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口味小清新
一齣《金光灿烂耀舞台》演唱会,直接把我从邓丽君、徐小凤、蔡琴的八十年代打到了时代曲的六十年代,作为路人的我用某高端耳机连续三天单曲循环,丝丝入扣之余,入耳式的设计也基本上震聋了我,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耳膜听不出疯狂。
演唱会曲目大多是时代曲,依黄奇智《时代曲的流光岁月》的见解,时代曲特指上海时期的海派流行曲及其南迁香港后的流行音乐,经香江洗涤,又有所不同。上海时期,连唱《何日君再来》的李香兰都是跟波多列索夫人学过女高音的,尤记初听《卖糖歌》即被一串串花腔甩到天上去,香港时期的时代歌手则大多是50年代左右随父母迁居而去的大陆人,生活状态可想而知,更有唱红《戏凤》、《我的心里没有他》的静婷最为传奇,原为高官之女,到香港后由于家庭经济问题,17随出道做幕后代唱,又为了隐蔽身份改从母姓“席”取艺名“静婷”,身世之曲折,本来就已是一首歌了。
这齣演唱会的四个人中,名气最大的是吴莺音,《明月千里寄相思》、《我有一段情》的原唱,演唱的间隙她偶然说起《明》的缘起:“这首歌灌录于1946年,至今五十一年过去了。”张爱玲这样的人都晚年自题“怅惘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了,吴莺音一个歌者却五十年光阴在舞台上拿得起放的下。
吴莺音上海人,本名吴剑秋,女侠气韵,一杯看剑气,微微低头又带来《岷江夜曲》:“椰林模糊月朦胧,渔火零落映江中,船家女轻唱着传歌,随着晚风处处送。”滑顺的气息、呢哝的鼻音依旧如诗如画,大有李白“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的意境,那南国的风儿几乎也吹上我的脸,这样的词曲风格在如今的歌坛是绝迹了,也许是不流行了吧,倒是可以举出一首邓丽君《香港之夜》与之呼应,可惜还是差了一截,“HONGKONG HONGKONG 和你在一起”之类的赘语太多,又不似红男绿女互诉情忠该有的轻盈了。《我有一段情》徐小凤在隐退前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文明泪》中进行了翻唱,低沉婉转的豆沙嗓配合节奏鲜明的编曲,和蔡琴一样,唱出御姐的愁苦,几十岁的吴莺音倒奇特的唱出了年龄的模糊感,欲说还休的每一个音符,说是少女的愁怨也好,中女的绝望也好,或者如她演唱前所说:“像你们这样好的朋友,我觉得我是一定非常有情。”甚至都不一定是爱情,被她早期名曲的标题戳穿——侬本多情,而已。
再来说我最喜欢的刘韵,她站在台上似乎总比另外三位僵硬一些、寡言一些(说这话我好想煽死自己),百度上看来她是“六十年代国语歌曲天皇巨星”,怎么能有这么腼腆的一位巨星呢?老太太一开声直接把我秒杀个片甲不留,直接把我听的只能飙脏话狂叫卧槽尼玛怎么那么吊好听的!这让我的邓丽君刘若英还混不混混不混啦!!!
《知道不知道》:“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她一路摇呀摇,为了那心上人,起呀起大早,也不管那路迢迢,我情愿多辛劳。”脑海中二话不出飞出《我的父亲母亲》里奔跑的章子怡的画面有没有?《斗牛》里带银镯子的闫妮有没有?付出的艰辛、等待的焦虑、追求的热辣甜蜜不用说自是陕北风情,刘韵已经婉转高亢地唱出“除了他我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听者又能再说些什么呢。我见识浅薄,总以为七大歌星时代的歌者使用的是“灌唱片”而非“唱歌”的概念,很多歌只闻其声不见其心,例如姚莉《得不到你的心》就毫无失落之意,而刘韵或许是音色抓人,款款深情直勾勾地瞄准我的心,连《有一个傻姑娘》、《加多一点点》这种没什么内容的抒情歌都把我迷得五迷三道,颠来倒去只为听那一句“缺的也并非脂粉钱,少的也不是什么红绿线”、“她擦过了粉也熏过了香”,六十岁的人是怎么唱出少女的娇嗔俏皮的呢?她只是拘谨地站在舞台上而已呀。
