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影评--别样的浪漫(钰雪书)
谢晋导演,得闻其名之时,刚刚从部队回来不久就听说他是中国第一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我这个人不是很主动,爱好电影,但一直也没有很刻意追寻过某个人作品,随遇而安。有人推荐给我一部《牧马人》,很久之前曾点开影片,但仅仅是欣赏了几幅画面、三两声音,这些并没有勾起我观看的欲望。昨晚和北京这里的有钱人相处之后,情绪颇为低落,对自己和家庭的前途有些许担忧。今天下午三点到家,醒来已经是晚八点了。庆幸的是,精神好多了,翻看电脑里存储的经典影片,大概还剩十部左右未曾观看,选择了《牧马人》,总体感觉没有浪费时间,领悟了不少岁月的风韵。
一、概述
文革这段没有经历,但是学习过的历史,脑海中并没有留下什么信手拈来的篇章。只晓得这是一个国家的一场浩劫,尽管张艺谋等此类题材的影片都认真观看过,但拥有选择性记忆的我还是很快遗忘掉。我不去比较这些作品的高低,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记录。《牧马人》对文革的叙述乍看之下惊鸿一瞥,思考之中,博大精深。我会记住这部作品。
二、故事
许乃地主之家长孙,十一岁时父亲与母亲感情破裂,母亲不久因病离世,父亲远去美国。文革之前,许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不久被划归右派。草原放牧的许失去对生活的信念,简单质朴的乡邻用自己简单的方式让许得已苟延残喘。四川姑娘秀枝逃难于此,在与许看似荒唐的结合之后,热爱生活的秀枝让许犹如枯木逢春。海外归来的父亲希望弥补自己当年的过失,面对拥有坚定信仰的许,希望拯救儿子到被拯救的过程呈现了一个国家前进中的缩影。
三、主题
故事本身展现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国与家,个人价值观的对抗与结合。父亲的追求导致了两种结果,自己在海外的功成名就,儿子在祖国的悲欢离合。父亲的责任与儿子的执念让两人得以有亲情再叙。诚如,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儿子见证了一个国家在混乱中得崛起,父亲在资本竞争中得到满足。种种的矛盾之下,两人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同一个根,那就是祖国。
四、风格与节奏
不了解《牧马人》是谢晋导演的第几部作品。伊始的敕勒川展现草原的风情犹如一个国家博大的胸怀,体现导演深厚的人文底蕴。镜头的运用持重熟练,尤其是在细节的对比与渲染中,能激起人发散的想象与身临其境的兴奋。整体的节奏大气平和,没有明显的变化,犹如一个学识渊博的老者讲述一个美好的故事。
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与父亲见面之前的许在草原复杂的心情与回忆;面对美国化的父亲与其秘书的不卑不亢。尤其是婚姻时一幕,许的窘迫与期待,秀枝的迷茫到坚定,两人洞房花烛之前的温馨甚至让人有了浪漫的感觉。这种感觉对我来讲相当神奇,现代的浪漫我一直都是知道,仅仅也是知道。内心深处从来未曾感受到浪漫。
可能是我与地方脱节的时间太长吧,面对这部影片种经历恰似经历过文革的许,拥有跳进荧幕对话秀枝和其父亲的本领。破旧的土坯屋配上精心的剪纸,时代传统的少女,一双红烛之间轻梳发梢,胡子拉碴的单身汉化身秀气的书生郎,朦胧中的羞涩与幸福加上憨厚乡邻的祝福,当真是入木三分,奇景惹人怜,文革之中的美啊,啧啧,好!
