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摇滚的小纠结UV I。
常常发现,很多人都自称喜欢摇滚,被问起时大谈Linkin Park,Greenday,Coldplay,U2,Sum41等外国当红摇滚乐队,听摇滚较多的人可能会谈及Nirvana,Radiohead,Muse,Gun’N roses,Suede等老牌经典外国摇滚乐队,却鲜有人提到自己喜欢中国摇滚。这与喜爱流行音乐的人讲起华语当红歌曲如数家珍的趋势截然相反。按理说,中国人听起音乐应当首选母语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唱,更深刻地体味每个字句每种感情,可是,中国摇滚,为什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我想,这应该与中国摇滚发展的现况有关。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摇滚目前仍在一个浮躁、充满误解、缺少精神本质的认知时代中艰难而却又不停地向前发展着。具体有以下表现:
1.中国摇滚乐队层出不穷,摇滚专辑也遍地开花,各种现场演出也不停在各种酒吧、校园中举行,可是很多音乐质量都无法保证。唱功很差五音不全的人能成为主唱;粗制滥造的原创,或者甚至只是原版照搬的翻唱作品,都可以制成CD在市场上销售;充斥着暴力与其他不健康元素的LIVE演出打着摇滚的旗号吸引着很多人混迹其中,制造出一种摇滚引人追捧的假象……整个摇滚音乐市场处于浮躁而却自得其乐的状态,试图制造表面的繁荣以吸引更多的眼球,一味追求数量却不求精求好。
2.摇滚缺少经费,目前的唱片公司都宁愿为一首平庸的流行音乐大手笔宣传包装制作,也不愿花太多力气在大众媒体上为一支摇滚乐队或者一首优良的摇滚歌曲作宣传,更不愿意投入金钱支持一支摇滚乐队发展。钱虽不是万能的,可是缺少经济支撑,乐队很难向更好方向发展,要么永远存活在地下,为小众所知,要么就渐渐湮没解散,成为回忆。
3.部分乐手本身素质不够高,有些自诩喜欢中国摇滚的听众也多为愤世嫉俗的青年,品行桀骜举止乖张,经常做违反社会道德法则的事情。太多以玩摇滚为口号的乐队只是为了耍酷,一味追求形式,将做乐队的重心放在了形式上,曲解摇滚精神以至于错误地表现出来,大大破坏了中国摇滚的名声,造成“中国玩摇滚的青年不是好青年”的公众印象。
4.目前公众对中国摇滚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见。人们都偏向于以一味的指责和过分的排斥来面对中国摇滚,甚至很多喜欢摇滚的人对中国摇滚根本看不上眼,明确地说“我只爱外国摇滚乐”。偏见使得人们离中国摇滚越来越远,即使优秀中国摇滚音乐作品已经涌现,也只能被人们重重的偏见掩埋。
关于中国摇滚质量不高听众层次低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表现,总体来说,中国摇滚市场处于一种假面的欣欣向荣之中,过分着眼于表面文章,其实本身内部良莠不齐,高质量的摇滚乐队难以寻求发展舞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系列的现象呢?
