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厦门战役
1949年8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挥师南下肃清闽南漳泉地区之敌。1949年10月15日,厦门解放战役从鼓浪屿拉开序幕。我军渡海登陆,采用佯攻鼓浪屿的作战策略,调动敌人纵深机动部队南调救援,而我军主攻方向则放在厦门岛北部高崎。我军两个团的各两个营的船队,扬帆划桨,分别由海沧和海澄沙坛鱼贯而出,逆风行舟,朝鼓浪屿西南部进发。全体将士与张绵娘等船工们协力搏风击浪,力挽狂澜,终于抢占滩头,勇猛突击上岸。我军登陆将士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直至全部壮烈捐躯,终于牵制了敌人。
同一天,就在我军强攻鼓浪屿之战打响后,我军5个突击团于当天中午12时,分别由北、西、东北登陆起航,分乘数百条小船,出敌不意,对厦门岛北半部发起进攻。
10月16日中午,我军经过奋力苦战,迅猛进攻,成功登陆北半岛,夺取并巩固了高崎这个最主要的滩头阵地,全线突破厦门北半部。10月17日上午8时,鼓浪屿解放。10月17日上午11时许,厦门全部解放。我军毙敌2000人,虏敌25000余人,守敌除第166师残部从海上逃亡小金门外,全部被歼。此次战役,包括271团团长王兴芳同志在内的指挥员、支前船工、地下党员、地下工作者和我党领导的进步学生共2418人壮烈牺牲,1122人负伤。
刘惜芬 厦门人,当过鼓浪屿博爱医院护士。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投入地下斗争。为迎接厦门解放,打入厦门伪海军司令部,搜集军事情报。同年9月被捕,在狱中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厦门解放前一天(10月16日),被秘密绞死在厦门监狱后面山下。
1949年9月中旬,张传21岁,黄同兴20岁,解放军来到了这个小渔村。然而,长期遭国民党军队欺压的渔民们,不知道这支队伍是好还是坏,就在解放军抵达的前一天,他们纷纷划着渔船离开了村庄,躲到对岸的紫泥岛上。
第二天,几艘胆大的渔船从紫泥回到石美村,看到解放军穿得很朴素,“有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的”,而且与老百姓相处融洽,就鼓动大家又划了回来。
报名当船工,训练时遭轰炸
相处五六天后,张传和黄同兴们,很快就与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打成一片,首长们也很亲切,两人至今仍记得“赵处长”、“铁科长”。
有一天,解放军召集全村的渔民开会,号召大家帮忙摇船,送解放军登上鼓浪屿,而且报名者每天发5斤大米,家属每天发3斤大米。“以前捕鱼时会被国民党兵欺压,都希望能将他们赶走,所以大家报名很积极。”张传说。
共有128位渔民报名参战。他们被编为一个大队(两个中队),张传和黄同兴都在一中队,之后开始集中训练。每条船上有2名船工,外加2名战士,船工教战士摇橹,进攻时这4人就是一组。
敌人发现了这些举动,派飞机轮番轰炸。张传记得,有2名船工被当场炸死,另有2人受伤。解放军想出了对策:将训练时间改在晚上,船只也不再集中,分散到海沧港、湖屿、海澄港、沧头港等不同的水域。
前沿观敌情,差点被打中
20多天后,解放军召集船工们,通过一条秘密通道来到青屿,给他们发了望远镜,观察鼓浪屿岸上的情况,熟悉登陆的地点。
张传回忆说,他当时看见满眼都是铁丝网、炮架和水泥碉堡,河岸边还摆满了一长排油桶,“子弹打过去,火就烧起来,没法登陆。”
这次观察敌情,张传差点没能回来。当时,“国民党兵的炮弹打过来,我赶快卧倒,炮弹就在前面爆炸了。”
喝下壮行酒,送部队攻岛
黄同兴清晰地记得,攻击的那一天是农历8月24日。解放军专门为船工办了好几桌酒席,部队的首长都过来敬酒,鼓舞士气,船工们很感动。
晚上7点半,近百条平时能载5吨鱼的虎网船,集中到海沧港准备出发。每条船上4个人摇橹,坐着40名战士,配备一支重机枪,还有两片大水泥板挡在船头作掩护。此外,船上还有一些用木板和竹子做成的三角板,当作“救生圈”。
张传说,从海沧港摇到鼓浪屿,要花七八个小时,当天又是逆风。部队征召了两艘从石码载客到厦门的渡船,每艘拖着5条虎网船,充当先头部队。
不过,一艘渡船被炸弹击中,仅有5条虎网船率先抵达,张传就在其中。“距离岸边两三百米的时候停下来,部队趟水上岸。子弹‘啾啾啾’飞过来,像雨点一样,我被打中了。”中枪后,张传用毛巾裹住伤口,摇橹返回。他回忆,200名战士组成的先头部队全部上岸了,发射了信号弹,青屿上我军负责掩护的三门火炮,就停止了轰击。
