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接地气
中国的老人说:人是土物。
我们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凭靠的是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简单说就是靠土地过活。
在我们村荒地也是有的,大家眼中那些家庭属于脱贫致富了,搬到镇上做买卖,搬到县里谋公差。哎呦,我奶奶每次提到他们都会挺羡慕的,但让她搬出来她是不肯的。在吃不饱的年代,良田就是指望的饭。种麦子人畜都能吃,种玉米主要给鸡吃(在我一厢情愿的认为,因为我不喜玉米糊),种地瓜主要给人吃吧(淀粉饱肚子、地瓜叶还能促肠道,给猪等大型畜生吃的也多)。
我爷爷不想种地,他嫌辛苦。我爹为了不吃地瓜考大学。他俩都略娇气。我倒是从没听奶奶抱怨过什么。我就不相信那诸葛亮躬耕会很高兴,他只要指望种地吃饭就一定是很辛苦的,何况他压根志不在此。
一年最农忙的时节是割麦的六月,全家老小上阵赶着在几天割出来。麦芒刺挠人,太阳也厉害起来,割麦(土话音ga mei)自然也就是最辛苦。至于丰收的喜悦有几何我也不清楚了,但一定还是喜悦的。但是农民们看到麦田一定不会来艺术的感,他们多是想着赶快干活别让坏天气坏了一年的收成。我记得某位女作家下放到农村时面对麦田来了很多感,写的那篇文章还是怪好的。还有永远的梵高。他用自制的硫黄色颜料重笔点划下的麦田自信张扬,向着一个方向撑着腰杆耀武扬威地展示着生命力,世上无人不知这是属于梵高的麦田。这都是土地赋予的,所以我好羡慕有土地的人。有地方可以扎根休息,踩的哪是土地,分明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幸福的来源。不一定是简单的生活安定就可以给安全感,当过上想要的生活,有内心的依靠,这就来了。这正是土地的迷人之处,也是农民们生活中可察觉的美好地方。
更有情致的,忙完一天归家的时候,夕阳笼罩下的黄昏里,各家升起炊烟,回家的路有点黑,可还是熟门熟路地走回去,肩上扛着锄头,锄头勾着篮子,篮子里是喂家畜的绿叶子,肚子是饿的,可脚步是轻快的。终于走到村口,沿街的小卖部透出昏黄灯光,或许和村邻打个招呼,或许碰见已经开始叫的癞蛤蟆, 然后看到自家的烟筒,再近些就看到长出墙外的深青色长南瓜隐隐泛着月光了。眼前是如此熟悉的场景,会冲动地涌上一股感动,感动着终于到家了,又回到亲切的地方,可能也愁苦今年雨水少,但是当看到大门前堆的石头,土坡微微凹陷的坑,门上斑驳的漆一如昨天乃至很多天很多年之前,便莫名感到放心和安全,还会掺杂着美丽的情绪,推门进去便是苦苦经营的成果,一个温柔的家。
夏天会在院子里吃饭,有时候点上艾草熏蚊子。桌子离墙上的灯泡不远不近,会看见有大小不一的虫子围着飞,看得清它们翅膀的忽闪和飞行的姿态,只不过懒得关注罢了。我关心褐色木头桌子上的碟子碗,还有桌子旁稀饭锅里藏着的鸭蛋腌过几天。偶尔还能听见邻院的牛哞,有牛的家是富户,他家男主人会做木活。
我大爷有拖拉机,车棚子的梁上有窝燕子。窝筑在房梁与柱子的直角上,优质泥土整的。大概就是无数个指甲盖大小的土球球码在一起的样子,有密集的恐惧效果,这就是传说中的辛勤燕子把窝衔。这家人冬天就飞走了,等春天又来了。傍晚时就看到四方的院子上空有一抹而过的黑白倩影,它回来了。会有那么几天,我站在院子里总看见大燕子飞进飞出,便知是有喜了。它们履行繁衍生息的义务,每到这时候我盘算的是如何搞到燕窝。我知道燕窝就是唾沫的时感到既惊奇又欣慰,我没勇气捅密集的土球球,而其唾液的成分则充分满足了我的酸葡萄心理。可是像很多人一样,我做过错事。我出于变态的心理让妹妹掏出来一只新生的燕子,丑的可怕:红色身体,点缀着稀疏的成缕的毛。我想喂活它,虫子捉了,麦粒泡了。它不吃,所以它还是死了。大燕子也没出来管过它。