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鼠掏出来。
“上次告诉过你,我是北海道深山里的孤儿院长大的,对不对?”
“跟父母离散,从桦太撤退回国,被送进了那里。”“那座孤儿院里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孩子,是和黑人的混血儿。我猜是和三泽一带基地里的大兵生的。不知道母亲是谁。不是妓女就是吧女,总之差不多吧。一生下来就被母亲抛弃,送到那里去了。块头比我大,脑子却不太机灵。当然经常受到周围那帮人的欺负。肤色也不一样嘛。这种事你能理解吗?”
“嗯。”
“我也不是日本人,一来二去就变成了他的保护人般的角色。说来我们境遇差不多。一个是从桦太撤回来的朝鲜人,一个是黑人和妓女生的混血儿。社会等级的最底层。不过我反倒因此变得顽强。但那小子却顽强不起来。我要是不管他的话,他必死无疑。那种环境下,你要么是脑筋好用反应快,要么是身体粗壮能打架,不然就活不下去。”
青豆默默听着他说下去。
“你不管让那小子干什么,他都干不好。没有一件事能做的像样。连衣服纽扣也不会扣,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但是,只有雕刻雕得好极了。只要有几把雕刻刀和木头,一眨眼他就能雕出漂亮的木雕。还不需要草稿。脑子里浮出一个形象,就这样准确而立体地雕出来。非常纤细、逼真。那是一种天才。了不起。”
“学者症候群。”青豆说。
“是啊,没错。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的。所谓的学者症候群。有这类天赋不寻常的人。可是,当时谁都不知道还有这种说法。人们认为他是弱智,是个尽管脑子反应迟钝,手却很巧的会雕刻的孩子。但不知为何,他只雕老鼠。他可以把老鼠雕得惟妙惟肖,怎么看都跟活的一样。可是除了老鼠,他什么都不雕。大家都让他雕别的动物,马和熊之类的,为此还特意带他到动物园里去看。可是他对别的动物没表现出丝毫的兴趣。于是大家心灰意冷,由着他雕老鼠去了。就是说随他去了。那小子雕了各种形状、大小和姿态的老鼠。要说奇怪,可真有些奇怪。因为孤儿院里根本没有什么老鼠。冷,而且在哪里都找不到食物。那座孤儿院,就连老鼠都觉得太穷了。为什么那小子对老鼠如此执着,没人能理解。。。。总而言之,他雕的老鼠成了小小的话题,还上了地方报纸,甚至有几个人表示愿意出钱买。于是孤儿院的院长,一个天主教的神甫,把那些木雕老鼠放到了民间工艺品店里,卖给游客,赚了一小笔钱。当然那些钱一个子儿也不会用到我们身上。不知道怎么用的,大概是孤儿院的上层随便花在什么上面了吧。就给了那小子几把雕刻刀和木头,让他在工艺室里没完没了地雕刻老鼠。不过,免除了累人的田间劳动,只要一个人雕刻老鼠就行了,单看这一点,也该说是万幸啦。”
“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我十四岁时逃离了孤儿院,此后一直是孤身一人活了下来。我马上坐上渡船来到了本土,之后再也没有踏上北海岛半步。我最后一次看到那小子时,他还弯着腰坐在工作台前,孜孜不倦的雕老鼠呢。这种时候,你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见。所以我连一声再见也没说。如果他还没死,只怕还在某个地方继续雕刻老鼠吧。因为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干。”
青豆沉默不言,等着他说下去。
“我到现在还常常想起他。孤儿院的生活很悲惨。食物不足,经常饿肚子。冬天冷得要死,劳动异常严酷。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厉害的要命。可是,他似乎不觉得那里的生活艰苦。只要手拿雕刻刀,独自雕刻着老鼠,好像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拿走他的雕刻刀,他就会发疯。除了这一点,他非常听话,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管默默地雕老鼠。手上拿着一块木头看半天,里面藏着一只怎样的老鼠、做出怎样的姿态,那小子都能看出来。要看出眉目来,得花不少时间,可一旦看出来了,接下去就只剩挥舞着雕刻刀把那只老鼠从木头里掏出来了。那小子经常这么说:“把老鼠掏出来。而被掏出来的老鼠,真的就像会动一样。就是说,那小子一直在不断地解放被囚禁在木头里的虚构的老鼠。”
“而你保护了这位少年。”
“是啊。并不是我主动要那样做,而是被放在了那样的角色上。那就是我的位置。一旦接受了某个位置,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得守住它。这是球场上的规则,所以我遵守了规则。比如说,假如有人把那小子的雕刻刀抢走,我就上前把他打倒。对方是大孩子也好,比我有力气也好,不止一个人也好,这种事我都不管,反正就是把他打倒。当然有时会反被人家打倒,有过好多次。可是,这不是输赢的问题。不管是把人家打倒,还是被人家打倒,我肯定把雕刻刀夺回来。这件事更重要。你明白吗?”
