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威《从<倾国倾城>谈到<龙门客栈>》
从《倾国倾城》谈到《龙门客栈》
毛威
《倾国倾城》影片是一部拍摄相当认真的大制作,举凡服装、布景、道具,各部门都经过慎密的考证。而挑选演员方面几费周折。因此,当影片完成需要进行配音工作时,我的责任也非常重,几个重要的角色的幕后配音人选,也是经过导演在十数位配音员中挑选出来的。这其中也曾经过试音、排练、最后决定的配音人选是:
慈禧太后——由红薇担任。因卢燕的音质娇弱,有几场戏她的演技无懈可击,可是在语调方面总觉得不够威严,红薇姐则集多年演戏经验,将慈禧的蛮横刁钻,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说与卢燕的演技,相辅相成。卢燕以该片获得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她在得奖后,特别写了一封谢函,由我转给了红薇姐,非常感谢她的协助,才有此荣誉,有此可见,老一辈的演员皆怀有虚怀若谷的美德。
光绪皇帝——由狄龙饰演。过去狄龙的影片都是我代他幕后配音,因他生长在香港,当然不可能说得一口标准的语音,尤其《倾国倾城》是需要道地的北京话,一些宫廷里的习惯语,若非生长在北京的人,很难达到导演要求的水准。所以他在拍摄前后,一直和我研究剧中对白。记得有一场戏慈禧太后逼迫光绪装病让位的情节,最后光绪声泪俱下的哀求慈禧的对白,我和他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才吻合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他有赵玲芝配萧瑶演的珍妃,王玫配恬妮演的李姐儿和凌波演的皇后。
姜大卫也是一位极富天才的演员。他由于生长在戏剧家庭,从小即受到环境的感染,领悟力也特别高。他的第一部戏《游侠儿》,本来是由他自己配音的,那时他尚未能承担重任,成绩不如理想(后由宗华代配)。可是在《倾国倾城》片中的寇连材角色,却是由他自己配录的。因为我们曾试过许多配音人员,都无法表达出他饰演角色的“真”。因此,最后决定由他自己配录,成绩非常的好,整个角色很突出,也可以说是全片最成功的一个。这也说明如果代替配音的人员选择不适当,反而会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有些能亲身配音的演员,除了万不得巳,或者在时间、工作等环境不容许之下,是不轻易请别人代为配音。如果负责挑选配音员的领导人的判断力太差或经验不足,也会破坏整个的演出成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一些大场面的配音工作,比如《十四女英豪》的战争场面,需要厮杀、刀剑、战马、人声、战鼓等混合血战镜头,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都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决不可混淆不清。还有电影《天网》中的一场警方捉拿枪匪的一场戏,临时演员有数千人围看,这场戏需要表现的有群众声,枪战,话筒中警方喊话声,匪徒拒捕打斗声,其他汽车喇叭声,男女惊叫声,中枪痛苦声,群众很清晰的对白等等,要在一分钟的画面中表露出来,当然也需要层次交代清楚,气氛适当表现。像这种场面的配音,我有时一段要用四五条声带,把它综合在一起,声音的强弱、主题的突出,都需要经过一番设计和特有的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拍摄电视戏剧,利用现场同步录音的方法,但是在强调某种需要的声效和对白时,也需要在配音室重新配制。
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这部影片确曾轰动一时。我当时负责该片的化妆造型及美术陈设设计工作。最后该片拍摄完成后我又负责首次配音工作。一方面我替石隽酌录对白,王玫替上官灵凤幕后配音。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事了。因为当时上官灵风、白鹰、徐枫、石隽、田鹏等皆是“联邦影业公司”的新人,对配音毫无经验,而且《龙门客栈》的对白,胡金铨注重简短扼要,与一般电影导演所要求的不尽相同,那怕一声“是”,或是一句“快走”,都需要配音人员反复练习至导演满意为止。因为虽然只有一二个字的对白,但角色的身份,环境、情感,都要适当的表现出来,反而比长篇大段的对白更难藏拙。所以,在历年来的训练演员及配音员的课程中,我都一再要求演员们无论是在演戏或配音时都要做到“心里有”,也就是你所念出来的对白是从你内心里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从嘴里把台词读出来就算了。这样,不但观众不能受到你所饰演的角色的感染,反而使观众感觉到不如自己直接去读剧本还了解得更深刻些。
