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上的只是你的幻觉——灵山居士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她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她认为很优秀的男孩,虽然她和他并无过多的接触。
她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这个男孩出现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他无意间投过来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她心跳不已,她认为他是在看自己,其实也许他只是在看她身后的那棵树。当她不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就开始想像他的一切。她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既完美又伟大。她每天和想像出来的人谈恋爱。
不过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那位男士的表现让她了解到她所喜欢的这个人并非是她所认为的那样(或者说,她所想像的那样)。他既不完美,也不伟大,甚至有点猥琐。她赋予他的一切美好都只来源于自己的幻想。她发现自己爱上的只是想像出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与她每天看见的那个人毫无关系。
当她发现了这一点,她对他的爱恋就彻底消失了。她不再受到幻觉困扰。这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类似,当我们注视这个世界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是那个爱上自己幻觉的女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并无太大关系,可以说,你看到的只是你的心投射出来的世界。虽然世界有显现,但是显然它的显现和你所认为的方式非常不同(就象你爱上的男孩和真实的男孩完全不同一样)。
我们可以由此探讨如何解脱,我们之所以有痛苦,只是因为我们执取一个不存在的自我。这实在是一个误会。自我只是女孩幻想下的产物,与真实了无干涉。但你却为此疯狂。我们不止是执取一个不存在的自我,我们还认为世界万物都有一个我。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误会。
例如,我们看见一把锁,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一把锁。但是对那把锁来说,他本身并无锁的标签。锁的概念只是你自己贴上去的(当然你并非始作俑者)。然后你就认为这非常正确,那就是一把锁。当其他人告诉你,那是一块蛋糕,你就会生气。你需要知道的是,锁的概念和锁本身并无任何关系,因为锁的概念是你的心赋予的,并非它们本身就具有的。当然,这并不妨碍你使用它。
你可以审视你的周围,当你看着你身边的家具,你的床,你的电脑,你的手机的时候,你所使用的是否是毫无染污的眼光,也就是说,没有受到任何概念污染的眼光。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时候,不假思索的就认为那是:手机,那么可以说你是通过染污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物。在显现上,它当然具有手机的功能,可以通话,发短信,或用于偷拍别人。但是在究竟上,并无任何事物可以被认为是手机。因为手机是一个和合现象,它牵涉到无数的环节,你无法把任何一个环节省略,假如缺乏任何一个环节,它就不具备手机的功能,(例如,没有信号,或没有电池)而这些环节又牵涉到非常庞大的因果链,所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佛教里被认为是无明的表现。无明让我们只从一个习惯性的角度看事物,甚至有时候你只是从钥匙孔里看世界。所以你无法看到完整的世界,误判由此产生。
了解这一点并非不重要。当一个女孩了解到她所爱上的只是自己想像出来的人的时候,她就会就此摆脱幻想,因为她不会打算和想像出来的人举行婚礼。当你真正了解到一切事物都不是和你过去所认为的那样的时候,你就会解脱。
当然了解到这一点并不代表你应该从此以后不再使用手机,佛教并不试图证明手机不存在。你依然可以用他通话,但是你已经不再受幻觉困扰,一切事物的实相都和我们所认为的有所出入。不止是手机,电脑,也包括文字,思想,破袜子,脚指甲,墙上挂的画,以及你冰箱里的酸奶。如果你试着以不受任何影响的纯净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接近实相。不过通常这并不容易做到。
我知道有个人,当他知道他所看到的只是幻觉的时候,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他看到萝卜的时候,他会想:这并不是萝卜。
这同样糟糕。因为你同样在执取,只是换了一个目标而已。事物虽然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但也同样不是我们所不认为的那样。认为有是错,认为无同样是错,当然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也不被认为是正确的。当你远离这四个极端,你就获得了解脱。
当我们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本书的时候,我们这样定义这些东西:这是书,是用来记载知识传递文明的工具,通常以纸的形式出现。我们非常确定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实相。书就是书,自动售货机就是自动售货机。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所受到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这么说都这么认为,所以我们也这么认为。
