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豆瓣好贴】单词速记8天背完3300个 我迫切需要啊!!!
http://www.douban.com/event/10574821/discussion/26268342/ 2010-08-10 23:55:25 来自: 左小爹 (西安)
如果对我的背单词的方法有什么疑问的话,我想说,完全没必要。因为按照我的方法,到了后期大概一个星期每天一小时可以把单词书过2~3遍,一个学期单词大概已经过了4、50遍了,加上20遍后听录音进行巩固的效果也比较好,这3500个单词基本上就是你的了。那些到考研前才过掉5~6遍的家伙已经跟你没办法比了。
当然了,我也得说,英语考试绝对不是只是单词就够了,这一学期我大概做了400~500篇阅读,受益匪浅,作文也练过不少,背了不下十篇例文,考前对我半年来所做的复习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希望有机会那天能够写出来跟大家见面。
当然了,如果说现在有人希望我能够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的话,我也大概说一下吧:
英语复习一定要以单词、阅读为基础,从单词开始,大概单词书过完6~7遍的时候开始做阅读。提高阅读的顺序最好是 单词——文章——长句(或翻译)。
作文从一开始就可以背一背,其实也就是加深一下对句型和词组的印象,这个时候的帮助其实一点都不大,但是还是很有必要背的。作文的提高顺序是 文章——脉络——句子——单词。作文的顺序一定是和阅读反的,实际上,如果短文的结构设计的很好,也就是提纲设置的很合理的话,哪怕是初中单词也可以写出来很棒的作文(你可以不信,但是很多满分范文确实是这样的)。到了考试前一星期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练提纲了,简单背一下书上、网上的高分写作单词吧,然后特别注意一下常见的日用品。基本上就这样了,像10年很多人连hot pot都不会写,还有样题里的walking stick,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避免了。
先澄明一下楼主的基本情况。
楼主不是英语基础特别好的那种类型,四级考了两次,六级至今未过,大学英语平均65分左右,因为之前一直鄙视英语,四六级都没背过词汇,词汇量很小。
楼主的记忆力只能说普通,画面感较强,对影像和图片的记忆力较强,对声音、朗读及书写的记忆力较弱,所以说楼主的记忆力绝对是平常人水平。
楼主8天过完的是俞敏洪的那本红色的书,词根+联想记忆法,一共49单元,总量3300,原定7天背完,实际耗时8天。楼主这样分配的目的是7天49单元正好每天7单元,约47页。
楼主现在还没开始背附录里的超纲词汇。还在做49单元大纲词汇的收尾工作。
楼主用的方法是新东方杨鹏17天GRE的模式,也就是每1 2 4 8 15天进行复习。具体方法是每完成一页复习一遍(约5分钟),完成一单元复习一遍(约30分钟),每天晚上复习完了就去睡觉,然后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5天分别复习,一定要确定背过了才罢休。理论依据的是众所周知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楼主记忆的过程中最多的时候每天要过大概190页词汇(4、5、6、7天),具体词量未知。这一过程异常痛苦,实际上楼主真正做到每天190页的也只有第4天和第7天。原因是第5、6天是周末,实习的同学们都回来了,影响很大,所以说环境真的异常重要。
楼主背单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电话关机,寝室门反锁,不开电脑,这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相对不易被打扰的环境,同时也表示楼主不背完单词誓不罢休的决心。
楼主的作息习惯非常懒惰,每天9点起床,12点午休到2点,晚上1点睡觉。杨鹏17天GRE的那本书里有提到平均每天新单词500的记忆时间是3小时,好的话可以2.5小时结束。由于楼主根基很差,平均每课(70~90词)时间40分钟~1小时20分钟不等,实际上每天新单词的时间是5小时到6小时,第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是3小时,第二遍和第三遍复习分别1.5小时,共计10小时,所以最忙的几天里除了背单词,剩余的休息时间并不富足,吃饭洗澡休息大概每天4小时左右。
个人感觉背单词最难的还是毅力,楼主毅力很差,所以选择迅速突破的方法,个人认为每天1课49天或者3课17天的持久战方法自己确实坚持不下来。
在背单词的这一过程中,楼主认为枯燥和乏味是什么大的问题。实际上,完全投入背单词的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舒服,不快也不慢的那一种,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感觉。如果不是每天坐的时间太久会引起腰酸脖子疼,楼主相信自己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
-------------------------------------------------
补充一下楼主用到的每日任务计划表
日期___1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7
新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一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二遍_______1~7__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
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8~14__15~21__22~28
日期___8______9_______10_____11_____12_____13_____14
二遍__43~49||
三遍__29~35__36~42__43~49||
四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日期___15_____16______17_____18_____19_____20_____21
五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
楼主提到的杨鹏17天GRE电子书的verycd下载地址,楼主背诵的方法大部分都是参考这本书里的学习经验,特别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背诵计划表的那一部分:
http://www.verycd.com/files/863af0bfb3fbb6a560c20bed67c993405386664
---------------------------------------------------
说一下楼主在背单词之前做的准备吧。
楼主拿到单词书之后并没有立即动手开始背单词,因为楼主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
楼主在正式背单词之前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要背单词的话,听说读写,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才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效率?
