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根她去防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王洛賓的這個, 其實和我爺爺家過去的生活很像. 不同的是, 我們那羊活不下去吧也許, 我不知道, 反正東北邊境的森林里似乎不太適合羊群生活, 雖然也餓不死. 所以當地畜牧的話, 似乎養牛比較多. 我爺爺在2000年以前除了目前養的蜜蜂,還養牛,豬,雞鴨鵝什麽的.當然狗自不必說,還有那隻被我叔叔打成三條腿的饞貓.
我記得97年我叔叔結婚的時候,我暑假回黑龍江.我還跟我爺爺放過牛.我隱約記得我爸媽特別瞧不上這種體力勞動,他們嘴上不說,心裡也這麼想的.其實不止一次,在我的整個童年里,我都記得每一次和爸媽路過乞丐或者撿破爛的人的時候,我爸都會說你看他們,你將來不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跟他們一樣去要飯,你願意嗎?我好像什麽沒說過,我保持沉默.但從今天看來,我保持沉默基本等於反對.
後來,我考上大學了.畢業了.工作了.他們什麽也不說了.但我從心裡,卻覺得自己和他們當年鄙夷的人群心裡貼的更近了.我不覺得有什麽低賤,也不覺得有什麽見不得人.在鋼筋水泥的北京待了9年,我非但沒有喜歡上這個地方,當然別的城市也沒喜歡上,反倒是破落的邊境地區,倒是我越來越嚮往的.比如我的出生地,比如我的興凱湖.
原來剛上大學的時候,新同學見面互相問你從哪裡來.聽到有人說從杭州,北京,長春,廣州來,我當時還有點顧忌,說興凱湖農場這個邊境小地方會不會很村炮,很丟人,所以我直接說了我的戶籍所在地,廣東汕尾.但到後來,當別人問起我從哪裡來的時候,我越來越多的說興凱湖,而且是充滿了自豪和美好回憶的那種.
我知道,父輩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在大城市,過一種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生活.出門有車,家裡有宜家那種配置.剛畢業的時候,我還真有點覺得這種生活是挺好的.但很快,我發現我找不出什麽閃光的地方.因為我不覺得這種都市的生活有什麼好的.遠離天地,腳下沒有土地,只有水泥鋼筋.一切都是冷冰冰的.讓我整個人也冷冰冰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我選擇零社交.我選擇一個人呆在自己的破落出租屋,深藏在北京舊城區某個狹窄的胡同裡.
我不是喜歡逃避的人, 但我又是很多時候只能選擇逃逸的人.因為我心裡明白,如果站在一條錯誤的船上,不論是多麼經驗豐富的船長,還是多麼高技巧的舵手,是永遠不會抵達心儀的彼岸.所以這種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站在甲板上,縱身一躍.這樣,哪怕到不了心儀的地方,至少可以選擇自己想去的方向,哪怕是死在路上,也許是累死,也許是嗆死,也許是遇到我最怕的水母被蟄死.但我願意.死得其所.
剛才我看了一個相冊,是關於東北農家院子的日常生活的.看到那熟悉的火炕,看到破舊的院子柵欄,黃燦燦的苞米,看到黑土地,我幾乎要哭著問自己,你特麼究竟在想什麽?
我無意于抨擊哪個地方好哪個地方不好,也不是想說城市好或者不好,我只是突然能更多的理解,爲什麽我所在的胡同里的北京老爺們老娘們能每天無所事事自得其樂在胡同口扯淡得以終日.因為這是他們的家,不是我的.所以我也能夠更好的理解爲什麽,有那麼多北京土著反感外地人.換個角度想,我也會反感某些外地人.因為想想看,假如我出生的興凱湖農場撿起一座座高樓大廈,我一定會很沮喪,就像90年代中後期有很多外省人跑去黑龍江種水稻大豆,他們的的確確讓當地人反感,比如我爺爺奶奶,比如我的親戚,比如我.就是他們,毒死了我爺爺家的黃狗,只是爲了一次免費的大快朵頤.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這篇日記開頭的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覺得真的,儘管遙遠,卻那麼親近. 於是我決定明年春節,回黑龍江過年.23年了,我從來沒有冬天回去看過爺爺奶奶. 嚴寒只是個藉口, 這個藉口被幾乎所有人使用, 但這是個最站不住腳的藉口.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根她去防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王洛賓的這個, 其實和我爺爺家過去的生活很像. 不同的是, 我們那羊活不下去吧也許, 我不知道, 反正東北邊境的森林里似乎不太適合羊群生活, 雖然也餓不死. 所以當地畜牧的話, 似乎養牛比較多. 我爺爺在2000年以前除了目前養的蜜蜂,還養牛,豬,雞鴨鵝什麽的.當然狗自不必說,還有那隻被我叔叔打成三條腿的饞貓.
