆看到一家名叫“尘埃落定”青旅的海报,基本就是用《在路上》的海报P的,因为觉得这海报挺有意思,再看看时间尚早,看地址离这边不远,干脆去找找。去到才发现是新开的青旅,楼下和楼上都是,但分属两家。楼下的汉儒床位特价,才15一晚,而且环境不错,当时就下定决心从纳木措回来后就立马搬过来。
赶回东措,藏族司机索多已经开车过来,也见到了同行的伙伴,有三个是骑友,他们是从川藏骑车一起进来的,其中一个是队长,长得有点像我前同事(此人后文还会出场)。有一对看外貌像是粤港澳一带来的情侣。后来又去仙足岛接了一对藏汉情侣以及四个兰州来的大学生。那对情侣好像是旅店老板,四个学生是他们的顾客,老板和顾客同游的场面倒不多见。12个人凑齐后就正式出发。
去纳木措的公路很大一部分是和青藏铁路平行的,所以路上有些风景在车上已看过。不过经过念青唐古拉山的时候还是被那种磅礴的气势所震撼。车上除了我之外都是有团队的,所以我懒得也不怎么想去插话,只是偶尔和坐旁边的骑友聊几句或者干脆闭目休息。进入纳木措保护区后要翻海拔5000多米的那根拉山,天气开始转差,风一刮天上也开始飘点小雨。在这里竟然有见到几个骑自行车翻山的,就连旁边的骑友也非常佩服他们的毅力。翻过山后先是要盘山下一段,然后地势逐渐平缓,远方的尽头露出金黄色的白边,之前一直在和着藏族音乐唱歌的索多总算开口,湖到了”。
随着离湖面越来越近,金色的白边逐渐变宽变色,变成了蓝色的水面,天边的雪山也慢慢露出真容。到达纳木措找到旅舍住下已是夜里七点多,天倒还是亮,不过比较阴,而且刮着不小的风,我在湖边逛了逛觉得挺冷的。而且这里海拔比拉萨大概高出1000米,在拉萨没事,我到这里还是觉得头有些晕。在湖边呆了大概半小时就回旅舍了。晚上开始下雪,更没法出门,一人窝在盖着两床棉被的床上用手机上网,可惜网速十分不给力。
虽然头晕,不过睡得还行,第二天一早起来虽然还是有点昏昏沉沉,但比昨天好多了。雪霁天明,于是又去湖边逛。湖边的寒风还是有些凛冽,游人很少。于是自己一边拍视频一边发表感言,主要还是回忆路上的点点滴滴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思考。怎么说呢?眼前是清澈的湖水和圣洁的雪山,还真的很有宠辱皆忘的感觉。
虽然旅途劳顿,但在这样的景色面前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逛了逛还是感觉冷,回到旅舍,那几个大学生在院子里的空地喂水鸟,纳木措的水鸟长得像海鸥,黑头白身灰翅红爪,飞起来非常好看。这种鸟也不怕人,只要往空地一抛面包碎,它们立马会落地争食。就这样逗鸟到中午,午饭后出发回拉萨,在拉萨城外有被拉去一个牦牛肉商场,一堆游客在里面,不过可以试吃,反正不吃白不吃。和其他游客一样基本上把所有能试吃的都试了一遍,厚着脸皮就是不掏钱。
路上收到两个泰国朋友短信,约好在大昭寺见面一起吃晚饭。汉儒的条件相当不错,住的是10人间,但只住了4个人,两个年纪相仿的GG,一个中年阿姨,一个大姐姐,加我5个,很干净很整洁,而且有独立卫生间,舍友们都挺友善。收拾好后出去吃饭。
和两个泰国朋友再度重逢,先是去刚吉吃藏餐,刚吉二楼可以俯瞰整个大昭寺广场,蓝天白云金色的寺庙,风景非常好。拿着菜单讨论了好久,服务员还以为我是他们的导游。后来点了牦牛肉炒面炒饭什么的,还尝了藏式酸奶,结果我们一致认为太酸,即便加了糖也还是酸,他们甚至还说以后再也不敢尝了。虽然只能用英语,但啥都能聊,气氛非常融洽。
正当我们快吃完时他们的老师和其他的团友也来这里吃,我们都饱了也不好再一起吃,我也和那一堆MM打了招呼,和老师简单聊了聊,我说我刚从纳木措回来,老师问我风景如何,我说还可以,就是太冷,她说他们今天去了羊湖。
结帐时他们又抢着付,我说我好歹也算是东道主,算是尽个地主之谊嘛,我说如果以后去泰国玩肯定少不了你们花钱,三人又是大笑。
然后我们仨先走,周围闲逛,两人提议找个地方喝东西,最好是咖啡厅之类的场所。我对拉萨也不是太熟,也不知哪里有,也只能边走边找。结果还是没找到,最后只能去德克士喝东西。他们俩点的是冰淇淋,我点的是果汁。这一次Aek付的,他说吃饭全是你掏的,喝东西这些不好意思再让你掏了。三人又是大笑,闲聊的话题已经扩展到宗教和感情生活,这两个人都挺能聊,我也聊起来说个没完,一直聊到天都快黑了。
顺路送他们回宾馆时才发现他们就住离东措十几米的巴朗学,我说我要是不搬的话就住你们隔壁,大家都觉得很神奇。