无论演戏也好,配音也好,感情的投入是很重要。
毛威
《倾国倾城》影片是一部拍摄相当认真的大制作,举凡服装、布景、道具,各部门都经过慎密的考证。而挑选演员方面几费周折。因此,当影片完成需要进行配音工作时,我的责任也非常重,几个重要的角色的幕后配音人选,也是经过导演在十数位配音员中挑选出来的。这其中也曾经过试音、排练、最后决定的配音人选是:
慈禧太后——由红薇担任。因卢燕的音质娇弱,有几场戏她的演技无懈可击,可是在语调方面总觉得不够威严,红薇姐则集多年演戏经验,将慈禧的蛮横刁钻,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说与卢燕的演技,相辅相成。卢燕以该片获得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她在得奖后,特别写了一封谢函,由我转给了红薇姐,非常感谢她的协助,才有此荣誉,有此可见,老一辈的演员皆怀有虚怀若谷的美德。
光绪皇帝——由狄龙饰演。过去狄龙的影片都是我代他幕后配音,因他生长在香港,当然不可能说得一口标准的语音,尤其《倾国倾城》是需要道地的北京话,一些宫廷里的习惯语,若非生长在北京的人,很难达到导演要求的水准。所以他在拍摄前后,一直和我研究剧中对白。记得有一场戏慈禧太后逼迫光绪装病让位的情节,最后光绪声泪俱下的哀求慈禧的对白,我和他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才吻合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他有赵玲芝配萧瑶演的珍妃,王玫配恬妮演的李姐儿和凌波演的皇后。
姜大卫也是一位极富天才的演员。他由于生长在戏剧家庭,从小即受到环境的感染,领悟力也特别高。他的第一部戏《游侠儿》,本来是由他自己配音的,那时他尚未能承担重任,成绩不如理想(后由宗华代配)。可是在《倾国倾城》片中的寇连材角色,却是由他自己配录的。因为我们曾试过许多配音人员,都无法表达出他饰演角色的“真”。因此,最后决定由他自己配录,成绩非常的好,整个角色很突出,也可以说是全片最成功的一个。这也说明如果代替配音的人员选择不适当,反而会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有些能亲身配音的演员,除了万不得巳,或者在时间、工作等环境不容许之下,是不轻易请别人代为配音。如果负责挑选配音员的领导人的判断力太差或经验不足,也会破坏整个的演出成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一些大场面的配音工作,比如《十四女英豪》的战争场面,需要厮杀、刀剑、战马、人声、战鼓等混合血战镜头,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都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决不可混淆不清。还有电影《天网》中的一场警方捉拿枪匪的一场戏,临时演员有数千人围看,这场戏需要表现的有群众声,枪战,话筒中警方喊话声,匪徒拒捕打斗声,其他汽车喇叭声,男女惊叫声,中枪痛苦声,群众很清晰的对白等等,要在一分钟的画面中表露出来,当然也需要层次交代清楚,气氛适当表现。像这种场面的配音,我有时一段要用四五条声带,把它综合在一起,声音的强弱、主题的突出,都需要经过一番设计和特有的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拍摄电视戏剧,利用现场同步录音的方法,但是在强调某种需要的声效和对白时,也需要在配音室重新配制。
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这部影片确曾轰动一时。我当时负责该片的化妆造型及美术陈设设计工作。最后该片拍摄完成后我又负责首次配音工作。一方面我替石隽酌录对白,王玫替上官灵凤幕后配音。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事了。因为当时上官灵风、白鹰、徐枫、石隽、田鹏等皆是“联邦影业公司”的新人,对配音毫无经验,而且《龙门客栈》的对白,胡金铨注重简短扼要,与一般电影导演所要求的不尽相同,那怕一声“是”,或是一句“快走”,都需要配音人员反复练习至导演满意为止。因为虽然只有一二个字的对白,但角色的身份,环境、情感,都要适当的表现出来,反而比长篇大段的对白更难藏拙。所以,在历年来的训练演员及配音员的课程中,我都一再要求演员们无论是在演戏或配音时都要做到“心里有”,也就是你所念出来的对白是从你内心里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从嘴里把台词读出来就算了。这样,不但观众不能受到你所饰演的角色的感染,反而使观众感觉到不如自己直接去读剧本还了解得更深刻些。
无论演戏也好,配音也好,感情的投入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