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成功家教三步法
王晶:成功家教三步法
——重新认识孩子 破解家教难题
王晶
清华大学出版社培训中心研究员
北京舞蹈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全国妇联《中华妈妈网》教育顾问
2003年主持清华大学《成功家教三步法》项目,并在06年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妇女论坛》会议上,就家庭教育的心理问题作大会发言。07年出版家庭教育论著《做不成第一,做“唯一”》,该书深受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好评。
《成功家教三步法》
内容(上)
1、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
2、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如何改进
3、如何识别孩子的特质和学习潜力
内容简介: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家长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如何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并有效地引领孩子快速学习和进步。
内容(下)
1、了解孩子的智力强项
2、孩子从大众化到拔尖的必由之路
3、做不成第一,就做唯一
内容简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潜在智力,并按照孩子的智力特点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快乐读书,早日成才。
王晶教授是做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的,讲座的内容也是从心理学的层面解读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她讲了一些观点,一些案例,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1、爱是以对方的接受为前提的
王晶老师说,每一位父母都是出于无限的爱对待孩子。可是父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吗?爱是以对方的接受为前提的。家长总会抱怨,对孩子再好,都得不到好的回报。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现实的确如此。小O四岁半,才上幼儿园中班,但是他很多同学一个礼拜要上几个特长班。家长们总是一厢情愿、充满希望地送小孩去学习,希望他(她)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与众不同的人。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呢?做家长的也许并不真正了解,只觉得大家都在上特长班,我的孩子也要上,而且尽可能多上几个。也许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但当我们长大以后,也不过尔尔。我们就是凡人,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子女就一定是完人或者超人呢?
2、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王晶老师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古话,如果用在家庭教育上面应该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必须是一根铁棍。要是孩子是一块玉、一块大理石,或者一块檀木呢?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打造他。她说,对待孩子的教育,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中国人喜欢做正确的事情,但是正确的事情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3、家长是孩子的引领者,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王晶老师提醒家长,父母要比孩子站的高,因此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做好孩子的引领者。而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则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4、学会对待孩子,先学会对待自己
王晶老师讲述了她乘坐飞机的一个故事。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之前,播报了好几次佩戴氧气面罩的事宜。其中一句话引起了王晶老师的注意。广播里说“如果您的身边带有小孩,当遇到危险情况时,请先配戴好自己的面罩,再给孩子带上。”王老师问空姐为什么要让大人先戴好再给孩子戴。空姐说“要是没有救助自己的能力,就没有能力去救助别人”。对于家庭教育一样,家长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了吗?学会对待孩子,先学会对待自己;学会了解孩子,先学会了解自己。家长要反省自己,对生命习惯、生活热爱、兴趣的培养,家长要负主要责任。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家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5、做不成第一,做唯一
在讲座中,王晶老师重点讲了孩子的五种认知类型(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嗅觉学习型)和八种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肢体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空间智能、博物智能)。她告诉我们如何去辨别孩子的认知类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要孩子不做第一,做唯一。她讲了她女儿学音乐的例子,一个北大体育特长生的例子,还讲了一个女孩和香水的例子。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王晶老师一直都是站着讲的,而且没有喝一口水。她讲得很流畅、很熟练,充满自信。在讲座结束后,她还热情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三个问题。让人感动的是,王晶老师现场将自己的博客地址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家长,并且承诺家长只要有需求和困难,都可以找她,有信必复。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确实很不容易。
孩子的认知类型:
视觉型的孩子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数时间视线紧随教师,在我们的身边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属于视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的孩子对于老师所说的内容大多记忆较好,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背诵文章的时候,多适应一边看一边读,读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在我们身边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属于听觉学习者。
触觉型的孩子多以自身的感觉去理解记忆事物,对于老师讲述的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内心思考感受才能良好记忆,在我们身边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属于这一学习类型。
花了这么多金钱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他还是这样?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学习氛围,学生有差别?学习成绩差别如此之大?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可能是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也有可能是嗅觉或味觉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质。
孩子的行为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修正孩子的行为越早越好。
你可以在洗手间、冰箱、家里的醒目位置贴上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历史朝代……孩子随时能学习和记忆,这叫无效学习时间,用无效学习时间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始终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需要用“成功“建立信心。
视觉型的孩子非常的脆弱、敏感,怕受刺激,家长真正要关注的是尊重他。
现在我们的孩子会说,我将来要当老师,当医生,当警察,那是因为这些职业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体系下运作。但生命是个充满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勇气,如果这些能力都没有,那么我们的孩子只能走得相对比较慢了。
触觉型的孩子比较好动,他怎么也坐不住。他可以不动,十分钟,他睡着了,因为血液循环慢了,大脑供氧量少了。触觉型的孩子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大脑的供氧量较大,所以不要要求他们安静别动。
女儿说:“妈妈,对不起,班长被刷了。”反省一下孩子的这句话,这是种压力。
听觉型的孩子对外界的兴趣不太强。当你问他问题时,他不回答你,其实不是不尊重你。他们的快乐源自于他们的内心。
他们的大脑常常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人过三十五,拼的是生命的能量和创新。
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老出问题,其实我们是不是在误读我们的孩子?一个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不是来自自己而是通过别人!
