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喜欢韩国一个地方的名字,叫青瓦台,有的全是古汉语的美。
春喜欢夏天的月,落寞的如孩子似的躲在云里,看不够的尘世,看不够的离合。
春许多年前喜欢过一个处女,分手的时候她还是处女,落寞的眼神如神话里王母的玉簪似的,把他的人生划分成两个时代,前面一个叫年少轻狂,后面一个叫老气横秋。
所以爱情总躲避在城市的角落里,影院下,收获一份伤害,就赢得一份成熟。
春收获过许多爱情,如连年丰收的农民似的,谷仓里堆积的全是阅历,圆滑,世故,还有苍凉。
月是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在四川成都的巷子里游荡,每月痛经,每天担忧着人生与经济,每年压低了自己对未来的梦想的际遇。
春不过是一个男子,在深夜酒吧暧昧的灯火里,缠绵于寂寞的香烟与漫长的音乐里,来的人一群群,如从这个城市里堆积出来的虚空分子,浮躁染料,在风月成都里,把他的生命渲染的大红大紫——红是葡萄酒,紫是夜来香。
他拿着旋转的风铃,任凭流光从窗户上倾泻下来,远处是楼,楼后面还是楼。
他厌倦寂寞,厌倦久了就开始喜欢寂寞,享受寂寞。
寂寞是个暧昧的名字,如同女人在酒色灯影里的身体,绚烂而腐朽,如徜徉在秋天的苹果园,成熟苹果腐烂的气息美丽而又醉人。
月的脖子上有条雪白的链子,是她以前男人送她的。
以前是个很美丽的词语,时间如漏网似的,删减了一切的忧郁与烦琐,留下一地黄花,遍山美丽。
过来的女人,谈起从前,如从恒河刚洗浴完的圣徒,一脸的慈祥,一脸的平和“都是我不好啦,错过他,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春厌倦一辈子,一生一世,厌倦所有预支未来的猜测与设想,可细碎的生活原本就如沙漏似的没完没了。
月遇见春的时候,春也遇见月。
月把遇见某个人作为一种惊喜,如梁祝相遇于书斋,许仙白蛇相遇于断桥——她记得许多细节,遇见的地点,时间,他每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玩笑,甚至一句谎言。她是规矩的女人,把人生当正楷似的,恭恭敬敬地,方方正正地去书写着,迷信着,追逐着。
春不喜欢记得,或者说不愿意记得——现在月清楚,将来或许越伤心。
吃一段甘蔗,月是一口口的细嚼慢咽,记得那甜蜜苦涩,那枝节藤蔓——春不过是漫不经心——他不希望在吃完时候反下那甘蔗竟然是根玉米杆子的时候还那么清楚曾经的感受。
月老做梦,偶尔梦见大海,偶尔梦见打马草原,打雷的夜,月裹紧被子,看闪电雪亮地在空间舞蹈,如激荡的精灵。
春还是喜欢钱,喜欢烟酒,偶尔去看月。
他们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红灯后的绿树隔离出另外一个世界,有老人,有孩子,有卖冰粉的小贩。
他们就并排地走,月总是听,春总是说,只是说半天后忽然看着月笑,他瞬间就忘记了自己刚讲的话,如从游泳池里钻出来就找不到胸口的玉观音了似的。月也不在意,她不爱他,她不过更不爱寂寞罢了——听一个男人不太讨厌的声音,总比在客厅里听自己说话的回音好。
夏天的成都到处是绿色,藤蔓玲珑,花样婉转。
街道到处是和谐的栏杆,疏落的人群,在晚上八九点的灯下望过去,隔的距离如同西北夜里远望星辰似的。
月生病的时候,春就坐在床前,远远的,月觉得那距离是亲人与陌生人的距离。
春很疼月,但也很客气——春曾经有太多的爱,太多的雷同,说话做事的时候,一重复就觉得是在欺骗,或者觉得苍凉讽刺。
