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这个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是双鱼座的
吐槽慎入。焦虑。焦虑。焦虑。
8月30号,来加拿大的第二天,做饭时把自己左手食指切了个口子。新买的菜刀在皮肤上划出伤口,血狂流,带过来的邦迪竟然24小时不到就派上了用场。之后的那一周,每天入睡时都会重现那个情景,然后一个激灵,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醒过来。
9月4号,乌龙地坐车没有买票,吃了罚单,三个人一起跑去1.5小时车程的地区法庭前前后后总共三次。见识了加拿大政府系统的管理混乱,低效率,以及类似于不守信用的行为(说好了第二天早上去他们会有人在,结果第二天去了发现那个人临时不来了,没有任何提前预告。前一天下午还信誓旦旦说会有人在的)。服务态度也很差。
学校的管理也很混乱,在图书馆借书,发现due date特别晚,一查发现电脑系统里登记错误,把我当成graduate fulltime student。住宿费一开始不知为什么没有记到我的账上。又去反映。我现在跟人打电话都是打去反映问题的。
寝室里的网络经常在第一次开机时罢工,怎么也连不上。重启之后可能会好可能不会好。跟housing反映了之后稍微好一点了但有时还是断线。
在网上买书,快递在中午的时候送过来,housing office没人,不收。我想说你们每天10点到4点工作时间连8小时都不到已经够爽了,怎么中午也大摇大摆的不做事。我一个下决心要做nerd的人没有课本你让我干嘛啊。
所有的,所有的公共或私人服务,除了餐厅和华人超市,一到下午四点全部关门。
看到加拿大这么低效率,我还真相信有一天china will take over america/canada。这还真不是瞎说。生活节奏慢不是办事效率差的理由,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们一样生活节奏慢的,怎么就办事效率慢上课效率不慢reading还那么多呢?!要不是reading多我也不会急着要textbook.
所有的物价,比国内贵很多,比美国也贵不少。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很不习惯。上个学期自己做家教,已经不用问家里要生活费;在这里正常地花钱都让我很有罪恶感,买点蔬菜水果日用品,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三四百。其实三四百也不要紧,问题的关键是:我 花 的 是 别 人 的 钱 。我已经半年没有向任何人伸手要钱还活得挺滋润了,高兴了去五角场买衣服吃馆子都没什么问题,突然花别人这么多钱,觉得颇为不道德。不要说这还是爸妈的血汗钱。感叹这些东西的时候常常大腿一拍说老子一定回中国好好混,以后赚大把大把的钱。看WSJ/一财(话说我觉得一财的写作风格很奇怪,总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头条永远都是用具有煽动性的问句做标题,有点五毛,让人不太舒服)/凤凰财经总会看到关于欧洲或者美国的坏消息,我心里就会大喊:中国加油!(虽然美欧要是真跨了对中国也有坏影响)甚至脑中会蹦出‘好好建设祖国’之类的句子。
上周business ethics课上,老师引用brad pitt的话,‘money cannot buy you happiness, but money can buy you a great backyard that gives you happiness’,差不多是这样的意思,具体记不清了。很同意。
学术方面倒是很适应,大一没有好好读书,现在很愿意读书,而且学术氛围不错,除了书太贵之外,教授很好(虽然我的教授分别有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黑人口音。),上课发言都没什么障碍,课下和同学讨论也很有劲。学的又都是我想学的东西,涉及到法律/道德之类的,最喜欢了。不用交学费,所以狠狠心还是注册了5门课,就让我nerdy掉吧。不social不clubbing不旅游了。上海club比这里好太多,旅游的话以后也可以来,读书而且是不收学费的读书大概就这一次了,抓紧机会狂读吧。所以本来计划的去做志愿者之类的也取消了,没时间,而且短期志愿者的工作内容比较低级,纯粹为了Build resume没有太大必要。
刚才打字的时候心里实在闷得慌,又吃下一盒龟苓膏,一块威化饼,之前在schulich building吃了一个muffin.我压力大就会狂吃东西,最近渐渐把运动加到减压方法之一了,希望能保持身体健康,不要跟加拿大人一样,那些胖子们真的胖得让我瞠目结舌,不仅horizontally challenged而且移动都很困难。在超市的两排货柜间穿行时,如果对面走来一个胖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都能够听到她的喘气声。。。太不,太不,太不健康了。
每一次认识新朋友时,我会介绍自己是中国来的交流生,他们往往会问我how do you like it so far,我真的很想说canada is a shitty place, very very shitty.照现在这个状况下去,四个月以后我会永远不想再踏上加拿大的土地。我的意思是,这里不适合我生活。我不能想象自己过一种天天跟各种service反映抱怨处理问题的生活。光说读书的话,是不错的。
