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人掩葬花冢
三生石畔绛珠草,
终日游于离恨天。
饥食蜜青果为膳,
渴饮灌愁海水汤。
三生石上旧精魂,
共生共死三生情。
灵河岸边还君泪,
木石姻缘早前定。
————题记
谁说林黛玉没有眼泪?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经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仙草修成女体之后,一直为未酬报灌溉之恩而中情郁结,听说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便要随他一起去,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侍者的灌溉之恩。林黛玉就是绛珠仙草降世。“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他一生泪。为谁哭,为谁悲,葬花美人心比落花碎”。
镜花水月空缱绻,香魂一缕随风散,林黛玉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情缘是三生早已注定的。那么,葬花的眼泪,流的在伤心都是为了偿还孽缘。葬花人掩葬花冢,是一种对爱情的凭吊和寄托哀思。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她们都游离恨天,吃秘情果,饮灌愁水。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源。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我们在细细品读《葬花吟》,就会深切的玩味,那一种深闺怨妇的闲愁。体会出贵妇孤独寂寥的内心,还有庸人自扰的忧郁。花开花自开,花谢花之谢,是一种自然的规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林黛玉的悲情的生与凄凉的死就是必然的。我们要说她是有病的————忧郁病的话,一点也不为过分的;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忧愁是一种闲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一场情殃,在红楼里,她只是一个舞姬,演尽繁华,落幕,只是以一个戏子的悲凉收场。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礼教给于她们的无形的枷锁。可在当时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才女是一种悲哀。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你有才,你看透世情却又无力反抗,就会郁郁而终,想来一切就是必然的结局。
而今已是男女平等的时代,沧海桑田之后,我们在回头,看那一曲《葬花吟》,在去看,林黛玉的眼泪,又有多少怨妇为之掉泪,又有几个少女“侬今葬花人笑痴“啊。
谁留谁,谁想谁,谁惜谁,谁苦谁?
花香送清微,独枕凄厉,心却难言。
风竹敲窗碎,无语先流泪,
谁等谁,谁念谁,谁怜谁,谁忆谁?
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
葬花人掩葬花冢,枉凝眉。
谁知谁,谁爱谁,谁思谁,谁悲谁?
一场情殃,红楼添悲,
繁华落尽,三生旧缘还一生血泪,
明知相思苦偏偏苦相思。
风来花开,风去花败,
笔锋写白舞姬,曲终人散,
落花一地,今人谁埋? www.hzbrmy.com
如果没有葬花人,哪里又有葬花的冢?我们只是把我们无望的幻想挖一个坑,用我们多情的泪为爱情殉葬罢了。爱情是不需要殉葬的,我们只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多愁善感而已。葬花人掩了一个葬花冢,我们就有了一个凭吊的地方,就有了一个寄托哀思,流泪哭诉的坟墓。可是,谁留谁,谁想谁,谁惜谁,谁苦谁?爱就那样简单,爱了就深爱,不爱就彻底。你葬花也好,你殉情也好,你若不坚强,你懦弱给谁看?谁又是你的地老天荒,谁又是谁的曾经?爱情本就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情殃,枉凝眉,空断了柔肠。
终日游于离恨天。
饥食蜜青果为膳,
渴饮灌愁海水汤。
三生石上旧精魂,
共生共死三生情。
灵河岸边还君泪,
木石姻缘早前定。
————题记
谁说林黛玉没有眼泪?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经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仙草修成女体之后,一直为未酬报灌溉之恩而中情郁结,听说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便要随他一起去,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侍者的灌溉之恩。林黛玉就是绛珠仙草降世。“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他一生泪。为谁哭,为谁悲,葬花美人心比落花碎”。
镜花水月空缱绻,香魂一缕随风散,林黛玉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情缘是三生早已注定的。那么,葬花的眼泪,流的在伤心都是为了偿还孽缘。葬花人掩葬花冢,是一种对爱情的凭吊和寄托哀思。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她们都游离恨天,吃秘情果,饮灌愁水。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源。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我们在细细品读《葬花吟》,就会深切的玩味,那一种深闺怨妇的闲愁。体会出贵妇孤独寂寥的内心,还有庸人自扰的忧郁。花开花自开,花谢花之谢,是一种自然的规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林黛玉的悲情的生与凄凉的死就是必然的。我们要说她是有病的————忧郁病的话,一点也不为过分的;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忧愁是一种闲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一场情殃,在红楼里,她只是一个舞姬,演尽繁华,落幕,只是以一个戏子的悲凉收场。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礼教给于她们的无形的枷锁。可在当时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才女是一种悲哀。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你有才,你看透世情却又无力反抗,就会郁郁而终,想来一切就是必然的结局。
而今已是男女平等的时代,沧海桑田之后,我们在回头,看那一曲《葬花吟》,在去看,林黛玉的眼泪,又有多少怨妇为之掉泪,又有几个少女“侬今葬花人笑痴“啊。
谁留谁,谁想谁,谁惜谁,谁苦谁?
花香送清微,独枕凄厉,心却难言。
风竹敲窗碎,无语先流泪,
谁等谁,谁念谁,谁怜谁,谁忆谁?
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
葬花人掩葬花冢,枉凝眉。
谁知谁,谁爱谁,谁思谁,谁悲谁?
一场情殃,红楼添悲,
繁华落尽,三生旧缘还一生血泪,
明知相思苦偏偏苦相思。
风来花开,风去花败,
笔锋写白舞姬,曲终人散,
落花一地,今人谁埋? www.hzbrmy.com
如果没有葬花人,哪里又有葬花的冢?我们只是把我们无望的幻想挖一个坑,用我们多情的泪为爱情殉葬罢了。爱情是不需要殉葬的,我们只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多愁善感而已。葬花人掩了一个葬花冢,我们就有了一个凭吊的地方,就有了一个寄托哀思,流泪哭诉的坟墓。可是,谁留谁,谁想谁,谁惜谁,谁苦谁?爱就那样简单,爱了就深爱,不爱就彻底。你葬花也好,你殉情也好,你若不坚强,你懦弱给谁看?谁又是你的地老天荒,谁又是谁的曾经?爱情本就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情殃,枉凝眉,空断了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