黄同兴所在的大部队,半路上遭遇飞机轰炸。快要登陆的时候,他的大腿中了两枪,被医务兵救了回来。这一场战役,有27名船工牺牲,其中包括张传的父亲。能完整回来的船也很少,甚至不到一半。
![]() |
同一天,就在我军强攻鼓浪屿之战打响后,我军5个突击团于当天中午12时,分别由北、西、东北登陆起航,分乘数百条小船,出敌不意,对厦门岛北半部发起进攻。
10月16日中午,我军经过奋力苦战,迅猛进攻,成功登陆北半岛,夺取并巩固了高崎这个最主要的滩头阵地,全线突破厦门北半部。10月17日上午8时,鼓浪屿解放。10月17日上午11时许,厦门全部解放。我军毙敌2000人,虏敌25000余人,守敌除第166师残部从海上逃亡小金门外,全部被歼。此次战役,包括271团团长王兴芳同志在内的指挥员、支前船工、地下党员、地下工作者和我党领导的进步学生共2418人壮烈牺牲,1122人负伤。
![]() |
刘惜芬 |
刘惜芬 厦门人,当过鼓浪屿博爱医院护士。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投入地下斗争。为迎接厦门解放,打入厦门伪海军司令部,搜集军事情报。同年9月被捕,在狱中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厦门解放前一天(10月16日),被秘密绞死在厦门监狱后面山下。
1949年9月中旬,张传21岁,黄同兴20岁,解放军来到了这个小渔村。然而,长期遭国民党军队欺压的渔民们,不知道这支队伍是好还是坏,就在解放军抵达的前一天,他们纷纷划着渔船离开了村庄,躲到对岸的紫泥岛上。
第二天,几艘胆大的渔船从紫泥回到石美村,看到解放军穿得很朴素,“有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的”,而且与老百姓相处融洽,就鼓动大家又划了回来。
报名当船工,训练时遭轰炸
相处五六天后,张传和黄同兴们,很快就与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打成一片,首长们也很亲切,两人至今仍记得“赵处长”、“铁科长”。
有一天,解放军召集全村的渔民开会,号召大家帮忙摇船,送解放军登上鼓浪屿,而且报名者每天发5斤大米,家属每天发3斤大米。“以前捕鱼时会被国民党兵欺压,都希望能将他们赶走,所以大家报名很积极。”张传说。
共有128位渔民报名参战。他们被编为一个大队(两个中队),张传和黄同兴都在一中队,之后开始集中训练。每条船上有2名船工,外加2名战士,船工教战士摇橹,进攻时这4人就是一组。
敌人发现了这些举动,派飞机轮番轰炸。张传记得,有2名船工被当场炸死,另有2人受伤。解放军想出了对策:将训练时间改在晚上,船只也不再集中,分散到海沧港、湖屿、海澄港、沧头港等不同的水域。
前沿观敌情,差点被打中
20多天后,解放军召集船工们,通过一条秘密通道来到青屿,给他们发了望远镜,观察鼓浪屿岸上的情况,熟悉登陆的地点。
张传回忆说,他当时看见满眼都是铁丝网、炮架和水泥碉堡,河岸边还摆满了一长排油桶,“子弹打过去,火就烧起来,没法登陆。”
这次观察敌情,张传差点没能回来。当时,“国民党兵的炮弹打过来,我赶快卧倒,炮弹就在前面爆炸了。”
喝下壮行酒,送部队攻岛
黄同兴清晰地记得,攻击的那一天是农历8月24日。解放军专门为船工办了好几桌酒席,部队的首长都过来敬酒,鼓舞士气,船工们很感动。
晚上7点半,近百条平时能载5吨鱼的虎网船,集中到海沧港准备出发。每条船上4个人摇橹,坐着40名战士,配备一支重机枪,还有两片大水泥板挡在船头作掩护。此外,船上还有一些用木板和竹子做成的三角板,当作“救生圈”。
![]() |
张传说,从海沧港摇到鼓浪屿,要花七八个小时,当天又是逆风。部队征召了两艘从石码载客到厦门的渡船,每艘拖着5条虎网船,充当先头部队。
不过,一艘渡船被炸弹击中,仅有5条虎网船率先抵达,张传就在其中。“距离岸边两三百米的时候停下来,部队趟水上岸。子弹‘啾啾啾’飞过来,像雨点一样,我被打中了。”中枪后,张传用毛巾裹住伤口,摇橹返回。他回忆,200名战士组成的先头部队全部上岸了,发射了信号弹,青屿上我军负责掩护的三门火炮,就停止了轰击。
黄同兴所在的大部队,半路上遭遇飞机轰炸。快要登陆的时候,他的大腿中了两枪,被医务兵救了回来。这一场战役,有27名船工牺牲,其中包括张传的父亲。能完整回来的船也很少,甚至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