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糕、腐乳及其他
工作需要为某项目查些资料,涉及到一些小镇的历史、小吃,特产,这勾起了我很多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想起了印糕(读“阴”,第一声),这玩意儿小时候也是很难吃到,要碰运气的。
一般是春秋季,会有人骑着脚踏车在机耕路上喊:印糕吃伐印糕,印糕吃伐印糕~~”。
在家里听到了一定要飞快跑出去,叫住卖印糕的,走远了,不然就吃不到了。
对了,什么是印糕呢?
请看度娘解释:
印糕 moulding pudding
用熟或生的原辅料,经拌合、印模成型等工序而制成的口感柔软的糕类制品。是春季应时食品,农历三月初一开始上市,用米屑蒸制而成。蒸印糕须用木框蒸笼,每次蒸16小方块,每块印着福禄寿喜、牡丹菊花之类的文字或图案。糕里是流质的洗沙(豆沙)糖,吃时需小心地咬一口,然后慢慢吮食豆沙;稍不注意,洗沙糖会流的满嘴皆是。
度娘大抵是正确的,不过我没吃过里面是豆沙糖的,而是浓稠却口感清甜的白糖水,糕上面还有红绿丝点缀。
印糕放在木框里,下面垫了纱布,随买随切,跟卖豆腐似的。所以小时候一直以为卖印糕一定是家里卖豆腐的,至于到底是不是呢,从没考证过。
拿两毛钱,从卖印糕的手里换一小块热乎乎的白纸托着的印糕,小心咬开,不让糖水会流到手上……基本上一块是不过瘾的,两块差不多。
现在的店里也有类似的印糕卖,可是硬硬的,口感差很多,吃起来像月饼。
还有一种糕,没有馅的,要用印糕板,可以印很多不同花纹,做的时候像在玩橡皮泥。那个糕没有印糕那么松软,热的时候吃有一定韧性(糯米做的),冷的时候就变得硬了,口感就差一点。
不过大人们给我做这种小吃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总体我还是都怀念的。
我也不晓得我为什么又想起了腐乳。腐乳如今倒是常吃,不稀奇。
记得小时候,吃腐乳也有点碰运气,因为不晓得卖腐乳的啥时候来(镇上有么有倒是不记得,印象中我娘从没在镇上买过,都是家门口零买的)。
他们通常骑辆老坦克出来叫卖,后座挂上两坛腐乳,一坛红,一坛白,两种口味。我妈喜欢红腐乳,一直买红的,买回来一般不会直接吃,装在碗里或玻璃瓶里。先在上面洒层白糖,然后盖好扣住,过2,3天才拿出来吃。
因为吃到的机会少,我一直把腐乳当稀罕货,小学那会带饭,有次带了块腐乳,但是不小心洒出了点汁水,甭提有多心痛。
在我妈手里,我从没吃过白腐乳,直到我舅妈他们从桂林旅游回来,给了我们一罐,我才第一次尝到了白腐乳的滋味,觉得不比红的差。
除了这两种口味,去年在福建还买到了罐台湾出的江记梅子腐乳,又是另一种酸酸甜甜的口味,里面有黄豆和话梅。
也许因为都是要用心手工做出来的食物,所以偶尔怀念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还有爆米花,糙米糕等,都是直接从自己家精选材料,一群小朋友叽叽喳喳,看着师傅一点点做出来的。
现在的小朋友只能吃成品,没我那时候的福气了,可见年纪大也有年纪大的好处。
想起了印糕(读“阴”,第一声),这玩意儿小时候也是很难吃到,要碰运气的。
一般是春秋季,会有人骑着脚踏车在机耕路上喊:印糕吃伐印糕,印糕吃伐印糕~~”。
在家里听到了一定要飞快跑出去,叫住卖印糕的,走远了,不然就吃不到了。
对了,什么是印糕呢?
请看度娘解释:
印糕 moulding pudding
用熟或生的原辅料,经拌合、印模成型等工序而制成的口感柔软的糕类制品。是春季应时食品,农历三月初一开始上市,用米屑蒸制而成。蒸印糕须用木框蒸笼,每次蒸16小方块,每块印着福禄寿喜、牡丹菊花之类的文字或图案。糕里是流质的洗沙(豆沙)糖,吃时需小心地咬一口,然后慢慢吮食豆沙;稍不注意,洗沙糖会流的满嘴皆是。
度娘大抵是正确的,不过我没吃过里面是豆沙糖的,而是浓稠却口感清甜的白糖水,糕上面还有红绿丝点缀。
![]() |
印糕放在木框里,下面垫了纱布,随买随切,跟卖豆腐似的。所以小时候一直以为卖印糕一定是家里卖豆腐的,至于到底是不是呢,从没考证过。
![]() |
![]() |
拿两毛钱,从卖印糕的手里换一小块热乎乎的白纸托着的印糕,小心咬开,不让糖水会流到手上……基本上一块是不过瘾的,两块差不多。
现在的店里也有类似的印糕卖,可是硬硬的,口感差很多,吃起来像月饼。
还有一种糕,没有馅的,要用印糕板,可以印很多不同花纹,做的时候像在玩橡皮泥。那个糕没有印糕那么松软,热的时候吃有一定韧性(糯米做的),冷的时候就变得硬了,口感就差一点。
不过大人们给我做这种小吃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总体我还是都怀念的。
![]() |
我也不晓得我为什么又想起了腐乳。腐乳如今倒是常吃,不稀奇。
记得小时候,吃腐乳也有点碰运气,因为不晓得卖腐乳的啥时候来(镇上有么有倒是不记得,印象中我娘从没在镇上买过,都是家门口零买的)。
他们通常骑辆老坦克出来叫卖,后座挂上两坛腐乳,一坛红,一坛白,两种口味。我妈喜欢红腐乳,一直买红的,买回来一般不会直接吃,装在碗里或玻璃瓶里。先在上面洒层白糖,然后盖好扣住,过2,3天才拿出来吃。
因为吃到的机会少,我一直把腐乳当稀罕货,小学那会带饭,有次带了块腐乳,但是不小心洒出了点汁水,甭提有多心痛。
在我妈手里,我从没吃过白腐乳,直到我舅妈他们从桂林旅游回来,给了我们一罐,我才第一次尝到了白腐乳的滋味,觉得不比红的差。
![]() |
除了这两种口味,去年在福建还买到了罐台湾出的江记梅子腐乳,又是另一种酸酸甜甜的口味,里面有黄豆和话梅。
![]() |
也许因为都是要用心手工做出来的食物,所以偶尔怀念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还有爆米花,糙米糕等,都是直接从自己家精选材料,一群小朋友叽叽喳喳,看着师傅一点点做出来的。
现在的小朋友只能吃成品,没我那时候的福气了,可见年纪大也有年纪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