但月是爱那疼爱的,医院里的一餐饭,一段读书声,一篇荤笑话,倒是蒙胧中的爱情,蒙胧中的未来似的。
月的父母偶尔给她电话,问工作,问婚姻——父母一是爱他,而是怕她,怕她还不自立,不能轻松。
月出院的时候,春没去,许多天没有电话。
月没工作的时候,就老站在窗口,对着悠悠的日影,看着舒缓的锦江。风起的时候,一环路上的人,如台风来的海潮,来去匆忙,皆无定性。
月慌乱地在六月的街道上寻找生活来源,狼狈如中举得意后遇乡下的穷亲戚。
月老跟汗水,素质,面试,待遇打交道——烦琐如乡下卖鸡蛋的妇人,还如没煮熟的鹌鹑蛋似的,坚硬的外壳后,吞了不少的委屈与泪水。
半月后再遇见春的时候,月已经快没房租了。
月给春说,想买电视,但不好意思找爸爸妈妈要钱。
春走了,走的时候说,这个世界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妓女——因为他们能养活自己,悲哀的是妓女不如,一直做寄生虫。
那晚,月一直哭,哭累了觉得眼泪也是多余的——毕竟眼泪变不成米饭。于是她就看窗户边的君子兰,想从前,想彩票,想大学里的舞会——那时候的月,美丽,绚烂,男人如雪后的霜花似的贴着,护着她,等恶毒的太阳一出来,就全烟消云散了。
春次日给月三百块钱然后走了,走的时候神情半是荒凉半是讽刺。
春当月是他遇见许多女人中的一个罢了,太多失望的人就没有多少失望了。
月对着镜子笑,半是悲伤,半是自嘲,可这有什么呢?男人还是要爱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那后来,月就没在见过春——做了第一份工作想还春钱的时候,她忽然知道了,春压根就不相信她会还钱,借也就等于送了。
那天晚上,月去精品店,花300块买了个蕾丝黑色乳罩,在心里就当春送自己的。
她喜欢戴那乳罩,一直贴在胸口上面,很安稳。
春喜欢夏天的月,落寞的如孩子似的躲在云里,看不够的尘世,看不够的离合。
春许多年前喜欢过一个处女,分手的时候她还是处女,落寞的眼神如神话里王母的玉簪似的,把他的人生划分成两个时代,前面一个叫年少轻狂,后面一个叫老气横秋。
所以爱情总躲避在城市的角落里,影院下,收获一份伤害,就赢得一份成熟。
春收获过许多爱情,如连年丰收的农民似的,谷仓里堆积的全是阅历,圆滑,世故,还有苍凉。
月是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在四川成都的巷子里游荡,每月痛经,每天担忧着人生与经济,每年压低了自己对未来的梦想的际遇。
春不过是一个男子,在深夜酒吧暧昧的灯火里,缠绵于寂寞的香烟与漫长的音乐里,来的人一群群,如从这个城市里堆积出来的虚空分子,浮躁染料,在风月成都里,把他的生命渲染的大红大紫——红是葡萄酒,紫是夜来香。
他拿着旋转的风铃,任凭流光从窗户上倾泻下来,远处是楼,楼后面还是楼。
他厌倦寂寞,厌倦久了就开始喜欢寂寞,享受寂寞。
寂寞是个暧昧的名字,如同女人在酒色灯影里的身体,绚烂而腐朽,如徜徉在秋天的苹果园,成熟苹果腐烂的气息美丽而又醉人。
月的脖子上有条雪白的链子,是她以前男人送她的。
以前是个很美丽的词语,时间如漏网似的,删减了一切的忧郁与烦琐,留下一地黄花,遍山美丽。
过来的女人,谈起从前,如从恒河刚洗浴完的圣徒,一脸的慈祥,一脸的平和“都是我不好啦,错过他,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春厌倦一辈子,一生一世,厌倦所有预支未来的猜测与设想,可细碎的生活原本就如沙漏似的没完没了。
月遇见春的时候,春也遇见月。