“我想我明白。”青豆说,“不过说到底,你还是抛弃了那孩子。”
“因为我必须一个人活下去,不能永远守在身边看着他。我没有那个余裕。这是理所当然的。”
青豆再次摊开右手,凝视着它。
“我好几次看见你手里拿着个木雕的小老鼠。是那孩子雕的吧?”
“是啊。没错。他给了我一个小的。我逃出孤儿院时,把它带出来了。现在还在我身边。”
“我说Tamaru先生,你干吗现在和我说这些?我觉得,你可是那种绝不会毫无意义的谈论自己的类型。”
“我想说的事情之一,就是我至今还常常想起他。”Tamaru答道,“倒不是说盼望着再次见到他。我并不想和他再见。时至今日,见了面也无话可说。只是,呃,他全神贯注地把老鼠从木头里“掏出来”的情景,还异常鲜明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这对我来说,成了非常重要的风景之一。它教给了我什么东西。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但这是具有意义的风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就是为了巧妙地说明那个东西而活着。我这么想。”
“你是说,那就像我们活着的根据?”
-----------------------村上春树 《1Q84》book 2
“跟父母离散,从桦太撤退回国,被送进了那里。”“那座孤儿院里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孩子,是和黑人的混血儿。我猜是和三泽一带基地里的大兵生的。不知道母亲是谁。不是妓女就是吧女,总之差不多吧。一生下来就被母亲抛弃,送到那里去了。块头比我大,脑子却不太机灵。当然经常受到周围那帮人的欺负。肤色也不一样嘛。这种事你能理解吗?”
“嗯。”
“我也不是日本人,一来二去就变成了他的保护人般的角色。说来我们境遇差不多。一个是从桦太撤回来的朝鲜人,一个是黑人和妓女生的混血儿。社会等级的最底层。不过我反倒因此变得顽强。但那小子却顽强不起来。我要是不管他的话,他必死无疑。那种环境下,你要么是脑筋好用反应快,要么是身体粗壮能打架,不然就活不下去。”
青豆默默听着他说下去。
“你不管让那小子干什么,他都干不好。没有一件事能做的像样。连衣服纽扣也不会扣,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但是,只有雕刻雕得好极了。只要有几把雕刻刀和木头,一眨眼他就能雕出漂亮的木雕。还不需要草稿。脑子里浮出一个形象,就这样准确而立体地雕出来。非常纤细、逼真。那是一种天才。了不起。”
“学者症候群。”青豆说。
“是啊,没错。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的。所谓的学者症候群。有这类天赋不寻常的人。可是,当时谁都不知道还有这种说法。人们认为他是弱智,是个尽管脑子反应迟钝,手却很巧的会雕刻的孩子。但不知为何,他只雕老鼠。他可以把老鼠雕得惟妙惟肖,怎么看都跟活的一样。可是除了老鼠,他什么都不雕。大家都让他雕别的动物,马和熊之类的,为此还特意带他到动物园里去看。可是他对别的动物没表现出丝毫的兴趣。于是大家心灰意冷,由着他雕老鼠去了。就是说随他去了。那小子雕了各种形状、大小和姿态的老鼠。要说奇怪,可真有些奇怪。因为孤儿院里根本没有什么老鼠。冷,而且在哪里都找不到食物。那座孤儿院,就连老鼠都觉得太穷了。为什么那小子对老鼠如此执着,没人能理解。。。。总而言之,他雕的老鼠成了小小的话题,还上了地方报纸,甚至有几个人表示愿意出钱买。于是孤儿院的院长,一个天主教的神甫,把那些木雕老鼠放到了民间工艺品店里,卖给游客,赚了一小笔钱。当然那些钱一个子儿也不会用到我们身上。不知道怎么用的,大概是孤儿院的上层随便花在什么上面了吧。就给了那小子几把雕刻刀和木头,让他在工艺室里没完没了地雕刻老鼠。不过,免除了累人的田间劳动,只要一个人雕刻老鼠就行了,单看这一点,也该说是万幸啦。”
