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的旅行
6月底到7月底,是旅行的日子。为了不遗忘,且记流水帐。旅行结束做总结,也还是懒的产物,很多细节不知道飞向何方了。
6月28,海德堡,宁静小城市,布局竟然非常类似屯溪,一样有山有水,一样有老街,只是海德堡一味红砖色,还有大学建筑散落在城市里。时间充裕,睡醒后就是闲逛,只是不懂一点德国话,点的餐总是很多,吃也吃不完,最大问题是味道也一般。城里好多土耳其Kebab,原来二战后劳工很多都是从土耳其引入的。
6月29,大概又是闲逛,海德堡的阳光很好,透明的淡淡金色,尤其是通过菩提树叶的时刻。坐在大学广场上,闲闲地看人来人往。下午去KJC踩点,有21人面试,在学生餐厅狠狠地吃自助餐。
6月30,站着面试一整天,不带这么累人的。第一个就和瓦格纳教授聊,老爷爷无所不知,思维活跃。结果是挂了。脱亚入欧可是失败了,但是还是要一心一意地过日子。可惜穿城而过的一湾碧水,可惜山头的无边风月,我只能待这么几天。
录取的印度裔学生不少,然而我们中国学生应该还是前赴后继地申请这个项目。
7月1,几个面试挂掉的同学一起去城堡,路上看到汉娜·阿伦特的故居遗址。有阳光而不热,高处俯瞰海德堡旧城,真是很休闲的地方。
7月2,在别人强烈建议下,和另一同学飞奔去科隆参观大教堂,匆匆买的高铁车票,都是最快班次最贵票价,心疼也忍了,由于本人的识路能力高强,转车也没差错,完美的急速旅行。结果8点出发10点到,13点返回15达,正好出租车来接我去机场。我是千年不变的喜欢踩时间。
教堂,之前同学的形容是,震撼到人生观都被压碎。期望太高,反而没有那么大的惊喜,但是,还是很崇高的建筑,几百年的时间,多少人的投入,一点点石材的堆积,仰望过去,每一寸都不是尽头。室内的装饰,彩绘玻璃最吸引我,全部拍下来,带回去慢慢研究。最后还爬到教堂钟楼以及楼顶,德国人民素质也不够嘛,世界人民同此心,墙上都是到此一游。
7月3,又到上海了。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光华楼,但是突然很虚荣地觉得文科大楼造成这样在大学里是扬眉吐气的事情。
7月4-13,暑期班。班上学生大多是历史系学弟妹,相当之靠谱。整个全球史课程基本在批判欧洲中心主义。具体内容要慢慢回忆补充了。
中间有翘课游玩,但是上海来过许多次,反而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了。
每天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饭卡上的钱吃完,结果一直吃鱼。
端木同学负责了大部分吃食索引,组长同学向我传授了星相学的秘籍,唬得我称赞不迭。
7月14-17,白日里上图拍书,晚上天蟾看纪俞昆曲演出。
白天拍书成果丰富,之前复旦两本,后来上图四本,复印一本。
话说我相机没电了,一时大胆,用手机拍书,咔嚓声取消不了。身边一好心大叔嚷嚷道:
你太野蛮了,太野蛮了,赶快把声音关掉,否则管理员要听到了。。
结果管理员果然听到了。
晚上看到华蔡的《写状》、蔡熊猫的《迎哭》,最喜欢华是她的水袖,而蔡熊猫估计都累瘦了。。还有就是,直观感受到黎安的冠生真是比巾生好不少。岳的《亭会》没演成,还是遗憾遗憾。观众里一票豆瓣友邻,只是没机会辨认了。只看到阿苗的师弟。
无轨旅行结束,要沉静了。
6月28,海德堡,宁静小城市,布局竟然非常类似屯溪,一样有山有水,一样有老街,只是海德堡一味红砖色,还有大学建筑散落在城市里。时间充裕,睡醒后就是闲逛,只是不懂一点德国话,点的餐总是很多,吃也吃不完,最大问题是味道也一般。城里好多土耳其Kebab,原来二战后劳工很多都是从土耳其引入的。
6月29,大概又是闲逛,海德堡的阳光很好,透明的淡淡金色,尤其是通过菩提树叶的时刻。坐在大学广场上,闲闲地看人来人往。下午去KJC踩点,有21人面试,在学生餐厅狠狠地吃自助餐。
6月30,站着面试一整天,不带这么累人的。第一个就和瓦格纳教授聊,老爷爷无所不知,思维活跃。结果是挂了。脱亚入欧可是失败了,但是还是要一心一意地过日子。可惜穿城而过的一湾碧水,可惜山头的无边风月,我只能待这么几天。
录取的印度裔学生不少,然而我们中国学生应该还是前赴后继地申请这个项目。
7月1,几个面试挂掉的同学一起去城堡,路上看到汉娜·阿伦特的故居遗址。有阳光而不热,高处俯瞰海德堡旧城,真是很休闲的地方。
7月2,在别人强烈建议下,和另一同学飞奔去科隆参观大教堂,匆匆买的高铁车票,都是最快班次最贵票价,心疼也忍了,由于本人的识路能力高强,转车也没差错,完美的急速旅行。结果8点出发10点到,13点返回15达,正好出租车来接我去机场。我是千年不变的喜欢踩时间。
教堂,之前同学的形容是,震撼到人生观都被压碎。期望太高,反而没有那么大的惊喜,但是,还是很崇高的建筑,几百年的时间,多少人的投入,一点点石材的堆积,仰望过去,每一寸都不是尽头。室内的装饰,彩绘玻璃最吸引我,全部拍下来,带回去慢慢研究。最后还爬到教堂钟楼以及楼顶,德国人民素质也不够嘛,世界人民同此心,墙上都是到此一游。
7月3,又到上海了。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光华楼,但是突然很虚荣地觉得文科大楼造成这样在大学里是扬眉吐气的事情。
7月4-13,暑期班。班上学生大多是历史系学弟妹,相当之靠谱。整个全球史课程基本在批判欧洲中心主义。具体内容要慢慢回忆补充了。
中间有翘课游玩,但是上海来过许多次,反而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了。
每天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饭卡上的钱吃完,结果一直吃鱼。
端木同学负责了大部分吃食索引,组长同学向我传授了星相学的秘籍,唬得我称赞不迭。
7月14-17,白日里上图拍书,晚上天蟾看纪俞昆曲演出。
白天拍书成果丰富,之前复旦两本,后来上图四本,复印一本。
话说我相机没电了,一时大胆,用手机拍书,咔嚓声取消不了。身边一好心大叔嚷嚷道:
你太野蛮了,太野蛮了,赶快把声音关掉,否则管理员要听到了。。
结果管理员果然听到了。
晚上看到华蔡的《写状》、蔡熊猫的《迎哭》,最喜欢华是她的水袖,而蔡熊猫估计都累瘦了。。还有就是,直观感受到黎安的冠生真是比巾生好不少。岳的《亭会》没演成,还是遗憾遗憾。观众里一票豆瓣友邻,只是没机会辨认了。只看到阿苗的师弟。
无轨旅行结束,要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