前面提过身世传奇的幕后代唱者静婷,私以为就声音而言或许是太过“万能”的缘故,我并不能体察出什么特点,但是她老太太的幽默真诚基本上笑惨了我,且不说他一身打扮加发型一再让我想起《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她妈,她的串词终归跟别人不太一样:唱完《郊道》台下有人叫安可,她大喇喇笑到:安乜可啊?我都唔知安可乜嘢……又笑嘻嘻补充:“我是唱时代曲出生的吗,你哋一个二个叫我唱乜黄梅调郊道,唔俾面我,我偏偏要虐待你哋偏偏要唱时代曲,下一首歌《明日之歌》。”到谢幕之前感谢赞助商的桥段理应她来讲,当天生日的她在台上忘词带着四位大姐大们集体笑场,她还摊手好无辜地喟叹:“依家点算,咁鬼乌龙…”。余执小姐跟我说,据说静婷老太太最近迷上了玩游戏机,这又为她神秘中透着喜感的形象镀上了一层科幻色彩,我宁愿相信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人往往是单纯的,她的人生应该简单快乐,所以才唱得出那么真诚的《痴痴的等》:“梦悠悠,昏沉沉,你让我在这里痴痴的等……”
最后一位声音低沉直率的“抒情歌后”崔萍,《心恋》、《南屏晚钟》、《今宵多珍重》的原唱者,不过各花入各眼,以上种种我偏爱徐小凤版本多点,崔嗓子略重略直,不如豆沙嗓阿姨的绵密细致,不过单从其举重若轻的台风和咬字判断,这位老太太当年应该是一枚辣妹吧。
四人的合唱是整出SHOW最美不胜收的地方,《夜来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5tfHCaq9xU/)、《香格里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nlOUzhwG-w/)都充分发挥各自的音质特点,吴气息沉稳,刘嗓音嘹亮,静大气浑厚,崔性感泼辣。听到《香格里拉》中四个不年轻的人用最轻快地嗓音牵引着你:“你看这山隗水涯,你看这红墙碧瓦,仿佛是装点着神话,装点着神话。”我几乎要掉下眼泪来,她们在用声音绘制一幅彩色的画,多么充满希望的人生图景,璀璨快乐,闪耀着光芒。
2009年吴莺音辞世,曾经的百代七大巨星只剩下唱《玫瑰玫瑰我爱你》的姚莉和拥有传奇一生的李香兰,不仅是金光灿烂的盛况难再,更是一个时代的门渐渐关上,《金光灿烂耀舞台》演唱会于1997年举行,与2009年相距十二载,我没有资格嘘叹十二年间的人事变迁,这对他们很短对我很长,占据了我一半多的人生,日子也是像驴拉磨一样一天天捱过来,能够在二十岁之前听到她们,是我人生的荣幸之一,但愿未来还能有这样金光闪耀的偶遇。
演唱会曲目大多是时代曲,依黄奇智《时代曲的流光岁月》的见解,时代曲特指上海时期的海派流行曲及其南迁香港后的流行音乐,经香江洗涤,又有所不同。上海时期,连唱《何日君再来》的李香兰都是跟波多列索夫人学过女高音的,尤记初听《卖糖歌》即被一串串花腔甩到天上去,香港时期的时代歌手则大多是50年代左右随父母迁居而去的大陆人,生活状态可想而知,更有唱红《戏凤》、《我的心里没有他》的静婷最为传奇,原为高官之女,到香港后由于家庭经济问题,17随出道做幕后代唱,又为了隐蔽身份改从母姓“席”取艺名“静婷”,身世之曲折,本来就已是一首歌了。
这齣演唱会的四个人中,名气最大的是吴莺音,《明月千里寄相思》、《我有一段情》的原唱,演唱的间隙她偶然说起《明》的缘起:“这首歌灌录于1946年,至今五十一年过去了。”张爱玲这样的人都晚年自题“怅惘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了,吴莺音一个歌者却五十年光阴在舞台上拿得起放的下。
吴莺音上海人,本名吴剑秋,女侠气韵,一杯看剑气,微微低头又带来《岷江夜曲》:“椰林模糊月朦胧,渔火零落映江中,船家女轻唱着传歌,随着晚风处处送。”滑顺的气息、呢哝的鼻音依旧如诗如画,大有李白“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的意境,那南国的风儿几乎也吹上我的脸,这样的词曲风格在如今的歌坛是绝迹了,也许是不流行了吧,倒是可以举出一首邓丽君《香港之夜》与之呼应,可惜还是差了一截,“HONGKONG HONGKONG 和你在一起”之类的赘语太多,又不似红男绿女互诉情忠该有的轻盈了。《我有一段情》徐小凤在隐退前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文明泪》中进行了翻唱,低沉婉转的豆沙嗓配合节奏鲜明的编曲,和蔡琴一样,唱出御姐的愁苦,几十岁的吴莺音倒奇特的唱出了年龄的模糊感,欲说还休的每一个音符,说是少女的愁怨也好,中女的绝望也好,或者如她演唱前所说:“像你们这样好的朋友,我觉得我是一定非常有情。”甚至都不一定是爱情,被她早期名曲的标题戳穿——侬本多情,而已。
再来说我最喜欢的刘韵,她站在台上似乎总比另外三位僵硬一些、寡言一些(说这话我好想煽死自己),百度上看来她是“六十年代国语歌曲天皇巨星”,怎么能有这么腼腆的一位巨星呢?老太太一开声直接把我秒杀个片甲不留,直接把我听的只能飙脏话狂叫卧槽尼玛怎么那么吊好听的!这让我的邓丽君刘若英还混不混混不混啦!!!