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的孩子,用家庭教育开始帮助你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在发现优点。
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但是多元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是宝玉,是钻石、还是一块铁?是宝玉就要按照纹路去雕琢,是钻石就要按照立面去切割,是铁就要通过工具去打磨。
学习上我们怎么帮助听觉型的孩子?做录音带。听觉型的孩子听觉记忆是最好的,通过录音带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记忆。比如课文,和孩子一人念一遍,然后放开录音机看看谁好?不好在修改,如此反复,孩子就记住了。
DNA是人的生命剧本,不要问我的孩子怎么才能改?孩子只是行为模式不一样,你要做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大脑!
我们怎么帮助触觉型的孩子?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没有错,只是他的学习模式和我们今天的要求不一样。
听觉型的孩子踏入社会后可能成为一方面的专家。
孩子不是自己申请到咱们家来的,所以别埋怨孩子,生命应该平等、和善的来对待。
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当作家,因为他能深刻地察觉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其实孩子很多才华的显现我们都没有关注到,要使我们的孩子未来有所发展,我们必须找到他的强势。让孩子做生命中唯一的自己,将他的强项的拉长。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它是一个志存高远的教导。
培养以世界为课本的孩子而不是以课本为世界的孩子。孩子对你的提问没有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话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只有自己把自己变成一站明灯我们才能照亮孩子。
因材施教 首先需了解五种认知类型
讲座中,王晶老师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独特的讲授风格赢得了家长的阵阵掌声。她从认知心理学出发,从孩子学习的角度,分析了五种认知类型,包括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和嗅觉学习型。
比如一个视觉区域最发达的人,他喜欢用视觉来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我们为什么说他是视觉型呢,这个图中,如果你的视觉区域发展得最好,就是说你的视觉神经的细胞是最多数目,那么你的数量多,处理问题的功能也就最强大。有的人可能是听觉型,听觉型的人,同样他的听觉中枢神经的细胞是最多的,有的人可能是触觉,就是动力皮层,这是在国外脑科学的杂志上剪下来的,这也是要证明每个人的脑结构不同,所以他的行为模式不同。
王晶教授鼓励家长通过细心观察,重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是属于那种认知类型并给出适当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王晶教授还教在座的家长们判断孩子属哪种人之类型的方法:
视觉型的一个最简单的特征,语速快,要看着人说话。同时视觉型的孩子从小非常听话,一般来说不做越格的事,他是幼儿园、小学最听老师的话,认真复习、认真写作业的这类孩子。这类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在学校是非常守规矩的,是今天我们教育里最喜欢的一类人。
听觉型的孩子以听为主,他们主要的特点是不爱说话,说起话来很慢,而且往往说话的时候不看对方的脸。对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孩子不合群,所以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他们往往是靠后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你要给孩子一个支撑,一个沟通和帮助的渠道。
第三种就是触觉型。触觉型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学、幼儿园里的淘气包子,总是不断地在惹事,就是这样的人。这些人家长特别头疼,但是我今天告诉家长,在座的如果你们的孩子是这种类型的孩子,我祝贺你们,不要再烦恼了,因为这群孩子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生命力强健,他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具有创造性,只是他们不适合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他们是身心互动的模式,他们学东西有的时候很慢,你跟他讲半天,他都不理你,他不懂。
针对各种认知型的孩子,王晶教授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她还以对自己女儿教育的实例告诉大家,让孩子成为“自己”;教育孩子,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不做第一做唯一;成功的人不是最刻苦的,而是最快乐的;生命不只是一个慢慢变老的过程,更是慢慢变好的过程;给孩子一个他想要的家长,家长也需要自我成长……这些理论不仅给家长们大大的震撼,同样引起了在场泡泡老师们的思考。
陈老师 QQ:281270981 手机:13459259303
——重新认识孩子 破解家教难题
![]() |
王晶
清华大学出版社培训中心研究员
北京舞蹈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全国妇联《中华妈妈网》教育顾问
2003年主持清华大学《成功家教三步法》项目,并在06年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妇女论坛》会议上,就家庭教育的心理问题作大会发言。07年出版家庭教育论著《做不成第一,做“唯一”》,该书深受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好评。
《成功家教三步法》
内容(上)
1、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
2、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如何改进
3、如何识别孩子的特质和学习潜力
内容简介: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家长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如何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并有效地引领孩子快速学习和进步。
内容(下)
1、了解孩子的智力强项
2、孩子从大众化到拔尖的必由之路
3、做不成第一,就做唯一
内容简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潜在智力,并按照孩子的智力特点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快乐读书,早日成才。
![]() |
王晶教授是做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的,讲座的内容也是从心理学的层面解读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她讲了一些观点,一些案例,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1、爱是以对方的接受为前提的