我都没敢继续问下去它是怎么死去的,它死去后是怎么处理的,因为八成是让狗吃了。它只是我狂躁的童年中一个发泄残暴的玩物,我不愿承认在原生的性格中存在如此非正义的因素,而善于欺负折磨弱小事物是人类不能回避的天性,所以在小的时候经常发生,当道义的准则加到头上,以大人的姿态去面对各种生命时,我不会再做出这样的事了。在我看来文革发生的主观原因正是人人头上的道义准则打破。我甚至见不得一只蜗牛被养在有水的矿泉水瓶子里,蜗牛缓慢的姿态敲打起童年不堪的回忆,我惶恐地想起死在我手里的冤魂,我相信世上有报应有轮回,我怕这些孽缘会找上我,还给我。令人哀叹的是,我还特会玩。我曾经把桃树的小青桃摘下来,在路上摆好两排,然后骑着自行车飞碾过去,再回去看看碾碎几个,碾得越碎越多才越有成就感。我可以一趟趟自娱自乐整个晚上,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很恶劣,而我却能在其中发现自己性格中的暴戾,我对待被人征服的土地施着淫威,这甚至都不是为了感官的享受,而只是为了满足补不满的劣根,索性我们都还没有遇到野夫提到的终极考验。最后引用他的一句话升华精神内涵。
“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去与别的物种争夺生命的机会和空间,这种恶基于本能,我们常常无法去苛责--毕竟舍身饲虎那种宗教精神是圣徒英雄的情怀。但如果轮到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之间的生存竞争时,必然要遭逢彼此的算计、厮杀和战争,那么此中的人性底线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吧。为了首尾呼应,那就只有土地能告诉我们,读史明智是因为历史是围绕着土地展开的。渊博的土地,告诉你的子民该怎样做吧。要是这样说,那时不时的地震也是应景的。
我们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凭靠的是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简单说就是靠土地过活。
在我们村荒地也是有的,大家眼中那些家庭属于脱贫致富了,搬到镇上做买卖,搬到县里谋公差。哎呦,我奶奶每次提到他们都会挺羡慕的,但让她搬出来她是不肯的。在吃不饱的年代,良田就是指望的饭。种麦子人畜都能吃,种玉米主要给鸡吃(在我一厢情愿的认为,因为我不喜玉米糊),种地瓜主要给人吃吧(淀粉饱肚子、地瓜叶还能促肠道,给猪等大型畜生吃的也多)。
我爷爷不想种地,他嫌辛苦。我爹为了不吃地瓜考大学。他俩都略娇气。我倒是从没听奶奶抱怨过什么。我就不相信那诸葛亮躬耕会很高兴,他只要指望种地吃饭就一定是很辛苦的,何况他压根志不在此。
一年最农忙的时节是割麦的六月,全家老小上阵赶着在几天割出来。麦芒刺挠人,太阳也厉害起来,割麦(土话音ga mei)自然也就是最辛苦。至于丰收的喜悦有几何我也不清楚了,但一定还是喜悦的。但是农民们看到麦田一定不会来艺术的感,他们多是想着赶快干活别让坏天气坏了一年的收成。我记得某位女作家下放到农村时面对麦田来了很多感,写的那篇文章还是怪好的。还有永远的梵高。他用自制的硫黄色颜料重笔点划下的麦田自信张扬,向着一个方向撑着腰杆耀武扬威地展示着生命力,世上无人不知这是属于梵高的麦田。这都是土地赋予的,所以我好羡慕有土地的人。有地方可以扎根休息,踩的哪是土地,分明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幸福的来源。不一定是简单的生活安定就可以给安全感,当过上想要的生活,有内心的依靠,这就来了。这正是土地的迷人之处,也是农民们生活中可察觉的美好地方。
