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闷
据闻,中国学生留学国外,大都怕闷。
本人没留过学,中国留学生很闷,到底如何闷法,详情一时不知。只在报道中得悉,身在异乡,孤独无援的中国学生,不堪心灵孤寂的煎磨,多数与人同居,这里说的,是异性同居。在这种情况中,既有同居后发展成情侣,又有先拍拖、后同居的常例。有些受访者说,之所以同居,是希望多一份依靠、多一些照应,更有个别者称:同居关系,“爱”的成分少一些,“各取所需”占去更多。
总之,中国留学生的种种生活状态,很大一部分由“怕闷怕孤单”的性格造成。中国人不是一个热情开朗的民族,他们的社交DNA,显然不及洋人那么强。迟迟未能进入西方的文化背景,纵使交了外国朋友,不知是语言不顺,或价值差异,导致点头之交的多,交心知己的少。我认为,一个人即使在异国生活了很久,如果不主动去“学习”对方的文化、模仿对方的思维方式,乃至学会赏识对方的主流价值观,单凭耳濡目染,亦难以里里外外地受到同化。
部分留学生诉苦,国外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好玩和丰富。这是什么样的想法?莫要把西方国家设想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或夜蒲场。再者,如果中国人是群居动物,西方人便是独居动物。他们爱自由,善于过独立的生活。于人际交往,保留一点转身的距离,不随便打听别人的私事。例如,在国外,单身是平常事,三十五岁仍未结婚?不会有好心过头的人为你张罗姑娘相亲,不似国内,男人三十岁单身就被人目为gay,女人二八未嫁就笑人家是嫁不出的剩女。群居动物的社会,生活虽丰富,但也多是非。
我是不怎么怕闷的。闷,也闷了许多年,早已习惯一个人的节拍。相反,每逢集体活动,在一大堆人之中,我总有几分不自然。
本人没留过学,中国留学生很闷,到底如何闷法,详情一时不知。只在报道中得悉,身在异乡,孤独无援的中国学生,不堪心灵孤寂的煎磨,多数与人同居,这里说的,是异性同居。在这种情况中,既有同居后发展成情侣,又有先拍拖、后同居的常例。有些受访者说,之所以同居,是希望多一份依靠、多一些照应,更有个别者称:同居关系,“爱”的成分少一些,“各取所需”占去更多。
总之,中国留学生的种种生活状态,很大一部分由“怕闷怕孤单”的性格造成。中国人不是一个热情开朗的民族,他们的社交DNA,显然不及洋人那么强。迟迟未能进入西方的文化背景,纵使交了外国朋友,不知是语言不顺,或价值差异,导致点头之交的多,交心知己的少。我认为,一个人即使在异国生活了很久,如果不主动去“学习”对方的文化、模仿对方的思维方式,乃至学会赏识对方的主流价值观,单凭耳濡目染,亦难以里里外外地受到同化。
部分留学生诉苦,国外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好玩和丰富。这是什么样的想法?莫要把西方国家设想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或夜蒲场。再者,如果中国人是群居动物,西方人便是独居动物。他们爱自由,善于过独立的生活。于人际交往,保留一点转身的距离,不随便打听别人的私事。例如,在国外,单身是平常事,三十五岁仍未结婚?不会有好心过头的人为你张罗姑娘相亲,不似国内,男人三十岁单身就被人目为gay,女人二八未嫁就笑人家是嫁不出的剩女。群居动物的社会,生活虽丰富,但也多是非。
我是不怎么怕闷的。闷,也闷了许多年,早已习惯一个人的节拍。相反,每逢集体活动,在一大堆人之中,我总有几分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