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根士丹利逼债陈晓看中国的美元国债
——“世界著名思想家、法国总统经济顾问雅克.阿塔利,在其新书《国家的破产》中指出:‘月收入不足1000欧元的中国人,却将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收入10倍于己的美国人’中国人负责劳动,美国人负责享受。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借给美国的血汗钱在缩水蒸发。”这段话来自新浪微博,并被广为转发。联系到近来关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美国主权信用严重危机下的安全问题,天祥宋瑞也不能无视舆情,要出来说两句了。
改革开放,中国采取了锁死美元并积极购入大量美国国债的经济政策,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中国已经成为超过日本的,美国国债第一持有国。美元国债达到了空前惊人的两万多亿美元。二战结束后,美国挟世界大战胜利之威,说服欧洲国家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短短数年既宣告结束,但是期间养成的美元结算依赖,形成了巨大的惯性,战后各个国家,将美元作为第一外汇储备的政策,延续至今,美元霸权地位至今未变。
2001年开始,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美国一方面要支付庞大的战争支出,一方面又要维持国内的繁荣安定。在金融危机和反恐双重冲击下,美国大量增发国债,以填补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造成的巨大经济缺口。最近,奥利奥关于美国国家信用的讲话表明,美国的信用已经被世人严重质疑。虽然奥利奥嘴硬的很,但是掩盖不住底气不足。对于有超越美国世界霸主地位野望的某组织而言,其实是天大的好事。美国持续衰退的话,其世界控制能力将会下降,国际政治的真空将会显现,所谓“秦失其鹿”的局面会造成多个上升机会,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国内舆论更关心的是,美国偿还中国所持美债的能力。由于美国的滥发美元政策,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美元的实际价值。即便美国用新印的美元现金直接还债,也会由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而造成债权国的现金财富缩水损失。于是对于中国购买美元国债的指责甚嚣尘上,甚至连欧洲的学者砖家都忍不住来说三道四了。
在天祥宋瑞来看,中国锁死美元的政策简化了中国外贸的支付程序,加快了进出口的效率。符号货币毕竟不是黄金硬通货,能使用纸钱支付购买到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的一切,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措施。而持有大量的美元国债更是对美国政府造成了一定影响,只要美国本土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依赖国债维稳,美国就不会把债主逼到墙角,毕竟一旦资金链条断了,美国人民的情绪爆发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由于美国战后乃至冷战后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只升不降,美国人已经习惯了20万美元年薪住着一千平大房子并享受着世界各地生活制成品源源不断廉价涌入的生活,美国公民靠美元霸权基础建立起来的超幸福物质生活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美国政府在迁就国民这种扭曲的幸福感上也是煞费苦心,不惜一遍遍透支国家信用。在目光短浅的人看来,这真是人间天堂。但是,国家信用不是永远透支不完的,随着美国外债数量的越来越大,量变到质变,庞大的债务压力已经越来越难以回避,美国必须面临抉择,是不是要给国民浇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回归到量入为出的正常生活上来。这盆冷水不好浇,已经习惯超幸福物质生活的国民就好像被惯坏了的孩子,一点零花钱减少,物欲得不到满足,群体性不满导致社会秩序失控的代价,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绝对不敢面对的现实(中国在帮助美国美国人民骄奢淫逸上面居功至伟,虽然美国并不太领情)。
中国是最后一个工业化国家,60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单,把中国从农业国一跃建设为有着完整产业门类,在基础科研上直追发达国家的准现代化国家,个中酸楚,我们自己知道。随着国家产业能力的快速提升,之前发达国家所制定的世界秩序对中国发展是严重的制拷。我们有着完整的重工业和基础科研体系,但是高价值技术制成品却无法成为有效的商品,用廉价制成品出口换汇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尴尬现实。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一个公开秘密就是,将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地区的资源廉价购买支持宗主国的制造产业,将制成品向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地区倾销。这一进一出,宗主国占商业利润的大头,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这种不利的经济游戏规则之中,被发达国家剥削。中国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有可靠的资源输入和可以自主定价的制成品输出。但是,大家都看到,目前仍然不是。我们的高价输入原材料,低价销售制成品,靠微利支持进出口贸易,利润雪球总是滚不大到让人欣喜的程度。但进步还是有的,随着国家整体实力一天天提升,中资公司全球投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已经被中国赎买,国际原材料几个一路走高,很多发达国家不得不退出一些低利润的制造业,他们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成为吃国家福利的无效人口,进一步稀释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质量。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美国凭借其国际政治和技术优势,虽然已经把大量的低端产业外包,但是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体系中一枝独秀,和泡沫经济,借贷一起支持了美国的持续多年的繁荣。现在美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大幅度缩水,而国债信用也面临崩盘,高技术制造业成为独木,能否承担起美国公民继续目前奢侈生活的担子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国繁荣的三大支柱(高技术制造业、泡沫经济、国债)已经短了两根,剩下的这一根能保证美国人吃饱饭就很难得了。