楼主回顾了一下自己初高中学习英语经验,无一例外地发现,如果采用抄写的方法,不但不配合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口号不说,楼主的右手很有可能因为抄到抽筋而落下颤抖不已不能自已的后遗症。如果在短时间内对3300个单词每一个认认真真地抄写十遍,楼主必然会口吐白沫,抽搐不已,经脉逆流,走火入魔。楼主只是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而已,所以不想在这种小事上面搭上一条人命。
再者,在楼主关于背诵的悲惨的童年记忆里,抄写的方式并不比朗读高效,因为楼主想起了自己初中被迫抄课文的过程,楼主深刻得记得自己可以用一个小时背过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但是相同的时间里自己最多抄写这篇课文3~4遍,完全谈不上背诵。
此外,楼主考虑到自己体力有限,一个星期没完没了的抄写难免受罪,楼主是懒人,所以抄写是楼主最先放弃的记忆方式。
其次是听录音,楼主认为这是最懒的一种记忆方式,对声音过耳不忘的同学大可一试,但是前面提到过了,楼主对声音的记忆不够敏感,别人说到的关键字即便自己复述好几遍也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这一条也只能作为巩固加强或者万不得已的紧急复习方式保留下来。
楼主分析过自己的强项,楼主的兴奋点在于对图形符号的记忆非常好,也就是看的能力。其次是楼主自己说过的东西,楼主做课堂问答时说出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可以在一星期以后的任何时候回想起来,一字不差。
因此,楼主决定在单词的背诵过程中完全不采用抄写的方法,改用朗读+观察的方式,在背诵的过程中按自己的特点不断地改进。实际上,楼主非常感谢自己没有盲目地进行抄写背诵,看+读+想的方式确实在日后的记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楼主对背单词的经验之一就是:不要抄。尽管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会手痒,但是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本能的愿望,不能让自己一开始就太爽了。
楼主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要选择朗诵+看的方式背单词,那么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比较适合。
供楼主选择的有自己的家里、寝室、教室和图书馆。
楼主首先排除掉的是自己的家里,因为按照楼主往年的经验,暑假在家的条件太好,有一张又软又大的床铺,空调24小时开着,每天从晚上11点睡到早上11点,剩余的时间又究竟有多少用在学习上,这一点楼主自己心知肚明。楼主是个十足的懒人,这本单词书寒假的时候就带回去过,当时只看过两三个单元,这是楼主不选择家里的主要原因。
楼主认为家里的舒适条件只适合自制力教强的童鞋们学习。楼主太懒,所以楼主只好忍痛放弃了自己家的优越条件。
其次是教室和图书馆,众所周知,这两个地方非常之脏乱差,特别是教室,考研教室的环境简直堪比学校之食堂,加之暑假开放的教室非常有限,考研的人又特多,于是这两个地方显得格外拥挤。你根本没办法挑选坐在你邻座的内位同学是谁。
遇到极端的地形,前面可能有一对情侣亲亲抱抱,后面一家伙的山寨手机没完没了的打雷,然后斜前方坐了一个小美女——楼主平日里圣贤书读的不多,但是这个时候什么生命渺小,人生苦短,青春易逝,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类的大道理就全部自动跳出来说服楼主珍惜生命远离词汇了。楼主坚信自己没那么强的定力抵御那么多的干扰和诱惑,书往手边一摊,说,爷不看了,然后找个游泳池游泳去了。
即便是和自己认识的人一起去自习,楼主依然认为那样的自习效果对我而言不会很好,好一点的情况是你23课背得正爽或者正抓狂着呢,对方屁颠屁颠地一路小跑过来问你什么时候去吃饭,糟的可能这哥们这几天正准备休息休息,抱一电脑过来自习,然后就别背单词了,两个人搁那看电影吧。
另外,楼主最初认定的背单词的方法是需要大声的朗读的(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如果注意力足够集中的话,认真地看单词和大声朗读的效率差别并不明显),楼主脸皮相当的薄,做不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大张旗鼓地跑到教室里面去进行扰民行为,所以最终舍弃了学校特别留置的空调教室。
最后鉴于楼主的寝室已经肮脏到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步,所以楼主果断向隔壁寝室的哥们借到了寝室钥匙,同时借了某同学的小风扇,不分昼夜地蜗居在隔壁寝室里,短信告知过家人朋友后果断关机,电脑锁进保险箱,确保一周之内没人能通过正常渠道找到楼主,然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背单词了。
说实话,楼主非常感谢自己为自己营造出的这么一个完全自我和自由的空间。楼主属于异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走神的类型,由于这样一个空间里完全只有我一个人,几乎没有外界干扰,所以楼主的精神力前所未有地集中起来。
楼主认为一个相对干净、简单、不受打扰且自我的空间非常适合集中注意力,适合自己提高注意力的环境是高效背诵单词的基本保证。
楼主做的第三个假设是,楼主可以通过看一眼单词的大体形状脱口而出一个单词的读音,楼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后背单词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每一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说完全脱离抄写的过程。
楼主坚信这也是日后做阅读时的必备素养,所以楼主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多思考。
接下来清点一下楼主背单词时用到的全部家当吧。
1、单词书一本;
楼主用的是俞洪敏的考研词根+联想。楼主专门就此书询问过书店的肚腩大叔,大叔当时非常牛逼地挺着7个月大的大肚子向楼主推荐这本书,据了解这此书是全宇宙考研英语词汇销量最好的武功秘籍,堪称饱受考研英语迫害的莘莘学子的又一福音,本书去简增繁,附赠录音cd一张,朗读者声音高亢、用情深切,酒足饭饱之余当做音乐播放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简直是物超所值。
楼主听完这些介绍后当即决定买下一本,后经实践证实这本书确实是很有效的一本,因为49课的记忆内容分得十分清楚,有一些背单词的简易记忆法也非常有效,极端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缺点是书里面的重点单词只是在斜上角标记了一个小小的星号,没有某些单词书那样的分频划分,楼主在同学那里看到了一本可以分频记忆的单词书,具体叫什么忘了,是一本海文听讲座赠送的词汇,楼主认为那本书也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没有把考研词汇的所有5500个单词完全罗列出来,因为考研大纲中包含有apple、university、grandmother等一系列高中熟词,楼主认为如果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加入这些单词的话,虽然乍看之下认识的单词多了,却不利于记忆生词,这样的记忆方式浪费时间不说,还会使记忆的效率大打折扣,另外,5500词相对于3300词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
2、IC卡一张;
楼主用的主要记忆工具就是这张IC卡了,这张卡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太花哨,不能太脆弱,最好就是白板一张,其它的可以使用蓝色的或者绿色的,不要用那种容易让人烦躁的颜色,比如说凌乱的、红的、黄的(关于IC卡,其实很多卡的印刷并不是很牢固,可以用沾水的蓝色的那种钢笔橡皮反复擦拭制成一张完全洁白的IC卡)
楼主采用的是不抄写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体力劳动都是一只手按着这张卡片在单词书上移动。IC卡的主要用法就是遮住单词回想它的意思,以此作为检验每个单词的记忆程度的方法。
此外,楼主认为用空白IC卡遮住下方单词的时候更适合于集中注意力在这一个单词的词形和释义上,所以楼主每次背单词的时候都会遮住下一个单词以加强对这个单词的集中度。
3、铅笔一只;(8.19订正)
铅笔主要用在标记单词上。