更有情致的,忙完一天归家的时候,夕阳笼罩下的黄昏里,各家升起炊烟,回家的路有点黑,可还是熟门熟路地走回去,肩上扛着锄头,锄头勾着篮子,篮子里是喂家畜的绿叶子,肚子是饿的,可脚步是轻快的。终于走到村口,沿街的小卖部透出昏黄灯光,或许和村邻打个招呼,或许碰见已经开始叫的癞蛤蟆, 然后看到自家的烟筒,再近些就看到长出墙外的深青色长南瓜隐隐泛着月光了。眼前是如此熟悉的场景,会冲动地涌上一股感动,感动着终于到家了,又回到亲切的地方,可能也愁苦今年雨水少,但是当看到大门前堆的石头,土坡微微凹陷的坑,门上斑驳的漆一如昨天乃至很多天很多年之前,便莫名感到放心和安全,还会掺杂着美丽的情绪,推门进去便是苦苦经营的成果,一个温柔的家。
夏天会在院子里吃饭,有时候点上艾草熏蚊子。桌子离墙上的灯泡不远不近,会看见有大小不一的虫子围着飞,看得清它们翅膀的忽闪和飞行的姿态,只不过懒得关注罢了。我关心褐色木头桌子上的碟子碗,还有桌子旁稀饭锅里藏着的鸭蛋腌过几天。偶尔还能听见邻院的牛哞,有牛的家是富户,他家男主人会做木活。
我大爷有拖拉机,车棚子的梁上有窝燕子。窝筑在房梁与柱子的直角上,优质泥土整的。大概就是无数个指甲盖大小的土球球码在一起的样子,有密集的恐惧效果,这就是传说中的辛勤燕子把窝衔。这家人冬天就飞走了,等春天又来了。傍晚时就看到四方的院子上空有一抹而过的黑白倩影,它回来了。会有那么几天,我站在院子里总看见大燕子飞进飞出,便知是有喜了。它们履行繁衍生息的义务,每到这时候我盘算的是如何搞到燕窝。我知道燕窝就是唾沫的时感到既惊奇又欣慰,我没勇气捅密集的土球球,而其唾液的成分则充分满足了我的酸葡萄心理。可是像很多人一样,我做过错事。我出于变态的心理让妹妹掏出来一只新生的燕子,丑的可怕:红色身体,点缀着稀疏的成缕的毛。我想喂活它,虫子捉了,麦粒泡了。它不吃,所以它还是死了。大燕子也没出来管过它。我都没敢继续问下去它是怎么死去的,它死去后是怎么处理的,因为八成是让狗吃了。它只是我狂躁的童年中一个发泄残暴的玩物,我不愿承认在原生的性格中存在如此非正义的因素,而善于欺负折磨弱小事物是人类不能回避的天性,所以在小的时候经常发生,当道义的准则加到头上,以大人的姿态去面对各种生命时,我不会再做出这样的事了。在我看来文革发生的主观原因正是人人头上的道义准则打破。我甚至见不得一只蜗牛被养在有水的矿泉水瓶子里,蜗牛缓慢的姿态敲打起童年不堪的回忆,我惶恐地想起死在我手里的冤魂,我相信世上有报应有轮回,我怕这些孽缘会找上我,还给我。令人哀叹的是,我还特会玩。我曾经把桃树的小青桃摘下来,在路上摆好两排,然后骑着自行车飞碾过去,再回去看看碾碎几个,碾得越碎越多才越有成就感。我可以一趟趟自娱自乐整个晚上,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很恶劣,而我却能在其中发现自己性格中的暴戾,我对待被人征服的土地施着淫威,这甚至都不是为了感官的享受,而只是为了满足补不满的劣根,索性我们都还没有遇到野夫提到的终极考验。最后引用他的一句话升华精神内涵。
“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去与别的物种争夺生命的机会和空间,这种恶基于本能,我们常常无法去苛责--毕竟舍身饲虎那种宗教精神是圣徒英雄的情怀。但如果轮到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之间的生存竞争时,必然要遭逢彼此的算计、厮杀和战争,那么此中的人性底线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吧。为了首尾呼应,那就只有土地能告诉我们,读史明智是因为历史是围绕着土地展开的。渊博的土地,告诉你的子民该怎样做吧。要是这样说,那时不时的地震也是应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