月把遇见某个人作为一种惊喜,如梁祝相遇于书斋,许仙白蛇相遇于断桥——她记得许多细节,遇见的地点,时间,他每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玩笑,甚至一句谎言。她是规矩的女人,把人生当正楷似的,恭恭敬敬地,方方正正地去书写着,迷信着,追逐着。
春不喜欢记得,或者说不愿意记得——现在月清楚,将来或许越伤心。
吃一段甘蔗,月是一口口的细嚼慢咽,记得那甜蜜苦涩,那枝节藤蔓——春不过是漫不经心——他不希望在吃完时候反下那甘蔗竟然是根玉米杆子的时候还那么清楚曾经的感受。
月老做梦,偶尔梦见大海,偶尔梦见打马草原,打雷的夜,月裹紧被子,看闪电雪亮地在空间舞蹈,如激荡的精灵。
春还是喜欢钱,喜欢烟酒,偶尔去看月。
他们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红灯后的绿树隔离出另外一个世界,有老人,有孩子,有卖冰粉的小贩。
他们就并排地走,月总是听,春总是说,只是说半天后忽然看着月笑,他瞬间就忘记了自己刚讲的话,如从游泳池里钻出来就找不到胸口的玉观音了似的。月也不在意,她不爱他,她不过更不爱寂寞罢了——听一个男人不太讨厌的声音,总比在客厅里听自己说话的回音好。
夏天的成都到处是绿色,藤蔓玲珑,花样婉转。
街道到处是和谐的栏杆,疏落的人群,在晚上八九点的灯下望过去,隔的距离如同西北夜里远望星辰似的。
月生病的时候,春就坐在床前,远远的,月觉得那距离是亲人与陌生人的距离。
春很疼月,但也很客气——春曾经有太多的爱,太多的雷同,说话做事的时候,一重复就觉得是在欺骗,或者觉得苍凉讽刺。
但月是爱那疼爱的,医院里的一餐饭,一段读书声,一篇荤笑话,倒是蒙胧中的爱情,蒙胧中的未来似的。
月的父母偶尔给她电话,问工作,问婚姻——父母一是爱他,而是怕她,怕她还不自立,不能轻松。
月出院的时候,春没去,许多天没有电话。
月没工作的时候,就老站在窗口,对着悠悠的日影,看着舒缓的锦江。风起的时候,一环路上的人,如台风来的海潮,来去匆忙,皆无定性。
月慌乱地在六月的街道上寻找生活来源,狼狈如中举得意后遇乡下的穷亲戚。
月老跟汗水,素质,面试,待遇打交道——烦琐如乡下卖鸡蛋的妇人,还如没煮熟的鹌鹑蛋似的,坚硬的外壳后,吞了不少的委屈与泪水。
半月后再遇见春的时候,月已经快没房租了。
月给春说,想买电视,但不好意思找爸爸妈妈要钱。
春走了,走的时候说,这个世界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妓女——因为他们能养活自己,悲哀的是妓女不如,一直做寄生虫。
那晚,月一直哭,哭累了觉得眼泪也是多余的——毕竟眼泪变不成米饭。于是她就看窗户边的君子兰,想从前,想彩票,想大学里的舞会——那时候的月,美丽,绚烂,男人如雪后的霜花似的贴着,护着她,等恶毒的太阳一出来,就全烟消云散了。
春次日给月三百块钱然后走了,走的时候神情半是荒凉半是讽刺。
春当月是他遇见许多女人中的一个罢了,太多失望的人就没有多少失望了。
月对着镜子笑,半是悲伤,半是自嘲,可这有什么呢?男人还是要爱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那后来,月就没在见过春——做了第一份工作想还春钱的时候,她忽然知道了,春压根就不相信她会还钱,借也就等于送了。
那天晚上,月去精品店,花300块买了个蕾丝黑色乳罩,在心里就当春送自己的。
她喜欢戴那乳罩,一直贴在胸口上面,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