回到青旅洗个热水澡顺便把几天的脏衣服洗了洗,上天台晾衣服时会经过尘埃落定,有两个MM搭讪,于是又是瞎聊一通,我建议她们搬来一楼住,性价比高。两MM不信,后来还亲自下来去我住那10人间参观。虽然她们也觉得不错,但还是没搬下来,说是上面睡的是木床,比较舒服。其中有一个MM非常可爱,有种古灵精怪的感觉,和她聊了比较久。送走她们后被两个同宿舍的哥们嘲笑,其中有一个也是广东来的故意阴阳怪气地说,“我都住这里好几天啦,也天天上去晾衣服,怎么不见有MM跟我搭讪。”那阿姨和姐姐也在旁附和,宿舍里顿时笑作一团。
不知不觉到了5月最后一天——31号,早上仍是去大昭寺门口转转,看看朝拜,吃过早饭后先去尼泊尔领事馆办签证,之前网上查到的攻略是早9点开门,结果到了才发现是10点。于是我又在罗布林卡周围逛了逛,吃了个早餐,回到领事馆还不到10点,门口办签证的人已排起长龙。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有,感觉去尼泊尔像是去游乐场。大家都是一边排队一边约时间结伴。填表是全英的,如果不会填旁边有人帮忙,20块一次。我就懒得了,反正中国人去尼泊尔的签证都很好办,基本上能蒙的就蒙。意思差不多就行。过程还算顺利,一般情况下第二天下午就能拿到。排队时有两个MM问我明天下午走不走,走就一起拼车,我想了下可能时间有点赶就放弃了,旁边有个黑黑的哥们骑着自行车来办,排得离我不远,他跟别人说他是骑自行车从成都到的拉萨,这算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办好签证立马前往布达拉宫预约,因为布宫每天限制游客人数,要去的话得提前预约。预约点不在正门,在侧面一个小门,找到了就好办,拿到布宫预约票,明天上午11点半入场。
下午无聊,和宿舍另一个湖南来的哥们聊了会,决定一起去色拉寺看辩经。色拉寺其实可看的东西不多,除了辩经场就是主殿,西藏寺庙里的主殿很好认,只要看到屋顶有双鹿护金轮基本就是了。我们先参观主殿,里面烟雾缭绕,耳边是僧人们低沉的咒语,屋顶上垂下长长的经幡,有一股很重的酥油味。正面和侧面都是金塑的佛像以及精美的壁画。如果要在里面拍照要另收钱,我们也就懒得照了。
辩经场3点开门,僧人们鱼贯而入,游客们也进场抢占有利地形。说是场,其实就是一个大院,中间都是小石子,四周有一级很矮的水泥台阶,然后种着几棵树。僧人们辩经有站有坐,一般是一对一,站的人负责提问,坐的人会有一个坐垫坐着回答对方,过一段时间两人互换角色,以此循环。
一般来说,问的人因为是站着,所以问的时候还会有肢体动作,声音也会比较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吵架。对于回答的人,一般声音越小,表情越少的人往往意味着他的等级更高,只有年轻的小和尚才热衷表现自己。辩经过程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群人在那高声辩论还是感觉挺有意思。湖南哥们和旁边一个那曲来的藏族和尚聊了聊,想问他辩经的具体内容,结果那哥们也说他听不太懂。
辩经场出来又看到一起去纳木措的骑行队长,这是我们第二次碰面,打了个招呼,当时谁也不知道以后我们还会遇到,而且不止一次。
看完主殿和辩经其它就没其它内容了,在寺里随便转了转,有遇到几个西藏大学过来写生的学生,画的还行,我还偷拍了他们几张。
傍晚Rew说他有个泰国朋友去酒吧唱歌,叫我一起去。Aek因为还有个讨论课题要做出不来。于是我和Rew一起吃了个饭,逛了逛可是找不到那个酒吧,他说那个泰国朋友也是在拉萨偶然碰到只是说了个大概名字,找了一会找不到他自己都有点晕了。后来走累了懒得找又去德克士喝东西。晚上回去上楼晾衣服又碰到昨晚的那个可爱的MM,聊了一会,我说我马上就去尼泊尔了,本来想叫她留个电话,后来聊着聊着又忘了。
6月1日是儿童节,作为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我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西藏,在拉萨经历这个节日。那天出门前故意没抹防晒,想着利用一天的时间晒黑点,结果被晒得发红而且掉皮。到布宫时还早,发现旁边有邮局,所以先在邮局里发了几张明信片,我发现办签证时那自行车哥们也在,没有打招呼。
发完明信片进布宫,布宫还是很值得一去的,虽然门票不便宜,内部也不许拍照,但作为西藏的象征,它的确无与伦比。不进去你根本想不到里面有多富丽堂皇,更为难得的是,这么个宫殿还是建在陡峭的山上。
