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日记
真正的香港是怎样的,我并不知道。就连我现在正生活在其中的香港,对我来说,也是太陌生,太不真实了。
四月的香港,忽的热了,又忽的凉爽下来。我透过在17层窗户,从大楼的缝隙间打量楼下花园里的那棵木棉,满树红花已经落尽。沿着大厦的缝隙向上看,看到远处的山,山峰都被云雾包围着,今天阴天。
其实在香港是这样的,无论你看什么,都要从缝隙看出去,看天、看海、看山、看树都是这样。就好似现在大家用惯了笔记本电脑,目之所及,只有那么大的一块。
在视觉被区隔开来之后,你可以把目之所及的香港看作一幅幅画,已经被分好,标价。
比如现在我家窗外的这个,就是一幅卷轴,远山、云雾、花树。但是sorry,忘了告诉你,中间还有一个高架桥横穿画面,桥上还有一辆辆大卡车飞驰而过。所以说我对面墙上的这一副,其制作过程可以推断为:临摹,做旧,未遂。实乃赝品之中的废品。如此一想,真是令我痛心。
如果你想看那种宽银幕式的开阔海天,也不是不可能。约一个投资银行的高级banker,去他的公司采访,就有机会进到那种海景会议室。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把总部设在维港边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发行人有一个270度海景的办公室。但是我实证的想,以人的眼睛,要同时看到这270度,根本无法聚焦,这样的设计,多贪心。
而我最爱的,是每天上班前在我家楼下站定,调整角度,让自己的视线刚好落在楼群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抬头仰望,你会发现由楼群切割出来的天际线,如同大鸟,展开翅膀,一颗心也都跟着飞起来。
四月的香港,忽的热了,又忽的凉爽下来。我透过在17层窗户,从大楼的缝隙间打量楼下花园里的那棵木棉,满树红花已经落尽。沿着大厦的缝隙向上看,看到远处的山,山峰都被云雾包围着,今天阴天。
其实在香港是这样的,无论你看什么,都要从缝隙看出去,看天、看海、看山、看树都是这样。就好似现在大家用惯了笔记本电脑,目之所及,只有那么大的一块。
在视觉被区隔开来之后,你可以把目之所及的香港看作一幅幅画,已经被分好,标价。
比如现在我家窗外的这个,就是一幅卷轴,远山、云雾、花树。但是sorry,忘了告诉你,中间还有一个高架桥横穿画面,桥上还有一辆辆大卡车飞驰而过。所以说我对面墙上的这一副,其制作过程可以推断为:临摹,做旧,未遂。实乃赝品之中的废品。如此一想,真是令我痛心。
如果你想看那种宽银幕式的开阔海天,也不是不可能。约一个投资银行的高级banker,去他的公司采访,就有机会进到那种海景会议室。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把总部设在维港边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发行人有一个270度海景的办公室。但是我实证的想,以人的眼睛,要同时看到这270度,根本无法聚焦,这样的设计,多贪心。
而我最爱的,是每天上班前在我家楼下站定,调整角度,让自己的视线刚好落在楼群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抬头仰望,你会发现由楼群切割出来的天际线,如同大鸟,展开翅膀,一颗心也都跟着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