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 黄伯韬传
![]() |
黄伯韬,字焕然。广东梅县人。本名黄新。又名百韬。父隶淮军,居天津,生伯韬。
民国五年,入直隶省立工业学校。八年,业竟。俄,奔赣,入第九混成旅为卒.后,投江苏督军李纯,入江苏军官教育团。十四年,隶张宗昌部。履历营长、团长、旅长。二十四年,徐源泉荐于蒋公。擢升国军第四十一师师长。二十五年,授鄂湘川黔边区剿总参议。冬,入陆军大学受训。二十六年,授第六战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授少将衔。二十八年,业竟,归。授冀察战区参谋长。二十九年,调冀察战区司令鹿钟麟部,授总参谋长。三十年,授第三战区参谋长,隶顾祝同。正月,设伏皖南。六日,袭叶挺、项英部。擒挺。
三十二年,晋陆军中将。三十三年,授第二十五军军长。三十五年,授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
三十六年,授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
三十六年正月,拔沐阳。十八日,攻新安。时,上令张灵甫从伯韬节制。灵甫孤军突入鲁。伯韬惧有失,严令灵甫返垛庄、桃圩。灵甫不听。遂被围孟良崮。伯韬闻变,倾力以援。力拔三山店,克交界墩,下界牌。攻天马岭,不克。遂不能援。五月十六日,灵甫援绝,死。上以伯韬援不力,严词申斥。
六月,解南麻、临朐之围,大败成钧部。后,攻略胶东。八月,伯韬连拔潍县、寒亭、昌邑。与别部会高密。九月,克平度。寻,逼莱阳,与共军战于水沟头、大野头。共军大溃。寻,拔莱阳。驱兵逼烟台。时,共军筑工事城外,烟青公路亦布防。百韬北迂栖霞、福山。道福山击烟台翼。二十日,临城下。二十六日,克栖霞。寻,拔福山。十月一日,拔烟台。绝共军关东海道,缴获甚巨。至是,关东与鲁交通绝,共军大困。国府授光华宝鼎勋章。翌日,克牟平。寻,锋逼威海,不克。十三日,总攻威海。拔之。三十七年四月,与共军会战于盐城、阜宁。五月,败韦国清。月末,与张雪中部会合德。六月,与共军会战会战于豫东。时,粟裕谋取开封、睢杞,攻区寿年。寿年请援。百韬星夜来援。与裕部战于杨拐,杀二千人。后,与裕部战于杞县铁佛寺。裕之精锐皆防守胡琏、吴绍周,无备。百韬飞骑至,击之。共军败遁。裕遂集重兵围百韬。百韬退守帝丘店。时,围重,莫能出,卒惊惧。百韬亲临战,率众将冲彼阵。众卒感之,遂为死战。拔田花园、刘楼、刘庄。裕部竟遁去。帝丘乃全。捷闻,国府授青天白日勋章,蒋公亲为百韬佩之。
三十七年,顾祝同荐于朝,授第七兵团司令官,拥兵十二万,镇新安、阿湖、高流之间,阻粟裕南下。十一月,裕集兵十一万南来。六日,屯兵郯城以北、费县,连营至台儿庄、枣庄、峄县。翌日,伯韬西走。八日,何基沣、张克侠临阵叛,徐州北虚。李弥部闻变,返徐州,不老河亦虚。裕军乘间南进,绝伯韬归路。遂被围于碾庄。伯韬告总统府参军李劻文曰:“为我报蒋公,伯韬受国恩,早置生死度外,誓不负总统之期。我必临难,自兹永绝。君明旦速去,勿令生变。” 劻文去,伯韬严令诸部固守。电蒋公云:“倘援不至,自当来生再见矣。“
后,围急。伯韬自忖不免,遂取名帖背书七字云:“黄伯韬尽忠报国。” 交副军长杨廷宴。嘱云:“倘汝出,俟机谒蒋公,但云伯韬死无憾,惟以妻、子托。” 二十二日,碾庄陷,伯韬自戕死,年四十八。麾下十二万卒皆没。初,碾庄无险,伯韬固守凡十五日,以援尽败。共军虽胜,亦积尸四万九千。后,廷宴乘间出。归南京,谒蒋公。蒋公痛惜,斥云:“伯韬成仁,汝何不死?” 廷宴对曰:“伯韬殉国,未得归葬。若得遗躯,时犹未晚。”赦之,令取其尸。
伯韬既殁,妻柳碧云访伯韬故交张文远。委求伯韬尸。俄,得之。遂葬于沪上徐家汇。未几,上海陷。携子奔台湾。居十余岁,长子效先以故杀孙伯先,灭其尸。系狱论死。碧云奉青天白日勋章哭谒蒋公,请宥赦。蒋公念伯韬功,怜之。减死一等,刑以无期。积数年,遇赦出。女丽珍,为台湾华视记者。后,家皆居台岛。
史臣曰:蒋公尝授诸将中正剑,嘱以临危当成仁。迄己丑之难,成仁殉国者,惟张灵甫、戴子奇、刘戡、黄伯韬、邱清泉等,寥寥数人而已。伯韬非出黄埔,而能激昂大义,临危全节。古云:千古艰难惟一死。伯韬死节,亦固足称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