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别过,后会可期。
看《哈利•波特》要从小学开始追溯了吧,从书到电影,一晃十多年了啊。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来说,十多年的时光真不是一般的漫长。
就像看《玩具总动员3》一样,心里念叨的都不仅仅是那个故事了。
记得看第一部,真是精彩。我记得自己在纸上画了“穿越活板门”那一章里赫敏的药瓶谜语,按照答案反推,发现有两种可能。
以看电影的时候还很期待用的哪一种,结果这段被导演省略了。
早在第一部就觉得这个故事拍电影不能随便省略,前几章的一个巧克力蛙卡片都埋了那么大的料。谁知道前几部的小细节到了后来会有多重大的作用。
果然,到了后来,看见各种伏笔各种线索的时候,很是敬佩居然没有看见bug。出现在一本书里还可以说是作者修补完整,跨越好几本的就真是厉害了。
不过撇开小细节,故事本身倒是很朴素,归到底还是青春校园的路线,无非是加了魔法和拯救世界。爱与正义终究战胜一切。
就故事性而言,前四本比较好看,尤其前三本。以第四本为分界线,后三本有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厚实了很多。虽然从技巧上会佩服那些层层叠叠的线索,但从阅读上真是更喜欢前三本的明快。那么多尘封的往事那么多诡谲的当年,堆积太多了有点不合口味。
不过作为一个时间跨度如此长的出版物,继续前三本的水准确实会让步入中学的我失去阅读兴趣,后三本虽然显得有些冗长,却也免于一本不如一本的苛责。
就是死亡圣器里那些圣器和魂器挺小家子气的感觉,要不是作为全系列收尾,单独这个故事不是很好看嘛。
曾经能完整背诵分院帽唱的两首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记住了……
至今记得魁地奇的详细规则,还有若干咒语。
前几天听某人用自己名字来指代第一人称还忍不住嘲笑:你当自己是多比啊。
(围观群众可以脑补我自己说“其实小慕是个脆弱忧伤的女孩子”的状况咩?)
这个故事的童话性还是比较足的,脸谱化痕迹比较重,尤其在学院上。霍格沃茨大决战而斯莱特林全走太让人扶额了……就算第一部海格就说黑巫师全出自斯莱特林,但也不至于全走吧就跟斯莱特林就没好人似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有差别的好嘛。
然后拉文克劳留了一点,赫奇帕奇更多点,格兰芬多最多……真是掩面啊太童话了吧了。
对哎其实我觉得分院帽唱歌该每年换顺序的……
邓布利多在第七本有些损耗形象,也许是为了人物所谓的丰满立体吧,不过那份故弄玄虚还是乏味了些。
斯内普用冥想盆大大颠覆了以前的形象,虽然第一部大家就知道斯内普对哈利的复杂情绪,第三部揭露了些,第五部的冥想盆已经隐约透出了真相。知道斯内普喜欢莉莉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惊讶,“情敌”很能解释他和詹姆波特的恩怨嘛。
我最喜欢的男人之一是卢平。
话说,卢平和唐克斯的儿子认哈利为教父,怎么想都有点岔了辈分。卢平和唐克斯的死有点突兀,都到最后了……好吧最后的决战不死点人也不正常。
何况,死亡本就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吧。
没有了弗雷德,乔治一定很寂寞。然则韦斯莱夫人的爆发还是很厉害啊,很难想象这位主妇战胜了贝拉。
呐,这是爱与正义战胜一切的童话嘛。
觉得罗琳喜欢写聪明的女性,比如拉文克劳比如赫敏比如卢娜,最聪明的角色几乎都是姑娘。
哈利波特七部里我最爱的疯姑娘卢娜,无比淡定的说你知道的他们叫我疯姑娘。那一刻我爱极了她,爱她是疯姑娘更爱她明知周围说自己是疯姑娘依然继续做疯姑娘的风采。
那也是拉文克劳学院的睿智妹子好吧,别以为人家缺心眼。
很多人都觉得哈利该和卢娜在一起,还有哈利配不上卢娜的说法,我觉得也是。而且,卢娜她爹,可以说是被哈利害死的吧。
小说里卢娜每次出场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她第一次出场,是在夜骐旁边,看见哈利也并不如常人般躁动,十分淡定。最后一次出场,是终极战之后,自己吸引旁边人的目光,让哈利穿上隐形衣离开。期间伴随很多次稀奇古怪的言谈举止,她把哈利等人当作朋友,虽然想起来有时候那些一针见血的诚实真是让人掩面扶额啊。
我想卢娜是个伶俐且凌厉的姑娘。真赞!