因为楼主在每一页记忆中要求每个单词都能够完整地记忆起来,所以楼主标记的单词都是在复习一课时遗忘掉的单词。楼主认为那些第一次以课为单位复习的过程中一眼就认出来的单词代表着已经暂时清楚地“记住了”的单词,这时候是没有必要过多地复习这一部分的。反而,这样做会使自己变得非常累,增加自己的负担。
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一部分的陌生单词着重复习,而不是把时间飞散在“每一个”单词上。
楼主使用的标记方法是画正字,楼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明确每个单词的陌生程度,越是陌生的单词越是应该加大记忆的强度。楼主认为仍然会有一小部分顽固的单词在楼主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认真过完这本书后不认识,所以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楼主可以方便地筛选出那些始终记不住的顽固派。
4、橡皮;
橡皮主要是用来擦掉一些一开始觉得很难记但是重复一遍后发现就那样记住了而且记得很牢靠的单词的标记符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每日的复习量。
5、手表一只。
主要是用来看时间和计时,因为楼主一开始也是尝试性的进行7天单词背诵,需要对时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把握。楼主在这里并没有使用手机,因为楼主觉得自己会忍不住去看手机有没有未读短信(短信综合症吧=。=)。
手表的好处就在于它不能上网不能来电不能短信,这样一般不会产生什么联想,不会分散注意力,对背诵的影响很小。另外,楼主不知道自己这么认为对不对,楼主觉得,一旦确定了一页的时间是5分钟(等),那么看表反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例如,如果背诵的时间小于5分钟,那么肯定会很高兴,使得大脑更加兴奋,因为自己更加有效地背完了一页;如果背诵的时间超过了五分钟,那么则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使得注意力得到改善,提高效率。
接下来分别说一下楼主背单词的几天里的一些体会和遇到的一些困难。
由于楼主第一天不知道怎么背单词较为高效(只是淘汰掉了抄写),所以最先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的方式,有点类似于中学的时候背课文,每个单词只要能够盖住意思背出来解释,那么就算一个单词合格了。
楼主第一天速度较为一般,加之前面的单词大多比后面的熟悉,所以只能说尚可,总结下来可能和刚开始不太适应有很大关系。
楼主第二天背诵的方式也是朗读回忆,和第一天没大不同,但是感觉效率要高一些,可能经过了第一天的适应,对背单词的过程已经较为熟悉了。(这不是楼主进入状态快,实际上,楼主觉得不管是谁,一天把400~500个单词背上两遍,应该都会很快适应)
楼主自己的体会是,出声朗诵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记忆力很容易集中,又几乎不用动脑子,类似于以前语文背课文时候的死记,效果也不错,简直是太懒的背诵方法了,唯一欠点儿的是喉咙受苦,到第三天的时候可能会疼到不想说话,金嗓子喉宝都不顶用。如果每天单词量较少的话,朗读不失为背诵单词的首选。
楼主背单词时比较害怕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单词过分重复了,本来没有必要反复来回读这么多遍,或者记忆力不济,读了这么多遍了过一会回过头看还是会忘掉,那怎么办?
楼主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是,刚接触到单词的那一遍注意单词的时间很短,大概1~3分钟一页,然后复习,每个单词停留的时间约为十几秒,遇到了会的直接过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复习那一页的内容的过程上,对复习过程中不会的单词逐个强化记忆(以一页为单位重复复习),直到全部单词能够一遍记忆出来,跳至下一页单词。
因为按照杨鹏的理论,看完一页是一定要进行复习的,要确保每页的内容自己可以完全记住才可以进入下一页,所以楼主的思维是这样,如果确保每页的内容可以完全记住,那么就不必拘泥于第一眼粗记的时候那个单词没有记住,因为记住的单词很可能在复习那一页内容的时候忘记掉,反而不如把记忆的过程放到一整页里面去。
楼主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是,第一次看单词的时候自己是很难辨别哪个单词记住了哪个单词记不清的,因此需要有办法确定到底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如何,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记自己记不清的单词上去,而不是早已经记过好多次看一眼立刻可以想起来什么意思的单词。
此外,连续地重复一个单词,比较容易走神,而且没办法确定自己究竟有没有记住那一个单词。一般人的瞬间记忆都是几十秒,差不多是过一页的时间(考研单词一页大概10~15词的样子),然而如果只是不断地重复一个单词的话,只需要5、6秒时间,有可能调动的只是瞬间记忆的能力,没办法达到检验自己是否记住的效果。
在之后背完一课的复习过程中,楼主采用的是遇到不会的单词标记出来的方法(这里订正一下,上面铅笔的用途那里写错了,是楼主的错= =|||)。记不起来的单词需要标记出来,这样可以筛去已经记得的或者记忆较为清晰的那些单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没能记住的单词上面,不在没有必要的地方下功夫。
上面说到,楼主最初的背诵方式是朗读,类似于中学时期背课文的方式,所以每天需要朗读出来的单词量非常之巨大。这使得楼主在背诵的第三天已经几乎没办法用嗓子了,于是转而纯粹使用看的方式记忆单词。
由于突然更换了背诵的方法,使得楼主当天最初的两课非常的不适,好在那时候楼主已经基本上戒掉了抄写的习惯,而且经过前两天的适应,记忆力能够较好地集中起来了,所以纯粹看的时候也不是很难过。
楼主当时想,如果只是看的话,记忆的效果肯定不如朗读的方式好,因为楼主不是过目不忘的神人,不然也不用这样费神于背单词的过程中了。
于是楼主决定针对自己的特点,对背诵的过程做一些调整。
楼主之前的朗诵背诵是在复习一页的时候遮着单词凭借声音的感觉回忆每个词的词义,楼主临时决定把这个过程提前一些,也就是说第一遍看陌生单词的时候、看过词义之后就立刻用卡片遮住解释、只留下纯粹的单词进行回忆(第一次看单词的时间还是要求要短,回忆起来了就成,不然会使得整体耗时非常的长)。
楼主分析自己的记忆长处在于对图形的记忆,而一般阅读的时候虽然会在心中默读词义,却不如朗读的效率高(有点类似于朗诵,但是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分神)所以并不适合楼主进行记忆。
此时楼主受到词汇书插图的启发(一般有插图的词汇相对于没有插图的词汇容易记忆得多),决定将每个单词的词义(也就是那几个汉字)想象成以词义为主体的图像。
单纯这么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比如某单词的意思是“善良的”,那么楼主就将“善良的”三个字的形状当做图形储存起来,遮住词义的时候就绞尽脑汁地回想“善良的”这三个字的形状,而不是让自己在心中“xxxxxx,善良的”这样地默念。
楼主这样尝试之后反而觉得效果很好,因为“回想图形”的方法可以用楼主最擅长的图形记忆来记单词,而且调动起来了大脑,让大脑去回忆那一个单词。楼主虽然不明白这样做可以有效记住单词究竟基于什么样的原理,但是事实上却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楼主的记忆速度,“图形回想”的方法在后来的过程中就再也没有被楼主放弃过,而后结合朗读的方法衍生出来的“读+看+想”的方法(在下面回答某同学问题的时候也有提到过)使得楼主第七天的记忆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楼主7天计划的第5、6天正值周末,很多同学都回来寝室上网看视频打游戏聊天,对楼主的干扰很大,导致楼主那两天的任务没有能够顺利地完成(一是沉不下心来,二是效率低下)。
楼主第5天的任务只背了4课,第6天则背了5课,总共落下来5课内容,于是楼主被迫对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调整。
楼主第6天的时候可以选择的复习计划有两种,一是接着上一天剩余的课程继续背,但是那样做会比较麻烦,例如必需对整体计划进行较大的调整,使得计划符合后来的背诵进度;而且复习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有的时候只用复习4课,有的时候却要复习7课,不是很均匀;此外,楼主考虑到最后两课的内容可能相对于前面的几课好记一些,而这样改动的话必然使得最后一天的单词量少于前面7天,所以最后决定使用另外一种应急计划。
