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2》:神话现实 幻觉亦真
《窃听风云2》:神话现实 幻觉亦真
文/仁直
记忆犹新,《窃听1》的开场,慢悠悠的长镜头横摇过几只窝窜在污秽小巷之中的老鼠,鼠夹咔吧,一命呜呼。这一隐喻,一直贯穿全片。按照如此叙事格调,我们可以将整个故事,高度浓缩地一句话归纳:被巨大“奶酪”诱惑的三只“老鼠”,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悉数殒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窃听2》与《窃听1》一样,都是将现实主义叙事构建在一个寓言故事或神话故事之中。《窃听2》更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直接点题了出来——“难怪你老爸啊,说你是孙悟空转世,大闹天宫,不过呢,那个小毛猴子,从来没有一次……飞得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自然,我们要问,到底谁是“孙悟空”,谁是“如来佛”。就剧情而言,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所指着“孙悟空”的角色扮演;曾江饰演的“地主会”老大同叔则能指着“如来佛”的法术高强。剖开来看,整部影片是完全按照司马念祖的“行为”(窃听、追车,等等)、“目的”(复仇),展开叙事。他的“行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司马念祖窃听券商罗敏生(刘青云 饰)等人的电话录音(主动行为);第二,司马念祖被督察何智强(古天乐 饰)从悬崖边救起(被动行为);第三,司马念祖与同叔生死对决(看似被动被抓,实则主动录取了最关键的一条录音)。影片最精彩的那段“收购戏”,更是凸显了“主动”与“被动”编织起的叙事肌理。谁在主动抛货,谁在被动吸货。
俗谚有云,“天外有天,人外人。”同叔,真的是与司马念祖之扮演角色“孙悟空”,对立起来的“如来佛”吗?笔者认为,并非完全如此。诚然,这个视点,在司马念祖看来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司马念祖与同叔一起归类到“港人”这个视角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个角色具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地方——“命运在我”。用电影里同叔的话来讲,“我的命,我自己操盘。”此句,正是整部影片人物对白分贝最高的一句话。点题功能,一览无遗。两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同叔成为了一个集权主义的象征者,司马念祖则是一个完全的个人自由主义者(片中亦有角色直呼吴彦祖所饰之角色为,“你真的以为你是独行杀手啊?!”)。若要将角色背后的政治影射放置在意识形态的层面讨论,亦,未尝不可。只是篇幅有限,本文不再展开。
可惜的是,主创并未就司马念祖的复仇心态,塑造得更为纠结。影片的三大主角,就好像机器人一般,完成故事。是故事(脚本),框架着人物的命运。而非,人物自为地创建故事。这点,大概跟主创完全按照分镜头拍摄影片,有关。只能说,主创完美地用影像复刻了剧本,而非让剧本活灵活现地在影像中延展开来。这个毛病,影片的后半段显现得尤为明显。罗敏生和何智强均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任人摆布。司马念祖和同叔则在四声枪响里完成二元论式样的对决。人物扁平、剧本死气,是整部影片最为软肋的两个地方。除了江毅,每每有其出场的戏,尽皆抢戏,尽是光芒。
就比较视点而言,《窃听2》与《窃听1》一样,都是用金融题材,包装人性的贪婪。不同的是,《窃听2》将更多的时代背景、世俗生活,安置在影片之中。影片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用以交代整个“地主会”的成立过程。期间,穿插进了七〇年代香港股灾、九七亚洲金融危机、二〇〇八年雷曼风暴,等等。影片开场更是直接点出了港人的“九七情结”——政治局|反恐特警(同一部门,在九七前后的不同叫法)。笔者比较不满意的是,黄奕和叶璇所饰演的两个女性角色,是可以被完全删剪掉的。神来一笔的是,主创将司马念祖的母亲设置成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她的主动意识,她的被动病情,既双关了影片的叙事肌理,又调动了观众的欲望投射(同情)。影片最后,逆光,光斑洒落下来,老婆婆完全地投入到了一个百看不厌的,虚拟的“独行杀手”的世界之中(她要求他们为她播放《独行杀手》的碟)。这一段落,正是整部影片画面亮度最强的一个段落,而人物却被关进了漆黑的房间之中,与幻觉,共欢笑。
本文亦刊载于2011年8月20日的《南方都市报》,篇幅有限,见报有删减,请勿转载。
零碎的几点补充:
·类似《窃听2》这样的警匪片,若主创有意将影片的叙事空间编织成一道空间政治学的谜题(Henri Lefebvre的那套理论:空间其纯粹形式好似完全客观,实际它也是一个社会产物,空间是政治的)。影评人们在对影片的文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会非常有意思。《窃听2》最后,老婆婆就进入了一个“家园感”的空间。
·老婆婆正是这个家庭(或者说这一历史事件)最根本的受害者。丈夫死了,儿子死了,而自己却只能与幻觉为伍,空想着“独行杀手”(个人自由主义),带来的愉悦,对影独歌。
·老婆婆成为了“港人之命运在我”(念祖的所指“孙悟空”,同叔的怒吼“我的命,我来操盘”,其实是等价的)的历史缩影。这一叙事格调,却被封闭在一个黑暗的空间之中。有点现代香港之于大陆的意思。恐怕是我想多了。
·言之有物的是,最后那段,又正是整部影片“用光”最亮的部分。一黑、一白。顺应历史的人,成为了日光下的活着。叛逆历史的人,成为了幻觉里的囚犯。
