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远的年代之物与记忆
今天看到有专题介绍传统的菜行、米铺,还有种子铺。
有些已经拥有105年的历史了。
依存的只有最后的几家。
慢慢这些曾经有趣而美好的东西都将不存在。
这些物件会让平时比较强硬的我变得眼窝浅,心里看见了有些难受。
虽然是知道社会向前走,机械化、快餐化的很多营销方式,会慢慢的抹杀传统。
这些传统米铺的米是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配软硬的。将不同新旧的米加以配置。
菜行现在一天也只有2-3个农户会去送菜。
种田种菜的个体也在日益减少。人们冲着有机去种菜。
种子铺更是经营困难,因为大棚养殖不会从他们那里购买精良的种子。
人们宁愿选择40天就长成的种子,也不会选择味道更美好可是要60天才能收获的种子。
传统不应该与现代只是单纯的对立关系吧。
为何那么多优雅美好的物件与习俗,泱泱大国却所剩无几。
服装更是如此。虽然不算特喜欢部分人提倡的汉服。(因为我中意旗袍)
可是。。如果能有民族传统服装可以经常在街头巷尾就可见到的话。
也会是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吧。
有些已经拥有105年的历史了。
依存的只有最后的几家。
慢慢这些曾经有趣而美好的东西都将不存在。
这些物件会让平时比较强硬的我变得眼窝浅,心里看见了有些难受。
虽然是知道社会向前走,机械化、快餐化的很多营销方式,会慢慢的抹杀传统。
这些传统米铺的米是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配软硬的。将不同新旧的米加以配置。
菜行现在一天也只有2-3个农户会去送菜。
种田种菜的个体也在日益减少。人们冲着有机去种菜。
种子铺更是经营困难,因为大棚养殖不会从他们那里购买精良的种子。
人们宁愿选择40天就长成的种子,也不会选择味道更美好可是要60天才能收获的种子。
传统不应该与现代只是单纯的对立关系吧。
为何那么多优雅美好的物件与习俗,泱泱大国却所剩无几。
服装更是如此。虽然不算特喜欢部分人提倡的汉服。(因为我中意旗袍)
可是。。如果能有民族传统服装可以经常在街头巷尾就可见到的话。
也会是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