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影院生活
这几天在德基看了三场电影:《武侠》《不能说的电影》《钢的琴》。《钢的琴》的观众素质最好,除了一位小学生模样的小孩因为看不懂而发问,一位大姐小声接了一个电话外,从始至终,观众都很安静。观众最差的是《不能说的电影》单位包场。除了不少大声接电话、用手机拍照、提前退场、小孩大声喧哗外,居然还有迟到一小时的,来了之后忙着与同事打招呼!《武侠》的观众表现最入戏,在电影节奏失去控制时聊天,打斗情节时起哄,扣人心弦的侦破情节屏息静气--当然,电话也还是要接的。
《钢的琴》是小厅,无冷气,伴随厕所臭。《武侠》放映时,一墙之隔的游艺厅不断传来电玩的声音。《不能说的电影》条件较好。
每次电影刚刚结束,工作人员就进放映厅开灯,非常干扰气氛。似乎龙虾小姐在《钢的琴》结束后向工作人员提了意见,那位影院小姐好像说“电影放完了就是结束了”之类的话。
总之影院服务与硬件设备及德基广场的店铺水平、电影票价极为不匹配,据说这就是南京的中高档影院了?
《武侠》所“提出”的“微观武侠”和“精神分裂”也许将在未来电影中更好的被运用和发挥,此外就平平。惠姐打得最好看,可惜死得好早,不过瘾。山歌充满喜感,结尾出乎意料的“雷人”,由此,电影气质不明。
《钢的琴》是一部未成熟的作品,它的主要问题也是气质不明,叙事线索、节奏、音乐、镜头等等,都非常不连贯。它不是上气不接下气,而是脉络时强时弱,有些地方太卖力过火以至拖沓和矫情,有些地方又不够力道。最精彩的地方是人物对白,对国营企业残存鬼魅萦绕的破败车间的迷恋,以及跳脱出现实的抒情--虽然这些优点常因失去控制而变为明显的瑕疵。最让人疑惑的是近来有一些喜剧电影用小人物打趣,又似乎站在他们的理想、尊严和情感一边,比如还有《疯狂的石头》。这种卷入大时代的无奈与悲壮用嬉笑怒骂表现出来,是值得鼓励的“另一种表达”,但是似乎也就仅仅如此了。《钢的琴》还可以拍的更好,甚至现在的结果有点可惜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说了那么多缺点,《钢的琴》依旧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在院线放映的国产片中,这是一部难得的“真电影”:真诚,艺术性真实,真正注重电影作为“电影”。能在国内电影院里看一部真正的电影的机会很难得,千万不要错过。
《钢的琴》是小厅,无冷气,伴随厕所臭。《武侠》放映时,一墙之隔的游艺厅不断传来电玩的声音。《不能说的电影》条件较好。
每次电影刚刚结束,工作人员就进放映厅开灯,非常干扰气氛。似乎龙虾小姐在《钢的琴》结束后向工作人员提了意见,那位影院小姐好像说“电影放完了就是结束了”之类的话。
总之影院服务与硬件设备及德基广场的店铺水平、电影票价极为不匹配,据说这就是南京的中高档影院了?
《武侠》所“提出”的“微观武侠”和“精神分裂”也许将在未来电影中更好的被运用和发挥,此外就平平。惠姐打得最好看,可惜死得好早,不过瘾。山歌充满喜感,结尾出乎意料的“雷人”,由此,电影气质不明。
《钢的琴》是一部未成熟的作品,它的主要问题也是气质不明,叙事线索、节奏、音乐、镜头等等,都非常不连贯。它不是上气不接下气,而是脉络时强时弱,有些地方太卖力过火以至拖沓和矫情,有些地方又不够力道。最精彩的地方是人物对白,对国营企业残存鬼魅萦绕的破败车间的迷恋,以及跳脱出现实的抒情--虽然这些优点常因失去控制而变为明显的瑕疵。最让人疑惑的是近来有一些喜剧电影用小人物打趣,又似乎站在他们的理想、尊严和情感一边,比如还有《疯狂的石头》。这种卷入大时代的无奈与悲壮用嬉笑怒骂表现出来,是值得鼓励的“另一种表达”,但是似乎也就仅仅如此了。《钢的琴》还可以拍的更好,甚至现在的结果有点可惜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说了那么多缺点,《钢的琴》依旧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在院线放映的国产片中,这是一部难得的“真电影”:真诚,艺术性真实,真正注重电影作为“电影”。能在国内电影院里看一部真正的电影的机会很难得,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