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眼
今天在荔康发现几本十多年前的Private Eye(英文是私家侦探之意,但直译为私眼似乎更有陌生化的趣味),一本毫不起眼却在英国最惹麻烦的杂志,经常吃官司收律师信。
网上有一篇对其主编Ian Hislop的专访,这位仁兄二十多年前在学校就办过一本类似的杂志,后来得到前主编赏识进入Private Eye工作,不意一干主编就是二十多年,这哥们和杂志本身一样很有意思,对答睿智,体现出英国固有的幽默精神。
据说,Punch在五六十年代日渐式微,最终就是被活力四射的Private Eye打败的。
我是一下子被它吸引住的。那么低劣的纸,那么薄薄一册,却密布了幽默的精神,除了趣味十足的漫画,还有揭露出来的丑闻,和对政府、官员的辛辣批评,并且还一本正经,在封面上很拽很欠扁地注明:不售给16岁以上人士!
P.S.
专访:
http://biz.163.com/06/0810/10/2O5K5DA500020QDS.html
网站:
http://www.private-eye.co.uk/
另外:摘自赵毅衡的现代留学史笔记的一段文字:
……但是英国却是讽刺文字,挖苦漫画,抖露隐私的报刊杂志最繁荣的地方。专事讥刺的《笨拙》(Punch)杂志,办了150年,现在全部资料放到网上,蔚为大观;九十年代出现《私家侦探》(Private Eye)杂志,专门找名人的碴;英国的多种小报甚至严肃报刊,少不了政治幽默栏,每天糟蹋名人,政客,王室,给读者取乐。至于在电台电视酒吧,单口相声演员(standing-up comedian),不拿名人开涮,就全得失业。
网上有一篇对其主编Ian Hislop的专访,这位仁兄二十多年前在学校就办过一本类似的杂志,后来得到前主编赏识进入Private Eye工作,不意一干主编就是二十多年,这哥们和杂志本身一样很有意思,对答睿智,体现出英国固有的幽默精神。
据说,Punch在五六十年代日渐式微,最终就是被活力四射的Private Eye打败的。
我是一下子被它吸引住的。那么低劣的纸,那么薄薄一册,却密布了幽默的精神,除了趣味十足的漫画,还有揭露出来的丑闻,和对政府、官员的辛辣批评,并且还一本正经,在封面上很拽很欠扁地注明:不售给16岁以上人士!
P.S.
专访:
http://biz.163.com/06/0810/10/2O5K5DA500020QDS.html
网站:
http://www.private-eye.co.uk/
另外:摘自赵毅衡的现代留学史笔记的一段文字:
……但是英国却是讽刺文字,挖苦漫画,抖露隐私的报刊杂志最繁荣的地方。专事讥刺的《笨拙》(Punch)杂志,办了150年,现在全部资料放到网上,蔚为大观;九十年代出现《私家侦探》(Private Eye)杂志,专门找名人的碴;英国的多种小报甚至严肃报刊,少不了政治幽默栏,每天糟蹋名人,政客,王室,给读者取乐。至于在电台电视酒吧,单口相声演员(standing-up comedian),不拿名人开涮,就全得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