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爱表族】话说机芯打磨(内附日内瓦印记的十二准则)
机芯打磨是玩表人很是关注的地方。机芯打磨的优劣,很大程度说明品牌的素质高低。
所谓打磨,包括功能性打磨和装饰性打磨。功能性打磨顾名思义解决的是机芯的运行效能,真正为机芯带来美感的是装饰性打磨,常见的有日内瓦纹、鱼鳞纹(珍珠纹)、放射纹、拉丝、磨砂、抛光、倒角等,以及德表常见的雕花。
大的方面,看不见地方的处理、细腻度、完工度;小的方面,倒角的平顺度、光泽度,珍珠纹的细密度、均匀度等,都是考量机芯打磨的标准。打磨的精细程度、电镀工艺和装配质量(包括瑕疵的处理)决定打磨的质量。一般来说,手工参与程度越高的,打磨的效果越好。
DUFOUR、KARI这类先不提。大牌子当中,手工的成分都没有想象中高。一些品牌,看得到的地方处理得很漂亮,看不到的地方如夹板背面,甚至完全不做处理。这种取巧的做法,销路好,成本又不高,某些中高端品牌也纷纷仿效,往往是背透看着迷死人,机芯拆开吓死人。如果说整体素质,PP还是最好,LANGE比较讨喜(当然也很好),VC很不错,AP机器味重一些,BEGUET比想象要好一些。
老友喜欢古董表,他常说现代表少了润的感觉,其实是少了人手的参与,尽管数控机床的精度可以做得很高,但机床出来的作品缺少了灵性,这在倒角的处理上很容易看出差别。
倒角,我觉得在打磨中最表现功夫。简单可以分成斜面和弧面处理两种。夹板、钢轮、宝石沉孔、螺丝槽口。。。几乎所有的需要打磨的地方都与倒角有关联。倒角处理得好,能够很好地表现机芯光泽感和明暗交错的质感。遗憾的是,某些中高端品牌甚至几乎不做倒角,或许它想表达品牌的“阳刚”;某些高端品牌的倒角十分马虎,更多是为市场而做,没有了古董表那种做给上帝看的固执,拿着高速转轮直直打过一遍就算做了,效果差强人意。以高价购买这种不负责任的品牌,真是表迷们的不幸。
要购买优质打磨的手表,可以考虑带有日内瓦印记的款式。日内瓦印记是主要针对机芯打磨的标准,符合日内瓦印记十二准则要求的品牌在机芯打磨上属于高水平,但不能说达到极致,不能说有印记的打磨就超越一切,殊不知DUFOUR也没有印记,而一些品牌也可能缺少申请印记的热情,另外日内瓦印记明确要求印记申请品牌须在日内瓦境内,这个门槛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所以在逻辑上可以说有印记的是高水平,而没有印记的打磨却不一定不好。目前有印记的品牌包括VC、CARTIER、ROGER、CHOPARD。PP前两年退出日内瓦印记,推行PP印记,包括准确度的考量,更加全面。日内瓦印记也应该考虑与时俱进了。
日内瓦印记是根据1886年订立的“日内瓦法则”而设的。“日内瓦法则”原意是保障真正日内瓦所生产的钟表,以免其他地方鱼目混珠,以低劣的产品刻上“日内瓦制造”的标记来销售。订立至今,曾历经多次修改,以配合时代的转变。凡符合此标准的手表机芯,均可获得日内瓦印记,标记上刻着日内瓦徽章的“鹰”与“匙”标志。 “日内瓦法则”规定机芯的每一部分均需按既定条规完成。虽然有些部分纯粹为装饰而订定,但能充分显示该手表完全仰赖人工完成。比如所有尖锐角必须切成任斜面,再经打磨抛光;活动齿轮须经人工修饰及以黄杨木打磨光亮。 