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哲学【转】
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对哲学的诗意阐释是:“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诗人的心灵与哲学家的心智乃至任何领域的思想者的心田都是彼此相似的。诗人的情感就是用真挚的生命力感召世人,有佛家“证大涅槃,得大自在,入如来地,因此永截生死,割断轮回,所作皆办。”的意味,却又多一分舍我其谁的苍凉悲壮。诗人遥望故土的离愁堪比哲学家在精神家园苦痛的谵妄,讴歌自由、自在、自新与现实残酷的巨大反差让他们始终游离在俗世之外,他们不是不能回去,而是他们的称号决定了一生飘零的厄运。
孤独与求索也萦绕着科学家的心境,他们也在暮年的回忆中呓语般叨念痛苦带来的欢乐。爱因斯坦50岁时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吐露了这种莫可名状的情绪:“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从来就没有全心全意地属于一块土地或一个国家,属于我的朋友或甚至我的家庭。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距离并且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有时候,这种孤寂感是很痛苦的……”思想者的人生永远没有路,他们不愿跟在民众后面循规蹈矩,只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充满神性的自然与日益堕落的人欲间的代言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最能表达这样的矛盾:“尘世凡人所知甚微,却被赋予了许多欢乐……”
孤独与求索也萦绕着科学家的心境,他们也在暮年的回忆中呓语般叨念痛苦带来的欢乐。爱因斯坦50岁时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吐露了这种莫可名状的情绪:“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从来就没有全心全意地属于一块土地或一个国家,属于我的朋友或甚至我的家庭。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距离并且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有时候,这种孤寂感是很痛苦的……”思想者的人生永远没有路,他们不愿跟在民众后面循规蹈矩,只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充满神性的自然与日益堕落的人欲间的代言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最能表达这样的矛盾:“尘世凡人所知甚微,却被赋予了许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