有人说,中国摇滚的春天在94年。那一年窦唯、张楚、何勇以及唐朝等乐队红遍南北,他们的走红带动了整个中国摇滚市场的发展。可是从那以后,高潮渐渐平息,老一辈的摇滚大牌像崔健、郑钧都逐渐推出摇滚舞台,不再坚守自己努力创造的摇滚路,而新一辈的摇滚乐手不得不在这种缺少传统中国摇滚精神引领的时代中自己摸索,自己衍生,这其中当然也不乏佼佼者,可更多的人还是只能在这种摸索大军里淹没在伪摇滚的洪流之中,他们思想浅薄却企图表现深刻,于是只好在音乐里填满了暴躁和脏话;他们音乐素养低,却妄想与外国摇滚媲美,于是只能拿着没有特色的模仿作品四处演出。他们创造着一首又一首伪摇滚作品却自得其乐自圆其说,不得不说,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哀。
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摇滚目前的形势与中国本身的文化积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中国摇滚与中国足球的现状有一定的相似度。两者的市场都在一味地追求繁荣,可是仅仅培养多样性与数量只能带来没有质量的繁荣,只能不断吸引素质低下的人参与,使得市场越来越混乱,将高质量参与者挤到垮塌边缘。很多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表面的虚荣心,喜欢形式与排场,喜欢跟别人比,喜欢自己比别人好,哪怕拼掉自己的其他的力气东拼西凑也想要在这个方面比别人好。这种不负责任的表面文章使得中国摇滚的门槛越来越低,无法在精神本质和音乐水平上实现整体的提高。
经费不足也是摇滚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鲜有市场愿意投入资金将一个乐队从出道培养到富有精髓,另一方面中国摇滚歌手或者乐队受众群体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大多为生活状况不是很好的中产或底层人士,大多听众们无法为高成本的摇滚投入买单,而有经济能力的乐迷一般都比较谨慎。此外,由于排斥金钱势利的摇滚精神的引导,好的摇滚总是纠结于商业化与非商业化的拉扯中。太红的摇滚乐人总被斥责为商业化,不纯粹,变得流行了,变得失去了摇滚的本真与直率真实,因此被很多不停愤怒的摇滚青年斥为非摇滚。而所谓纯摇滚音乐人却又永远处于拒绝商业的清高孤傲和缺少经费的尴尬窘迫两种状况的矛盾之中无法调停,致使中国摇滚在不明真相的舆论中难以取得明显进步。
还有,乐手乐迷对摇滚本质精神的认识不明确,综合素质分化严重,对社会的正面影响鲜人问津,负面影响却不停叫嚣。外国摇滚目前比较成熟,他们关心社会,自己,人文,家庭,关心一切与精神生活有关的事物,关心爱与责任感,关心付出与贡献,做摇滚是为了表现并改变生活中的不足。
而中国摇滚乐手对摇滚精神的理解不到位,以为摇滚就是谩骂,就是愤青般地叫嚣着一家之言,以为摇滚就是发泄就是申冤,就是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厌恶社会给带来自己的痛苦,就是无所顾忌的疯狂或者自取其怜的无病呻吟。他们不知道摇滚的存在重点不在于表现而在于改变。诚然,他们自由,实在,直率,勇敢,可是没有解决方法的一味申诉只是不负责任的自私的发泄。好的摇滚乐是对理想的执着,对社会的体恤,是对人民真实想法的表达,是对不为人知生活的反映,是为了通过赤裸裸的描述与真实的表达让社会更完善,让世界更美好,躁动但绝不暴力,倔强但绝不固执,纷繁但绝不迷乱。而太多中国摇滚乐手只错误地追求着被曲解了的摇滚精神,他们没有精神上的依靠,思想停留在浅层次中,摇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娱乐。他们于是只有通过染发、打孔、纹身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开始一段自以为对的摇滚历程。他们以为暴力、吸毒、滥交才是所谓真正的摇滚精神,致使中国摇滚在中国人心目中沦为了愤青的表达形式、底层反社会小人物的狂妄叫嚣。
造成中国摇滚的扭曲发展和与国外摇滚巨大差距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中国摇滚乐手对其他风格音乐缺少包容、现有体制对摇滚乐发展的限制太多、摇滚人发展前路太不明确等等。