“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我十四岁时逃离了孤儿院,此后一直是孤身一人活了下来。我马上坐上渡船来到了本土,之后再也没有踏上北海岛半步。我最后一次看到那小子时,他还弯着腰坐在工作台前,孜孜不倦的雕老鼠呢。这种时候,你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见。所以我连一声再见也没说。如果他还没死,只怕还在某个地方继续雕刻老鼠吧。因为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干。”
青豆沉默不言,等着他说下去。
“我到现在还常常想起他。孤儿院的生活很悲惨。食物不足,经常饿肚子。冬天冷得要死,劳动异常严酷。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厉害的要命。可是,他似乎不觉得那里的生活艰苦。只要手拿雕刻刀,独自雕刻着老鼠,好像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拿走他的雕刻刀,他就会发疯。除了这一点,他非常听话,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管默默地雕老鼠。手上拿着一块木头看半天,里面藏着一只怎样的老鼠、做出怎样的姿态,那小子都能看出来。要看出眉目来,得花不少时间,可一旦看出来了,接下去就只剩挥舞着雕刻刀把那只老鼠从木头里掏出来了。那小子经常这么说:“把老鼠掏出来。而被掏出来的老鼠,真的就像会动一样。就是说,那小子一直在不断地解放被囚禁在木头里的虚构的老鼠。”
“而你保护了这位少年。”
“是啊。并不是我主动要那样做,而是被放在了那样的角色上。那就是我的位置。一旦接受了某个位置,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得守住它。这是球场上的规则,所以我遵守了规则。比如说,假如有人把那小子的雕刻刀抢走,我就上前把他打倒。对方是大孩子也好,比我有力气也好,不止一个人也好,这种事我都不管,反正就是把他打倒。当然有时会反被人家打倒,有过好多次。可是,这不是输赢的问题。不管是把人家打倒,还是被人家打倒,我肯定把雕刻刀夺回来。这件事更重要。你明白吗?”
“我想我明白。”青豆说,“不过说到底,你还是抛弃了那孩子。”
“因为我必须一个人活下去,不能永远守在身边看着他。我没有那个余裕。这是理所当然的。”
青豆再次摊开右手,凝视着它。
“我好几次看见你手里拿着个木雕的小老鼠。是那孩子雕的吧?”
“是啊。没错。他给了我一个小的。我逃出孤儿院时,把它带出来了。现在还在我身边。”
“我说Tamaru先生,你干吗现在和我说这些?我觉得,你可是那种绝不会毫无意义的谈论自己的类型。”
“我想说的事情之一,就是我至今还常常想起他。”Tamaru答道,“倒不是说盼望着再次见到他。我并不想和他再见。时至今日,见了面也无话可说。只是,呃,他全神贯注地把老鼠从木头里“掏出来”的情景,还异常鲜明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这对我来说,成了非常重要的风景之一。它教给了我什么东西。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但这是具有意义的风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就是为了巧妙地说明那个东西而活着。我这么想。”
“你是说,那就像我们活着的根据?”
-----------------------村上春树 《1Q84》book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