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俗”这盆脏水漂白
为“三俗”这盆脏水漂白
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并未正式露面,却已被各方传得有鼻子有眼,几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网站对此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认为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低俗,确实应该限制播出。
表面上看来,“禁娱令”是一种粗暴的行政指令,损害的是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最近,德云社十五周年巡演又是场场票房爆满,大家似乎都把去年痛批其“三俗”的那档子事给忘了。那些漫天洒过的口水,很快就在老郭标志性的大光头上风干,然后便只见到无数眯起的眼、笑开的颜。
观众的这种转变,恐怕远非健忘那么简单。当“庸俗、低俗、媚俗”几个刺眼大字出现在眼前,多数人都会本能地往后退,甚至落荒而逃。可过不了多久,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向那些能带来轻松、愉悦、亲切、快感的事物敞开怀抱。去年骂老郭的那些围观者,有多少人只是为了让自己跟“三俗”撇清关系?喷出口水,是否只为躲开脏水?
问题是,“三俗”这盆水果真有那么脏吗?赵本山前段时间在美国巡演,传言不少美国人看过演出后都痛批其表演低俗下流,认为赵本山以取笑残疾人、肥胖者等弱势群体为乐,这在美国绝对属于“政治不正确”。原来美国人也讲“三俗”,只不过他们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也幸亏这事发生在美国,火再怎么烧也烧不到国内来,要不然,如果再将“三俗”的矛头对准赵本山狠批一次,明年的春晚我们没准就看不到他了。
广电总局之所以要限制娱乐节目,无非是认为现在的一些节目内容低俗,跟风炒作严重,影响不好。可节目究竟低不低俗,不能只让特定的一群人说了算。也许你刚对着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赵本山的小品;也许你刚对着赵本山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康熙来了》和《大学生了没》;也许你刚对着“hold住姐”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那些洒狗血的情感节目;也许你刚对着情感节目里的群众演员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偶像剧里的帅哥美女……电视就是以收视率和娱乐性为立身之本的,每一种节目都会有拥簇者和反对者,如果把那些被骂作“低俗”的节目全部都收拾干净,所有电视台一天到晚就只放《新闻联播》,你觉得这样有意思么?就算你觉得所有的电视节目全都低俗不堪,你关掉电视,去打牌、去喝酒、去按摩,不也照样会有人认为这是低俗吗?
多少年前,《新周刊》曾经以专题的形式下过诊断:“弱智的中国电视。”十几年过去,现在再把“弱智”这个标签贴在电视屏幕上,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可是我们也得承认,至少在目前,电视仍然占据了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业余时间。边骂边看不只是出现在春节晚会时,而是我们看电视的一种常态。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看?你大可以砸烂电视,让自己的世界落得个清静啊。可是你也许会无辜地说:不看电视,那我干嘛呢?
不看电视,就觉得无聊;看电视,只会更无聊。这就是被电视“绑架”的观众的无奈。或者更进一步来讲,是我们不敢、不愿面对真实的自我。电视既像引诱我们的魔鬼,又像照进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那些没完没了的广告,照见的是我们的贪婪;那些讲述传奇的电视剧,照见的是我们的平庸;那些拼命洒狗血的情感节目,照见的是我们爱的缺乏;那些欢蹦乱跳的娱乐节目,照见的是我们的不快乐。我们看电视,是因为我们贪婪、平庸、缺爱、不快乐;可是看再多的电视,也无法让我们摆脱这样的处境,而只会越陷越深。所以我们矛盾、纠结、不安,一边痛斥,一边照看不误。我们既害怕面对自己,又不得不面对自己。
对于这样的尴尬,简简单单的一道禁令当然无济于事。要我说,首先第一步就应该为“三俗”正名。不管是低俗、庸俗还是媚俗,都不是错,也不丢人,而是深藏于每个人人性的一部分。要解决它、超越它,必须先去面对它、接受它。
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并未正式露面,却已被各方传得有鼻子有眼,几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网站对此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认为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低俗,确实应该限制播出。
表面上看来,“禁娱令”是一种粗暴的行政指令,损害的是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最近,德云社十五周年巡演又是场场票房爆满,大家似乎都把去年痛批其“三俗”的那档子事给忘了。那些漫天洒过的口水,很快就在老郭标志性的大光头上风干,然后便只见到无数眯起的眼、笑开的颜。
观众的这种转变,恐怕远非健忘那么简单。当“庸俗、低俗、媚俗”几个刺眼大字出现在眼前,多数人都会本能地往后退,甚至落荒而逃。可过不了多久,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向那些能带来轻松、愉悦、亲切、快感的事物敞开怀抱。去年骂老郭的那些围观者,有多少人只是为了让自己跟“三俗”撇清关系?喷出口水,是否只为躲开脏水?