我記得97年我叔叔結婚的時候,我暑假回黑龍江.我還跟我爺爺放過牛.我隱約記得我爸媽特別瞧不上這種體力勞動,他們嘴上不說,心裡也這麼想的.其實不止一次,在我的整個童年里,我都記得每一次和爸媽路過乞丐或者撿破爛的人的時候,我爸都會說你看他們,你將來不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跟他們一樣去要飯,你願意嗎?我好像什麽沒說過,我保持沉默.但從今天看來,我保持沉默基本等於反對.
後來,我考上大學了.畢業了.工作了.他們什麽也不說了.但我從心裡,卻覺得自己和他們當年鄙夷的人群心裡貼的更近了.我不覺得有什麽低賤,也不覺得有什麽見不得人.在鋼筋水泥的北京待了9年,我非但沒有喜歡上這個地方,當然別的城市也沒喜歡上,反倒是破落的邊境地區,倒是我越來越嚮往的.比如我的出生地,比如我的興凱湖.
原來剛上大學的時候,新同學見面互相問你從哪裡來.聽到有人說從杭州,北京,長春,廣州來,我當時還有點顧忌,說興凱湖農場這個邊境小地方會不會很村炮,很丟人,所以我直接說了我的戶籍所在地,廣東汕尾.但到後來,當別人問起我從哪裡來的時候,我越來越多的說興凱湖,而且是充滿了自豪和美好回憶的那種.
我知道,父輩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在大城市,過一種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生活.出門有車,家裡有宜家那種配置.剛畢業的時候,我還真有點覺得這種生活是挺好的.但很快,我發現我找不出什麽閃光的地方.因為我不覺得這種都市的生活有什麼好的.遠離天地,腳下沒有土地,只有水泥鋼筋.一切都是冷冰冰的.讓我整個人也冷冰冰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我選擇零社交.我選擇一個人呆在自己的破落出租屋,深藏在北京舊城區某個狹窄的胡同裡.
我不是喜歡逃避的人, 但我又是很多時候只能選擇逃逸的人.因為我心裡明白,如果站在一條錯誤的船上,不論是多麼經驗豐富的船長,還是多麼高技巧的舵手,是永遠不會抵達心儀的彼岸.所以這種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站在甲板上,縱身一躍.這樣,哪怕到不了心儀的地方,至少可以選擇自己想去的方向,哪怕是死在路上,也許是累死,也許是嗆死,也許是遇到我最怕的水母被蟄死.但我願意.死得其所.
剛才我看了一個相冊,是關於東北農家院子的日常生活的.看到那熟悉的火炕,看到破舊的院子柵欄,黃燦燦的苞米,看到黑土地,我幾乎要哭著問自己,你特麼究竟在想什麽?
我無意于抨擊哪個地方好哪個地方不好,也不是想說城市好或者不好,我只是突然能更多的理解,爲什麽我所在的胡同里的北京老爺們老娘們能每天無所事事自得其樂在胡同口扯淡得以終日.因為這是他們的家,不是我的.所以我也能夠更好的理解爲什麽,有那麼多北京土著反感外地人.換個角度想,我也會反感某些外地人.因為想想看,假如我出生的興凱湖農場撿起一座座高樓大廈,我一定會很沮喪,就像90年代中後期有很多外省人跑去黑龍江種水稻大豆,他們的的確確讓當地人反感,比如我爺爺奶奶,比如我的親戚,比如我.就是他們,毒死了我爺爺家的黃狗,只是爲了一次免費的大快朵頤.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這篇日記開頭的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覺得真的,儘管遙遠,卻那麼親近. 於是我決定明年春節,回黑龍江過年.23年了,我從來沒有冬天回去看過爺爺奶奶. 嚴寒只是個藉口, 這個藉口被幾乎所有人使用, 但這是個最站不住腳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