参观布宫的大致路线是上山,在半山腰用预约票买门票,进到“白宫”前会有一个阶梯,DL的通道与信徒通道相隔离,当年等级制度的森严可见一斑。进到皇宫里面就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了,满目耀眼的金色下是华美的装饰与逼人的气势。参观的有DL的会宾室,办公室,卧室以及休息室,每一间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每一间宫室都精美异常。散客在里面不限时间,所以可以蹭导游,但是团队导游一般都讲得很快,所以一般要等几个团才能拼起来听,如果是几个团的导游在同一景点讲的内容不同,虽然完整性可能会受影响,但是带来的信息量无疑更大。穿过皇宫布有一个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藏时修的洞,里面还保存着唐朝塑像。不过路很窄人很多而且视觉上没什么特别之处。最后的高潮是看灵塔,除了六世仓央嘉措没有外,其余的DL灵塔都供奉在布宫。要是比奢华程度,皇宫和灵塔比起来也只是小巫见大巫,有一个导游的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比起那些镶嵌其中的无数珍宝,灵塔上面最不值钱的是黄金。有一座灵塔中间有一块发白的东西,据说是大象的脑髓。
在拉萨的诸多景点中,布宫门票应该是最贵的,但是藏式文化的精髓几乎都在里面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所以到了拉萨,大小昭寺可以不进,其它所有寺庙都可以统统不进,但布达拉宫绝对不容错过。
下午去领事馆拿签证,继续找拼车的人。遇到两个湖南大叔,简单聊了聊,他们打算明天一早走,问我要不要一起,说包台四座的越野车刚好还有一个位置。当时我还没下定决心,说稍晚点给答复。主要是一个朋友也是那天到拉萨,想跟我一起去尼泊尔,如果等她的话最快也要后天才走得了。拿到签证后去太阳岛见了她,聊了聊我决定不等了,明天就走。她祝我旅途顺利。
随后和那两个大叔的司机联系,确定了明天的行程。晚上和诸位好玩的舍友告别。两个哥们去西安,那个姐姐回北京,中年阿姨将北上去敦煌,我推荐她住梦驼铃。
第二天又是一大早爬起来,在雪域餐厅门口上车,7点准时从拉萨出发。同行除了两个湖南大叔,还有一个去樟木接人的藏族导游。两个大叔都是湘潭来的,一个猛男型,外号叫色刀,在人民银行工作,另一个胖胖的笑起来像弥勒佛的,自己经营一家电脑配件店,色刀说叫包子,他们之前是骑着摩托车从四川入藏。
包的是四座丰田4500,一人车费300,导游坐前面,我们三个坐后面。拉萨到樟木口岸这段也属国道318,不过习惯叫法是中尼公路。这也是目前西藏通往国外的唯一一条线路,中尼公路中国段途经1市9县1个口岸,途中翻越措拉山(海拔4950)、加措拉山(海拔5220)、通拉山(海拔5324)、亚汝雄拉(海拔5627)四座大山、全长748公里。一路上基本都是我们仨在聊。因为限速的问题,司机没走羊湖那条线,我们都挺失望。
中午在日喀则吃饭,一家典型的藏式餐厅,装修华丽,还摆着几个班禅的照片。菜倒不是贵,但白米饭3元一碗,三个人6碗就是18元。
饭后在扎什伦布寺门口转了转,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是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这也是后藏地区地位最崇高的的寺庙。因为还要赶路只能拍拍照片就走。
午后继续出发过拉孜——新定日——旧定日,新定日有条岔路去珠峰大本营,老定日是以前的珠峰登山队的本营。老定日说是县城,只有一条公路贯穿而过,路两边是小卖部小饭店以及小旅店。我们三人在川菜馆里随便吃了点东西继续前行。随着行程的推进,路上的景色也愈发壮观。到可以看到珠峰的观景点时司机有停车,虽然已是傍晚7点,天还很亮,远看珠峰并无特别之处,感觉甚至比旁边的雪峰还矮一些,而且山顶有些云雾,看得不是很真切。再往前正前方就是希夏邦马,视野一片开阔,只见天边矗立着一排8000米以上的雪峰,笔直的公路直抵雪山,有种直接开车进雪山的错觉。