当然,中国摇滚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估计几十年内都出不了像电台司令像Nirvana这样惊艳多年的乐队,中国摇滚青年也多以愤青自居,缺少安静的理性,做出的摇滚发泄居多思考太少,但我们至少已经出现了一些有着鲜明音乐主见的乐队,有独特的思想和特别的风格,出现了好的预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摇滚现在已经有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摇滚乐队的比赛也可以像前几年的百事群音一样搬上电视荧屏,即使哪怕一切都是商业作祟,也至少说明商业社会也开始重视摇滚群体。以及一些摇滚的音乐节如迷笛,也开始趋于正规化,更多真正爱摇滚的人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这些至少说明摇滚已经有人投入有人开始关心,前景会很好。这些,也是中国摇滚的光明与希望。
当然,事实上,如果中国摇滚真的走进了主流,全中国人民,懂的不懂的,都唱着摇滚,那也一定是件非常痛苦非常悲哀的事情,毕竟,还是我小众我骄傲,中国摇滚恰恰因为在地下,题材和思想反而有了更加广大的自由度。
反正就是,有时候以中国摇滚为小群体所知而感到骄傲,毕竟特别的思想特别的音乐,不想有太多盲目跟风打酱油的。但是有时候又确实觉得,因为受众不够有能力,中国摇滚的一些缺点看不到改进的机遇;而且因为小众,有时候乐迷能够了解摇滚的渠道,还不够宽广。没有办法,这也是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吧。
唉,有点纠结。
我想,这应该与中国摇滚发展的现况有关。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摇滚目前仍在一个浮躁、充满误解、缺少精神本质的认知时代中艰难而却又不停地向前发展着。具体有以下表现:
1.中国摇滚乐队层出不穷,摇滚专辑也遍地开花,各种现场演出也不停在各种酒吧、校园中举行,可是很多音乐质量都无法保证。唱功很差五音不全的人能成为主唱;粗制滥造的原创,或者甚至只是原版照搬的翻唱作品,都可以制成CD在市场上销售;充斥着暴力与其他不健康元素的LIVE演出打着摇滚的旗号吸引着很多人混迹其中,制造出一种摇滚引人追捧的假象……整个摇滚音乐市场处于浮躁而却自得其乐的状态,试图制造表面的繁荣以吸引更多的眼球,一味追求数量却不求精求好。
2.摇滚缺少经费,目前的唱片公司都宁愿为一首平庸的流行音乐大手笔宣传包装制作,也不愿花太多力气在大众媒体上为一支摇滚乐队或者一首优良的摇滚歌曲作宣传,更不愿意投入金钱支持一支摇滚乐队发展。钱虽不是万能的,可是缺少经济支撑,乐队很难向更好方向发展,要么永远存活在地下,为小众所知,要么就渐渐湮没解散,成为回忆。
3.部分乐手本身素质不够高,有些自诩喜欢中国摇滚的听众也多为愤世嫉俗的青年,品行桀骜举止乖张,经常做违反社会道德法则的事情。太多以玩摇滚为口号的乐队只是为了耍酷,一味追求形式,将做乐队的重心放在了形式上,曲解摇滚精神以至于错误地表现出来,大大破坏了中国摇滚的名声,造成“中国玩摇滚的青年不是好青年”的公众印象。
4.目前公众对中国摇滚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见。人们都偏向于以一味的指责和过分的排斥来面对中国摇滚,甚至很多喜欢摇滚的人对中国摇滚根本看不上眼,明确地说“我只爱外国摇滚乐”。偏见使得人们离中国摇滚越来越远,即使优秀中国摇滚音乐作品已经涌现,也只能被人们重重的偏见掩埋。
关于中国摇滚质量不高听众层次低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表现,总体来说,中国摇滚市场处于一种假面的欣欣向荣之中,过分着眼于表面文章,其实本身内部良莠不齐,高质量的摇滚乐队难以寻求发展舞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系列的现象呢?
有人说,中国摇滚的春天在94年。那一年窦唯、张楚、何勇以及唐朝等乐队红遍南北,他们的走红带动了整个中国摇滚市场的发展。可是从那以后,高潮渐渐平息,老一辈的摇滚大牌像崔健、郑钧都逐渐推出摇滚舞台,不再坚守自己努力创造的摇滚路,而新一辈的摇滚乐手不得不在这种缺少传统中国摇滚精神引领的时代中自己摸索,自己衍生,这其中当然也不乏佼佼者,可更多的人还是只能在这种摸索大军里淹没在伪摇滚的洪流之中,他们思想浅薄却企图表现深刻,于是只好在音乐里填满了暴躁和脏话;他们音乐素养低,却妄想与外国摇滚媲美,于是只能拿着没有特色的模仿作品四处演出。他们创造着一首又一首伪摇滚作品却自得其乐自圆其说,不得不说,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哀。
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摇滚目前的形势与中国本身的文化积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中国摇滚与中国足球的现状有一定的相似度。两者的市场都在一味地追求繁荣,可是仅仅培养多样性与数量只能带来没有质量的繁荣,只能不断吸引素质低下的人参与,使得市场越来越混乱,将高质量参与者挤到垮塌边缘。很多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表面的虚荣心,喜欢形式与排场,喜欢跟别人比,喜欢自己比别人好,哪怕拼掉自己的其他的力气东拼西凑也想要在这个方面比别人好。这种不负责任的表面文章使得中国摇滚的门槛越来越低,无法在精神本质和音乐水平上实现整体的提高。