文/仁直
记忆犹新,《窃听1》的开场,慢悠悠的长镜头横摇过几只窝窜在污秽小巷之中的老鼠,鼠夹咔吧,一命呜呼。这一隐喻,一直贯穿全片。按照如此叙事格调,我们可以将整个故事,高度浓缩地一句话归纳:被巨大“奶酪”诱惑的三只“老鼠”,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悉数殒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窃听2》与《窃听1》一样,都是将现实主义叙事构建在一个寓言故事或神话故事之中。《窃听2》更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直接点题了出来——“难怪你老爸啊,说你是孙悟空转世,大闹天宫,不过呢,那个小毛猴子,从来没有一次……飞得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自然,我们要问,到底谁是“孙悟空”,谁是“如来佛”。就剧情而言,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所指着“孙悟空”的角色扮演;曾江饰演的“地主会”老大同叔则能指着“如来佛”的法术高强。剖开来看,整部影片是完全按照司马念祖的“行为”(窃听、追车,等等)、“目的”(复仇),展开叙事。他的“行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司马念祖窃听券商罗敏生(刘青云 饰)等人的电话录音(主动行为);第二,司马念祖被督察何智强(古天乐 饰)从悬崖边救起(被动行为);第三,司马念祖与同叔生死对决(看似被动被抓,实则主动录取了最关键的一条录音)。影片最精彩的那段“收购戏”,更是凸显了“主动”与“被动”编织起的叙事肌理。谁在主动抛货,谁在被动吸货。
俗谚有云,“天外有天,人外人。”同叔,真的是与司马念祖之扮演角色“孙悟空”,对立起来的“如来佛”吗?笔者认为,并非完全如此。诚然,这个视点,在司马念祖看来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司马念祖与同叔一起归类到“港人”这个视角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个角色具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地方——“命运在我”。用电影里同叔的话来讲,“我的命,我自己操盘。”此句,正是整部影片人物对白分贝最高的一句话。点题功能,一览无遗。两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同叔成为了一个集权主义的象征者,司马念祖则是一个完全的个人自由主义者(片中亦有角色直呼吴彦祖所饰之角色为,“你真的以为你是独行杀手啊?!”)。若要将角色背后的政治影射放置在意识形态的层面讨论,亦,未尝不可。只是篇幅有限,本文不再展开。
可惜的是,主创并未就司马念祖的复仇心态,塑造得更为纠结。影片的三大主角,就好像机器人一般,完成故事。是故事(脚本),框架着人物的命运。而非,人物自为地创建故事。这点,大概跟主创完全按照分镜头拍摄影片,有关。只能说,主创完美地用影像复刻了剧本,而非让剧本活灵活现地在影像中延展开来。这个毛病,影片的后半段显现得尤为明显。罗敏生和何智强均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任人摆布。司马念祖和同叔则在四声枪响里完成二元论式样的对决。人物扁平、剧本死气,是整部影片最为软肋的两个地方。除了江毅,每每有其出场的戏,尽皆抢戏,尽是光芒。
就比较视点而言,《窃听2》与《窃听1》一样,都是用金融题材,包装人性的贪婪。不同的是,《窃听2》将更多的时代背景、世俗生活,安置在影片之中。影片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用以交代整个“地主会”的成立过程。期间,穿插进了七〇年代香港股灾、九七亚洲金融危机、二〇〇八年雷曼风暴,等等。影片开场更是直接点出了港人的“九七情结”——政治局|反恐特警(同一部门,在九七前后的不同叫法)。笔者比较不满意的是,黄奕和叶璇所饰演的两个女性角色,是可以被完全删剪掉的。神来一笔的是,主创将司马念祖的母亲设置成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她的主动意识,她的被动病情,既双关了影片的叙事肌理,又调动了观众的欲望投射(同情)。影片最后,逆光,光斑洒落下来,老婆婆完全地投入到了一个百看不厌的,虚拟的“独行杀手”的世界之中(她要求他们为她播放《独行杀手》的碟)。这一段落,正是整部影片画面亮度最强的一个段落,而人物却被关进了漆黑的房间之中,与幻觉,共欢笑。
本文亦刊载于2011年8月20日的《南方都市报》,篇幅有限,见报有删减,请勿转载。
零碎的几点补充:
·类似《窃听2》这样的警匪片,若主创有意将影片的叙事空间编织成一道空间政治学的谜题(Henri Lefebvre的那套理论:空间其纯粹形式好似完全客观,实际它也是一个社会产物,空间是政治的)。影评人们在对影片的文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会非常有意思。《窃听2》最后,老婆婆就进入了一个“家园感”的空间。
·老婆婆正是这个家庭(或者说这一历史事件)最根本的受害者。丈夫死了,儿子死了,而自己却只能与幻觉为伍,空想着“独行杀手”(个人自由主义),带来的愉悦,对影独歌。
·老婆婆成为了“港人之命运在我”(念祖的所指“孙悟空”,同叔的怒吼“我的命,我来操盘”,其实是等价的)的历史缩影。这一叙事格调,却被封闭在一个黑暗的空间之中。有点现代香港之于大陆的意思。恐怕是我想多了。
·言之有物的是,最后那段,又正是整部影片“用光”最亮的部分。一黑、一白。顺应历史的人,成为了日光下的活着。叛逆历史的人,成为了幻觉里的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