当初订立这套规则是为了剔除所有次等产品,保证每一枚手表皆采用最上乘的手艺、技术及材料。时至今日,这套法则已成为钟表最高制作艺术的保证。 “日内瓦法则”非常严谨,故仅有少数钟表大师能制造符合日内瓦印记的手表。荣获日内瓦印记的机芯不伏性能超乎普通手表,且更加持久耐用,但由于其规定仅限日内瓦当地生产的手表才能申请,显得有点画地自限,使得有些如AUDEMARS PIGUET爱彼表的表款虽然品质绝对符合“日内瓦法则”的要求,但因不是在日内瓦生产就与其无缘,大大地减低了“日内瓦印记”的影响力。
日内瓦印记必备条款 :
1. (A) 所有尺寸机芯的正确制作工艺,含特殊技法,均必须通过政府机关的随机审查。
(B) 钢制品部分:棱角处必须抛光,机板必须打磨滚边,肉眼能见之处包括螺丝、螺丝 沟痕及螺线边缘都必须抛光无毛边。
2. 所有机芯都必须在齿轮与擒纵器加装已抛光之宝石轴承;机板的外侧宝石凹槽必须打磨 呈现半透明状;中心赤轮下的主机板亦须镶以宝石轴承。
3. 平衡轮上的游丝必须钉入具有螺栓的轴环,可允许活动螺栓。
4. 在摆轮调节器方面,除了特别薄的机芯外,调校摆轮快慢或指示必须设计在支撑机板上。
5. 摆轮调节器上指针的旋转半径没有限制,但制作方式则必须依照条规(1A)和(1B) 的标准。
6. 齿轮上的齿尖无论上下缘均须抛光,若齿轮厚度低于0.15mm时,可允许在机板做一单 切面。
7. 轮轴末梢与表面需要抛光。
8. 擒纵轮必须要轻巧,大型机芯厚度不得超过0.16mm; 小于18mm尺寸的机芯则不得超 过0.13mm,擒纵轮上的勾型齿尖必须抛光。
9. 卡子摆动的角度必须以针或螺栓来加以限制。
10. 机芯可加装避震器。
11. 防止倒转的齿轮及冠轮的制作必须根据注册样式。
12. 不允许以铁丝来制作游丝。
所谓打磨,包括功能性打磨和装饰性打磨。功能性打磨顾名思义解决的是机芯的运行效能,真正为机芯带来美感的是装饰性打磨,常见的有日内瓦纹、鱼鳞纹(珍珠纹)、放射纹、拉丝、磨砂、抛光、倒角等,以及德表常见的雕花。
大的方面,看不见地方的处理、细腻度、完工度;小的方面,倒角的平顺度、光泽度,珍珠纹的细密度、均匀度等,都是考量机芯打磨的标准。打磨的精细程度、电镀工艺和装配质量(包括瑕疵的处理)决定打磨的质量。一般来说,手工参与程度越高的,打磨的效果越好。
DUFOUR、KARI这类先不提。大牌子当中,手工的成分都没有想象中高。一些品牌,看得到的地方处理得很漂亮,看不到的地方如夹板背面,甚至完全不做处理。这种取巧的做法,销路好,成本又不高,某些中高端品牌也纷纷仿效,往往是背透看着迷死人,机芯拆开吓死人。如果说整体素质,PP还是最好,LANGE比较讨喜(当然也很好),VC很不错,AP机器味重一些,BEGUET比想象要好一些。
老友喜欢古董表,他常说现代表少了润的感觉,其实是少了人手的参与,尽管数控机床的精度可以做得很高,但机床出来的作品缺少了灵性,这在倒角的处理上很容易看出差别。
倒角,我觉得在打磨中最表现功夫。简单可以分成斜面和弧面处理两种。夹板、钢轮、宝石沉孔、螺丝槽口。。。几乎所有的需要打磨的地方都与倒角有关联。倒角处理得好,能够很好地表现机芯光泽感和明暗交错的质感。遗憾的是,某些中高端品牌甚至几乎不做倒角,或许它想表达品牌的“阳刚”;某些高端品牌的倒角十分马虎,更多是为市场而做,没有了古董表那种做给上帝看的固执,拿着高速转轮直直打过一遍就算做了,效果差强人意。以高价购买这种不负责任的品牌,真是表迷们的不幸。