经费不足也是摇滚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鲜有市场愿意投入资金将一个乐队从出道培养到富有精髓,另一方面中国摇滚歌手或者乐队受众群体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大多为生活状况不是很好的中产或底层人士,大多听众们无法为高成本的摇滚投入买单,而有经济能力的乐迷一般都比较谨慎。此外,由于排斥金钱势利的摇滚精神的引导,好的摇滚总是纠结于商业化与非商业化的拉扯中。太红的摇滚乐人总被斥责为商业化,不纯粹,变得流行了,变得失去了摇滚的本真与直率真实,因此被很多不停愤怒的摇滚青年斥为非摇滚。而所谓纯摇滚音乐人却又永远处于拒绝商业的清高孤傲和缺少经费的尴尬窘迫两种状况的矛盾之中无法调停,致使中国摇滚在不明真相的舆论中难以取得明显进步。
还有,乐手乐迷对摇滚本质精神的认识不明确,综合素质分化严重,对社会的正面影响鲜人问津,负面影响却不停叫嚣。外国摇滚目前比较成熟,他们关心社会,自己,人文,家庭,关心一切与精神生活有关的事物,关心爱与责任感,关心付出与贡献,做摇滚是为了表现并改变生活中的不足。
而中国摇滚乐手对摇滚精神的理解不到位,以为摇滚就是谩骂,就是愤青般地叫嚣着一家之言,以为摇滚就是发泄就是申冤,就是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厌恶社会给带来自己的痛苦,就是无所顾忌的疯狂或者自取其怜的无病呻吟。他们不知道摇滚的存在重点不在于表现而在于改变。诚然,他们自由,实在,直率,勇敢,可是没有解决方法的一味申诉只是不负责任的自私的发泄。好的摇滚乐是对理想的执着,对社会的体恤,是对人民真实想法的表达,是对不为人知生活的反映,是为了通过赤裸裸的描述与真实的表达让社会更完善,让世界更美好,躁动但绝不暴力,倔强但绝不固执,纷繁但绝不迷乱。而太多中国摇滚乐手只错误地追求着被曲解了的摇滚精神,他们没有精神上的依靠,思想停留在浅层次中,摇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娱乐。他们于是只有通过染发、打孔、纹身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开始一段自以为对的摇滚历程。他们以为暴力、吸毒、滥交才是所谓真正的摇滚精神,致使中国摇滚在中国人心目中沦为了愤青的表达形式、底层反社会小人物的狂妄叫嚣。
造成中国摇滚的扭曲发展和与国外摇滚巨大差距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中国摇滚乐手对其他风格音乐缺少包容、现有体制对摇滚乐发展的限制太多、摇滚人发展前路太不明确等等。
当然,中国摇滚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估计几十年内都出不了像电台司令像Nirvana这样惊艳多年的乐队,中国摇滚青年也多以愤青自居,缺少安静的理性,做出的摇滚发泄居多思考太少,但我们至少已经出现了一些有着鲜明音乐主见的乐队,有独特的思想和特别的风格,出现了好的预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摇滚现在已经有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摇滚乐队的比赛也可以像前几年的百事群音一样搬上电视荧屏,即使哪怕一切都是商业作祟,也至少说明商业社会也开始重视摇滚群体。以及一些摇滚的音乐节如迷笛,也开始趋于正规化,更多真正爱摇滚的人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这些至少说明摇滚已经有人投入有人开始关心,前景会很好。这些,也是中国摇滚的光明与希望。
当然,事实上,如果中国摇滚真的走进了主流,全中国人民,懂的不懂的,都唱着摇滚,那也一定是件非常痛苦非常悲哀的事情,毕竟,还是我小众我骄傲,中国摇滚恰恰因为在地下,题材和思想反而有了更加广大的自由度。
反正就是,有时候以中国摇滚为小群体所知而感到骄傲,毕竟特别的思想特别的音乐,不想有太多盲目跟风打酱油的。但是有时候又确实觉得,因为受众不够有能力,中国摇滚的一些缺点看不到改进的机遇;而且因为小众,有时候乐迷能够了解摇滚的渠道,还不够宽广。没有办法,这也是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吧。
唉,有点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