(楼主觉得,背诵的第一天应该明确一个量,就是自己一天可以记忆多少个生词。如果说自己制定的计划任务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的词汇量的话,应该尽早对计划进行调整,不然后面可能会使得复习表变得非常凌乱,经常需要补前一天缺掉的内容,或者不断地修改计划表,这样都是很不利于自己背诵的恒心和信心的。)
楼主想到的第二种修改方案是,暂且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缺掉的课程(33~35、41~42)在背完全部课程之后再进行记忆。
楼主认为这样的应急方式很适合短期背诵中中后期因为某些因素而丢掉几课的同学,因为按照楼主的一些切身体会,杨鹏的方法虽然要求定期复习,但是实际上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复习时遗忘的单词量差别并不大(只是用在应急的时候,不要以此为借口把当天的复习任务拖到后一天,这样做会导致整个计划乱作一团),也就是说,只要这几课在差不多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5天的时候复习,在后面更长期的复习中,这几天并不十分吻合艾宾浩斯曲线的差别对记忆的影响并不明显。
基于此,楼主针对自己的特点修改了背诵计划表(仅仅从第5天开始在原有计划基础上略行调整):
日期___1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7
新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__43~49||
一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__43~49||
二遍_______1~7__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
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8~14__15~21__22~28
日期___8______9_______10_____11_____12_____13_____14
二遍__43~49||_31~33
三遍__29~35__36~42__43~49||_41~42
四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补缺__31~33、41~42
复习__41~42(33~35正好吻合29~35的第三遍复习内容,第九天41、42也是如此)
日期___15_____16______17_____18_____19_____20_____21
五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复习__31~33、41~42||
这样整张计划的变动就显得不是很大了。
楼主提出自己修改计划的例子的目的是,背单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使得自己没办法完成预定的计划,这时候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对背诵表格进行调整了。对于长期计划的同学,比较适合重新制表每课推迟的做法;但是短期的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比较多,也比较巧,不必大费周章地对自己每天的计划重新安排。
说一些个人的经验体会吧
1、不要抄写。
我想大概只有像曾经的我这样基础特别差的人才会选择抄写背诵的方式吧。
还是那句话,抄写是效率很低的一种方式,因为抄写时注意力全部分散到单词的拼写顺序上去了,而我们背单词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记住单词的含义,将单词和词义之间联系起来,这就与最初记忆单词的目的相背离了。而且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让人疲劳,令人厌烦背单词的过程,相信很少有人能够气定神闲地坐在书桌前摊开一本书神情自若地从早到晚连续抄写10个小时。
我也问过不少英语学得比较好的人,他们几乎都是不抄写的单词的。他们一般都是读或者看,唯一用笔抄单词的时候往往是为了巩固记忆而把一些特别容易忘掉的单词摘录出来,用以日后单独记忆。
2、专心做一件事。
楼主是一个很懒的人,不习惯早起,不喜欢早睡,中午往往还要补觉。楼主总结自己最终可以半个小时看一课的原因之一是不看完一课不干别的事情。在每一课的背诵过程中,不管是接水上厕所还是发短信打电话,都会占用掉很大的一短时间(想想吧,背一课只要30~45分钟,却要用3分钟收发一条短信,还要用一部分注意力去留心又没有新短信进来)。楼主倾向于认为每课的内容相当于一个整体,散记的效果是很差的,最好还是背完一课再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不要散漫。
3、那个单词究竟值不值得你重复这么多遍。
第一次看单词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因为过多的、单调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个汉字看久了就会变得不认得。背单词也是这样,过多的重复过程中你并没有办法分辨那个单词究竟有没有被记住,因为短期重复的过程中用到的都是人脑的暂时记忆功能。
楼主的做法是把更多时间分散到循环中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一页内容的复习上面去,不要过分强求自己第一次看就可以记住所有的单词。这样做的好处是复习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自以为不熟悉”的单词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而一些看上去很简单的单词却很难被记下来,于是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重新分配时间,把更多精力用到不熟悉的单词上面去,而分配较少的精力在熟悉的单词上。
4、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对楼主来说最适合的环境是一个不容易受外部打扰,而且不容易被周身环境所影响而分心的环境。楼主最终敲定的地方是同学的寝室,一是环境比较熟悉,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二是同学回家后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除了台灯什么东西都没有,而楼主背诵所用到的工具也比较少,所以桌面一直比较简单,不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
楼主觉得,环境对记忆的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相对干净、简单、安静、自由的空间非常必要,而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确实是因人而异,所以按照自己的偏爱找一个适合的环境就好。
5、良好的音标基础。
既然好多同学提到这个了,那么就在这里集中讲一下了。楼主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发觉,标准发音是缩短单词记忆时间所必不可少的。楼主现在记单词的过程中已经几乎不记单词的写法了。楼主认为单词的记忆应该集中在词与词义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完全正确的拼写,也因为英语是一种很标准的拼音语言,很多单词只要能够读出来,就可以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出正确的单词,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特别注意单词的拼写问题。反之亦然,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单词、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拼写读出来,然后回忆起词义,更加熟悉的单词甚至看一眼就可以记忆起来,相信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有人通过单词的拼写顺序去回忆单词,所以,过分地将精力集中在拼写上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如果真的觉得自己音标学的很差的话,不如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练起。
