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这就开始啦!
![]() |
上午来到李力红老师办公室,针对论文框架求教于她。整个也就十分钟的时间,但她特别热心地给予我指导,让我受益颇大。实话说,可以看出来,我的导师虽然学术很棒,指导论文不在话下,但毕竟不是学术出身,很多东西能看出来就是一个模式,当然我不是说这个模式不好,或许李老师也遵循她本人的一种模式,我只是第一次听,很新鲜而已。
李老师指出了几点:
1.论文框架的整体理清:首先从概念界定入手(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其次陈述音乐治疗的研究现状(发展),(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地位)这里包括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怎样用,发展趋势),这部分也就是文献综述;以此来确定文章针对的人群,确定被试。这种治疗对哪一类人群是最有效的,这一个全体的哪一个方面,例如认知或者情绪等问题,选取压力程度较高的群体,然后再来筛选。(外文文献、台湾文献)。
再次是研究程序;最后是结果与讨论。李老师最后说其实一篇论文最重要,也是最核心、费工夫最大的地方是文献综述和最后的讨论,这最能看出笔者的写作功底和研究方法。
调查——筛选——干预——对比——讨论
前期需要做的工作是做文献综述,找出最适合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人群,和那个人群所要解决的症状,然后最后从这一人群中筛选出可做被试人。
2.李老师指出没有看到我的参考文献,这一点我也是疏忽了,而恰恰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严格的来说,参考文献并不是我们以前做的可以一股脑往上写,甚至为了凑大篇幅而从他人那里粘贴一些自己根本没有看过的文献;其次老师从参考文献中就能看出来你所参考的资料的层次和价值,以此来判断你论文的可行性。
3.关于量表的采用,可以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东北师大心理咨询室),最好用只针对正常人的量表。
4.被试是否能配合主试,要看主试是否能很好地沟通,让他们觉得有意思。
5.题目要通过综述,才得出问题提出,然后选择被试,然后干预。
6.建议参加音乐治疗师的培训班,或者去北京高天老师那里进行沟通,可以获取一些资料,感受一下气氛。
恩恩!听李老师说完,我头脑清晰一些了,今天就开始文献综述的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啦!
发听!
2011-7-13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