我们还会在书的基础上分出:这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那本书不怎么样,那一本则完全是垃圾。我们没有想过,同一本书可能在不同的人眼里的定义完全不同,例如,你认为是本好书的书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完全是垃圾。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并试图让别人也这么认为。
我们认为书是书,但是对于一只藏匿在书里的蛀虫来说,它就不是一本书,不是那种用于阅读的东西。在他眼里,这是它最好的食物。如果你试图说服蛀虫,这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不是你需要用牙齿去啃的东西,你的努力不会有太多回报。他还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食物。
一本书,可以在蛀虫的眼里显现为食物,在我们眼里那是一本书,可能还有其他动物对他有其他的看法。例如,我知道有些猫非常爱卧在大本的书上睡觉,如果你去征求猫的看法,它可能既不会同意这是和鱼类似的东西,也不会同意这是书的说法,它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张床或是一个平台。
在这里,你不能说某一种看法不对,不管是人的看法,虫子的看法,还是猫的看法,都有它的道理。他们都有事实依据来支撑他们的观点。人类可以从那里获得知识或阅读的乐趣,而蛀虫可以在这里填饱肚子,猫可以在这里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所以你不能说任何一方有错。在相对真理中,他们都是对的,但是在究竟来说,它既不是书,也不是食物,更不是床。但是由于他本身是空性,所以可以被赋予各种价值,如果他不是空性,那么他只能是书或只能是食物。
我们通常会赋予事物单一的定义。但由于事物本身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所以它完全不会服从我们的定义。我们认为是书的东西,完全可以成为一张床,甚至虫子眼里的三明治。对于人类来说,书可以作为床或食物是惊世骇俗的想法,但是对于猫来说,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如果你告诉猫这是用来看的东西,它反而会觉得不可思议。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家有本巨型的书,大概有现在的笔记本大小,我们家的猫经常会卧在上面晒太阳,有时还会呼呼大睡。
了解这些可以让我们知道事物也许并非我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可以松动我们的固有观念,让我们了解我们认为的未必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也许只是在你的眼里,他才是这样。事实上,我们从未如实的看待事物,我们所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心的投射,都是各种影响的结果。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试着从他人的立场来想问题,也许很多问题都不再会成为问题。我们可以避免陷入各种无意义的争论。
目前我们都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无明,无明让我们认为事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所以我们会否定别人的看法。例如,一个人会相信书就是书,他就是传播和记载文明的东西,而一只虫子则会认为,所谓的书的看法是错误的,那明明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而猫则会说:你们两个都错了,那其实是张床。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那么冲突会难以避免。最后可能是人把虫子摁死,把猫扔出去。但是如果人可以从虫子的立场想问题,或虫子可以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一切可能就会和平解决。
这些事情并不一定只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人类之间因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所导致的不愉快似乎更多。大到领土纷争,小到对于同一位歌手的不同看法而发生的口水战。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看法可能只是诸多看法中的一种,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而别人有其它看法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我们就会平和的多。不再会坚持我们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
了解空性,我们就可以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完全不同,因为我们受到不同的影响和教育,因此有不同看法并不奇怪。仅仅是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我们都是很容易被影响的人,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认为黑人都是罪犯的国度,那么你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对黑人保持距离,当你和黑人接触的时侯,也会不可避免的有心理负担。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不可避免的被各种事物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完全是影响的产物。因此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事物有相反的看法。
如果我们希望共处,就必须学会接受别人的看法。接受一本书可能在虫子的眼里是食物在猫的眼里是张床,接受这些看法并不表示你从明天开始就可以把书作为早餐或躺在书上睡觉。你可以很轻松的看书,只是你不再坚持书只能是书。这会让你轻松很多。如果你发现你的书被虫子咬了几个大洞也不会感到震惊。对他们来说,那就是食物。