英语的音标是英语学习最基础的一部分,掌握发音规则后背单词确实可以省事很多。
建议音标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从基本音标练起,对照着网上的录音纠正自己的发音,相信快速记住几十个简单的符号应该不成问题。接下来可能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对照着单词书(一般都有音标)和录音纠正自己的发音,也就是跟读,有条件的话可以找MP3录下来放给自己听、体会自己和录音的差别,然后纠正,这一部分的单词不用太难,甚至初中、高中学过的单词都可以,主要是培养发音的感觉、体会单词拼写和发音的关系。之后就可以找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练习视读了,看看能不能凭音感把单词读出来,然后对照标准录音或者音标比较一下自己的读法,看看是不是相同或相似,基本上60~80%的生词可以视读出来就算是成功了,这时候再去背单词就方便很多了。楼主也是在纠正好发音之后的一些不成功(也就是以前以抄写为主的时候)的词汇背诵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单词没有必要抄写的,因为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完全可以凭音感拼写出来
如果对我的背单词的方法有什么疑问的话,我想说,完全没必要。因为按照我的方法,到了后期大概一个星期每天一小时可以把单词书过2~3遍,一个学期单词大概已经过了4、50遍了,加上20遍后听录音进行巩固的效果也比较好,这3500个单词基本上就是你的了。那些到考研前才过掉5~6遍的家伙已经跟你没办法比了。
当然了,我也得说,英语考试绝对不是只是单词就够了,这一学期我大概做了400~500篇阅读,受益匪浅,作文也练过不少,背了不下十篇例文,考前对我半年来所做的复习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希望有机会那天能够写出来跟大家见面。
当然了,如果说现在有人希望我能够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的话,我也大概说一下吧:
英语复习一定要以单词、阅读为基础,从单词开始,大概单词书过完6~7遍的时候开始做阅读。提高阅读的顺序最好是 单词——文章——长句(或翻译)。
作文从一开始就可以背一背,其实也就是加深一下对句型和词组的印象,这个时候的帮助其实一点都不大,但是还是很有必要背的。作文的提高顺序是 文章——脉络——句子——单词。作文的顺序一定是和阅读反的,实际上,如果短文的结构设计的很好,也就是提纲设置的很合理的话,哪怕是初中单词也可以写出来很棒的作文(你可以不信,但是很多满分范文确实是这样的)。到了考试前一星期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练提纲了,简单背一下书上、网上的高分写作单词吧,然后特别注意一下常见的日用品。基本上就这样了,像10年很多人连hot pot都不会写,还有样题里的walking stick,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避免了。
先澄明一下楼主的基本情况。
楼主不是英语基础特别好的那种类型,四级考了两次,六级至今未过,大学英语平均65分左右,因为之前一直鄙视英语,四六级都没背过词汇,词汇量很小。
楼主的记忆力只能说普通,画面感较强,对影像和图片的记忆力较强,对声音、朗读及书写的记忆力较弱,所以说楼主的记忆力绝对是平常人水平。
楼主8天过完的是俞敏洪的那本红色的书,词根+联想记忆法,一共49单元,总量3300,原定7天背完,实际耗时8天。楼主这样分配的目的是7天49单元正好每天7单元,约47页。
楼主现在还没开始背附录里的超纲词汇。还在做49单元大纲词汇的收尾工作。
楼主用的方法是新东方杨鹏17天GRE的模式,也就是每1 2 4 8 15天进行复习。具体方法是每完成一页复习一遍(约5分钟),完成一单元复习一遍(约30分钟),每天晚上复习完了就去睡觉,然后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5天分别复习,一定要确定背过了才罢休。理论依据的是众所周知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楼主记忆的过程中最多的时候每天要过大概190页词汇(4、5、6、7天),具体词量未知。这一过程异常痛苦,实际上楼主真正做到每天190页的也只有第4天和第7天。原因是第5、6天是周末,实习的同学们都回来了,影响很大,所以说环境真的异常重要。
楼主背单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电话关机,寝室门反锁,不开电脑,这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相对不易被打扰的环境,同时也表示楼主不背完单词誓不罢休的决心。
楼主的作息习惯非常懒惰,每天9点起床,12点午休到2点,晚上1点睡觉。杨鹏17天GRE的那本书里有提到平均每天新单词500的记忆时间是3小时,好的话可以2.5小时结束。由于楼主根基很差,平均每课(70~90词)时间40分钟~1小时20分钟不等,实际上每天新单词的时间是5小时到6小时,第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是3小时,第二遍和第三遍复习分别1.5小时,共计10小时,所以最忙的几天里除了背单词,剩余的休息时间并不富足,吃饭洗澡休息大概每天4小时左右。
个人感觉背单词最难的还是毅力,楼主毅力很差,所以选择迅速突破的方法,个人认为每天1课49天或者3课17天的持久战方法自己确实坚持不下来。
在背单词的这一过程中,楼主认为枯燥和乏味是什么大的问题。实际上,完全投入背单词的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舒服,不快也不慢的那一种,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感觉。如果不是每天坐的时间太久会引起腰酸脖子疼,楼主相信自己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
-------------------------------------------------
补充一下楼主用到的每日任务计划表
日期___1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7
新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一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二遍_______1~7____8~14__15~21__22~28__29~35__36~42
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8~14__15~21__22~28
日期___8______9_______10_____11_____12_____13_____14
二遍__43~49||
三遍__29~35__36~42__43~49||
四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日期___15_____16______17_____18_____19_____20_____21
五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
楼主提到的杨鹏17天GRE电子书的verycd下载地址,楼主背诵的方法大部分都是参考这本书里的学习经验,特别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背诵计划表的那一部分:
http://www.verycd.com/files/863af0bfb3fbb6a560c20bed67c993405386664
---------------------------------------------------
说一下楼主在背单词之前做的准备吧。
楼主拿到单词书之后并没有立即动手开始背单词,因为楼主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
楼主在正式背单词之前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要背单词的话,听说读写,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才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效率?
