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学习笔记四:卜卦
《周易·系辞》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想得而各有合,天数二是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似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故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似,是故可与酬(chóu)酢(zuò),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见百度百科的周易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奇数)五个,地数(偶数)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构成河图)。天数累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累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据此形成的变动和转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测的运算。
计算大衍的数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两份凭此取象两仪,再取出一个取象三才,把这两部分四个四个的数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够四个的剩余用手指夹起来取象闰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挂起来。(这样两部分如有剩余,在手指所夹的和就是四)。
计算乾卦的数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数字用百四十四,两项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计算《易》上下两篇的数字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万物的数字。
因此,用四来衡量就形成易数,天地之数(十)的存在和八个方位的变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为天地之道的缩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事情就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显到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应对一切,可以用来保佑自己如同神灵一样。孔子说:了解变动和转化规律的人,难道料机神灵的所作所为吗?
(注:最早开始学习是读的这本:《图解周易》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93842/,但是很坑人。书中讲算卦的方法,引用的是系辞这段古文,然后翻译过来的算卦方法是如何如何。结果没看懂:1.完全跟原文对不上;2.算卦的方法最后形成卦图也没说明白。方法最后会得到四种结果:“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但是八卦只有两个基本符号,当时疑惑:4个结果怎么对应2个基本符号?后来网上找到这本电子书:《八卦与占筮破确——探索一种数术文化(詹鄞鑫)》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797314.html,才看明白,原来正确的算卦方法如下,从上面的原文引申而来:)
【第一个环节——四营而成易】
占筮者取五十根蓍策(象征天地之数)。演算时,取出一策不用,只用四十九策。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然后占筮者用两手任意将四十九策分开,一份放左手,一份右手,这样就完成一营。“一”代表整个世界,“二”代表天地,天阳地阴,所以又抽象为阴阳两类事物。演算八卦既然是用蓍策模拟大自然,古人尚左,所以左手一份象征天,右手一份象征地。这就是“分而为二,以象两”。“两”代表天地。
然后从右手任意取出一策,将它夹在左手小指间,这是第二营。古人认为宇宙分成天地后,又在天地之间产生了人类,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夹在小指间的一策堪称是人的象征。这就是“挂一,以象三”。“三”代表天、地、人。
然后以四策为除数,一次次的减除右手的蓍策。除到最后有四种可能:一策,二策,三策或者四策(演算八卦时,整除的时候,四策当作余数)。除完右手的一份,再用同样的方法除左手的蓍策。这是第三营。
蓍策最初用来推算历法,当蓍策用于推算未来凶吉时,这种观念还保留着。所以,古人认为用四策出去手中的策时,就象征把一年的时间分为四个季节。这就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除之后,两手中的策都有余数。右手的余策家在右手的第三第四指(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左手类似。然后将两手的余策合并,放在一旁,这是第四营。
起初用蓍策推算历法,把代表十二个朔望月以外的多余日子的策数也夹在手指间,积满一个月的日子之后添置一个闰月。筮这把余数家在手指间的做饭跟积余日置闰的方法很相似,所以说“归奇于力,以象闰”。在历法中,五年内大约添置两个闰月,这同左右两手都有余策的情况相似。这就是“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经过以上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就完成了一次变化。这就是“四营而成易”。由于两手的策数之和原是49,去掉象征人的1策之后为48,正好能被4整除。所以,不管“分而为二”是任何情况,用4去除后,两手余数之和也必然被4整除。所以,把两手的余数合并且去掉后,48策就只剩下44或者40策。
【第二个环节——三变得一爻】
第一变完成后,演算第二变,具体步骤方法与第一变相同。这一变完成后,可能剩下40、36、32策。
第二变完成后,又开始演算第三变,类推。可能剩下:36、32、28、24策。
从开始的四十九策,经过三变,最后得到一个有四种可能的数。这是由每一次“一分为二”的偶然性决定的。占筮者无法通过主管愿望来选择。古人认为这种偶然机遇决定的数是由天意来支配的,内中蕴涵着“天机”“天意”,所以又叫“命数”。
四种最后可能数:36、32、28、24再用4去除,可以得到十以内的四个数:九(老阳)、八(少阴)、七(少阳)、六(老阴)。不管老,少,阳就画一条阳爻:一,阴就画一条阴爻:--。
【第三个环节——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单卦)是由三爻构成,既然三边得一爻,那么九变就得一个单卦。两个单卦可以迭成一个重卦,于是十八变就可以成为一个重卦。这就是“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得到重卦,演算就完毕了。再往下就是解卦。
载于战国末年的《周易系辞》的算法,一直作为最规范的方法。其他还有若干种变种。考古有发现商周时代另外有一种由“一五六八”四种数字构成的数字卦,区别于“六七八九”这种卦。比如易学网(http://www.eee-learning.com/)介绍了另外的算卦方法:掐指一算,三个铜板卜卦。还有梅花易数卜卦的方法,见《图解梅花易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53451/
参考:
1.百度百科-周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2.《图解梅花易数》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53451/
3.《图解周易》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93842/
4.易学网
http://www.eee-learning.com/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想得而各有合,天数二是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似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故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似,是故可与酬(chóu)酢(zuò),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见百度百科的周易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奇数)五个,地数(偶数)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构成河图)。天数累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累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据此形成的变动和转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测的运算。
计算大衍的数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两份凭此取象两仪,再取出一个取象三才,把这两部分四个四个的数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够四个的剩余用手指夹起来取象闰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挂起来。(这样两部分如有剩余,在手指所夹的和就是四)。
计算乾卦的数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数字用百四十四,两项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计算《易》上下两篇的数字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万物的数字。
因此,用四来衡量就形成易数,天地之数(十)的存在和八个方位的变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为天地之道的缩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事情就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显到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应对一切,可以用来保佑自己如同神灵一样。孔子说:了解变动和转化规律的人,难道料机神灵的所作所为吗?
