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生命里最后的纯真,谁会轻易放弃?
作为追了十年的书迷,每次看哈利系列电影都是不自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吹毛求疵的,哪句重要台词漏了,哪个细节被导演改烂了都大为光火,仿佛自己宝贝被别人糟蹋了一样,想来全球那么多书迷都是一样的德性,所以导演们的鸭梨一年比一年大。影评界在每次的哈利波特电影后都会分析,这次的片子是更照顾书迷还是更照顾影迷?最不尊重原著的第六部被书迷影迷加起来骂了个狗血喷头,于是死圣上下两部彻头彻尾贯彻了一切以书迷最大的原则,基本按原著脉络来走,这是终结篇不烂尾的最重要保障。去看哈7下之前我说,只要不像哈6一样烂,绝对要给5颗星,有多少星给多少星。
然而没想到,当人塞得满满当当的影院随着巨幕开启四下里陷入寂静,斯内普黑色的寂寥背影在塔楼里逐渐显现,心里就咯噔一下。从这里开始,哪里有什么纯电影欣赏可言,哪里有挑刺的心情可言,哪里有分析细节的劲头可言,以往的种种观影都没有这次那么失控,完全思绪纷飞,心下茫然,尤其是三人从古灵阁盗出金杯以后,节奏陡然一紧进入最后决战前的预备:阿不福思的诘问,哈利坚定的“I blieve in him”;麦格与斯内普的犀利对战,透露着爵士舞步的美感;“我来拖住时间,你去做该做的事”,大战即至的关头,麦格一句“我想用这个咒语好多年了”终于引爆了泪点,到了斯内普倒下、哈利冲过去为他堵住伤口这幕,从这就再也没有章法可循了,各种眼泪狂流,各种镜头各种回想,导演很用心叵测兼用心良苦的将回忆换成了泪水让哈利接住,放进冥想盆,一幕幕交错的回忆和对白,鲜有的斯内普的痛苦,夹杂着婴儿时的哈利、刚入学的哈利、魔药课上的哈利、学大脑封闭术的哈利。。。邓布利多问“难道你真的开始关心那男孩了吗?”斯内普的表情瞬间僵硬苦涩,他怎么回答,书里他怒吼,然而电影里他只是变出了自己的守护神,邓布利多,你还是不够了解他,不够了解他生命里爱是如何稀有,他甘做工具甘被摧毁从不犹豫,只有一次痛苦地问:“那我的灵魂呢?”,其实邓布利多和伏地魔谁都不能够全部懂得。
明白了自己注定要死的哈利,在紧凑的剧情里没有空怀疑邓布利多的哈利,同样毫不挣扎的接受了暗暗猜中的真相,不像前几部中那个会痛苦会纠结为什么命运选择了自己的哈利,那个无法释怀小天狼星之死的哈利,这时的他,坦然接受了死亡本身。从台阶上走下时,他和罗恩赫敏的对话,情绪把握之精准,三个演员都演得令人动容。赫敏情难自禁的扑上来说“我跟你一起去”,而哈利跟罗恩只是眼神交汇,却是属于男人之间的那种交代,他知道他要去,而他知道他们必须放他一个人去,然后哈利一个人走下台阶,孤独的背影充满了宿命感。有时我们拥有着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这些感情是确实存在的,但关乎生命本质的事情,始终只有自己在路上,这种孤独是人生强大的宿命,谁也无法改变,始终伴随自己的只有内心。
走进禁林前转动复活石这段本来有冗长之嫌,但是好在演员的诠释精准而到位,这里导演又做了一个改动,面对父母、小天狼星和卢平,哈利首先望向莉莉,这本能地对母亲的依恋在生死关头显得尤为自然,然后——不同于书中詹姆的发声——哈利将脸转向了小天狼星,轻轻问他:“死,疼吗?”我感谢导演的这点改动,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小天狼星也许才是哈利心中除了为自己而死的母亲外最依赖的人,甚至超过了只能从别人的描述中想象的父亲詹姆。
感谢邓布利多死后从魔回归到人的伏地魔,正是他逐渐显露出的属于人的弱点,才顺理成章的给了哈利击败他的理由。当最后他睁大血红的双眼灰飞烟灭那刻,仅有的3d效果确实幻化出了灰烬的美感。然而大战后对待老魔杖,导演竟然让哈利掰断了事,他应该先把自己的魔杖修好再抛弃老魔杖啊,要不他自己用什么?我急的要跳脚,不长脑子的是导演还是编剧,有没有看清楚原著?然而同来的朋友拍拍我道:“淡定,反正以后都没有了,用不到了啊。”一瞬间仿佛刚想起来似的,是啊,这是最后一部,已经没有人关心哈利还有没有魔杖了,再也用不到了,他的世界到此为止,我的幻境亦到此为止。就这样呆呆看着最后,19年后,所有的人事物,都有点不是很协调,只有小小的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小演员柔软的身体,穿蓝色条纹衬衣,精灵一样的眼神,恰如当年那个11岁的哈利:“爸爸,如果我分到斯莱特林,怎么办呢?”于是眼泪又哗哗淌了下来。
你是不是还记得2001年带着厚手套捧着火焰杯的自己,或是更早前看到魔法石的自己,十年过去了,然而不管当时的我们现在各自变成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场合还是会在某个镜头前不能自制的失声流涕。曾经我遇到过不去的情绪、心结总会找哈利或者基督山伯爵帮忙,看会书就雨过天晴心下安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仰赖,想来对少年时光中的许多东西,不都是如此么,那时陪同成长的书籍,变成日后无助时最有效的慰藉;那时喜欢过的人,成为心底最纯净的感情依托。当时光改变了自己面貌,哪怕被生活碾过不留情面,但当提及那段不能复制的少年时光,任谁都会拼死护卫不许有一点亵渎,如果这是生命里最后的纯真,谁会轻易放弃?
