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片语(四)(作者:王文鹏)
1.现在的社会时期是市场经济时期,出版专业化就等于出版的市场化,以市场为中心的出版必定是悲哀的,我们在悲哀的中心。摆脱悲哀,出版人只有两条出路:一是你完全臣服于市场;一是让市场臣服于你的审美。
2.出版不应一味屈从于出版的商业法则,需要反对市场暴政,至少有几本书需要突出重围,获得成为经典的机会。这不是一个出版人的理想主义,这是出版早晚要做的事情。
3.出版理念大于出版技巧,到某个阶段你会相信这一点。
4.合作,是我现在的一个重大关键词,和作者谈,和版权公司谈,和网站谈。合作成功的秘诀是这样的:双方都要懂得妥协,要经过多次斡旋,不轻易放弃,但是也不轻易许诺,合作需要灵活,需要双赢。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长期性,你吃肉,对方也要吃肉,光喝汤的话混不长的。
5.我发现在版权保护上许多人有个“盗版思维”,一方面反对盗版,一方面希望自己从盗版中获得便利。有些读者直接支持盗版,有些出版人是对保护版权持观望态度的,这无疑会有形无形中支持盗版。盗版是有传播意义的,但是却对作者和出版产业有冲击性的打击,漠不关心不要紧,大家的利益都有受损的时候。
6.做出版多年,我一直坚持自己将自己的想法尽量完整的放到图书策划的每个环节当中,我相信:遵从出版人的个体法则,比遵从群体的庸俗标准要好。我相信,个人的坚持可以改变群体原则,因为群体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个体引领和个体依附。出版界互相模仿大于互相学习,坚持自我的出版机构不但赢得了尊重,而且赢得了制订标准的机会。
7. 策划编辑就是一个产品包装师,我坚持:先品相,后销量。你可以说“渠道为王”大于“内容为王”,我知道的是,第一步做砸了,后面绝对没有机会。第一步做好了,后面有可能有机会。
8.常听说“某某策划了某某畅销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有很大误区的。畅销书不可能是策划编辑一个人创造的,你说发行、营销、老板创造的也都有认识上的误区,畅销书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少了谁都不行,谁不努力就在那个环节出问题,一个环节弱了,畅销书都是幻梦。别光想着畅销书了,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吧。
9.策划编辑不是吃素的,他至少有两个本事:一是把设计师逼疯;一是彻底毁掉一本书。领导更厉害,能把策划编辑逼疯。奉劝作者不要惹策划编辑,你一定要相信他有毁掉一本书的能力;奉劝编辑不要惹老板,你要相信他有毁掉很多本书,甚至毁掉一个公司的能力。
10.出版方的图书策划编辑在乎的是我能不能做出畅销书;老板在乎的是我能不能让所有的图书总体上盈利。视角不同而已,所以你再也不能说编辑傻,说老板俗了。
11.有些出版界的朋友问我:怎样才能有好的图书策划作品。我只有失败的体验,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我知道的是:我现在策划的一本书已经做了20多个封面,想了几十个书名。我仍然不是很满意。出版的图书其实是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要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
12.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一个书名和封面,出版机构内部争论很久,迟迟达不成共识。实际上,书名和封面的好坏并无定论,只有分歧。出版的许多环节的设置都是如此。我们总是在这种分歧中把最好的东西舍弃。出版永远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行业。太顺从了你永远出不来,不顺从你办不成事。出版的斡旋是一个大学问。我想要做到的境界是:坚持自我,说服别人。
13.一本书的出版有的时候是个缘分的事情,并不是说你出了书就是作家了,不出书就什么都不是。当然大部分人是这么看的,我不这么看,因为我是出版人。我试图帮普通的读者出书,出版对于我来说,慢慢成为一个“不是敢不敢,而是能不能”的事情。敢不敢是魄力,能不能是市场。
14.读者到底在哪里?读者往往是虚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往往存在于我们的出版人的想象当中,出版人不应奴颜婢膝地匍匐在一群想象的读者脚下。
15.“每個讀者在書中找到的都是自己。作者的書只是一面鏡子,讓讀者看清如果沒有這本書他不會看清的自己。 ----- Marcel Proust”研究读者需求和导引需求都不如嵌入读者的需求到书中。因为读者的需求是分散的,导引则是难的,而把人的需求部分研究透放进书里,这部分读者足够你的书畅销了。
16.许多作者一上来都爱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单位大编辑则大,单位小编辑则小,根本没在乎编辑本身的能力。平台固然重要,策划能力也是关键;许多出版人经常问我做成功了什么书,从不问问我做砸了哪些书,也许这些做砸的书背后的创意实际上是很好的;许多人想要出书,但是纸质出版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形式,许多人过于看重这种形式反而不好。数字出版也是不错的选择,从网络突围,再到纸质出版也许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17.刚做出版时,我总是想找一个最好的平台并依附它;后来我想摆脱这个平台,并独立出来;未来我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这不是野心,这是责任。
18.作者投稿一定要包括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大纲/样章/联系方式/,这是最基本的要素,样章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文字,字数上不要太吝啬。大纲让编辑可以了解作品全貌。联系方式更重要了,因为编辑一般手边的稿子很多,到时候就忘记谁发给他的了。省得你的稿子被选中,找不到你。作者给编辑投稿子最好不要搞太多虚的东西,编辑一般对虚的东西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作者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最好的方面说出来,让编辑知道,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一个理解你作品并愿意帮你的编辑可以说是你的贵人。