楼主回顾了一下自己初高中学习英语经验,无一例外地发现,如果采用抄写的方法,不但不配合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口号不说,楼主的右手很有可能因为抄到抽筋而落下颤抖不已不能自已的后遗症。如果在短时间内对3300个单词每一个认认真真地抄写十遍,楼主必然会口吐白沫,抽搐不已,经脉逆流,走火入魔。楼主只是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而已,所以不想在这种小事上面搭上一条人命。
再者,在楼主关于背诵的悲惨的童年记忆里,抄写的方式并不比朗读高效,因为楼主想起了自己初中被迫抄课文的过程,楼主深刻得记得自己可以用一个小时背过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但是相同的时间里自己最多抄写这篇课文3~4遍,完全谈不上背诵。
此外,楼主考虑到自己体力有限,一个星期没完没了的抄写难免受罪,楼主是懒人,所以抄写是楼主最先放弃的记忆方式。
其次是听录音,楼主认为这是最懒的一种记忆方式,对声音过耳不忘的同学大可一试,但是前面提到过了,楼主对声音的记忆不够敏感,别人说到的关键字即便自己复述好几遍也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这一条也只能作为巩固加强或者万不得已的紧急复习方式保留下来。
楼主分析过自己的强项,楼主的兴奋点在于对图形符号的记忆非常好,也就是看的能力。其次是楼主自己说过的东西,楼主做课堂问答时说出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可以在一星期以后的任何时候回想起来,一字不差。
因此,楼主决定在单词的背诵过程中完全不采用抄写的方法,改用朗读+观察的方式,在背诵的过程中按自己的特点不断地改进。实际上,楼主非常感谢自己没有盲目地进行抄写背诵,看+读+想的方式确实在日后的记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楼主对背单词的经验之一就是:不要抄。尽管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会手痒,但是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本能的愿望,不能让自己一开始就太爽了。
楼主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要选择朗诵+看的方式背单词,那么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比较适合。
供楼主选择的有自己的家里、寝室、教室和图书馆。
楼主首先排除掉的是自己的家里,因为按照楼主往年的经验,暑假在家的条件太好,有一张又软又大的床铺,空调24小时开着,每天从晚上11点睡到早上11点,剩余的时间又究竟有多少用在学习上,这一点楼主自己心知肚明。楼主是个十足的懒人,这本单词书寒假的时候就带回去过,当时只看过两三个单元,这是楼主不选择家里的主要原因。
楼主认为家里的舒适条件只适合自制力教强的童鞋们学习。楼主太懒,所以楼主只好忍痛放弃了自己家的优越条件。
其次是教室和图书馆,众所周知,这两个地方非常之脏乱差,特别是教室,考研教室的环境简直堪比学校之食堂,加之暑假开放的教室非常有限,考研的人又特多,于是这两个地方显得格外拥挤。你根本没办法挑选坐在你邻座的内位同学是谁。
遇到极端的地形,前面可能有一对情侣亲亲抱抱,后面一家伙的山寨手机没完没了的打雷,然后斜前方坐了一个小美女——楼主平日里圣贤书读的不多,但是这个时候什么生命渺小,人生苦短,青春易逝,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类的大道理就全部自动跳出来说服楼主珍惜生命远离词汇了。楼主坚信自己没那么强的定力抵御那么多的干扰和诱惑,书往手边一摊,说,爷不看了,然后找个游泳池游泳去了。
即便是和自己认识的人一起去自习,楼主依然认为那样的自习效果对我而言不会很好,好一点的情况是你23课背得正爽或者正抓狂着呢,对方屁颠屁颠地一路小跑过来问你什么时候去吃饭,糟的可能这哥们这几天正准备休息休息,抱一电脑过来自习,然后就别背单词了,两个人搁那看电影吧。
另外,楼主最初认定的背单词的方法是需要大声的朗读的(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如果注意力足够集中的话,认真地看单词和大声朗读的效率差别并不明显),楼主脸皮相当的薄,做不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大张旗鼓地跑到教室里面去进行扰民行为,所以最终舍弃了学校特别留置的空调教室。
最后鉴于楼主的寝室已经肮脏到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步,所以楼主果断向隔壁寝室的哥们借到了寝室钥匙,同时借了某同学的小风扇,不分昼夜地蜗居在隔壁寝室里,短信告知过家人朋友后果断关机,电脑锁进保险箱,确保一周之内没人能通过正常渠道找到楼主,然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背单词了。
说实话,楼主非常感谢自己为自己营造出的这么一个完全自我和自由的空间。楼主属于异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走神的类型,由于这样一个空间里完全只有我一个人,几乎没有外界干扰,所以楼主的精神力前所未有地集中起来。
楼主认为一个相对干净、简单、不受打扰且自我的空间非常适合集中注意力,适合自己提高注意力的环境是高效背诵单词的基本保证。
楼主做的第三个假设是,楼主可以通过看一眼单词的大体形状脱口而出一个单词的读音,楼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后背单词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每一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说完全脱离抄写的过程。
楼主坚信这也是日后做阅读时的必备素养,所以楼主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多思考。
接下来清点一下楼主背单词时用到的全部家当吧。
1、单词书一本;
楼主用的是俞洪敏的考研词根+联想。楼主专门就此书询问过书店的肚腩大叔,大叔当时非常牛逼地挺着7个月大的大肚子向楼主推荐这本书,据了解这此书是全宇宙考研英语词汇销量最好的武功秘籍,堪称饱受考研英语迫害的莘莘学子的又一福音,本书去简增繁,附赠录音cd一张,朗读者声音高亢、用情深切,酒足饭饱之余当做音乐播放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简直是物超所值。
楼主听完这些介绍后当即决定买下一本,后经实践证实这本书确实是很有效的一本,因为49课的记忆内容分得十分清楚,有一些背单词的简易记忆法也非常有效,极端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缺点是书里面的重点单词只是在斜上角标记了一个小小的星号,没有某些单词书那样的分频划分,楼主在同学那里看到了一本可以分频记忆的单词书,具体叫什么忘了,是一本海文听讲座赠送的词汇,楼主认为那本书也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没有把考研词汇的所有5500个单词完全罗列出来,因为考研大纲中包含有apple、university、grandmother等一系列高中熟词,楼主认为如果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加入这些单词的话,虽然乍看之下认识的单词多了,却不利于记忆生词,这样的记忆方式浪费时间不说,还会使记忆的效率大打折扣,另外,5500词相对于3300词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
2、IC卡一张;
楼主用的主要记忆工具就是这张IC卡了,这张卡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太花哨,不能太脆弱,最好就是白板一张,其它的可以使用蓝色的或者绿色的,不要用那种容易让人烦躁的颜色,比如说凌乱的、红的、黄的(关于IC卡,其实很多卡的印刷并不是很牢固,可以用沾水的蓝色的那种钢笔橡皮反复擦拭制成一张完全洁白的IC卡)
楼主采用的是不抄写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体力劳动都是一只手按着这张卡片在单词书上移动。IC卡的主要用法就是遮住单词回想它的意思,以此作为检验每个单词的记忆程度的方法。
此外,楼主认为用空白IC卡遮住下方单词的时候更适合于集中注意力在这一个单词的词形和释义上,所以楼主每次背单词的时候都会遮住下一个单词以加强对这个单词的集中度。
3、铅笔一只;(8.19订正)
铅笔主要用在标记单词上。
因为楼主在每一页记忆中要求每个单词都能够完整地记忆起来,所以楼主标记的单词都是在复习一课时遗忘掉的单词。楼主认为那些第一次以课为单位复习的过程中一眼就认出来的单词代表着已经暂时清楚地“记住了”的单词,这时候是没有必要过多地复习这一部分的。反而,这样做会使自己变得非常累,增加自己的负担。
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一部分的陌生单词着重复习,而不是把时间飞散在“每一个”单词上。