王晶老师说,每一位父母都是出于无限的爱对待孩子。可是父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吗?爱是以对方的接受为前提的。家长总会抱怨,对孩子再好,都得不到好的回报。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现实的确如此。小O四岁半,才上幼儿园中班,但是他很多同学一个礼拜要上几个特长班。家长们总是一厢情愿、充满希望地送小孩去学习,希望他(她)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与众不同的人。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呢?做家长的也许并不真正了解,只觉得大家都在上特长班,我的孩子也要上,而且尽可能多上几个。也许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但当我们长大以后,也不过尔尔。我们就是凡人,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子女就一定是完人或者超人呢?
2、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王晶老师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古话,如果用在家庭教育上面应该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必须是一根铁棍。要是孩子是一块玉、一块大理石,或者一块檀木呢?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打造他。她说,对待孩子的教育,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中国人喜欢做正确的事情,但是正确的事情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3、家长是孩子的引领者,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王晶老师提醒家长,父母要比孩子站的高,因此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做好孩子的引领者。而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则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4、学会对待孩子,先学会对待自己
王晶老师讲述了她乘坐飞机的一个故事。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之前,播报了好几次佩戴氧气面罩的事宜。其中一句话引起了王晶老师的注意。广播里说“如果您的身边带有小孩,当遇到危险情况时,请先配戴好自己的面罩,再给孩子带上。”王老师问空姐为什么要让大人先戴好再给孩子戴。空姐说“要是没有救助自己的能力,就没有能力去救助别人”。对于家庭教育一样,家长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了吗?学会对待孩子,先学会对待自己;学会了解孩子,先学会了解自己。家长要反省自己,对生命习惯、生活热爱、兴趣的培养,家长要负主要责任。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家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5、做不成第一,做唯一
在讲座中,王晶老师重点讲了孩子的五种认知类型(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嗅觉学习型)和八种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肢体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空间智能、博物智能)。她告诉我们如何去辨别孩子的认知类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要孩子不做第一,做唯一。她讲了她女儿学音乐的例子,一个北大体育特长生的例子,还讲了一个女孩和香水的例子。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王晶老师一直都是站着讲的,而且没有喝一口水。她讲得很流畅、很熟练,充满自信。在讲座结束后,她还热情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三个问题。让人感动的是,王晶老师现场将自己的博客地址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家长,并且承诺家长只要有需求和困难,都可以找她,有信必复。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确实很不容易。
![]() |
孩子的认知类型:
视觉型的孩子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数时间视线紧随教师,在我们的身边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属于视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的孩子对于老师所说的内容大多记忆较好,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背诵文章的时候,多适应一边看一边读,读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在我们身边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属于听觉学习者。
触觉型的孩子多以自身的感觉去理解记忆事物,对于老师讲述的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内心思考感受才能良好记忆,在我们身边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属于这一学习类型。
花了这么多金钱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他还是这样?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学习氛围,学生有差别?学习成绩差别如此之大?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可能是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也有可能是嗅觉或味觉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质。
孩子的行为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修正孩子的行为越早越好。
你可以在洗手间、冰箱、家里的醒目位置贴上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历史朝代……孩子随时能学习和记忆,这叫无效学习时间,用无效学习时间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始终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需要用“成功“建立信心。
视觉型的孩子非常的脆弱、敏感,怕受刺激,家长真正要关注的是尊重他。
现在我们的孩子会说,我将来要当老师,当医生,当警察,那是因为这些职业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体系下运作。但生命是个充满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勇气,如果这些能力都没有,那么我们的孩子只能走得相对比较慢了。
触觉型的孩子比较好动,他怎么也坐不住。他可以不动,十分钟,他睡着了,因为血液循环慢了,大脑供氧量少了。触觉型的孩子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大脑的供氧量较大,所以不要要求他们安静别动。
女儿说:“妈妈,对不起,班长被刷了。”反省一下孩子的这句话,这是种压力。
听觉型的孩子对外界的兴趣不太强。当你问他问题时,他不回答你,其实不是不尊重你。他们的快乐源自于他们的内心。
他们的大脑常常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人过三十五,拼的是生命的能量和创新。
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老出问题,其实我们是不是在误读我们的孩子?一个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不是来自自己而是通过别人!