问题是,“三俗”这盆水果真有那么脏吗?赵本山前段时间在美国巡演,传言不少美国人看过演出后都痛批其表演低俗下流,认为赵本山以取笑残疾人、肥胖者等弱势群体为乐,这在美国绝对属于“政治不正确”。原来美国人也讲“三俗”,只不过他们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也幸亏这事发生在美国,火再怎么烧也烧不到国内来,要不然,如果再将“三俗”的矛头对准赵本山狠批一次,明年的春晚我们没准就看不到他了。
广电总局之所以要限制娱乐节目,无非是认为现在的一些节目内容低俗,跟风炒作严重,影响不好。可节目究竟低不低俗,不能只让特定的一群人说了算。也许你刚对着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赵本山的小品;也许你刚对着赵本山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康熙来了》和《大学生了没》;也许你刚对着“hold住姐”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那些洒狗血的情感节目;也许你刚对着情感节目里的群众演员骂了句“低俗”,转头就会去看偶像剧里的帅哥美女……电视就是以收视率和娱乐性为立身之本的,每一种节目都会有拥簇者和反对者,如果把那些被骂作“低俗”的节目全部都收拾干净,所有电视台一天到晚就只放《新闻联播》,你觉得这样有意思么?就算你觉得所有的电视节目全都低俗不堪,你关掉电视,去打牌、去喝酒、去按摩,不也照样会有人认为这是低俗吗?
多少年前,《新周刊》曾经以专题的形式下过诊断:“弱智的中国电视。”十几年过去,现在再把“弱智”这个标签贴在电视屏幕上,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可是我们也得承认,至少在目前,电视仍然占据了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业余时间。边骂边看不只是出现在春节晚会时,而是我们看电视的一种常态。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看?你大可以砸烂电视,让自己的世界落得个清静啊。可是你也许会无辜地说:不看电视,那我干嘛呢?
不看电视,就觉得无聊;看电视,只会更无聊。这就是被电视“绑架”的观众的无奈。或者更进一步来讲,是我们不敢、不愿面对真实的自我。电视既像引诱我们的魔鬼,又像照进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那些没完没了的广告,照见的是我们的贪婪;那些讲述传奇的电视剧,照见的是我们的平庸;那些拼命洒狗血的情感节目,照见的是我们爱的缺乏;那些欢蹦乱跳的娱乐节目,照见的是我们的不快乐。我们看电视,是因为我们贪婪、平庸、缺爱、不快乐;可是看再多的电视,也无法让我们摆脱这样的处境,而只会越陷越深。所以我们矛盾、纠结、不安,一边痛斥,一边照看不误。我们既害怕面对自己,又不得不面对自己。
对于这样的尴尬,简简单单的一道禁令当然无济于事。要我说,首先第一步就应该为“三俗”正名。不管是低俗、庸俗还是媚俗,都不是错,也不丢人,而是深藏于每个人人性的一部分。要解决它、超越它,必须先去面对它、接受它。
肖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饱受争议了几十年,刘晓庆怎么就突然被全网夸了? (41人喜欢)
- 最近死感比较重 (23人喜欢)
- 琼瑶这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38人喜欢)
- 从麦琳李行亮想到我爸妈 (4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