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引言摘录
由此,一个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便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宏观经济主要微观组成部分的企业都宣布了“非典”造成的重大损失,但是整个宏观经济却丝毫没有停滞,甚至是减缓增长的迹象。在宏观层面上,我们看到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各种欣欣向荣的显示景象;但是在微观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企业经营的失败,看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甚至有人说是“失业阶层”,看到了财富分配的不均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存在重大差别吗?
其实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
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注重宏观的模式。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是,以宏观为重点的发展模式正在中国走向绝对话,而这种绝对化的宏观倾向,将会使中国经济发展不但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危险性,而且使得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出现了本不应该有的矛盾和对抗。
我们已经看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几乎达到绝对化的程度,丧失了这两个因素,我们的经济增长会不可想象。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而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才是有未来的。
在注重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表面上的东西总是在实际很受推崇,因为很多时候表面确实就代表着整体。于是,我们可以不在意增长的细节,我们可以不在意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做很多别的国家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为了“发展”,有的地方大搞假冒伪劣商品;为了“大局”有的地方可以牺牲环境等等。但我们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种宏观经济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模式,是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不注重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永远是内在的东西。即使在宏观上,国家实力也将体现在消费而不是投资上,它应该体现在民众的富有、民营企业的发达之上,因为民众和民营企业,才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