继续翻过几座山在天色渐暗的时候我们总算到了边境上的聂拉木县,办好身份登记司机也不敢怠慢直奔樟木,毕竟已经9点了。聂拉木到樟木这一段海拔从3000多骤降到1000多,本来景色非常好,但因为比较晚,我们也没怎么看,更何况没那心思——司机的车头灯坏了,只能开着两盏一闪一闪的应急灯。这一段下山的路虽然只有30多公里,但是路窄弯急,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而且还没车头灯。本来还在后座闲聊的我们此时也没心情聊天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正前方,生怕出什么意外。还好司机这段路很熟,一半凭灯光一半凭感觉总算有惊无险地把我们平安送到了樟木。
到达樟木已是夜里10点半,找了个三人间住下,90块,里面还住着不少的尼泊尔人。放好行李后还出门逛了下。樟木依山而建,被喜马拉雅山脉环抱,当年从一个小口岸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城镇。在樟木散步就是上坡下坡,路两旁都是商铺。可能因为赶了一天的路,在这里散步的感觉蛮好,空气清新湿润,而且能听到虫鸣以及哗哗的山泉声。
说到明天的尼泊尔之行,大家都很期待,但旅途劳累还是得趁时就寝,在楼下尼泊尔人的嘈杂声中,我酣然入梦。
下车和泰国朋友告别,相约拉萨一起出来吃饭。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因为背着一个大包,来不及欣赏美景,先找住处。按照之前的计划,打算住北京东路上的东措青年旅舍。到了公交站发现没有直达车,于是在售票员的建议下上了1路车。
周围基本全是藏民,听着如同外语般的藏语,感觉很新鲜很有趣。售票员是个藏族小姑娘,每次到站她都要用藏汉两种语言报两遍,在她的提醒下我在小昭寺下了车,经过不断地问路顺利找到东措。
在东措住的是202十二人间,据说是整个东措最疯狂的宿舍。我一进去几个男女在聊天,似乎在总结今天的行程,听他们说好像是去了布达拉宫。他们一见我进来就出去了,所以也没怎么打招呼。放下行李洗了把脸,决定先出去看看拼团的信息,主要目的是找人近期结伴去纳木措。在东措一楼的告示板看的时候和一个MM聊起来,她是成都过来的,已经呆了几天,不过马上要走。她给我介绍了一下纳木措大概的情况,后来听我想去尼泊尔还给我另一个MM的号码,说也许可以和那MM结伴。她是去东措找人,人没找着她也离开,我打算去另一家青旅平措看看,于是她还给我带了一段路。到平措扫了一下,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第一次在拉萨出门忘带帽子,下午四五点的太阳跟正午的感觉差不多,我从东措走到平措再返回顶多也就几公里,被晒得有点发晕。回到202有个男生主动打了招呼,一问他也是刚下车,不过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他大概比我晚了1个多小时才到。他是安徽人,从上海过来,说是辞了职过来找工作。
聊了一会他要出门,我看外边还很亮,虽然有点头晕,还是出去转转。最近的景点是大昭寺,决定还是先去踩踩点。从北京东路到八角街中间有很多岔道和小巷,第一次走就走错了,绕来绕去好不容易到了八角街,看到很多应该是从大昭寺朝拜出来的信徒。在信徒中间穿梭颇有点不习惯,他们手上拿着转经筒或者念珠,虽然着装服饰各不相同,年龄也有差异,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在于虔诚的眼神。
到了大昭寺门口,看到成群磕长头的人再次被震撼,虽然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但真正在他们面前,听着衣服与地面摩擦错落有致的“唰唰”声以及连绵不断的念经声,你实在没法不被那种宗教的神圣与肃穆所感染。正好旁边有一个老者用粤语说“这些人真无谓”,我回答他“我们不是信徒当然无法理解,但是信仰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总是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老者看了看我,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
从大昭寺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宗教穿越时间通过血脉和文化的传承延续下来还能基本保留其精神内核,而我们所说的科学,有一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大部分则是需要不断的重塑甚至颠覆才能不断发展,就这个意义上而言,科学和宗教谁更高级呢?