《知道不知道》:“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她一路摇呀摇,为了那心上人,起呀起大早,也不管那路迢迢,我情愿多辛劳。”脑海中二话不出飞出《我的父亲母亲》里奔跑的章子怡的画面有没有?《斗牛》里带银镯子的闫妮有没有?付出的艰辛、等待的焦虑、追求的热辣甜蜜不用说自是陕北风情,刘韵已经婉转高亢地唱出“除了他我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听者又能再说些什么呢。我见识浅薄,总以为七大歌星时代的歌者使用的是“灌唱片”而非“唱歌”的概念,很多歌只闻其声不见其心,例如姚莉《得不到你的心》就毫无失落之意,而刘韵或许是音色抓人,款款深情直勾勾地瞄准我的心,连《有一个傻姑娘》、《加多一点点》这种没什么内容的抒情歌都把我迷得五迷三道,颠来倒去只为听那一句“缺的也并非脂粉钱,少的也不是什么红绿线”、“她擦过了粉也熏过了香”,六十岁的人是怎么唱出少女的娇嗔俏皮的呢?她只是拘谨地站在舞台上而已呀。
前面提过身世传奇的幕后代唱者静婷,私以为就声音而言或许是太过“万能”的缘故,我并不能体察出什么特点,但是她老太太的幽默真诚基本上笑惨了我,且不说他一身打扮加发型一再让我想起《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她妈,她的串词终归跟别人不太一样:唱完《郊道》台下有人叫安可,她大喇喇笑到:安乜可啊?我都唔知安可乜嘢……又笑嘻嘻补充:“我是唱时代曲出生的吗,你哋一个二个叫我唱乜黄梅调郊道,唔俾面我,我偏偏要虐待你哋偏偏要唱时代曲,下一首歌《明日之歌》。”到谢幕之前感谢赞助商的桥段理应她来讲,当天生日的她在台上忘词带着四位大姐大们集体笑场,她还摊手好无辜地喟叹:“依家点算,咁鬼乌龙…”。余执小姐跟我说,据说静婷老太太最近迷上了玩游戏机,这又为她神秘中透着喜感的形象镀上了一层科幻色彩,我宁愿相信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人往往是单纯的,她的人生应该简单快乐,所以才唱得出那么真诚的《痴痴的等》:“梦悠悠,昏沉沉,你让我在这里痴痴的等……”
最后一位声音低沉直率的“抒情歌后”崔萍,《心恋》、《南屏晚钟》、《今宵多珍重》的原唱者,不过各花入各眼,以上种种我偏爱徐小凤版本多点,崔嗓子略重略直,不如豆沙嗓阿姨的绵密细致,不过单从其举重若轻的台风和咬字判断,这位老太太当年应该是一枚辣妹吧。
四人的合唱是整出SHOW最美不胜收的地方,《夜来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5tfHCaq9xU/)、《香格里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nlOUzhwG-w/)都充分发挥各自的音质特点,吴气息沉稳,刘嗓音嘹亮,静大气浑厚,崔性感泼辣。听到《香格里拉》中四个不年轻的人用最轻快地嗓音牵引着你:“你看这山隗水涯,你看这红墙碧瓦,仿佛是装点着神话,装点着神话。”我几乎要掉下眼泪来,她们在用声音绘制一幅彩色的画,多么充满希望的人生图景,璀璨快乐,闪耀着光芒。
2009年吴莺音辞世,曾经的百代七大巨星只剩下唱《玫瑰玫瑰我爱你》的姚莉和拥有传奇一生的李香兰,不仅是金光灿烂的盛况难再,更是一个时代的门渐渐关上,《金光灿烂耀舞台》演唱会于1997年举行,与2009年相距十二载,我没有资格嘘叹十二年间的人事变迁,这对他们很短对我很长,占据了我一半多的人生,日子也是像驴拉磨一样一天天捱过来,能够在二十岁之前听到她们,是我人生的荣幸之一,但愿未来还能有这样金光闪耀的偶遇。
![]() |
第一次写碟评,个人见解多意淫,主要真的很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