试着从其他人其他生命的角度想问题,想一下那些还在坚持认为书就是书并为此而痛苦的人,他们被无明操纵,无法自拔。你就会宽容的多,慈悲的多。
她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这个男孩出现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他无意间投过来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她心跳不已,她认为他是在看自己,其实也许他只是在看她身后的那棵树。当她不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就开始想像他的一切。她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既完美又伟大。她每天和想像出来的人谈恋爱。
不过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那位男士的表现让她了解到她所喜欢的这个人并非是她所认为的那样(或者说,她所想像的那样)。他既不完美,也不伟大,甚至有点猥琐。她赋予他的一切美好都只来源于自己的幻想。她发现自己爱上的只是想像出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与她每天看见的那个人毫无关系。
当她发现了这一点,她对他的爱恋就彻底消失了。她不再受到幻觉困扰。这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类似,当我们注视这个世界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是那个爱上自己幻觉的女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并无太大关系,可以说,你看到的只是你的心投射出来的世界。虽然世界有显现,但是显然它的显现和你所认为的方式非常不同(就象你爱上的男孩和真实的男孩完全不同一样)。
我们可以由此探讨如何解脱,我们之所以有痛苦,只是因为我们执取一个不存在的自我。这实在是一个误会。自我只是女孩幻想下的产物,与真实了无干涉。但你却为此疯狂。我们不止是执取一个不存在的自我,我们还认为世界万物都有一个我。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误会。
例如,我们看见一把锁,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一把锁。但是对那把锁来说,他本身并无锁的标签。锁的概念只是你自己贴上去的(当然你并非始作俑者)。然后你就认为这非常正确,那就是一把锁。当其他人告诉你,那是一块蛋糕,你就会生气。你需要知道的是,锁的概念和锁本身并无任何关系,因为锁的概念是你的心赋予的,并非它们本身就具有的。当然,这并不妨碍你使用它。
你可以审视你的周围,当你看着你身边的家具,你的床,你的电脑,你的手机的时候,你所使用的是否是毫无染污的眼光,也就是说,没有受到任何概念污染的眼光。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时候,不假思索的就认为那是:手机,那么可以说你是通过染污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物。在显现上,它当然具有手机的功能,可以通话,发短信,或用于偷拍别人。但是在究竟上,并无任何事物可以被认为是手机。因为手机是一个和合现象,它牵涉到无数的环节,你无法把任何一个环节省略,假如缺乏任何一个环节,它就不具备手机的功能,(例如,没有信号,或没有电池)而这些环节又牵涉到非常庞大的因果链,所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佛教里被认为是无明的表现。无明让我们只从一个习惯性的角度看事物,甚至有时候你只是从钥匙孔里看世界。所以你无法看到完整的世界,误判由此产生。
了解这一点并非不重要。当一个女孩了解到她所爱上的只是自己想像出来的人的时候,她就会就此摆脱幻想,因为她不会打算和想像出来的人举行婚礼。当你真正了解到一切事物都不是和你过去所认为的那样的时候,你就会解脱。
当然了解到这一点并不代表你应该从此以后不再使用手机,佛教并不试图证明手机不存在。你依然可以用他通话,但是你已经不再受幻觉困扰,一切事物的实相都和我们所认为的有所出入。不止是手机,电脑,也包括文字,思想,破袜子,脚指甲,墙上挂的画,以及你冰箱里的酸奶。如果你试着以不受任何影响的纯净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接近实相。不过通常这并不容易做到。
我知道有个人,当他知道他所看到的只是幻觉的时候,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他看到萝卜的时候,他会想:这并不是萝卜。
这同样糟糕。因为你同样在执取,只是换了一个目标而已。事物虽然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但也同样不是我们所不认为的那样。认为有是错,认为无同样是错,当然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也不被认为是正确的。当你远离这四个极端,你就获得了解脱。
当我们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本书的时候,我们这样定义这些东西:这是书,是用来记载知识传递文明的工具,通常以纸的形式出现。我们非常确定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实相。书就是书,自动售货机就是自动售货机。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所受到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这么说都这么认为,所以我们也这么认为。
我们还会在书的基础上分出:这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那本书不怎么样,那一本则完全是垃圾。我们没有想过,同一本书可能在不同的人眼里的定义完全不同,例如,你认为是本好书的书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完全是垃圾。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并试图让别人也这么认为。
