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游记(5)
Galle(加勒)
在GH稍做休整,我们继续出发,把加勒古城未去的地方走一圈。
参观加勒古城的线路很简单,因为加勒古城是由一个几乎圆形的城墙和城堡环绕而成。可以从自己住的GH出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参观都可以,逆时针的话可以先从广场大树和旧城门开始,顺时针的话则可以从Light house开始,沿着海边往下走,最后绕回到广场那几棵大树算是走完整个古城外沿。
加勒古城以古老的旧城墙作为当地景观的标志性象征,见证着殖民地时代的变迁,不仅在16世纪对军事防护和提供船只讯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以及2004年那次严重的南亚海啸,依然以其牢固和坚硬,完好地保存下来。同时它也是古城的守护者,在海啸中保护了整个古城,使得古城的所有建筑没有在海啸中受损,也让今天的我们还能继续参观这个完好的世界文化遗产。每次我看到城墙上游玩的当地人,我想他们为何如此喜欢来这里,这也和这个城墙保护了他们的家园有关吧。城墙边的活动和游玩似乎也成为了他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
贴一张在Frangiphani Motel GH拍到的加勒地图,可以对整个加勒古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从Church St.出发,这条路有着古老的荷兰教堂,所以也被命名为教堂路。在去往荷兰教堂的路上,先经过的是一个建于1871年的哥特风格的教堂:All Saints Church
教堂里的彩色玻璃拼花窗,描绘了许多圣经里的故事,画面都非常静谧动人。
教堂外的韭兰开得很美丽,花朵上还有晶莹的雨露。
在钟楼附近看到的女子。我无意拿着相机突兀地直面她们,所以常常拍到的是她们的背影。那些背影和衣衫在我的眼里也已足够美丽。
从All Saints Church往前走,就可以看到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教堂兴建于一座17世纪中叶的葡萄牙女修道院的遗址上,这座教堂由荷兰指挥官Casparus de jong和他妻子捐赠,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
教堂外部以白色为底,轮廓线条优美,内部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前方左部的讲道坛上方的巨大天蓬,和前面看到的All Saints Church相比可以说是更为朴实无华。
教堂最为特别的是地上铺排的墓碑,他们是昔日荷兰籍驻加勒居民的墓碑,原本他们被安放于荷兰墓园之中,因1853年英国人拆除该墓园而被搬迁至此。有一块墓碑年代最为久远:1662年,而另一块最为吸引人的则是加勒指挥官E.A.H.Abraham的墓碑,该墓碑位于教堂入口处不远,墓碑上方装饰着沙漏和头颅。
墓碑上的图案
教堂的对面是一块绿意葱葱的草坪,依然有几棵硕大的绿树,这些大树仿佛也成为了加勒的一部分,带着古城古老悠远的气质。
离开荷兰教堂往前走,就是古城的Main Gate,它是城墙中最新的部分之一,1873年才由英国人建造,以方便汽车进入城墙之内,也是新城和古城的分界处,从这个城门出去,就可以去到加勒的新城区,Main Gate(新城门)有3座碉堡,分别以太阳。月亮和星星命名。
这是新城门附近一个小球场,一棵繁盛的大树。
沿着新城门左边的斜坡往上走,可以登上古城墙,在高处远眺附近的海景。上去后,最右边是Sun Bation ,左边依次是Moon Bation,往下走往左拐以后是Star Bation。来这里游玩的不仅有国外的游客,当地人也很喜欢来到这里。
阳光明媚,天空很蓝
当地的一家人,看见我们在拍照,让我帮他们拍照,然后又很开心地和我们合影,我拍了这家人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
城墙上的景色
一个穿着一身白色民族服饰的气质老人在城墙边凝望
这里的乌鸦也超有姿态
泼墨般的飞翔
美丽的海景
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游玩,他们的校服比国内的校服真的要好看很多。
女学生们都梳着长辫子,灰常好看。
这两个女孩很喜欢VV的蕾丝防紫外线的遮阳伞,走过去以后又走回来请求和VV同学交换雨伞,VV同学为了斯中人民的友谊,大方地把她的雨伞给了这两个女学生。在她们的同意下,我得以拍到她们一张合影,可惜被我拍糊了一个:)
这里的城墙上还有一个古老的钟楼,也是英国人建造的。
从新城门这里,可以沿着城墙,看着一路的海景往下走回到灯塔,也可以沿着城墙边的小巷往下走,因为太阳太大,我们选择了走古城里的小巷,看到了这里的大学还有婚姻登记处,我们还进去参观了一下:)
古城外沿的线路就这样走完了。
Ps:关于荷兰教堂的详细介绍来源于《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经典之旅》一书。
在GH稍做休整,我们继续出发,把加勒古城未去的地方走一圈。
参观加勒古城的线路很简单,因为加勒古城是由一个几乎圆形的城墙和城堡环绕而成。可以从自己住的GH出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参观都可以,逆时针的话可以先从广场大树和旧城门开始,顺时针的话则可以从Light house开始,沿着海边往下走,最后绕回到广场那几棵大树算是走完整个古城外沿。