当天晚上202比较吵,有几个男女深夜还在用笔记本放歌高声闲聊,还好我因为太累还是睡着了。
28号一早有人收拾行李离开,我也早早起床。
照例又跑去大昭寺门口看朝拜,晃了一会儿决定去小昭寺。经过昨天的摸底,今天在小巷中穿行已经有些心得。小昭寺名气也很大,但实际情况却和大昭寺大相径庭。相比于大昭寺的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同样位于闹市中的小昭寺则清幽静谧,在外边也看不到朝拜的信徒。
尽管如此,我在门口犹豫着究竟进不进去,当时想着大昭小昭差不多,没必要都进,还是稍倾向进大昭,最终只在门口徜徉了片刻。从小昭出来有一家酸奶专卖店,貌似人气挺火,于是顺路买酸奶。7块一大杯,份量绝对够足,刚开始没让他加糖,酸得难以下咽,后来加了点糖口感好多了。就这么一边捧着酸奶一边回东措,一直吃到回到东措都没吃完。
下午的重点是去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免费,进到博物馆正馆前还有个关于上海世博的小展厅,没什么新奇的东西只是草草看了一下匆匆略过。
进入到正馆里可看的东西就多了。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藏族和藏区的形成和起源,然后从文字、戏剧、医药等多方面展示了藏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印章多、佛像多、绘画多”。其中还有不少国宝级文物被外借展出。印象最深的是金瓶测签和蒋介石送给十四世DL的礼物。刚开始进去有个台湾团,他们请了个翻译,于是蹭着听讲解。后来那导游讲着讲着没顾着团友已经走散,全讲给我们听了。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她又重新集队,我也不好意思再蹭了。前后在博物馆逗留了一个半小时,以前总觉得藏族是比较原始的,但在博物馆看过后,越来越觉得这个民族不简单。
晚上回到东措报好名,明天午饭后将出发前往纳木措,同时找东措的保安扎西借了件大衣.扎西皮肤黝黑,身材清瘦,戴着金链金表,小眼睛透出来的目光非常锐利,当然人还是很好,找他借衣服也答应得很爽快,交接时还不忘叮嘱我,“牌子货,别弄丢了啊。”然后得意地指指上面的阿迪标。
第二天一早起床,又是到大昭寺附近瞎转悠,中午吃饭时在小饭馆看到一家名叫“尘埃落定”青旅的海报,基本就是用《在路上》的海报P的,因为觉得这海报挺有意思,再看看时间尚早,看地址离这边不远,干脆去找找。去到才发现是新开的青旅,楼下和楼上都是,但分属两家。楼下的汉儒床位特价,才15一晚,而且环境不错,当时就下定决心从纳木措回来后就立马搬过来。
赶回东措,藏族司机索多已经开车过来,也见到了同行的伙伴,有三个是骑友,他们是从川藏骑车一起进来的,其中一个是队长,长得有点像我前同事(此人后文还会出场)。有一对看外貌像是粤港澳一带来的情侣。后来又去仙足岛接了一对藏汉情侣以及四个兰州来的大学生。那对情侣好像是旅店老板,四个学生是他们的顾客,老板和顾客同游的场面倒不多见。12个人凑齐后就正式出发。
去纳木措的公路很大一部分是和青藏铁路平行的,所以路上有些风景在车上已看过。不过经过念青唐古拉山的时候还是被那种磅礴的气势所震撼。车上除了我之外都是有团队的,所以我懒得也不怎么想去插话,只是偶尔和坐旁边的骑友聊几句或者干脆闭目休息。进入纳木措保护区后要翻海拔5000多米的那根拉山,天气开始转差,风一刮天上也开始飘点小雨。在这里竟然有见到几个骑自行车翻山的,就连旁边的骑友也非常佩服他们的毅力。翻过山后先是要盘山下一段,然后地势逐渐平缓,远方的尽头露出金黄色的白边,之前一直在和着藏族音乐唱歌的索多总算开口,湖到了”。
随着离湖面越来越近,金色的白边逐渐变宽变色,变成了蓝色的水面,天边的雪山也慢慢露出真容。到达纳木措找到旅舍住下已是夜里七点多,天倒还是亮,不过比较阴,而且刮着不小的风,我在湖边逛了逛觉得挺冷的。而且这里海拔比拉萨大概高出1000米,在拉萨没事,我到这里还是觉得头有些晕。在湖边呆了大概半小时就回旅舍了。晚上开始下雪,更没法出门,一人窝在盖着两床棉被的床上用手机上网,可惜网速十分不给力。