2.出版不应一味屈从于出版的商业法则,需要反对市场暴政,至少有几本书需要突出重围,获得成为经典的机会。这不是一个出版人的理想主义,这是出版早晚要做的事情。
3.出版理念大于出版技巧,到某个阶段你会相信这一点。
4.合作,是我现在的一个重大关键词,和作者谈,和版权公司谈,和网站谈。合作成功的秘诀是这样的:双方都要懂得妥协,要经过多次斡旋,不轻易放弃,但是也不轻易许诺,合作需要灵活,需要双赢。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长期性,你吃肉,对方也要吃肉,光喝汤的话混不长的。
5.我发现在版权保护上许多人有个“盗版思维”,一方面反对盗版,一方面希望自己从盗版中获得便利。有些读者直接支持盗版,有些出版人是对保护版权持观望态度的,这无疑会有形无形中支持盗版。盗版是有传播意义的,但是却对作者和出版产业有冲击性的打击,漠不关心不要紧,大家的利益都有受损的时候。
6.做出版多年,我一直坚持自己将自己的想法尽量完整的放到图书策划的每个环节当中,我相信:遵从出版人的个体法则,比遵从群体的庸俗标准要好。我相信,个人的坚持可以改变群体原则,因为群体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个体引领和个体依附。出版界互相模仿大于互相学习,坚持自我的出版机构不但赢得了尊重,而且赢得了制订标准的机会。
7. 策划编辑就是一个产品包装师,我坚持:先品相,后销量。你可以说“渠道为王”大于“内容为王”,我知道的是,第一步做砸了,后面绝对没有机会。第一步做好了,后面有可能有机会。
8.常听说“某某策划了某某畅销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有很大误区的。畅销书不可能是策划编辑一个人创造的,你说发行、营销、老板创造的也都有认识上的误区,畅销书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少了谁都不行,谁不努力就在那个环节出问题,一个环节弱了,畅销书都是幻梦。别光想着畅销书了,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吧。
9.策划编辑不是吃素的,他至少有两个本事:一是把设计师逼疯;一是彻底毁掉一本书。领导更厉害,能把策划编辑逼疯。奉劝作者不要惹策划编辑,你一定要相信他有毁掉一本书的能力;奉劝编辑不要惹老板,你要相信他有毁掉很多本书,甚至毁掉一个公司的能力。
10.出版方的图书策划编辑在乎的是我能不能做出畅销书;老板在乎的是我能不能让所有的图书总体上盈利。视角不同而已,所以你再也不能说编辑傻,说老板俗了。
11.有些出版界的朋友问我:怎样才能有好的图书策划作品。我只有失败的体验,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我知道的是:我现在策划的一本书已经做了20多个封面,想了几十个书名。我仍然不是很满意。出版的图书其实是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要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
12.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一个书名和封面,出版机构内部争论很久,迟迟达不成共识。实际上,书名和封面的好坏并无定论,只有分歧。出版的许多环节的设置都是如此。我们总是在这种分歧中把最好的东西舍弃。出版永远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行业。太顺从了你永远出不来,不顺从你办不成事。出版的斡旋是一个大学问。我想要做到的境界是:坚持自我,说服别人。
13.一本书的出版有的时候是个缘分的事情,并不是说你出了书就是作家了,不出书就什么都不是。当然大部分人是这么看的,我不这么看,因为我是出版人。我试图帮普通的读者出书,出版对于我来说,慢慢成为一个“不是敢不敢,而是能不能”的事情。敢不敢是魄力,能不能是市场。
14.读者到底在哪里?读者往往是虚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往往存在于我们的出版人的想象当中,出版人不应奴颜婢膝地匍匐在一群想象的读者脚下。
15.“每個讀者在書中找到的都是自己。作者的書只是一面鏡子,讓讀者看清如果沒有這本書他不會看清的自己。 ----- Marcel Proust”研究读者需求和导引需求都不如嵌入读者的需求到书中。因为读者的需求是分散的,导引则是难的,而把人的需求部分研究透放进书里,这部分读者足够你的书畅销了。
16.许多作者一上来都爱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单位大编辑则大,单位小编辑则小,根本没在乎编辑本身的能力。平台固然重要,策划能力也是关键;许多出版人经常问我做成功了什么书,从不问问我做砸了哪些书,也许这些做砸的书背后的创意实际上是很好的;许多人想要出书,但是纸质出版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形式,许多人过于看重这种形式反而不好。数字出版也是不错的选择,从网络突围,再到纸质出版也许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17.刚做出版时,我总是想找一个最好的平台并依附它;后来我想摆脱这个平台,并独立出来;未来我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这不是野心,这是责任。
18.作者投稿一定要包括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大纲/样章/联系方式/,这是最基本的要素,样章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文字,字数上不要太吝啬。大纲让编辑可以了解作品全貌。联系方式更重要了,因为编辑一般手边的稿子很多,到时候就忘记谁发给他的了。省得你的稿子被选中,找不到你。作者给编辑投稿子最好不要搞太多虚的东西,编辑一般对虚的东西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作者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最好的方面说出来,让编辑知道,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一个理解你作品并愿意帮你的编辑可以说是你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