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推销员
1932年,21岁的奥格威结束厨师生涯,回到苏格兰,开始推销将军牌炉具。奥格威每天穿梭在大饭店、古堡、修道院之间,用他的唇枪舌剑和老到的烹饪技法,所向披靡,大获成功。 多年以后,奥格威偶然发现了自己27年前写的一份推销计划书,他顺手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寄给董事会,并附了一个说明:“由这段文章看来,它证明了两件事:一,我在25岁时就已绝顶聪明;二,在往后的27年里,我根本没有学会任何新东西。” 1971年,《财富》杂志在一篇报道奥格威的文章里,提及这篇计划书,称其为“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销售手册”。 这份销售手册出炉的背景是这样的:鉴于奥格威推销将军牌炉具成绩卓著,公司指定他写一份指导其他销售人员的手册。奥格威也借此总结出自己的一整套推销“战略”: 全英国总共有1200万户居民,其中有100万户拥有汽车,但是只有一万户家庭拥有将军牌炊具。一个家庭如果买得起汽车,就买得起将军牌炊具。 ——这是销售手册《前言》中的第一句话,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段精彩的广告用语。 推销计划书分《前言》、《出击》、《防卫》三大部分,各章又列出若干细则,比如《出击》篇分为:概论;经济效益;随时待命;清洁干净;烹饪艺术;对厨师的诉求;对男士的诉求;对特殊阶层的诉求;厨房专用暖气与空调设备;说俏皮话。 在“推销原则”里,奥格威又制定出一系列原则—— 拜访原则:仪容整齐,衣着朴素,切勿戴圆顶高帽,从后门出入(大部分的业务员都不择手段地从前门进入,这种方式最为主妇和仆人所憎恶); 说话原则:对前来开门的人坦诚简短地说明来访目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捏造不实的借口进入顾客家门。在介绍产品时,语言要准确、诚实,避免夸张的语气,使人产生戒意; 时间原则:中午是禁忌时间,晚饭后登门较易成功; 自信原则:除非你懂得若干烹饪知识,而且能表现出比实际还懂的样子,否则别想卖出一套将军牌炊具。 奥格威几乎把能想到的所有细节、处境、困难都制定出应对的办法,其周密、细致之极,显示出奥格威天才般的推销本领,而其中的趣闻也比比皆是: 奥格威卖了一只将军炉给大卫·麦克唐纳,麦克唐纳是圣安德鲁和爱丁堡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炉子装好后一星期,这位圣人跑来找奥格威,希望他能造访其他教区内的所有女修道院。接下来的3个月,奥格威开车跑遍苏格兰,敲遍所有女修道院的门。每一间修道院的主持修女都在等待着奥格威的造访,她们手里拿着笔,准备在购买合约上签字。 1935年,奥格威把销售手册的副本寄给了伦敦美瑟—克劳瑟广告公司,并声称自己“不曾写过任何广告文案”,但是希望能在广告行里闯出一番事业。没想到,他还真被录用了,依然做推销,不过是改成了广告推销。 1938年,奥格威受公司委派,前往美国学习广告业务。当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不禁喜极而泣。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不久,他移居美国。 他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林斯顿盖洛普博士的受众调查所为好莱坞制片商做民意测验,调查电影明星受欢迎的程度、预测故事情节的吸引力、预测电影未来的走向等等。虽然奥格威的周薪只有40美元,但他说,如果让他给盖洛普博士付学费他都乐意,因为他从这份工作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1944年,奥格威担任英国驻美使馆二等秘书,奥格威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外交大臣或首相发送电报。1945年6月,奥格威向伦敦和重庆发送了一封电报: 中国目前已处于对日抗战的第8年,这场战争给大部分中国人带来了不幸与贫穷。已经有超过300万的中国人阵亡,据称更有5000万平民无家可归。中华民国这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伟大国家尽可能早地走上战后恢复之路,符合国王陛下的政治利益。 当天深夜,奥格威接到大使馆的电话,指责他没使用密码就把电报发到了重庆,电报因此被中国当局截获了。英国官方极少表示如此这般的亲华立场,奥格威想,中国方面一定以为他们是为了讨好才故意不使用密码的。 67岁时奥格威评说自己“最愚蠢的坏毛病就是,不怕麻烦地走得远远的,以避开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不合我意的社会”。 二战结束后,奥格威和妻子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县,来到阿米什人那里,过起了农耕生活。其实,奥格威迷恋上阿米什人的生活,是在盖洛普事务所工作的时候,那时,他和妻子经常在周末的时候,跑到这里住几天。 阿米什教徒是18世纪中叶为了寻找宗教自由,从德国迁徙到这里来的。他们离群索居,远离尘世的变迁,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照教规行事,种植烟草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人把这里形容成“一座宏阔的乡村修道院”。 几年之后,奥格威越来越明白了一个事实——他永远无法以务农为生:他没有健壮得能够胜任农活的身体,诸如给烟草掐尖等等农活乏味得让他无法忍受,而夏季里或大或小的雨水又总是让他忧心忡忡。后来,一个想法让奥格威又一次激情澎湃起来——祖父当年就是从一个失败的农夫转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的,我为什么不以他为榜样,为什么不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呢?1949年,奥格威离开他热爱的阿米什人,去了纽约。晚年的奥格威回忆起在兰开斯特的日子,说那几年是他一生中“最珍视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