话说卢娜的演员蛮好看。赫敏和卢娜应该都是比原著漂亮很多的妹子。原著里真看不出来赫敏是如此美貌。卢娜的外貌描写颇是不少,各种趣味比喻,我至今记得“精神错乱的猫头鹰”。
张秋的演员也不难看,吃亏在原著让观众对该妹子报以极高期望。不过舞会那场的礼服真让我喜欢。带着中国传统的元素,又不过分严肃沉闷,而且与整个场景很和谐。
芙蓉的演员按照中国人标准长得有点老气啊,且完全没有我读原著脑补的美艳惊人。
金妮……看到第六本书写若干人对金妮的外表使用了美丽迷人富有魅力等形容词,我觉得有些生硬,之前金妮无数次出场,怎么到了第六本突然就艳光四射了……好吧,进入青春期的姑娘,用中国俗话“长开了”也是能解释的。
那时我回忆了一下很早以前的第二部电影,心想:妹子你压力大了啊……可惜演员真是辜负了那些笔墨。我疑心拍第二部电影的时候,不知道这角色以后有如此重担……
不过相比哈利,金妮的演员真不算长残了。
所以吧原著不写女角色漂亮比较好,这样演员不够漂亮是忠实原著(比如斯特劳妮比如乌姆里奇),比原著漂亮就更是观众的惊喜(比如赫敏比如卢娜——没几个人会责备她们太漂亮而不符原著)。张秋和芙蓉属于第三类,原著美貌而演员不够美貌,最是悲剧了。嗯,不是不美貌,是不够美貌。如果华裔姑娘说还能找到更好看的,媚娃血统那就纯粹是坑演员的原著啊。
要说原著也好看演员也好看的……唉,这一点哈利波特真是比不上指环王。
想了想,哈利波特是我追了最长时间的一个故事吧,从2000年阅读前三本到07年守着大结局,从四年级看到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准备看完结篇……
喜欢这个故事,并没有喜欢到狂热的地步。只是每次看见新书和新电影,会有一种犹如故人归的熟稔。
我知道现在要终结了。很多人的评论里都有了一种追念童年或者往昔的味道。
不管怎样,这是值得我纪念的故事。从十岁以前,到二十岁以后。我想很难再有个故事可以让我想念这么久。好吧我也怀疑《缥缈录》神马的可以刷新这个记录——不过不是都叫《捭阖录》了吗……
从07年看到原作最后一句话开始,就知道会有终于分别的一天,于是就此别过了。
后会可期。
就像看《玩具总动员3》一样,心里念叨的都不仅仅是那个故事了。
记得看第一部,真是精彩。我记得自己在纸上画了“穿越活板门”那一章里赫敏的药瓶谜语,按照答案反推,发现有两种可能。
以看电影的时候还很期待用的哪一种,结果这段被导演省略了。
早在第一部就觉得这个故事拍电影不能随便省略,前几章的一个巧克力蛙卡片都埋了那么大的料。谁知道前几部的小细节到了后来会有多重大的作用。
果然,到了后来,看见各种伏笔各种线索的时候,很是敬佩居然没有看见bug。出现在一本书里还可以说是作者修补完整,跨越好几本的就真是厉害了。
不过撇开小细节,故事本身倒是很朴素,归到底还是青春校园的路线,无非是加了魔法和拯救世界。爱与正义终究战胜一切。
就故事性而言,前四本比较好看,尤其前三本。以第四本为分界线,后三本有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厚实了很多。虽然从技巧上会佩服那些层层叠叠的线索,但从阅读上真是更喜欢前三本的明快。那么多尘封的往事那么多诡谲的当年,堆积太多了有点不合口味。
不过作为一个时间跨度如此长的出版物,继续前三本的水准确实会让步入中学的我失去阅读兴趣,后三本虽然显得有些冗长,却也免于一本不如一本的苛责。
就是死亡圣器里那些圣器和魂器挺小家子气的感觉,要不是作为全系列收尾,单独这个故事不是很好看嘛。
曾经能完整背诵分院帽唱的两首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记住了……
至今记得魁地奇的详细规则,还有若干咒语。
前几天听某人用自己名字来指代第一人称还忍不住嘲笑:你当自己是多比啊。
(围观群众可以脑补我自己说“其实小慕是个脆弱忧伤的女孩子”的状况咩?)