8月30号,来加拿大的第二天,做饭时把自己左手食指切了个口子。新买的菜刀在皮肤上划出伤口,血狂流,带过来的邦迪竟然24小时不到就派上了用场。之后的那一周,每天入睡时都会重现那个情景,然后一个激灵,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醒过来。
9月4号,乌龙地坐车没有买票,吃了罚单,三个人一起跑去1.5小时车程的地区法庭前前后后总共三次。见识了加拿大政府系统的管理混乱,低效率,以及类似于不守信用的行为(说好了第二天早上去他们会有人在,结果第二天去了发现那个人临时不来了,没有任何提前预告。前一天下午还信誓旦旦说会有人在的)。服务态度也很差。
学校的管理也很混乱,在图书馆借书,发现due date特别晚,一查发现电脑系统里登记错误,把我当成graduate fulltime student。住宿费一开始不知为什么没有记到我的账上。又去反映。我现在跟人打电话都是打去反映问题的。
寝室里的网络经常在第一次开机时罢工,怎么也连不上。重启之后可能会好可能不会好。跟housing反映了之后稍微好一点了但有时还是断线。
在网上买书,快递在中午的时候送过来,housing office没人,不收。我想说你们每天10点到4点工作时间连8小时都不到已经够爽了,怎么中午也大摇大摆的不做事。我一个下决心要做nerd的人没有课本你让我干嘛啊。
所有的,所有的公共或私人服务,除了餐厅和华人超市,一到下午四点全部关门。
看到加拿大这么低效率,我还真相信有一天china will take over america/canada。这还真不是瞎说。生活节奏慢不是办事效率差的理由,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们一样生活节奏慢的,怎么就办事效率慢上课效率不慢reading还那么多呢?!要不是reading多我也不会急着要textbook.
所有的物价,比国内贵很多,比美国也贵不少。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很不习惯。上个学期自己做家教,已经不用问家里要生活费;在这里正常地花钱都让我很有罪恶感,买点蔬菜水果日用品,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三四百。其实三四百也不要紧,问题的关键是:我 花 的 是 别 人 的 钱 。我已经半年没有向任何人伸手要钱还活得挺滋润了,高兴了去五角场买衣服吃馆子都没什么问题,突然花别人这么多钱,觉得颇为不道德。不要说这还是爸妈的血汗钱。感叹这些东西的时候常常大腿一拍说老子一定回中国好好混,以后赚大把大把的钱。看WSJ/一财(话说我觉得一财的写作风格很奇怪,总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头条永远都是用具有煽动性的问句做标题,有点五毛,让人不太舒服)/凤凰财经总会看到关于欧洲或者美国的坏消息,我心里就会大喊:中国加油!(虽然美欧要是真跨了对中国也有坏影响)甚至脑中会蹦出‘好好建设祖国’之类的句子。
上周business ethics课上,老师引用brad pitt的话,‘money cannot buy you happiness, but money can buy you a great backyard that gives you happiness’,差不多是这样的意思,具体记不清了。很同意。
学术方面倒是很适应,大一没有好好读书,现在很愿意读书,而且学术氛围不错,除了书太贵之外,教授很好(虽然我的教授分别有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黑人口音。),上课发言都没什么障碍,课下和同学讨论也很有劲。学的又都是我想学的东西,涉及到法律/道德之类的,最喜欢了。不用交学费,所以狠狠心还是注册了5门课,就让我nerdy掉吧。不social不clubbing不旅游了。上海club比这里好太多,旅游的话以后也可以来,读书而且是不收学费的读书大概就这一次了,抓紧机会狂读吧。所以本来计划的去做志愿者之类的也取消了,没时间,而且短期志愿者的工作内容比较低级,纯粹为了Build resume没有太大必要。
刚才打字的时候心里实在闷得慌,又吃下一盒龟苓膏,一块威化饼,之前在schulich building吃了一个muffin.我压力大就会狂吃东西,最近渐渐把运动加到减压方法之一了,希望能保持身体健康,不要跟加拿大人一样,那些胖子们真的胖得让我瞠目结舌,不仅horizontally challenged而且移动都很困难。在超市的两排货柜间穿行时,如果对面走来一个胖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都能够听到她的喘气声。。。太不,太不,太不健康了。
每一次认识新朋友时,我会介绍自己是中国来的交流生,他们往往会问我how do you like it so far,我真的很想说canada is a shitty place, very very shitty.照现在这个状况下去,四个月以后我会永远不想再踏上加拿大的土地。我的意思是,这里不适合我生活。我不能想象自己过一种天天跟各种service反映抱怨处理问题的生活。光说读书的话,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