虽然头晕,不过睡得还行,第二天一早起来虽然还是有点昏昏沉沉,但比昨天好多了。雪霁天明,于是又去湖边逛。湖边的寒风还是有些凛冽,游人很少。于是自己一边拍视频一边发表感言,主要还是回忆路上的点点滴滴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思考。怎么说呢?眼前是清澈的湖水和圣洁的雪山,还真的很有宠辱皆忘的感觉。
虽然旅途劳顿,但在这样的景色面前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逛了逛还是感觉冷,回到旅舍,那几个大学生在院子里的空地喂水鸟,纳木措的水鸟长得像海鸥,黑头白身灰翅红爪,飞起来非常好看。这种鸟也不怕人,只要往空地一抛面包碎,它们立马会落地争食。就这样逗鸟到中午,午饭后出发回拉萨,在拉萨城外有被拉去一个牦牛肉商场,一堆游客在里面,不过可以试吃,反正不吃白不吃。和其他游客一样基本上把所有能试吃的都试了一遍,厚着脸皮就是不掏钱。
路上收到两个泰国朋友短信,约好在大昭寺见面一起吃晚饭。汉儒的条件相当不错,住的是10人间,但只住了4个人,两个年纪相仿的GG,一个中年阿姨,一个大姐姐,加我5个,很干净很整洁,而且有独立卫生间,舍友们都挺友善。收拾好后出去吃饭。
和两个泰国朋友再度重逢,先是去刚吉吃藏餐,刚吉二楼可以俯瞰整个大昭寺广场,蓝天白云金色的寺庙,风景非常好。拿着菜单讨论了好久,服务员还以为我是他们的导游。后来点了牦牛肉炒面炒饭什么的,还尝了藏式酸奶,结果我们一致认为太酸,即便加了糖也还是酸,他们甚至还说以后再也不敢尝了。虽然只能用英语,但啥都能聊,气氛非常融洽。
正当我们快吃完时他们的老师和其他的团友也来这里吃,我们都饱了也不好再一起吃,我也和那一堆MM打了招呼,和老师简单聊了聊,我说我刚从纳木措回来,老师问我风景如何,我说还可以,就是太冷,她说他们今天去了羊湖。
结帐时他们又抢着付,我说我好歹也算是东道主,算是尽个地主之谊嘛,我说如果以后去泰国玩肯定少不了你们花钱,三人又是大笑。
然后我们仨先走,周围闲逛,两人提议找个地方喝东西,最好是咖啡厅之类的场所。我对拉萨也不是太熟,也不知哪里有,也只能边走边找。结果还是没找到,最后只能去德克士喝东西。他们俩点的是冰淇淋,我点的是果汁。这一次Aek付的,他说吃饭全是你掏的,喝东西这些不好意思再让你掏了。三人又是大笑,闲聊的话题已经扩展到宗教和感情生活,这两个人都挺能聊,我也聊起来说个没完,一直聊到天都快黑了。
顺路送他们回宾馆时才发现他们就住离东措十几米的巴朗学,我说我要是不搬的话就住你们隔壁,大家都觉得很神奇。
回到青旅洗个热水澡顺便把几天的脏衣服洗了洗,上天台晾衣服时会经过尘埃落定,有两个MM搭讪,于是又是瞎聊一通,我建议她们搬来一楼住,性价比高。两MM不信,后来还亲自下来去我住那10人间参观。虽然她们也觉得不错,但还是没搬下来,说是上面睡的是木床,比较舒服。其中有一个MM非常可爱,有种古灵精怪的感觉,和她聊了比较久。送走她们后被两个同宿舍的哥们嘲笑,其中有一个也是广东来的故意阴阳怪气地说,“我都住这里好几天啦,也天天上去晾衣服,怎么不见有MM跟我搭讪。”那阿姨和姐姐也在旁附和,宿舍里顿时笑作一团。
不知不觉到了5月最后一天——31号,早上仍是去大昭寺门口转转,看看朝拜,吃过早饭后先去尼泊尔领事馆办签证,之前网上查到的攻略是早9点开门,结果到了才发现是10点。于是我又在罗布林卡周围逛了逛,吃了个早餐,回到领事馆还不到10点,门口办签证的人已排起长龙。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有,感觉去尼泊尔像是去游乐场。大家都是一边排队一边约时间结伴。填表是全英的,如果不会填旁边有人帮忙,20块一次。我就懒得了,反正中国人去尼泊尔的签证都很好办,基本上能蒙的就蒙。意思差不多就行。过程还算顺利,一般情况下第二天下午就能拿到。排队时有两个MM问我明天下午走不走,走就一起拼车,我想了下可能时间有点赶就放弃了,旁边有个黑黑的哥们骑着自行车来办,排得离我不远,他跟别人说他是骑自行车从成都到的拉萨,这算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办好签证立马前往布达拉宫预约,因为布宫每天限制游客人数,要去的话得提前预约。预约点不在正门,在侧面一个小门,找到了就好办,拿到布宫预约票,明天上午11点半入场。