这个故事的童话性还是比较足的,脸谱化痕迹比较重,尤其在学院上。霍格沃茨大决战而斯莱特林全走太让人扶额了……就算第一部海格就说黑巫师全出自斯莱特林,但也不至于全走吧就跟斯莱特林就没好人似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有差别的好嘛。
然后拉文克劳留了一点,赫奇帕奇更多点,格兰芬多最多……真是掩面啊太童话了吧了。
对哎其实我觉得分院帽唱歌该每年换顺序的……
邓布利多在第七本有些损耗形象,也许是为了人物所谓的丰满立体吧,不过那份故弄玄虚还是乏味了些。
斯内普用冥想盆大大颠覆了以前的形象,虽然第一部大家就知道斯内普对哈利的复杂情绪,第三部揭露了些,第五部的冥想盆已经隐约透出了真相。知道斯内普喜欢莉莉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惊讶,“情敌”很能解释他和詹姆波特的恩怨嘛。
我最喜欢的男人之一是卢平。
话说,卢平和唐克斯的儿子认哈利为教父,怎么想都有点岔了辈分。卢平和唐克斯的死有点突兀,都到最后了……好吧最后的决战不死点人也不正常。
何况,死亡本就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吧。
没有了弗雷德,乔治一定很寂寞。然则韦斯莱夫人的爆发还是很厉害啊,很难想象这位主妇战胜了贝拉。
呐,这是爱与正义战胜一切的童话嘛。
觉得罗琳喜欢写聪明的女性,比如拉文克劳比如赫敏比如卢娜,最聪明的角色几乎都是姑娘。
哈利波特七部里我最爱的疯姑娘卢娜,无比淡定的说你知道的他们叫我疯姑娘。那一刻我爱极了她,爱她是疯姑娘更爱她明知周围说自己是疯姑娘依然继续做疯姑娘的风采。
那也是拉文克劳学院的睿智妹子好吧,别以为人家缺心眼。
很多人都觉得哈利该和卢娜在一起,还有哈利配不上卢娜的说法,我觉得也是。而且,卢娜她爹,可以说是被哈利害死的吧。
小说里卢娜每次出场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她第一次出场,是在夜骐旁边,看见哈利也并不如常人般躁动,十分淡定。最后一次出场,是终极战之后,自己吸引旁边人的目光,让哈利穿上隐形衣离开。期间伴随很多次稀奇古怪的言谈举止,她把哈利等人当作朋友,虽然想起来有时候那些一针见血的诚实真是让人掩面扶额啊。
我想卢娜是个伶俐且凌厉的姑娘。真赞!
话说卢娜的演员蛮好看。赫敏和卢娜应该都是比原著漂亮很多的妹子。原著里真看不出来赫敏是如此美貌。卢娜的外貌描写颇是不少,各种趣味比喻,我至今记得“精神错乱的猫头鹰”。
张秋的演员也不难看,吃亏在原著让观众对该妹子报以极高期望。不过舞会那场的礼服真让我喜欢。带着中国传统的元素,又不过分严肃沉闷,而且与整个场景很和谐。
芙蓉的演员按照中国人标准长得有点老气啊,且完全没有我读原著脑补的美艳惊人。
金妮……看到第六本书写若干人对金妮的外表使用了美丽迷人富有魅力等形容词,我觉得有些生硬,之前金妮无数次出场,怎么到了第六本突然就艳光四射了……好吧,进入青春期的姑娘,用中国俗话“长开了”也是能解释的。
那时我回忆了一下很早以前的第二部电影,心想:妹子你压力大了啊……可惜演员真是辜负了那些笔墨。我疑心拍第二部电影的时候,不知道这角色以后有如此重担……
不过相比哈利,金妮的演员真不算长残了。
所以吧原著不写女角色漂亮比较好,这样演员不够漂亮是忠实原著(比如斯特劳妮比如乌姆里奇),比原著漂亮就更是观众的惊喜(比如赫敏比如卢娜——没几个人会责备她们太漂亮而不符原著)。张秋和芙蓉属于第三类,原著美貌而演员不够美貌,最是悲剧了。嗯,不是不美貌,是不够美貌。如果华裔姑娘说还能找到更好看的,媚娃血统那就纯粹是坑演员的原著啊。
要说原著也好看演员也好看的……唉,这一点哈利波特真是比不上指环王。
想了想,哈利波特是我追了最长时间的一个故事吧,从2000年阅读前三本到07年守着大结局,从四年级看到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准备看完结篇……
喜欢这个故事,并没有喜欢到狂热的地步。只是每次看见新书和新电影,会有一种犹如故人归的熟稔。
我知道现在要终结了。很多人的评论里都有了一种追念童年或者往昔的味道。
不管怎样,这是值得我纪念的故事。从十岁以前,到二十岁以后。我想很难再有个故事可以让我想念这么久。好吧我也怀疑《缥缈录》神马的可以刷新这个记录——不过不是都叫《捭阖录》了吗……
从07年看到原作最后一句话开始,就知道会有终于分别的一天,于是就此别过了。
后会可期。
反派公主慕mo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玛莎·盖尔霍恩】开始的半小时阅读 (21人喜欢)
- 此心安处是吾乡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