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意义的旅行
坐在火车上,我观察着窗外的风景由南向北一点点的改变着,从荷塘到大片的玉米地。北方的树很瘦很直,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站岗的哨兵。北方的房子有平平的屋顶,正正方方,有些低矮,一眼望去,都似乎长得一个样子,同有特别的地方。
下了火车,一大片人戴着口罩,或许有些不尊重,但不得不承认,北方的灰尘太多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太原,它并没有像大都市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像一个纯朴的老人,内敛、慈祥。
迎接我们的是太原的钟声,古老而淳厚,回荡在天空中,至今还索绕在我的耳边。
第一站 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
在出发前几天,我们便看了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建筑让人印象很是深刻,可亲眼看到,便又是另一回事。还没进乔家大院,我便在小摊旁买了把扇子,走这古老的建筑,怎么可以没有应景的事物让自己融入这历史之中。小道上全是卖纪念品的,增添了几分商业气息,却也使这高大神秘的乔家大院亲近了不少。大院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灯笼,已经有些被旧和残败了,不知这里晚上点上灯笼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
跨过无数的门槛,经过不知是第几个被磨得光滑的石狮子,我已经拍了许多张风景,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个石头,每一个雕刻,都让人忍不住按动快门,让它沉淀在相机中。我原本便是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它的诗词,它的建筑,它的一切一切。而乔家大院则充分满足了我,巍峨的城墙,庄严的宫殿,别致的园林,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宅院,难怪有人留下“汾滨烟气半遮纱,如鲫名流逐轻车。不知辋川松下客,只知灯笼出乔家。”的诗句了。
来到平遥古城是没有任何预料的,因为老陈说直接去旅馆,却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便要住在这古城的客栈之中。平遥古城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无论是它的风景,还是从文。原本以为只有江南才会有这种巷子,铺着青石板,下着纷纷的细雨,让人心驰神往。下了大巴,迎面而来的是丝丝透彻的清凉,宛若纤纤素手的凉风在我的脸上留下诗的痕迹,轻轻拨动我跌宕而期待的心弦。
我们坐着电瓶车到了我们即将呆三天的老槐树客栈,客栈前是酒店,很有古风的感觉。我们收拾好东西便去古遥的街道,那里有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中式西式的都有。街道周围清一色是古建筑,即便是西式餐饮也是在别具特色的中国式建筑中。街上可以看见许多外国游客,他们坐在有情调的巷子里,悠闲的吃着小吃。平遥古城中的居民民风淳朴,十分友善亲切。有一位卖饼的老伯抱着吉他唱着当地的民歌,头发已斑白,有点羞涩,十分上镜。我们客栈对面的烧烤店的阿姨人也很好,做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也让我们自己去烤,我呛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我们在一条巷子中开始我们的晚餐,在老板娘口中了解到了当地的风俗与特色,还于巷子深处发现了一只二个月大的狗,却十分忠诚的狗,最后却因为点太多而没有把东西吃完觉得有些对不起老板娘。我们还认识了坐在我们后面吃饭的外国朋友,他们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中国人。街道上卖着各种各样便宜又好看的小玩意,还有中国特色的发簪、剪纸、皮影、扇子等,也有姜糖,平遥牛肉等特产。
在平遥中有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店,一个是平遥旧时书坊,那是一家有情调的小店,老板很好人也很大方,他店里的手工酸奶超好喝,老板还请我们喝了杯珍贵的香荚兰酒。我在那家店寄了几张明信片也买了不少明信片,老板说他们店将会做出自己店的明信片和特色戳到明年的七夕寄给我。这家店的墙壁都是书架,上面摆满各种旧书,据说最早的一本是1946年的。书坊有的不仅仅是中国旧书,外国的旧书也有。摆得厚厚一叠,不少外国游客进来购买。平遥中的另一家店的名字我已记不太清楚,是我们吃晚餐的地方,那里的木制桌椅很干净很舒服,茶杯完整干净很漂亮,是青花瓷,或许是太久没有喝茶的原因,那里的花茶让我整个人都醉了,那里的食物很好吃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它的环境,典雅精致,它的后院也像老槐树客栈一样是住人的地方,巷子尽头是一个漂亮的秋千,不时有小孩在上面晃荡。优美的雕花,鲜艳的红灯笼,让这家店像一个优雅的东方美人,让人迷恋、沉醉。我们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客栈中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放着温柔动听的《一江水》,我的整个人似乎都融化掉了,有种不真实的美感,流空若蓝,浮光如梦。
住在客栈中,琥珀似的夜,暖橘色的灯光漏进了窗子,寂静的树影打在墙上,斑驳的颤动着,我迟迟不能入睡。青石板的台阶长满苔藓杂草,浮动着淡淡暗香。灯光摇曳,青石板透出月色的苍茫,慢慢一路伸延。
再见了,那斑驳的门窗,雕花的镂空,带着铜锈绿的门环,还有庭院交缠的藤蔓和山石,发散着千百年沉积的朴拙幽情,让我如何忘怀?