然而没想到,当人塞得满满当当的影院随着巨幕开启四下里陷入寂静,斯内普黑色的寂寥背影在塔楼里逐渐显现,心里就咯噔一下。从这里开始,哪里有什么纯电影欣赏可言,哪里有挑刺的心情可言,哪里有分析细节的劲头可言,以往的种种观影都没有这次那么失控,完全思绪纷飞,心下茫然,尤其是三人从古灵阁盗出金杯以后,节奏陡然一紧进入最后决战前的预备:阿不福思的诘问,哈利坚定的“I blieve in him”;麦格与斯内普的犀利对战,透露着爵士舞步的美感;“我来拖住时间,你去做该做的事”,大战即至的关头,麦格一句“我想用这个咒语好多年了”终于引爆了泪点,到了斯内普倒下、哈利冲过去为他堵住伤口这幕,从这就再也没有章法可循了,各种眼泪狂流,各种镜头各种回想,导演很用心叵测兼用心良苦的将回忆换成了泪水让哈利接住,放进冥想盆,一幕幕交错的回忆和对白,鲜有的斯内普的痛苦,夹杂着婴儿时的哈利、刚入学的哈利、魔药课上的哈利、学大脑封闭术的哈利。。。邓布利多问“难道你真的开始关心那男孩了吗?”斯内普的表情瞬间僵硬苦涩,他怎么回答,书里他怒吼,然而电影里他只是变出了自己的守护神,邓布利多,你还是不够了解他,不够了解他生命里爱是如何稀有,他甘做工具甘被摧毁从不犹豫,只有一次痛苦地问:“那我的灵魂呢?”,其实邓布利多和伏地魔谁都不能够全部懂得。
明白了自己注定要死的哈利,在紧凑的剧情里没有空怀疑邓布利多的哈利,同样毫不挣扎的接受了暗暗猜中的真相,不像前几部中那个会痛苦会纠结为什么命运选择了自己的哈利,那个无法释怀小天狼星之死的哈利,这时的他,坦然接受了死亡本身。从台阶上走下时,他和罗恩赫敏的对话,情绪把握之精准,三个演员都演得令人动容。赫敏情难自禁的扑上来说“我跟你一起去”,而哈利跟罗恩只是眼神交汇,却是属于男人之间的那种交代,他知道他要去,而他知道他们必须放他一个人去,然后哈利一个人走下台阶,孤独的背影充满了宿命感。有时我们拥有着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这些感情是确实存在的,但关乎生命本质的事情,始终只有自己在路上,这种孤独是人生强大的宿命,谁也无法改变,始终伴随自己的只有内心。
走进禁林前转动复活石这段本来有冗长之嫌,但是好在演员的诠释精准而到位,这里导演又做了一个改动,面对父母、小天狼星和卢平,哈利首先望向莉莉,这本能地对母亲的依恋在生死关头显得尤为自然,然后——不同于书中詹姆的发声——哈利将脸转向了小天狼星,轻轻问他:“死,疼吗?”我感谢导演的这点改动,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小天狼星也许才是哈利心中除了为自己而死的母亲外最依赖的人,甚至超过了只能从别人的描述中想象的父亲詹姆。
感谢邓布利多死后从魔回归到人的伏地魔,正是他逐渐显露出的属于人的弱点,才顺理成章的给了哈利击败他的理由。当最后他睁大血红的双眼灰飞烟灭那刻,仅有的3d效果确实幻化出了灰烬的美感。然而大战后对待老魔杖,导演竟然让哈利掰断了事,他应该先把自己的魔杖修好再抛弃老魔杖啊,要不他自己用什么?我急的要跳脚,不长脑子的是导演还是编剧,有没有看清楚原著?然而同来的朋友拍拍我道:“淡定,反正以后都没有了,用不到了啊。”一瞬间仿佛刚想起来似的,是啊,这是最后一部,已经没有人关心哈利还有没有魔杖了,再也用不到了,他的世界到此为止,我的幻境亦到此为止。就这样呆呆看着最后,19年后,所有的人事物,都有点不是很协调,只有小小的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小演员柔软的身体,穿蓝色条纹衬衣,精灵一样的眼神,恰如当年那个11岁的哈利:“爸爸,如果我分到斯莱特林,怎么办呢?”于是眼泪又哗哗淌了下来。
你是不是还记得2001年带着厚手套捧着火焰杯的自己,或是更早前看到魔法石的自己,十年过去了,然而不管当时的我们现在各自变成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场合还是会在某个镜头前不能自制的失声流涕。曾经我遇到过不去的情绪、心结总会找哈利或者基督山伯爵帮忙,看会书就雨过天晴心下安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仰赖,想来对少年时光中的许多东西,不都是如此么,那时陪同成长的书籍,变成日后无助时最有效的慰藉;那时喜欢过的人,成为心底最纯净的感情依托。当时光改变了自己面貌,哪怕被生活碾过不留情面,但当提及那段不能复制的少年时光,任谁都会拼死护卫不许有一点亵渎,如果这是生命里最后的纯真,谁会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