要购买优质打磨的手表,可以考虑带有日内瓦印记的款式。日内瓦印记是主要针对机芯打磨的标准,符合日内瓦印记十二准则要求的品牌在机芯打磨上属于高水平,但不能说达到极致,不能说有印记的打磨就超越一切,殊不知DUFOUR也没有印记,而一些品牌也可能缺少申请印记的热情,另外日内瓦印记明确要求印记申请品牌须在日内瓦境内,这个门槛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所以在逻辑上可以说有印记的是高水平,而没有印记的打磨却不一定不好。目前有印记的品牌包括VC、CARTIER、ROGER、CHOPARD。PP前两年退出日内瓦印记,推行PP印记,包括准确度的考量,更加全面。日内瓦印记也应该考虑与时俱进了。
日内瓦印记是根据1886年订立的“日内瓦法则”而设的。“日内瓦法则”原意是保障真正日内瓦所生产的钟表,以免其他地方鱼目混珠,以低劣的产品刻上“日内瓦制造”的标记来销售。订立至今,曾历经多次修改,以配合时代的转变。凡符合此标准的手表机芯,均可获得日内瓦印记,标记上刻着日内瓦徽章的“鹰”与“匙”标志。 “日内瓦法则”规定机芯的每一部分均需按既定条规完成。虽然有些部分纯粹为装饰而订定,但能充分显示该手表完全仰赖人工完成。比如所有尖锐角必须切成任斜面,再经打磨抛光;活动齿轮须经人工修饰及以黄杨木打磨光亮。 当初订立这套规则是为了剔除所有次等产品,保证每一枚手表皆采用最上乘的手艺、技术及材料。时至今日,这套法则已成为钟表最高制作艺术的保证。 “日内瓦法则”非常严谨,故仅有少数钟表大师能制造符合日内瓦印记的手表。荣获日内瓦印记的机芯不伏性能超乎普通手表,且更加持久耐用,但由于其规定仅限日内瓦当地生产的手表才能申请,显得有点画地自限,使得有些如AUDEMARS PIGUET爱彼表的表款虽然品质绝对符合“日内瓦法则”的要求,但因不是在日内瓦生产就与其无缘,大大地减低了“日内瓦印记”的影响力。
日内瓦印记必备条款 :
1. (A) 所有尺寸机芯的正确制作工艺,含特殊技法,均必须通过政府机关的随机审查。
(B) 钢制品部分:棱角处必须抛光,机板必须打磨滚边,肉眼能见之处包括螺丝、螺丝 沟痕及螺线边缘都必须抛光无毛边。
2. 所有机芯都必须在齿轮与擒纵器加装已抛光之宝石轴承;机板的外侧宝石凹槽必须打磨 呈现半透明状;中心赤轮下的主机板亦须镶以宝石轴承。
3. 平衡轮上的游丝必须钉入具有螺栓的轴环,可允许活动螺栓。
4. 在摆轮调节器方面,除了特别薄的机芯外,调校摆轮快慢或指示必须设计在支撑机板上。
5. 摆轮调节器上指针的旋转半径没有限制,但制作方式则必须依照条规(1A)和(1B) 的标准。
6. 齿轮上的齿尖无论上下缘均须抛光,若齿轮厚度低于0.15mm时,可允许在机板做一单 切面。
7. 轮轴末梢与表面需要抛光。
8. 擒纵轮必须要轻巧,大型机芯厚度不得超过0.16mm; 小于18mm尺寸的机芯则不得超 过0.13mm,擒纵轮上的勾型齿尖必须抛光。
9. 卡子摆动的角度必须以针或螺栓来加以限制。
10. 机芯可加装避震器。
11. 防止倒转的齿轮及冠轮的制作必须根据注册样式。
12. 不允许以铁丝来制作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