楼主使用的标记方法是画正字,楼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明确每个单词的陌生程度,越是陌生的单词越是应该加大记忆的强度。楼主认为仍然会有一小部分顽固的单词在楼主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认真过完这本书后不认识,所以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楼主可以方便地筛选出那些始终记不住的顽固派。
4、橡皮;
橡皮主要是用来擦掉一些一开始觉得很难记但是重复一遍后发现就那样记住了而且记得很牢靠的单词的标记符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每日的复习量。
5、手表一只。
主要是用来看时间和计时,因为楼主一开始也是尝试性的进行7天单词背诵,需要对时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把握。楼主在这里并没有使用手机,因为楼主觉得自己会忍不住去看手机有没有未读短信(短信综合症吧=。=)。
手表的好处就在于它不能上网不能来电不能短信,这样一般不会产生什么联想,不会分散注意力,对背诵的影响很小。另外,楼主不知道自己这么认为对不对,楼主觉得,一旦确定了一页的时间是5分钟(等),那么看表反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例如,如果背诵的时间小于5分钟,那么肯定会很高兴,使得大脑更加兴奋,因为自己更加有效地背完了一页;如果背诵的时间超过了五分钟,那么则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使得注意力得到改善,提高效率。
接下来分别说一下楼主背单词的几天里的一些体会和遇到的一些困难。
由于楼主第一天不知道怎么背单词较为高效(只是淘汰掉了抄写),所以最先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的方式,有点类似于中学的时候背课文,每个单词只要能够盖住意思背出来解释,那么就算一个单词合格了。
楼主第一天速度较为一般,加之前面的单词大多比后面的熟悉,所以只能说尚可,总结下来可能和刚开始不太适应有很大关系。
楼主第二天背诵的方式也是朗读回忆,和第一天没大不同,但是感觉效率要高一些,可能经过了第一天的适应,对背单词的过程已经较为熟悉了。(这不是楼主进入状态快,实际上,楼主觉得不管是谁,一天把400~500个单词背上两遍,应该都会很快适应)
楼主自己的体会是,出声朗诵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记忆力很容易集中,又几乎不用动脑子,类似于以前语文背课文时候的死记,效果也不错,简直是太懒的背诵方法了,唯一欠点儿的是喉咙受苦,到第三天的时候可能会疼到不想说话,金嗓子喉宝都不顶用。如果每天单词量较少的话,朗读不失为背诵单词的首选。
楼主背单词时比较害怕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单词过分重复了,本来没有必要反复来回读这么多遍,或者记忆力不济,读了这么多遍了过一会回过头看还是会忘掉,那怎么办?
楼主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是,刚接触到单词的那一遍注意单词的时间很短,大概1~3分钟一页,然后复习,每个单词停留的时间约为十几秒,遇到了会的直接过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复习那一页的内容的过程上,对复习过程中不会的单词逐个强化记忆(以一页为单位重复复习),直到全部单词能够一遍记忆出来,跳至下一页单词。
因为按照杨鹏的理论,看完一页是一定要进行复习的,要确保每页的内容自己可以完全记住才可以进入下一页,所以楼主的思维是这样,如果确保每页的内容可以完全记住,那么就不必拘泥于第一眼粗记的时候那个单词没有记住,因为记住的单词很可能在复习那一页内容的时候忘记掉,反而不如把记忆的过程放到一整页里面去。
楼主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是,第一次看单词的时候自己是很难辨别哪个单词记住了哪个单词记不清的,因此需要有办法确定到底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如何,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记自己记不清的单词上去,而不是早已经记过好多次看一眼立刻可以想起来什么意思的单词。
此外,连续地重复一个单词,比较容易走神,而且没办法确定自己究竟有没有记住那一个单词。一般人的瞬间记忆都是几十秒,差不多是过一页的时间(考研单词一页大概10~15词的样子),然而如果只是不断地重复一个单词的话,只需要5、6秒时间,有可能调动的只是瞬间记忆的能力,没办法达到检验自己是否记住的效果。
在之后背完一课的复习过程中,楼主采用的是遇到不会的单词标记出来的方法(这里订正一下,上面铅笔的用途那里写错了,是楼主的错= =|||)。记不起来的单词需要标记出来,这样可以筛去已经记得的或者记忆较为清晰的那些单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没能记住的单词上面,不在没有必要的地方下功夫。
上面说到,楼主最初的背诵方式是朗读,类似于中学时期背课文的方式,所以每天需要朗读出来的单词量非常之巨大。这使得楼主在背诵的第三天已经几乎没办法用嗓子了,于是转而纯粹使用看的方式记忆单词。
由于突然更换了背诵的方法,使得楼主当天最初的两课非常的不适,好在那时候楼主已经基本上戒掉了抄写的习惯,而且经过前两天的适应,记忆力能够较好地集中起来了,所以纯粹看的时候也不是很难过。
楼主当时想,如果只是看的话,记忆的效果肯定不如朗读的方式好,因为楼主不是过目不忘的神人,不然也不用这样费神于背单词的过程中了。
于是楼主决定针对自己的特点,对背诵的过程做一些调整。
楼主之前的朗诵背诵是在复习一页的时候遮着单词凭借声音的感觉回忆每个词的词义,楼主临时决定把这个过程提前一些,也就是说第一遍看陌生单词的时候、看过词义之后就立刻用卡片遮住解释、只留下纯粹的单词进行回忆(第一次看单词的时间还是要求要短,回忆起来了就成,不然会使得整体耗时非常的长)。
楼主分析自己的记忆长处在于对图形的记忆,而一般阅读的时候虽然会在心中默读词义,却不如朗读的效率高(有点类似于朗诵,但是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分神)所以并不适合楼主进行记忆。
此时楼主受到词汇书插图的启发(一般有插图的词汇相对于没有插图的词汇容易记忆得多),决定将每个单词的词义(也就是那几个汉字)想象成以词义为主体的图像。
单纯这么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比如某单词的意思是“善良的”,那么楼主就将“善良的”三个字的形状当做图形储存起来,遮住词义的时候就绞尽脑汁地回想“善良的”这三个字的形状,而不是让自己在心中“xxxxxx,善良的”这样地默念。
楼主这样尝试之后反而觉得效果很好,因为“回想图形”的方法可以用楼主最擅长的图形记忆来记单词,而且调动起来了大脑,让大脑去回忆那一个单词。楼主虽然不明白这样做可以有效记住单词究竟基于什么样的原理,但是事实上却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楼主的记忆速度,“图形回想”的方法在后来的过程中就再也没有被楼主放弃过,而后结合朗读的方法衍生出来的“读+看+想”的方法(在下面回答某同学问题的时候也有提到过)使得楼主第七天的记忆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楼主7天计划的第5、6天正值周末,很多同学都回来寝室上网看视频打游戏聊天,对楼主的干扰很大,导致楼主那两天的任务没有能够顺利地完成(一是沉不下心来,二是效率低下)。
楼主第5天的任务只背了4课,第6天则背了5课,总共落下来5课内容,于是楼主被迫对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调整。
楼主第6天的时候可以选择的复习计划有两种,一是接着上一天剩余的课程继续背,但是那样做会比较麻烦,例如必需对整体计划进行较大的调整,使得计划符合后来的背诵进度;而且复习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有的时候只用复习4课,有的时候却要复习7课,不是很均匀;此外,楼主考虑到最后两课的内容可能相对于前面的几课好记一些,而这样改动的话必然使得最后一天的单词量少于前面7天,所以最后决定使用另外一种应急计划。
(楼主觉得,背诵的第一天应该明确一个量,就是自己一天可以记忆多少个生词。如果说自己制定的计划任务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的词汇量的话,应该尽早对计划进行调整,不然后面可能会使得复习表变得非常凌乱,经常需要补前一天缺掉的内容,或者不断地修改计划表,这样都是很不利于自己背诵的恒心和信心的。)
楼主想到的第二种修改方案是,暂且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缺掉的课程(33~35、41~42)在背完全部课程之后再进行记忆。