下午无聊,和宿舍另一个湖南来的哥们聊了会,决定一起去色拉寺看辩经。色拉寺其实可看的东西不多,除了辩经场就是主殿,西藏寺庙里的主殿很好认,只要看到屋顶有双鹿护金轮基本就是了。我们先参观主殿,里面烟雾缭绕,耳边是僧人们低沉的咒语,屋顶上垂下长长的经幡,有一股很重的酥油味。正面和侧面都是金塑的佛像以及精美的壁画。如果要在里面拍照要另收钱,我们也就懒得照了。
辩经场3点开门,僧人们鱼贯而入,游客们也进场抢占有利地形。说是场,其实就是一个大院,中间都是小石子,四周有一级很矮的水泥台阶,然后种着几棵树。僧人们辩经有站有坐,一般是一对一,站的人负责提问,坐的人会有一个坐垫坐着回答对方,过一段时间两人互换角色,以此循环。
一般来说,问的人因为是站着,所以问的时候还会有肢体动作,声音也会比较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吵架。对于回答的人,一般声音越小,表情越少的人往往意味着他的等级更高,只有年轻的小和尚才热衷表现自己。辩经过程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群人在那高声辩论还是感觉挺有意思。湖南哥们和旁边一个那曲来的藏族和尚聊了聊,想问他辩经的具体内容,结果那哥们也说他听不太懂。
辩经场出来又看到一起去纳木措的骑行队长,这是我们第二次碰面,打了个招呼,当时谁也不知道以后我们还会遇到,而且不止一次。
看完主殿和辩经其它就没其它内容了,在寺里随便转了转,有遇到几个西藏大学过来写生的学生,画的还行,我还偷拍了他们几张。
傍晚Rew说他有个泰国朋友去酒吧唱歌,叫我一起去。Aek因为还有个讨论课题要做出不来。于是我和Rew一起吃了个饭,逛了逛可是找不到那个酒吧,他说那个泰国朋友也是在拉萨偶然碰到只是说了个大概名字,找了一会找不到他自己都有点晕了。后来走累了懒得找又去德克士喝东西。晚上回去上楼晾衣服又碰到昨晚的那个可爱的MM,聊了一会,我说我马上就去尼泊尔了,本来想叫她留个电话,后来聊着聊着又忘了。
6月1日是儿童节,作为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我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西藏,在拉萨经历这个节日。那天出门前故意没抹防晒,想着利用一天的时间晒黑点,结果被晒得发红而且掉皮。到布宫时还早,发现旁边有邮局,所以先在邮局里发了几张明信片,我发现办签证时那自行车哥们也在,没有打招呼。
发完明信片进布宫,布宫还是很值得一去的,虽然门票不便宜,内部也不许拍照,但作为西藏的象征,它的确无与伦比。不进去你根本想不到里面有多富丽堂皇,更为难得的是,这么个宫殿还是建在陡峭的山上。
参观布宫的大致路线是上山,在半山腰用预约票买门票,进到“白宫”前会有一个阶梯,DL的通道与信徒通道相隔离,当年等级制度的森严可见一斑。进到皇宫里面就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了,满目耀眼的金色下是华美的装饰与逼人的气势。参观的有DL的会宾室,办公室,卧室以及休息室,每一间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每一间宫室都精美异常。散客在里面不限时间,所以可以蹭导游,但是团队导游一般都讲得很快,所以一般要等几个团才能拼起来听,如果是几个团的导游在同一景点讲的内容不同,虽然完整性可能会受影响,但是带来的信息量无疑更大。穿过皇宫布有一个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藏时修的洞,里面还保存着唐朝塑像。不过路很窄人很多而且视觉上没什么特别之处。最后的高潮是看灵塔,除了六世仓央嘉措没有外,其余的DL灵塔都供奉在布宫。要是比奢华程度,皇宫和灵塔比起来也只是小巫见大巫,有一个导游的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比起那些镶嵌其中的无数珍宝,灵塔上面最不值钱的是黄金。有一座灵塔中间有一块发白的东西,据说是大象的脑髓。