此时此刻,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中国,是不是到了逼债套现的时机了呢?天祥宋瑞以为火候还没到。前面说了这么多,题目前面的话——摩根士丹利逼债陈晓——还没有说到,现在就简单说说这个事件。摩根士丹利是美国的一个大型投资集团,2004年曾经以数百亿资金对陈晓的大中电器进行风险投资。三年时间,由于大中电器没有按照投资协议完成摩根士丹利的要求,于是摩根士丹利将自己名下的大中股份抛售,造成大中电器险些破产(这和中美国债危机多么相像)。最后被国美电器接盘,反而成就了国美中国第一大消费类电器卖场的神话。或许抛售大中股份令摩根士丹利套现成功,避免了投资失败的损失,但是国美收购了大中的股份后其市场获利不是远大于摩根士丹利的套现所得吗。如果摩根士丹利不是那么急功近利,继续支持大中开拓市场,那么今天国美的利益将极有可能是大中的囊中物,摩根士丹利从大中市场的利润分红获利,远高于套现所得。今天,在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尚没有势均力敌于美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时候,用逼债的方法最多换回一堆无限贬值的废纸,失去信誉的美元,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毫无用处。这些废纸换不来我们产业升级需要的先进技术,换不来前苏联的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产业升级只能完全依赖国内的科研体系,对于外国的技术成果,我们只好望而兴叹,本来花俩钱就提高效率办成的事,现在要完全自主了。请注意,天祥宋瑞并不是说自力更生不对,而是说,在高科技产业尚不健全的前提下,能够运用美元购买力的优势,提高产业升级的效率,才是最符合中国产业现状和长远发展的手段。
假以时日,当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自己的科研体系能全面支撑起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要求,再去逼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帖子第一段所引用的那个法国砖家的话,我认为不必太在意,美元解体,凭着欧洲的产业技术实力,目前能趁便宜的必然是欧洲。这段风凉话与其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不如说是美欧矛盾的显性表达,想拉中国当打手打击美元而已。要中国放弃美元也可以,你欧洲总要做点实事,先把对华技术禁运的封锁主动解禁,显示下诚意再说其他吧。
假以时日,当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自己的科研体系能全面支撑起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要求,再去逼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开此贴与诸君探讨,毕竟与狼共舞到了与虎谋皮的地步,是急于图穷匕见还是卧薪尝胆?百家争鸣,畅所欲言。都是为了国家前景着想,不当三炮,不做情绪化的文字攻击——
改革开放,中国采取了锁死美元并积极购入大量美国国债的经济政策,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中国已经成为超过日本的,美国国债第一持有国。美元国债达到了空前惊人的两万多亿美元。二战结束后,美国挟世界大战胜利之威,说服欧洲国家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短短数年既宣告结束,但是期间养成的美元结算依赖,形成了巨大的惯性,战后各个国家,将美元作为第一外汇储备的政策,延续至今,美元霸权地位至今未变。
2001年开始,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美国一方面要支付庞大的战争支出,一方面又要维持国内的繁荣安定。在金融危机和反恐双重冲击下,美国大量增发国债,以填补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造成的巨大经济缺口。最近,奥利奥关于美国国家信用的讲话表明,美国的信用已经被世人严重质疑。虽然奥利奥嘴硬的很,但是掩盖不住底气不足。对于有超越美国世界霸主地位野望的某组织而言,其实是天大的好事。美国持续衰退的话,其世界控制能力将会下降,国际政治的真空将会显现,所谓“秦失其鹿”的局面会造成多个上升机会,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国内舆论更关心的是,美国偿还中国所持美债的能力。由于美国的滥发美元政策,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美元的实际价值。即便美国用新印的美元现金直接还债,也会由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而造成债权国的现金财富缩水损失。于是对于中国购买美元国债的指责甚嚣尘上,甚至连欧洲的学者砖家都忍不住来说三道四了。
在天祥宋瑞来看,中国锁死美元的政策简化了中国外贸的支付程序,加快了进出口的效率。符号货币毕竟不是黄金硬通货,能使用纸钱支付购买到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的一切,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措施。而持有大量的美元国债更是对美国政府造成了一定影响,只要美国本土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依赖国债维稳,美国就不会把债主逼到墙角,毕竟一旦资金链条断了,美国人民的情绪爆发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由于美国战后乃至冷战后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只升不降,美国人已经习惯了20万美元年薪住着一千平大房子并享受着世界各地生活制成品源源不断廉价涌入的生活,美国公民靠美元霸权基础建立起来的超幸福物质生活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美国政府在迁就国民这种扭曲的幸福感上也是煞费苦心,不惜一遍遍透支国家信用。在目光短浅的人看来,这真是人间天堂。但是,国家信用不是永远透支不完的,随着美国外债数量的越来越大,量变到质变,庞大的债务压力已经越来越难以回避,美国必须面临抉择,是不是要给国民浇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回归到量入为出的正常生活上来。这盆冷水不好浇,已经习惯超幸福物质生活的国民就好像被惯坏了的孩子,一点零花钱减少,物欲得不到满足,群体性不满导致社会秩序失控的代价,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绝对不敢面对的现实(中国在帮助美国美国人民骄奢淫逸上面居功至伟,虽然美国并不太领情)。