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的孩子,用家庭教育开始帮助你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在发现优点。
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但是多元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是宝玉,是钻石、还是一块铁?是宝玉就要按照纹路去雕琢,是钻石就要按照立面去切割,是铁就要通过工具去打磨。
学习上我们怎么帮助听觉型的孩子?做录音带。听觉型的孩子听觉记忆是最好的,通过录音带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记忆。比如课文,和孩子一人念一遍,然后放开录音机看看谁好?不好在修改,如此反复,孩子就记住了。
DNA是人的生命剧本,不要问我的孩子怎么才能改?孩子只是行为模式不一样,你要做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大脑!
我们怎么帮助触觉型的孩子?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没有错,只是他的学习模式和我们今天的要求不一样。
听觉型的孩子踏入社会后可能成为一方面的专家。
孩子不是自己申请到咱们家来的,所以别埋怨孩子,生命应该平等、和善的来对待。
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当作家,因为他能深刻地察觉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其实孩子很多才华的显现我们都没有关注到,要使我们的孩子未来有所发展,我们必须找到他的强势。让孩子做生命中唯一的自己,将他的强项的拉长。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它是一个志存高远的教导。
培养以世界为课本的孩子而不是以课本为世界的孩子。孩子对你的提问没有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话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只有自己把自己变成一站明灯我们才能照亮孩子。
![]() |
因材施教 首先需了解五种认知类型
讲座中,王晶老师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独特的讲授风格赢得了家长的阵阵掌声。她从认知心理学出发,从孩子学习的角度,分析了五种认知类型,包括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和嗅觉学习型。
比如一个视觉区域最发达的人,他喜欢用视觉来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我们为什么说他是视觉型呢,这个图中,如果你的视觉区域发展得最好,就是说你的视觉神经的细胞是最多数目,那么你的数量多,处理问题的功能也就最强大。有的人可能是听觉型,听觉型的人,同样他的听觉中枢神经的细胞是最多的,有的人可能是触觉,就是动力皮层,这是在国外脑科学的杂志上剪下来的,这也是要证明每个人的脑结构不同,所以他的行为模式不同。
王晶教授鼓励家长通过细心观察,重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是属于那种认知类型并给出适当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王晶教授还教在座的家长们判断孩子属哪种人之类型的方法:
视觉型的一个最简单的特征,语速快,要看着人说话。同时视觉型的孩子从小非常听话,一般来说不做越格的事,他是幼儿园、小学最听老师的话,认真复习、认真写作业的这类孩子。这类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在学校是非常守规矩的,是今天我们教育里最喜欢的一类人。
听觉型的孩子以听为主,他们主要的特点是不爱说话,说起话来很慢,而且往往说话的时候不看对方的脸。对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孩子不合群,所以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他们往往是靠后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你要给孩子一个支撑,一个沟通和帮助的渠道。
第三种就是触觉型。触觉型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学、幼儿园里的淘气包子,总是不断地在惹事,就是这样的人。这些人家长特别头疼,但是我今天告诉家长,在座的如果你们的孩子是这种类型的孩子,我祝贺你们,不要再烦恼了,因为这群孩子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生命力强健,他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具有创造性,只是他们不适合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他们是身心互动的模式,他们学东西有的时候很慢,你跟他讲半天,他都不理你,他不懂。
针对各种认知型的孩子,王晶教授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她还以对自己女儿教育的实例告诉大家,让孩子成为“自己”;教育孩子,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不做第一做唯一;成功的人不是最刻苦的,而是最快乐的;生命不只是一个慢慢变老的过程,更是慢慢变好的过程;给孩子一个他想要的家长,家长也需要自我成长……这些理论不仅给家长们大大的震撼,同样引起了在场泡泡老师们的思考。
陈老师 QQ:281270981 手机:1345925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