在拉萨的诸多景点中,布宫门票应该是最贵的,但是藏式文化的精髓几乎都在里面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所以到了拉萨,大小昭寺可以不进,其它所有寺庙都可以统统不进,但布达拉宫绝对不容错过。
下午去领事馆拿签证,继续找拼车的人。遇到两个湖南大叔,简单聊了聊,他们打算明天一早走,问我要不要一起,说包台四座的越野车刚好还有一个位置。当时我还没下定决心,说稍晚点给答复。主要是一个朋友也是那天到拉萨,想跟我一起去尼泊尔,如果等她的话最快也要后天才走得了。拿到签证后去太阳岛见了她,聊了聊我决定不等了,明天就走。她祝我旅途顺利。
随后和那两个大叔的司机联系,确定了明天的行程。晚上和诸位好玩的舍友告别。两个哥们去西安,那个姐姐回北京,中年阿姨将北上去敦煌,我推荐她住梦驼铃。
第二天又是一大早爬起来,在雪域餐厅门口上车,7点准时从拉萨出发。同行除了两个湖南大叔,还有一个去樟木接人的藏族导游。两个大叔都是湘潭来的,一个猛男型,外号叫色刀,在人民银行工作,另一个胖胖的笑起来像弥勒佛的,自己经营一家电脑配件店,色刀说叫包子,他们之前是骑着摩托车从四川入藏。
包的是四座丰田4500,一人车费300,导游坐前面,我们三个坐后面。拉萨到樟木口岸这段也属国道318,不过习惯叫法是中尼公路。这也是目前西藏通往国外的唯一一条线路,中尼公路中国段途经1市9县1个口岸,途中翻越措拉山(海拔4950)、加措拉山(海拔5220)、通拉山(海拔5324)、亚汝雄拉(海拔5627)四座大山、全长748公里。一路上基本都是我们仨在聊。因为限速的问题,司机没走羊湖那条线,我们都挺失望。
中午在日喀则吃饭,一家典型的藏式餐厅,装修华丽,还摆着几个班禅的照片。菜倒不是贵,但白米饭3元一碗,三个人6碗就是18元。
饭后在扎什伦布寺门口转了转,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是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这也是后藏地区地位最崇高的的寺庙。因为还要赶路只能拍拍照片就走。
午后继续出发过拉孜——新定日——旧定日,新定日有条岔路去珠峰大本营,老定日是以前的珠峰登山队的本营。老定日说是县城,只有一条公路贯穿而过,路两边是小卖部小饭店以及小旅店。我们三人在川菜馆里随便吃了点东西继续前行。随着行程的推进,路上的景色也愈发壮观。到可以看到珠峰的观景点时司机有停车,虽然已是傍晚7点,天还很亮,远看珠峰并无特别之处,感觉甚至比旁边的雪峰还矮一些,而且山顶有些云雾,看得不是很真切。再往前正前方就是希夏邦马,视野一片开阔,只见天边矗立着一排8000米以上的雪峰,笔直的公路直抵雪山,有种直接开车进雪山的错觉。
继续翻过几座山在天色渐暗的时候我们总算到了边境上的聂拉木县,办好身份登记司机也不敢怠慢直奔樟木,毕竟已经9点了。聂拉木到樟木这一段海拔从3000多骤降到1000多,本来景色非常好,但因为比较晚,我们也没怎么看,更何况没那心思——司机的车头灯坏了,只能开着两盏一闪一闪的应急灯。这一段下山的路虽然只有30多公里,但是路窄弯急,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而且还没车头灯。本来还在后座闲聊的我们此时也没心情聊天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正前方,生怕出什么意外。还好司机这段路很熟,一半凭灯光一半凭感觉总算有惊无险地把我们平安送到了樟木。
到达樟木已是夜里10点半,找了个三人间住下,90块,里面还住着不少的尼泊尔人。放好行李后还出门逛了下。樟木依山而建,被喜马拉雅山脉环抱,当年从一个小口岸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城镇。在樟木散步就是上坡下坡,路两旁都是商铺。可能因为赶了一天的路,在这里散步的感觉蛮好,空气清新湿润,而且能听到虫鸣以及哗哗的山泉声。
说到明天的尼泊尔之行,大家都很期待,但旅途劳累还是得趁时就寝,在楼下尼泊尔人的嘈杂声中,我酣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