中国是最后一个工业化国家,60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单,把中国从农业国一跃建设为有着完整产业门类,在基础科研上直追发达国家的准现代化国家,个中酸楚,我们自己知道。随着国家产业能力的快速提升,之前发达国家所制定的世界秩序对中国发展是严重的制拷。我们有着完整的重工业和基础科研体系,但是高价值技术制成品却无法成为有效的商品,用廉价制成品出口换汇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尴尬现实。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一个公开秘密就是,将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地区的资源廉价购买支持宗主国的制造产业,将制成品向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地区倾销。这一进一出,宗主国占商业利润的大头,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这种不利的经济游戏规则之中,被发达国家剥削。中国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有可靠的资源输入和可以自主定价的制成品输出。但是,大家都看到,目前仍然不是。我们的高价输入原材料,低价销售制成品,靠微利支持进出口贸易,利润雪球总是滚不大到让人欣喜的程度。但进步还是有的,随着国家整体实力一天天提升,中资公司全球投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已经被中国赎买,国际原材料几个一路走高,很多发达国家不得不退出一些低利润的制造业,他们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成为吃国家福利的无效人口,进一步稀释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质量。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美国凭借其国际政治和技术优势,虽然已经把大量的低端产业外包,但是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体系中一枝独秀,和泡沫经济,借贷一起支持了美国的持续多年的繁荣。现在美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大幅度缩水,而国债信用也面临崩盘,高技术制造业成为独木,能否承担起美国公民继续目前奢侈生活的担子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国繁荣的三大支柱(高技术制造业、泡沫经济、国债)已经短了两根,剩下的这一根能保证美国人吃饱饭就很难得了。
此时此刻,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中国,是不是到了逼债套现的时机了呢?天祥宋瑞以为火候还没到。前面说了这么多,题目前面的话——摩根士丹利逼债陈晓——还没有说到,现在就简单说说这个事件。摩根士丹利是美国的一个大型投资集团,2004年曾经以数百亿资金对陈晓的大中电器进行风险投资。三年时间,由于大中电器没有按照投资协议完成摩根士丹利的要求,于是摩根士丹利将自己名下的大中股份抛售,造成大中电器险些破产(这和中美国债危机多么相像)。最后被国美电器接盘,反而成就了国美中国第一大消费类电器卖场的神话。或许抛售大中股份令摩根士丹利套现成功,避免了投资失败的损失,但是国美收购了大中的股份后其市场获利不是远大于摩根士丹利的套现所得吗。如果摩根士丹利不是那么急功近利,继续支持大中开拓市场,那么今天国美的利益将极有可能是大中的囊中物,摩根士丹利从大中市场的利润分红获利,远高于套现所得。今天,在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尚没有势均力敌于美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时候,用逼债的方法最多换回一堆无限贬值的废纸,失去信誉的美元,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毫无用处。这些废纸换不来我们产业升级需要的先进技术,换不来前苏联的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产业升级只能完全依赖国内的科研体系,对于外国的技术成果,我们只好望而兴叹,本来花俩钱就提高效率办成的事,现在要完全自主了。请注意,天祥宋瑞并不是说自力更生不对,而是说,在高科技产业尚不健全的前提下,能够运用美元购买力的优势,提高产业升级的效率,才是最符合中国产业现状和长远发展的手段。
假以时日,当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自己的科研体系能全面支撑起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要求,再去逼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帖子第一段所引用的那个法国砖家的话,我认为不必太在意,美元解体,凭着欧洲的产业技术实力,目前能趁便宜的必然是欧洲。这段风凉话与其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不如说是美欧矛盾的显性表达,想拉中国当打手打击美元而已。要中国放弃美元也可以,你欧洲总要做点实事,先把对华技术禁运的封锁主动解禁,显示下诚意再说其他吧。
假以时日,当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自己的科研体系能全面支撑起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要求,再去逼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开此贴与诸君探讨,毕竟与狼共舞到了与虎谋皮的地步,是急于图穷匕见还是卧薪尝胆?百家争鸣,畅所欲言。都是为了国家前景着想,不当三炮,不做情绪化的文字攻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