楼主认为这样的应急方式很适合短期背诵中中后期因为某些因素而丢掉几课的同学,因为按照楼主的一些切身体会,杨鹏的方法虽然要求定期复习,但是实际上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复习时遗忘的单词量差别并不大(只是用在应急的时候,不要以此为借口把当天的复习任务拖到后一天,这样做会导致整个计划乱作一团),也就是说,只要这几课在差不多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5天的时候复习,在后面更长期的复习中,这几天并不十分吻合艾宾浩斯曲线的差别对记忆的影响并不明显。
基于此,楼主针对自己的特点修改了背诵计划表(仅仅从第5天开始在原有计划基础上略行调整):
日期___1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7
新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__43~49||
一遍__1~7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__43~49||
二遍_______1~7____8~14__15~21__22~28__29~32__36~40
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8~14__15~21__22~28
日期___8______9_______10_____11_____12_____13_____14
二遍__43~49||_31~33
三遍__29~35__36~42__43~49||_41~42
四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补缺__31~33、41~42
复习__41~42(33~35正好吻合29~35的第三遍复习内容,第九天41、42也是如此)
日期___15_____16______17_____18_____19_____20_____21
五遍__1~7____8~14___15~21__22~28__29~35__36~42__43~49||
复习__31~33、41~42||
这样整张计划的变动就显得不是很大了。
楼主提出自己修改计划的例子的目的是,背单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使得自己没办法完成预定的计划,这时候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对背诵表格进行调整了。对于长期计划的同学,比较适合重新制表每课推迟的做法;但是短期的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比较多,也比较巧,不必大费周章地对自己每天的计划重新安排。
说一些个人的经验体会吧
1、不要抄写。
我想大概只有像曾经的我这样基础特别差的人才会选择抄写背诵的方式吧。
还是那句话,抄写是效率很低的一种方式,因为抄写时注意力全部分散到单词的拼写顺序上去了,而我们背单词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记住单词的含义,将单词和词义之间联系起来,这就与最初记忆单词的目的相背离了。而且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让人疲劳,令人厌烦背单词的过程,相信很少有人能够气定神闲地坐在书桌前摊开一本书神情自若地从早到晚连续抄写10个小时。
我也问过不少英语学得比较好的人,他们几乎都是不抄写的单词的。他们一般都是读或者看,唯一用笔抄单词的时候往往是为了巩固记忆而把一些特别容易忘掉的单词摘录出来,用以日后单独记忆。
2、专心做一件事。
楼主是一个很懒的人,不习惯早起,不喜欢早睡,中午往往还要补觉。楼主总结自己最终可以半个小时看一课的原因之一是不看完一课不干别的事情。在每一课的背诵过程中,不管是接水上厕所还是发短信打电话,都会占用掉很大的一短时间(想想吧,背一课只要30~45分钟,却要用3分钟收发一条短信,还要用一部分注意力去留心又没有新短信进来)。楼主倾向于认为每课的内容相当于一个整体,散记的效果是很差的,最好还是背完一课再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不要散漫。
3、那个单词究竟值不值得你重复这么多遍。
第一次看单词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因为过多的、单调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个汉字看久了就会变得不认得。背单词也是这样,过多的重复过程中你并没有办法分辨那个单词究竟有没有被记住,因为短期重复的过程中用到的都是人脑的暂时记忆功能。
楼主的做法是把更多时间分散到循环中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一页内容的复习上面去,不要过分强求自己第一次看就可以记住所有的单词。这样做的好处是复习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自以为不熟悉”的单词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而一些看上去很简单的单词却很难被记下来,于是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重新分配时间,把更多精力用到不熟悉的单词上面去,而分配较少的精力在熟悉的单词上。
4、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对楼主来说最适合的环境是一个不容易受外部打扰,而且不容易被周身环境所影响而分心的环境。楼主最终敲定的地方是同学的寝室,一是环境比较熟悉,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二是同学回家后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除了台灯什么东西都没有,而楼主背诵所用到的工具也比较少,所以桌面一直比较简单,不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
楼主觉得,环境对记忆的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相对干净、简单、安静、自由的空间非常必要,而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确实是因人而异,所以按照自己的偏爱找一个适合的环境就好。
5、良好的音标基础。
既然好多同学提到这个了,那么就在这里集中讲一下了。楼主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发觉,标准发音是缩短单词记忆时间所必不可少的。楼主现在记单词的过程中已经几乎不记单词的写法了。楼主认为单词的记忆应该集中在词与词义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完全正确的拼写,也因为英语是一种很标准的拼音语言,很多单词只要能够读出来,就可以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出正确的单词,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特别注意单词的拼写问题。反之亦然,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单词、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拼写读出来,然后回忆起词义,更加熟悉的单词甚至看一眼就可以记忆起来,相信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有人通过单词的拼写顺序去回忆单词,所以,过分地将精力集中在拼写上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如果真的觉得自己音标学的很差的话,不如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练起。
英语的音标是英语学习最基础的一部分,掌握发音规则后背单词确实可以省事很多。
建议音标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从基本音标练起,对照着网上的录音纠正自己的发音,相信快速记住几十个简单的符号应该不成问题。接下来可能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对照着单词书(一般都有音标)和录音纠正自己的发音,也就是跟读,有条件的话可以找MP3录下来放给自己听、体会自己和录音的差别,然后纠正,这一部分的单词不用太难,甚至初中、高中学过的单词都可以,主要是培养发音的感觉、体会单词拼写和发音的关系。之后就可以找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练习视读了,看看能不能凭音感把单词读出来,然后对照标准录音或者音标比较一下自己的读法,看看是不是相同或相似,基本上60~80%的生词可以视读出来就算是成功了,这时候再去背单词就方便很多了。楼主也是在纠正好发音之后的一些不成功(也就是以前以抄写为主的时候)的词汇背诵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单词没有必要抄写的,因为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完全可以凭音感拼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