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世界人格化
世界是客观的,不是以人为中心的。然而我们活得越久,就越容易忘记这一点,被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产物蒙蔽了双眼,认为这就是世界的一切。其实不然,世界的博大的,是值得敬畏的,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对世界的解读过于人格化的典型例子,便是迷信和宗教。打了一个雷,人们认为是老天发怒了,其实只是自然现象,我们人为的赋予了它过多的含义,产生了很多没有用的垃圾思想以及次生文化,这便是迷信和宗教。当然了,宗教的创造者是知道这一点的,宗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的心灵有寄托,有归宿,做一个便于管理的乖巧公民,至于它对不对,统治者哪里管得着呢?
科学,某种意义上讲,同样是人类自己的产物,而不完全是世界的真面目。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其间曲曲折折,总算也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但是这理论仅仅是符合现有事实,一旦某个实验发现了极其反常的现象,理论还是要修改甚至推倒重来的。从任意现象入手,我们只要多问上几个为什么,科学便无能为力了。比如金子为什么是金色的?科学家会告诉你金原子这样排列就有这样的物理性质,那么为什么金原子这样排列就有这样的物理性质呢?对不起,科学无能为力了。然而无论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成不成立,世界依然是世界,它依然客观存在,该有的现象依然会有,所以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当你觉得可以完全理解它或者征服它时,它总会告诉你更多。
离我们更近的事实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作文完全就是一场悲剧。我们被告知用固定的模式论述各种各样的命题,并且把那些经典的例子强词夺理式地罗列出来,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的便是佳作。在这种条件下,你会发现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充要条件:坚持就能成功,努力就能成功,抓住机遇就能成功,善于创造就能成功。。。。。。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上面的东西没有一样能让你仅凭它便可成功。然而我们的论述甚至还给出了例子:“爱迪生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比尔盖茨抓住了机遇,辍学从商,所以他成功了。”“牛顿善于发现,所以他成功了。”这些全都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废话!比尔盖茨的同事评价他说:“你知道吗,即使他去卖汉堡包,他一样会是世界首富。”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造就了一些人的成功,而不是简单地因为他们怎么怎么样了。我们对信息的解读过于片面了,过于人格化了,认为只有怎么怎么样,才能感动命运,才能成功。说到这里,我倒想问问,你怎么定义成功?什么是成功,成功就那么重要吗?每次考试,我们都只是在浪费笔墨,挥霍思维。
众所周知,牛顿说过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那么如果你随便在文章中引用这句话,你就用错了。这句话是人家吵架时说的。
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是不好意思,后面还有一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更重要。”如果你那前半句来证明努力的重要性,就彻底断章取义了。“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句话并非是爱迪生的本意。这句话是在他1929年2月1日的82岁生日是讲的。 他说:“灵感在婴儿的头脑里可以找到,真正的天才就是婴儿。因为年龄越小越有灵性,越是能听到上帝的呼唤。成年人就很困难,但即使如此,如果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那句名言的真正含义所在。很遗憾,当时的记者们没有能理解爱迪生真正的意思,任意地解释成:“光靠灵感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努力。”因此,爱迪生以后又说:“如果拥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以引发更高一级的智慧,经过努力就能节出硕果。如果没有灵感,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发明创意的根本既是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但大家好象一点也不明白。 (——摘自《科学与生活》 )
信息具有局限性,我们如果不能彻头彻尾的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就没有权利对它品头论足,更不能引用这个事例来说明问题,因为还原回原来的场景,它可能根本就没有你要的那层意思。
对于信息的一些性质和我的观点,将会在以后的日志中讨论。
对世界的解读过于人格化的典型例子,便是迷信和宗教。打了一个雷,人们认为是老天发怒了,其实只是自然现象,我们人为的赋予了它过多的含义,产生了很多没有用的垃圾思想以及次生文化,这便是迷信和宗教。当然了,宗教的创造者是知道这一点的,宗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的心灵有寄托,有归宿,做一个便于管理的乖巧公民,至于它对不对,统治者哪里管得着呢?
科学,某种意义上讲,同样是人类自己的产物,而不完全是世界的真面目。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其间曲曲折折,总算也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但是这理论仅仅是符合现有事实,一旦某个实验发现了极其反常的现象,理论还是要修改甚至推倒重来的。从任意现象入手,我们只要多问上几个为什么,科学便无能为力了。比如金子为什么是金色的?科学家会告诉你金原子这样排列就有这样的物理性质,那么为什么金原子这样排列就有这样的物理性质呢?对不起,科学无能为力了。然而无论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成不成立,世界依然是世界,它依然客观存在,该有的现象依然会有,所以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当你觉得可以完全理解它或者征服它时,它总会告诉你更多。
离我们更近的事实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作文完全就是一场悲剧。我们被告知用固定的模式论述各种各样的命题,并且把那些经典的例子强词夺理式地罗列出来,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的便是佳作。在这种条件下,你会发现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充要条件:坚持就能成功,努力就能成功,抓住机遇就能成功,善于创造就能成功。。。。。。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上面的东西没有一样能让你仅凭它便可成功。然而我们的论述甚至还给出了例子:“爱迪生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比尔盖茨抓住了机遇,辍学从商,所以他成功了。”“牛顿善于发现,所以他成功了。”这些全都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废话!比尔盖茨的同事评价他说:“你知道吗,即使他去卖汉堡包,他一样会是世界首富。”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造就了一些人的成功,而不是简单地因为他们怎么怎么样了。我们对信息的解读过于片面了,过于人格化了,认为只有怎么怎么样,才能感动命运,才能成功。说到这里,我倒想问问,你怎么定义成功?什么是成功,成功就那么重要吗?每次考试,我们都只是在浪费笔墨,挥霍思维。
众所周知,牛顿说过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那么如果你随便在文章中引用这句话,你就用错了。这句话是人家吵架时说的。
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是不好意思,后面还有一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更重要。”如果你那前半句来证明努力的重要性,就彻底断章取义了。“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句话并非是爱迪生的本意。这句话是在他1929年2月1日的82岁生日是讲的。 他说:“灵感在婴儿的头脑里可以找到,真正的天才就是婴儿。因为年龄越小越有灵性,越是能听到上帝的呼唤。成年人就很困难,但即使如此,如果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那句名言的真正含义所在。很遗憾,当时的记者们没有能理解爱迪生真正的意思,任意地解释成:“光靠灵感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努力。”因此,爱迪生以后又说:“如果拥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以引发更高一级的智慧,经过努力就能节出硕果。如果没有灵感,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发明创意的根本既是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但大家好象一点也不明白。 (——摘自《科学与生活》 )
信息具有局限性,我们如果不能彻头彻尾的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就没有权利对它品头论足,更不能引用这个事例来说明问题,因为还原回原来的场景,它可能根本就没有你要的那层意思。
对于信息的一些性质和我的观点,将会在以后的日志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