生活中,与20年前离开中国,刚回国两年的一位演员曾聊起过当初的北京,如今的黄金地段都是田野农物。这部影片当中表述农村与现代化的一些建筑对比镜头比较多,看得出来尽量想以落后的农村到北京的现状以衬托全国的发展迅速,不过不了解之前北京的观众一定会觉得这种对比有些单薄。对于我来讲,够了,今日之北京甚至是中国也举手同意导演的观点在相当范围内是正确的。
五、音乐与对白
这么晚才认真观看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太接受这种对白的方式,之前的国产影片似乎都是这样。不过看完影片也就释怀了,这个是时代的产物,好比之乎者也的语言现在大家写文章也很少用了。这样的影片也只有这种对白可以自然的宣泄情感了,换上现在的语言还真是不敢想象得多囧。
通过本片的音乐风格,我大致能想象到谢晋导演的风采。专业方面才华横溢、开拓进取。做人之道波澜不惊,海纳百川之中又有强烈的爱国情操。音乐娓娓道来,我静静的感受着历史的呼吸。
我打8.8分。
一、概述
文革这段没有经历,但是学习过的历史,脑海中并没有留下什么信手拈来的篇章。只晓得这是一个国家的一场浩劫,尽管张艺谋等此类题材的影片都认真观看过,但拥有选择性记忆的我还是很快遗忘掉。我不去比较这些作品的高低,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记录。《牧马人》对文革的叙述乍看之下惊鸿一瞥,思考之中,博大精深。我会记住这部作品。
二、故事
许乃地主之家长孙,十一岁时父亲与母亲感情破裂,母亲不久因病离世,父亲远去美国。文革之前,许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不久被划归右派。草原放牧的许失去对生活的信念,简单质朴的乡邻用自己简单的方式让许得已苟延残喘。四川姑娘秀枝逃难于此,在与许看似荒唐的结合之后,热爱生活的秀枝让许犹如枯木逢春。海外归来的父亲希望弥补自己当年的过失,面对拥有坚定信仰的许,希望拯救儿子到被拯救的过程呈现了一个国家前进中的缩影。
三、主题
故事本身展现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国与家,个人价值观的对抗与结合。父亲的追求导致了两种结果,自己在海外的功成名就,儿子在祖国的悲欢离合。父亲的责任与儿子的执念让两人得以有亲情再叙。诚如,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儿子见证了一个国家在混乱中得崛起,父亲在资本竞争中得到满足。种种的矛盾之下,两人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同一个根,那就是祖国。
四、风格与节奏
不了解《牧马人》是谢晋导演的第几部作品。伊始的敕勒川展现草原的风情犹如一个国家博大的胸怀,体现导演深厚的人文底蕴。镜头的运用持重熟练,尤其是在细节的对比与渲染中,能激起人发散的想象与身临其境的兴奋。整体的节奏大气平和,没有明显的变化,犹如一个学识渊博的老者讲述一个美好的故事。
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与父亲见面之前的许在草原复杂的心情与回忆;面对美国化的父亲与其秘书的不卑不亢。尤其是婚姻时一幕,许的窘迫与期待,秀枝的迷茫到坚定,两人洞房花烛之前的温馨甚至让人有了浪漫的感觉。这种感觉对我来讲相当神奇,现代的浪漫我一直都是知道,仅仅也是知道。内心深处从来未曾感受到浪漫。
可能是我与地方脱节的时间太长吧,面对这部影片种经历恰似经历过文革的许,拥有跳进荧幕对话秀枝和其父亲的本领。破旧的土坯屋配上精心的剪纸,时代传统的少女,一双红烛之间轻梳发梢,胡子拉碴的单身汉化身秀气的书生郎,朦胧中的羞涩与幸福加上憨厚乡邻的祝福,当真是入木三分,奇景惹人怜,文革之中的美啊,啧啧,好!
生活中,与20年前离开中国,刚回国两年的一位演员曾聊起过当初的北京,如今的黄金地段都是田野农物。这部影片当中表述农村与现代化的一些建筑对比镜头比较多,看得出来尽量想以落后的农村到北京的现状以衬托全国的发展迅速,不过不了解之前北京的观众一定会觉得这种对比有些单薄。对于我来讲,够了,今日之北京甚至是中国也举手同意导演的观点在相当范围内是正确的。
五、音乐与对白
这么晚才认真观看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太接受这种对白的方式,之前的国产影片似乎都是这样。不过看完影片也就释怀了,这个是时代的产物,好比之乎者也的语言现在大家写文章也很少用了。这样的影片也只有这种对白可以自然的宣泄情感了,换上现在的语言还真是不敢想象得多囧。
通过本片的音乐风格,我大致能想象到谢晋导演的风采。专业方面才华横溢、开拓进取。做人之道波澜不惊,海纳百川之中又有强烈的爱国情操。音乐娓娓道来,我静静的感受着历史的呼吸。
我打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