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德:难忘八月
仅以此文献给在泉河大堤上一起抗洪抢险的同事和在那次洪水中遇难的同胞!
1975年8月15日,这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33年前的今天,由于台风莲娜进入中国内陆,河南驻马店连遭暴雨,建造起来的多座大型水库发生连锁溃坝,一时间泽国千里,淮河泛滥。就在这一天,洪水淹没了我生活的这座小县城——安徽省临泉县。
在大水还未到来之前,我所在的临泉县梆剧团在上级的指挥下,打着“人定胜天”的横幅来到淮河支流泉河岸边,为加固加高堤坝运送土方。
突然,前方传来了“破堤了,大水已经来了”的消息,人们一个个丢下手中的抗洪工具匆匆离去,而我却全然不知,依旧坚守在那里,不断的往堤坝上送土,当累到极处,停下来休息四处观望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我的身边已经没有了一个人影。急忙之间,我奔跑到大堤之上,一脚踩下去,伴随着“呼哧”、“呼哧”的声音,只见土坝上直往上冒水。再抬头远望远处涌来的洪水持续不断拍击着堤岸,声音渐渐的大了起来,天空黑压压的,一会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我急忙转身往县城方向跑去。
当我一口气跑到剧团的时候,大水擦着我的脚跟来到了。
一会,一片汪洋!
看着身边渐渐长高的洪水,我意识到,如果我再撤回晚一步的话,也许,我早就成了洪流中 “英雄”了……
洪水蔓延了整个县城,所在之处都是臭气熏天,干净的水根本喝不到,几乎弹尽粮绝。上午的时候剧团的厨师还给每人发一个长了毛的馍,虽然馍馍有些发霉,甚至连咸菜也没有,但大家还是强忍着咽了下去。记得第一天发到我这里时,我说:我现在不要,你下午攒一起发给我两个馍可以吧。炊事员点点头说可以,可是当下午发馍时,炊事员却只给我一个,当我和他极力争辩时,他很干脆的说:如果你不要的话,一个也就没了!我含着眼泪,忍气吞声的接过了一个发霉的馍馍,只两口就“吞”了下去!
时间就在一天天等待中,每一天都是那么无奈、无助。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走出去寻找生的路!
我开始忙活起来,把睡觉的木床翻了个底朝天,绑上三根圆木,把芦苇席子扎在床腿上,拿着一把铁锹,划着自做的筏子出了剧团的大门。
我把筑坝带回的两把铁锹用来做浆双桨,摇着自己“制造”的小船划出剧团的大院,在大街上高声的唱:“小小竹排江中游,绿水青山两岸走……”,仿佛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第一个赶到了父亲战友李叔叔家,李叔叔由于在解放战争英勇作战光荣负伤,已离职休养,我在他家吃完了瓜架上的苦瓜,又吃了用臭水煮的小麦,夜晚听李叔叔讲游击队和抗美援朝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水渐渐的下去,我和父亲战友李叔叔来到地势较高的县针织厂,李叔叔家两个女儿都在这个厂子上班,大姐、二姐拿来新鲜出炉的馍,看着一个个半斤重的大馍,我再也忍耐不住了,一口气吃了三个,没有菜也居然这么香啊!
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一生当中最棒的一顿午餐!
大水过后,全县人民重建家园,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几个月也上不了班,工资却全部照发。
几次生死的考验,使得我渐渐的成熟了许多,英雄之梦对于我来说从未破灭过。
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对于这场洪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水利词典记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死亡二万六千人。在由水利部组织和委托编写的中国水灾史一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1975年淮河洪水的,书中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2.6万人。
1975年8月15日,这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33年前的今天,由于台风莲娜进入中国内陆,河南驻马店连遭暴雨,建造起来的多座大型水库发生连锁溃坝,一时间泽国千里,淮河泛滥。就在这一天,洪水淹没了我生活的这座小县城——安徽省临泉县。
在大水还未到来之前,我所在的临泉县梆剧团在上级的指挥下,打着“人定胜天”的横幅来到淮河支流泉河岸边,为加固加高堤坝运送土方。
突然,前方传来了“破堤了,大水已经来了”的消息,人们一个个丢下手中的抗洪工具匆匆离去,而我却全然不知,依旧坚守在那里,不断的往堤坝上送土,当累到极处,停下来休息四处观望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我的身边已经没有了一个人影。急忙之间,我奔跑到大堤之上,一脚踩下去,伴随着“呼哧”、“呼哧”的声音,只见土坝上直往上冒水。再抬头远望远处涌来的洪水持续不断拍击着堤岸,声音渐渐的大了起来,天空黑压压的,一会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我急忙转身往县城方向跑去。
当我一口气跑到剧团的时候,大水擦着我的脚跟来到了。
一会,一片汪洋!
看着身边渐渐长高的洪水,我意识到,如果我再撤回晚一步的话,也许,我早就成了洪流中 “英雄”了……
洪水蔓延了整个县城,所在之处都是臭气熏天,干净的水根本喝不到,几乎弹尽粮绝。上午的时候剧团的厨师还给每人发一个长了毛的馍,虽然馍馍有些发霉,甚至连咸菜也没有,但大家还是强忍着咽了下去。记得第一天发到我这里时,我说:我现在不要,你下午攒一起发给我两个馍可以吧。炊事员点点头说可以,可是当下午发馍时,炊事员却只给我一个,当我和他极力争辩时,他很干脆的说:如果你不要的话,一个也就没了!我含着眼泪,忍气吞声的接过了一个发霉的馍馍,只两口就“吞”了下去!
时间就在一天天等待中,每一天都是那么无奈、无助。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走出去寻找生的路!
我开始忙活起来,把睡觉的木床翻了个底朝天,绑上三根圆木,把芦苇席子扎在床腿上,拿着一把铁锹,划着自做的筏子出了剧团的大门。
我把筑坝带回的两把铁锹用来做浆双桨,摇着自己“制造”的小船划出剧团的大院,在大街上高声的唱:“小小竹排江中游,绿水青山两岸走……”,仿佛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第一个赶到了父亲战友李叔叔家,李叔叔由于在解放战争英勇作战光荣负伤,已离职休养,我在他家吃完了瓜架上的苦瓜,又吃了用臭水煮的小麦,夜晚听李叔叔讲游击队和抗美援朝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水渐渐的下去,我和父亲战友李叔叔来到地势较高的县针织厂,李叔叔家两个女儿都在这个厂子上班,大姐、二姐拿来新鲜出炉的馍,看着一个个半斤重的大馍,我再也忍耐不住了,一口气吃了三个,没有菜也居然这么香啊!
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一生当中最棒的一顿午餐!
大水过后,全县人民重建家园,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几个月也上不了班,工资却全部照发。
几次生死的考验,使得我渐渐的成熟了许多,英雄之梦对于我来说从未破灭过。
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对于这场洪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水利词典记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死亡二万六千人。在由水利部组织和委托编写的中国水灾史一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1975年淮河洪水的,书中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