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性格的完美爱情
近日在读乐嘉《色眼再识人》。个人觉得蓝色部分写得尤其精彩。也许出于“异性相吸”的缘故,红色的我被蓝色的情感彻底折服。 书中讲到一段经典故事:在西哈诺是一个骑士也是极有才华的诗人,他暗恋表妹却因大鼻子而苦恼不敢表达。他甚至仇恨自己的大鼻子毁掉了他的自信。此时,小表妹正和草包小帅哥克里斯蒂安一见钟情。表妹让西哈诺照顾一起从军的情人,他忍痛应承,并答应小帅哥帮他写情书。 从此,不明就里的表妹因为这些情书而热烈地爱着实际上说不成一句整话的小帅哥。风雨大作的夜晚,小帅哥在表妹的闺房外说着情话,让表妹激动不已,却不知道其实这个出口成章的恋人原本是躲在黑暗里的大鼻子表哥。 战争来了,小帅哥战死,表妹悲恸欲绝,遁入修道院为爱人守节。西哈诺照样陪伴着表妹,为她说笑话扮小丑,直到被人加害快要命赴黄泉时,表妹才从他讲出临终遗言的语气分辨出那夜的声音。表妹悲喜交集,她发现一直爱她也一直被她深爱的那个男人原来是这个大鼻子。 西哈诺在表妹的拥抱中说了最后的话:“可是,亲爱的爱人,我不爱你。” “他最后的话是什么心理?”乐嘉从性格角度,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分析:“蓝色对表妹的爱情,就是不爱之爱。从内心深处来讲,蓝色对这种残酷的美学、永世的苦难、不完美的完美有深切的追求。” 那么,与蓝色相反的红色,是否也可能对完美(甚至是不完美的完美)产生与蓝色相当程度的执着?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红色可能更享受的是体验神圣伟大至善的感觉,因而无论结果如何,总能破涕为笑,豁然开朗,于是进一步体验到升华的感觉。 有一个叫《肩膀上的红蜻蜓》的故事流传甚广: 在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小城,且对非常恩爱的恋人,他们每天清晨都去海边看日出,晚上去海边送夕阳。可是有一天,在一场车祸中,女孩不幸受了重伤,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几天几夜都没有醒过来。男孩每天白天就守在恋人床边,晚上就跑到教堂里向上帝祈祷。 终于有一天,上帝被这个痴情的男孩感动了。上帝问他:“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交换恋人的生命吗?”男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上帝说:“那好吧,我可以让你的恋人很快醒过来,但此后的三年里,你要变作一只蜻蜓。你愿意吗?”男孩听了,坚定的答道:“我愿意!” 天亮后,男孩已变成了一只蜻蜓,他告别了上帝便匆匆飞到了医院。女孩真的醒了,而且她还在和身旁的医生交谈着什么,可惜他听不到。 几天后,女孩便康复出院了,她四处打听男孩的下落。早已化成蜻蜓的男孩无时无刻不围绕在她身边,只是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她的视而不见。夏去秋来,蜻蜓不得不离开这里,于是他最后一次飞落在女孩的肩上。他想用自己的翅膀抚摸她的脸,用细小的嘴来亲吻她的额头,然而她没有发现他的存在。 春天来了,蜻蜓迫不及待地飞回来寻找自己的恋人。然而她的身旁却站着一个高大的男子,蜻蜓伤心欲绝。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看到那个男孩带着自己的恋人在海边看日出,而他自己除了偶尔能停落在她的肩膀以外,什么也做不了。 第三年的夏天,蜻蜓已不再常常去看望自己的恋人了。她柔弱的肩膀被那个男孩轻拥着,红润的脸颊被他亲吻着。 上帝约定的三年期限很快就要到了。就在最后一天,蜻蜓昔日的恋人跟那个男孩举行了婚礼。 蜻蜓悄悄地飞进了教堂,落在上帝的肩膀上,他听到下面的恋人对上帝发誓说:我愿意!他看着那个男孩把戒指戴到昔日恋人的手上,不禁流下泪水。 上帝叹息着:“你后悔了吗?”蜻蜓擦干了眼泪,说:“没有!”上帝又带着一丝愉悦说:“那么,明天你就可以变回你自己了。”蜻蜓摇了摇头:“就让我做一辈子蜻蜓吧……” 我不知道故事的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把蜻蜓定义为红色的,按我的理解,这只蜻蜓确实红得很。可以想象,擦干眼泪后,它会开始认真地寻找另一只蜻蜓,这才是它理解的完美爱情——放下而不放弃。对于蓝色来说,“缺陷”也是美,对红色来说,“缺陷美”才是美。 (所以,对于真正的红色来说,只要勇敢地行动,是不愁找不到完美爱情的——心诚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