我们认为书是书,但是对于一只藏匿在书里的蛀虫来说,它就不是一本书,不是那种用于阅读的东西。在他眼里,这是它最好的食物。如果你试图说服蛀虫,这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不是你需要用牙齿去啃的东西,你的努力不会有太多回报。他还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食物。
一本书,可以在蛀虫的眼里显现为食物,在我们眼里那是一本书,可能还有其他动物对他有其他的看法。例如,我知道有些猫非常爱卧在大本的书上睡觉,如果你去征求猫的看法,它可能既不会同意这是和鱼类似的东西,也不会同意这是书的说法,它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张床或是一个平台。
在这里,你不能说某一种看法不对,不管是人的看法,虫子的看法,还是猫的看法,都有它的道理。他们都有事实依据来支撑他们的观点。人类可以从那里获得知识或阅读的乐趣,而蛀虫可以在这里填饱肚子,猫可以在这里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所以你不能说任何一方有错。在相对真理中,他们都是对的,但是在究竟来说,它既不是书,也不是食物,更不是床。但是由于他本身是空性,所以可以被赋予各种价值,如果他不是空性,那么他只能是书或只能是食物。
我们通常会赋予事物单一的定义。但由于事物本身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所以它完全不会服从我们的定义。我们认为是书的东西,完全可以成为一张床,甚至虫子眼里的三明治。对于人类来说,书可以作为床或食物是惊世骇俗的想法,但是对于猫来说,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如果你告诉猫这是用来看的东西,它反而会觉得不可思议。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家有本巨型的书,大概有现在的笔记本大小,我们家的猫经常会卧在上面晒太阳,有时还会呼呼大睡。
了解这些可以让我们知道事物也许并非我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可以松动我们的固有观念,让我们了解我们认为的未必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也许只是在你的眼里,他才是这样。事实上,我们从未如实的看待事物,我们所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心的投射,都是各种影响的结果。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试着从他人的立场来想问题,也许很多问题都不再会成为问题。我们可以避免陷入各种无意义的争论。
目前我们都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无明,无明让我们认为事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所以我们会否定别人的看法。例如,一个人会相信书就是书,他就是传播和记载文明的东西,而一只虫子则会认为,所谓的书的看法是错误的,那明明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而猫则会说:你们两个都错了,那其实是张床。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那么冲突会难以避免。最后可能是人把虫子摁死,把猫扔出去。但是如果人可以从虫子的立场想问题,或虫子可以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一切可能就会和平解决。
这些事情并不一定只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人类之间因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所导致的不愉快似乎更多。大到领土纷争,小到对于同一位歌手的不同看法而发生的口水战。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看法可能只是诸多看法中的一种,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而别人有其它看法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我们就会平和的多。不再会坚持我们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
了解空性,我们就可以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完全不同,因为我们受到不同的影响和教育,因此有不同看法并不奇怪。仅仅是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我们都是很容易被影响的人,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认为黑人都是罪犯的国度,那么你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对黑人保持距离,当你和黑人接触的时侯,也会不可避免的有心理负担。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不可避免的被各种事物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完全是影响的产物。因此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事物有相反的看法。
如果我们希望共处,就必须学会接受别人的看法。接受一本书可能在虫子的眼里是食物在猫的眼里是张床,接受这些看法并不表示你从明天开始就可以把书作为早餐或躺在书上睡觉。你可以很轻松的看书,只是你不再坚持书只能是书。这会让你轻松很多。如果你发现你的书被虫子咬了几个大洞也不会感到震惊。对他们来说,那就是食物。
试着从其他人其他生命的角度想问题,想一下那些还在坚持认为书就是书并为此而痛苦的人,他们被无明操纵,无法自拔。你就会宽容的多,慈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