下了火车,一大片人戴着口罩,或许有些不尊重,但不得不承认,北方的灰尘太多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太原,它并没有像大都市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像一个纯朴的老人,内敛、慈祥。
迎接我们的是太原的钟声,古老而淳厚,回荡在天空中,至今还索绕在我的耳边。
第一站 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
在出发前几天,我们便看了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建筑让人印象很是深刻,可亲眼看到,便又是另一回事。还没进乔家大院,我便在小摊旁买了把扇子,走这古老的建筑,怎么可以没有应景的事物让自己融入这历史之中。小道上全是卖纪念品的,增添了几分商业气息,却也使这高大神秘的乔家大院亲近了不少。大院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灯笼,已经有些被旧和残败了,不知这里晚上点上灯笼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
跨过无数的门槛,经过不知是第几个被磨得光滑的石狮子,我已经拍了许多张风景,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个石头,每一个雕刻,都让人忍不住按动快门,让它沉淀在相机中。我原本便是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它的诗词,它的建筑,它的一切一切。而乔家大院则充分满足了我,巍峨的城墙,庄严的宫殿,别致的园林,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宅院,难怪有人留下“汾滨烟气半遮纱,如鲫名流逐轻车。不知辋川松下客,只知灯笼出乔家。”的诗句了。
来到平遥古城是没有任何预料的,因为老陈说直接去旅馆,却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便要住在这古城的客栈之中。平遥古城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无论是它的风景,还是从文。原本以为只有江南才会有这种巷子,铺着青石板,下着纷纷的细雨,让人心驰神往。下了大巴,迎面而来的是丝丝透彻的清凉,宛若纤纤素手的凉风在我的脸上留下诗的痕迹,轻轻拨动我跌宕而期待的心弦。
我们坐着电瓶车到了我们即将呆三天的老槐树客栈,客栈前是酒店,很有古风的感觉。我们收拾好东西便去古遥的街道,那里有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中式西式的都有。街道周围清一色是古建筑,即便是西式餐饮也是在别具特色的中国式建筑中。街上可以看见许多外国游客,他们坐在有情调的巷子里,悠闲的吃着小吃。平遥古城中的居民民风淳朴,十分友善亲切。有一位卖饼的老伯抱着吉他唱着当地的民歌,头发已斑白,有点羞涩,十分上镜。我们客栈对面的烧烤店的阿姨人也很好,做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也让我们自己去烤,我呛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我们在一条巷子中开始我们的晚餐,在老板娘口中了解到了当地的风俗与特色,还于巷子深处发现了一只二个月大的狗,却十分忠诚的狗,最后却因为点太多而没有把东西吃完觉得有些对不起老板娘。我们还认识了坐在我们后面吃饭的外国朋友,他们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中国人。街道上卖着各种各样便宜又好看的小玩意,还有中国特色的发簪、剪纸、皮影、扇子等,也有姜糖,平遥牛肉等特产。
在平遥中有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店,一个是平遥旧时书坊,那是一家有情调的小店,老板很好人也很大方,他店里的手工酸奶超好喝,老板还请我们喝了杯珍贵的香荚兰酒。我在那家店寄了几张明信片也买了不少明信片,老板说他们店将会做出自己店的明信片和特色戳到明年的七夕寄给我。这家店的墙壁都是书架,上面摆满各种旧书,据说最早的一本是1946年的。书坊有的不仅仅是中国旧书,外国的旧书也有。摆得厚厚一叠,不少外国游客进来购买。平遥中的另一家店的名字我已记不太清楚,是我们吃晚餐的地方,那里的木制桌椅很干净很舒服,茶杯完整干净很漂亮,是青花瓷,或许是太久没有喝茶的原因,那里的花茶让我整个人都醉了,那里的食物很好吃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它的环境,典雅精致,它的后院也像老槐树客栈一样是住人的地方,巷子尽头是一个漂亮的秋千,不时有小孩在上面晃荡。优美的雕花,鲜艳的红灯笼,让这家店像一个优雅的东方美人,让人迷恋、沉醉。我们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客栈中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放着温柔动听的《一江水》,我的整个人似乎都融化掉了,有种不真实的美感,流空若蓝,浮光如梦。
住在客栈中,琥珀似的夜,暖橘色的灯光漏进了窗子,寂静的树影打在墙上,斑驳的颤动着,我迟迟不能入睡。青石板的台阶长满苔藓杂草,浮动着淡淡暗香。灯光摇曳,青石板透出月色的苍茫,慢慢一路伸延。
再见了,那斑驳的门窗,雕花的镂空,带着铜锈绿的门环,还有庭院交缠的藤蔓和山石,发散着千百年沉积的朴拙幽情,让我如何忘怀?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晒晒我画的月亮1.0万+篇内容 · 65.2万次浏览
- 我看到的中秋月2563篇内容 · 145.5万次浏览
- 我来预测2025诺贝尔文学奖1.0万+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节日亦是休息日1242篇内容 · 45.9万次浏览
- 长假旅行去哪里908篇内容 · 82.2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442篇内容 · 60.0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176篇内容 · 39.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796.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