(注:最早开始学习是读的这本:《图解周易》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93842/,但是很坑人。书中讲算卦的方法,引用的是系辞这段古文,然后翻译过来的算卦方法是如何如何。结果没看懂:1.完全跟原文对不上;2.算卦的方法最后形成卦图也没说明白。方法最后会得到四种结果:“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但是八卦只有两个基本符号,当时疑惑:4个结果怎么对应2个基本符号?后来网上找到这本电子书:《八卦与占筮破确——探索一种数术文化(詹鄞鑫)》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797314.html,才看明白,原来正确的算卦方法如下,从上面的原文引申而来:)
【第一个环节——四营而成易】
占筮者取五十根蓍策(象征天地之数)。演算时,取出一策不用,只用四十九策。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
然后占筮者用两手任意将四十九策分开,一份放左手,一份右手,这样就完成一营。“一”代表整个世界,“二”代表天地,天阳地阴,所以又抽象为阴阳两类事物。演算八卦既然是用蓍策模拟大自然,古人尚左,所以左手一份象征天,右手一份象征地。这就是“分而为二,以象两”。“两”代表天地。
![]() |
然后从右手任意取出一策,将它夹在左手小指间,这是第二营。古人认为宇宙分成天地后,又在天地之间产生了人类,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夹在小指间的一策堪称是人的象征。这就是“挂一,以象三”。“三”代表天、地、人。
![]() |
然后以四策为除数,一次次的减除右手的蓍策。除到最后有四种可能:一策,二策,三策或者四策(演算八卦时,整除的时候,四策当作余数)。除完右手的一份,再用同样的方法除左手的蓍策。这是第三营。
蓍策最初用来推算历法,当蓍策用于推算未来凶吉时,这种观念还保留着。所以,古人认为用四策出去手中的策时,就象征把一年的时间分为四个季节。这就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除之后,两手中的策都有余数。右手的余策家在右手的第三第四指(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左手类似。然后将两手的余策合并,放在一旁,这是第四营。
起初用蓍策推算历法,把代表十二个朔望月以外的多余日子的策数也夹在手指间,积满一个月的日子之后添置一个闰月。筮这把余数家在手指间的做饭跟积余日置闰的方法很相似,所以说“归奇于力,以象闰”。在历法中,五年内大约添置两个闰月,这同左右两手都有余策的情况相似。这就是“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经过以上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就完成了一次变化。这就是“四营而成易”。由于两手的策数之和原是49,去掉象征人的1策之后为48,正好能被4整除。所以,不管“分而为二”是任何情况,用4去除后,两手余数之和也必然被4整除。所以,把两手的余数合并且去掉后,48策就只剩下44或者40策。
【第二个环节——三变得一爻】
第一变完成后,演算第二变,具体步骤方法与第一变相同。这一变完成后,可能剩下40、36、32策。
第二变完成后,又开始演算第三变,类推。可能剩下:36、32、28、24策。
从开始的四十九策,经过三变,最后得到一个有四种可能的数。这是由每一次“一分为二”的偶然性决定的。占筮者无法通过主管愿望来选择。古人认为这种偶然机遇决定的数是由天意来支配的,内中蕴涵着“天机”“天意”,所以又叫“命数”。
四种最后可能数:36、32、28、24再用4去除,可以得到十以内的四个数:九(老阳)、八(少阴)、七(少阳)、六(老阴)。不管老,少,阳就画一条阳爻:一,阴就画一条阴爻:--。
【第三个环节——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单卦)是由三爻构成,既然三边得一爻,那么九变就得一个单卦。两个单卦可以迭成一个重卦,于是十八变就可以成为一个重卦。这就是“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得到重卦,演算就完毕了。再往下就是解卦。
![]() |
载于战国末年的《周易系辞》的算法,一直作为最规范的方法。其他还有若干种变种。考古有发现商周时代另外有一种由“一五六八”四种数字构成的数字卦,区别于“六七八九”这种卦。比如易学网(http://www.eee-learning.com/)介绍了另外的算卦方法:掐指一算,三个铜板卜卦。还有梅花易数卜卦的方法,见《图解梅花易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53451/
参考:
1.百度百科-周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2.《图解梅花易数》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53451/
3.《图解周易》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93842/
4.易学网
http://www.eee-learn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