加勒古城以古老的旧城墙作为当地景观的标志性象征,见证着殖民地时代的变迁,不仅在16世纪对军事防护和提供船只讯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以及2004年那次严重的南亚海啸,依然以其牢固和坚硬,完好地保存下来。同时它也是古城的守护者,在海啸中保护了整个古城,使得古城的所有建筑没有在海啸中受损,也让今天的我们还能继续参观这个完好的世界文化遗产。每次我看到城墙上游玩的当地人,我想他们为何如此喜欢来这里,这也和这个城墙保护了他们的家园有关吧。城墙边的活动和游玩似乎也成为了他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
贴一张在Frangiphani Motel GH拍到的加勒地图,可以对整个加勒古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
我们从Church St.出发,这条路有着古老的荷兰教堂,所以也被命名为教堂路。在去往荷兰教堂的路上,先经过的是一个建于1871年的哥特风格的教堂:All Saints Church
![]() |
![]() |
教堂里的彩色玻璃拼花窗,描绘了许多圣经里的故事,画面都非常静谧动人。
![]() |
![]() |
![]() |
![]() |
![]() |
教堂外的韭兰开得很美丽,花朵上还有晶莹的雨露。
![]() |
![]() |
![]() |
在钟楼附近看到的女子。我无意拿着相机突兀地直面她们,所以常常拍到的是她们的背影。那些背影和衣衫在我的眼里也已足够美丽。
![]() |
![]() |
![]() |
从All Saints Church往前走,就可以看到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教堂兴建于一座17世纪中叶的葡萄牙女修道院的遗址上,这座教堂由荷兰指挥官Casparus de jong和他妻子捐赠,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
教堂外部以白色为底,轮廓线条优美,内部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前方左部的讲道坛上方的巨大天蓬,和前面看到的All Saints Church相比可以说是更为朴实无华。
![]() |
![]() |
教堂最为特别的是地上铺排的墓碑,他们是昔日荷兰籍驻加勒居民的墓碑,原本他们被安放于荷兰墓园之中,因1853年英国人拆除该墓园而被搬迁至此。有一块墓碑年代最为久远:1662年,而另一块最为吸引人的则是加勒指挥官E.A.H.Abraham的墓碑,该墓碑位于教堂入口处不远,墓碑上方装饰着沙漏和头颅。
墓碑上的图案
![]() |
![]() |
教堂的对面是一块绿意葱葱的草坪,依然有几棵硕大的绿树,这些大树仿佛也成为了加勒的一部分,带着古城古老悠远的气质。
![]() |
![]() |
![]() |
![]() |
离开荷兰教堂往前走,就是古城的Main Gate,它是城墙中最新的部分之一,1873年才由英国人建造,以方便汽车进入城墙之内,也是新城和古城的分界处,从这个城门出去,就可以去到加勒的新城区,Main Gate(新城门)有3座碉堡,分别以太阳。月亮和星星命名。
这是新城门附近一个小球场,一棵繁盛的大树。
![]() |
沿着新城门左边的斜坡往上走,可以登上古城墙,在高处远眺附近的海景。上去后,最右边是Sun Bation ,左边依次是Moon Bation,往下走往左拐以后是Star Bation。来这里游玩的不仅有国外的游客,当地人也很喜欢来到这里。
阳光明媚,天空很蓝
![]() |
![]() |
当地的一家人,看见我们在拍照,让我帮他们拍照,然后又很开心地和我们合影,我拍了这家人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
![]() |
![]() |
![]() |
城墙上的景色
![]() |
![]() |
![]() |
一个穿着一身白色民族服饰的气质老人在城墙边凝望
![]() |
这里的乌鸦也超有姿态
![]() |
![]() |
泼墨般的飞翔
![]() |
美丽的海景
![]() |
![]() |
![]() |
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游玩,他们的校服比国内的校服真的要好看很多。
![]() |
女学生们都梳着长辫子,灰常好看。
![]() |
这两个女孩很喜欢VV的蕾丝防紫外线的遮阳伞,走过去以后又走回来请求和VV同学交换雨伞,VV同学为了斯中人民的友谊,大方地把她的雨伞给了这两个女学生。在她们的同意下,我得以拍到她们一张合影,可惜被我拍糊了一个:)
![]() |
这里的城墙上还有一个古老的钟楼,也是英国人建造的。
![]() |
从新城门这里,可以沿着城墙,看着一路的海景往下走回到灯塔,也可以沿着城墙边的小巷往下走,因为太阳太大,我们选择了走古城里的小巷,看到了这里的大学还有婚姻登记处,我们还进去参观了一下:)
古城外沿的线路就这样走完了。
Ps:关于荷兰教堂的详细介绍来源于《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经典之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