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Neil Gaiman读者见面会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去作家的見面會。
去完了的感覺就是:完全不虛此行!
Neil Gaiman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包含的範圍非常廣。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作者,他總有新的創作動机和新的構思。這對于他的讀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一次的座談會是為了他的《美國众神》出版10周年而特別举办的,所以主題自然是圍繞著這本書和即將開拍的電視劇,當然,期間所談到的話題是遠不只這些的。
這次座談會的地點在比弗立山的Saban Theater。去的時候我還在想,不要提前太早去吧,要不然去門口取了票也沒別的事干。誰知到了以后就傻眼了,人們的熱情完全超出我的預料,排隊取票的隊伍長的都見不到尾了。我整整排了一個小時才拿到票。進到劇場后,憑著我的票領取了Neil親筆簽名的10周年版《美國众神》,匆匆忙忙找到自己的位子(很靠前,我很開心),主持人和Neil本人就上場了。
Neil和我印像中的一模一樣,精瘦,一頭亂卷髮,全身黑,風度迷人,聲音沉穩,幽默感十足。主持人一開場先問的是Neil在美國的生活感受。大家都知道,他1992年从英國移居到美國,之后就將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當然,移居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講了很多這些年所遇到的culture shock。比如,美國人冬天把車停在結冰的湖上,這一點讓他很恐慌。再比如,在网絡沒有普及之前,他只能靠訂閱英國報紙來了解家鄉的新聞,而報紙从英國運到美國,大概要三周時間,所以他看到的都是舊聞。(他說:當時得知托尼.布萊爾當了首相還真是震驚啊!)不過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細節給他之后的創作帶來了無數的靈感。至于他為何要選擇來美國居住呢?照他的原話說,是因為“感謝你們當時的總統(老布什),我當時掙的美金在英國可以說是一文不值。你們知道嗎,我在美國買第一所房產的錢,在倫敦連一個停車位都買不到!而且我的書太多了,我當時的家就像電影《Coraline》一樣。我需要一個大房子來存放我的書。”
說到《美國众神》,他講了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本來書中有一個神是他捏造出來的,沒有真實的根據,然而Wiki卻把他的書作為引用,將此神做成了詞條。這讓他很得意,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新的神。而且他說,他寫這本書時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定就是:無論書中的神有多離譜,管他是埃及還是古羅馬,只要他能找到那些神存在在美洲大陸的證據,他就寫。至于書中的主角,他認為影子不是一個容易寫的角色。他曾嘗試著用第一人稱寫,可是他發現影子不是太講話的人。他說,所有的故事起因都是一樣的,都是某個人想得到一樣東西,或者是一個目標,但是影子什麼都不想要。這也給他造成了不小的難題。所以他形容寫作的過程就有如一次坐禅的經曆,他常常在有和無的境界糾結。有讀者提問,說10年過去了,他會在書中加些什麼樣的新神呢?Neil第一個就提到社交之神(God of Social Networking)。他贊嘆設交网絡的發達,速度之快,得以讓他在沒有宣傳,沒有海報,只用Twitter和Facebook就能讓這次座談會成功举行。但是他也不無擔憂,他說,如果有人發明出來比Twitter更方便更好用的東西,三周后,Twitter就會成為過去。想想My Space之神現在的心情和處境吧。說到即將開拍的電視劇,他說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演員找准確,不能把黑人角色換成白人。大家也深以為是。
之后還進行了讀書環節。Neil自己讀了書中舊金山的一段,然后又上來一個女演員和主持人配合讀了第一章的一段。聽他的英國口音讀書感覺真是太贊了。
最后就是最開心的Q&A部份了。讀者的問題包括:他是怎麼開始寫《美國众神》的?Neil答:靈感來自于一次由美國飛往冰島的飛机上。他說到這里還順便調侃了一下Björk(她就像一個四歲小孩,但是卻什麼都知道!)他最喜歡的老師?Neil答:一位美國的英文老師,在他13歲的時候。那位老師在教室后面的書架上放了很多自己的科幻小說,全班除了Neil沒人去讀。于是Neil和這位老師就建立了特殊的友誼。不過那個老師也給過他最壞的忠告。他那時常去英文比賽,常拿獎,可是那位老師說:“Neil,我是打過越戰的。我給你一個忠告:做人別太招搖(Keep your head down)”。他怎麼看待書評?Neil答:早都不在乎啦。記得他出第一本書時,某報紙說:“這本書很好。就是有點貴。”Neil就傻乎乎地跑去對出版社說:“他們說我的書太貴!你們要降价!”于是此書再版時,价錢就降了一磅。可是報紙卻沒有提到此事!他給《Doctor Who》寫劇本的感受?(太激動了!全場听到這個問題都歡呼了!我感動死了!DW粉無處不在!我不是LA唯一的一個whovian!)Neil答:他3歲就開始看《Doctor Who》啦。他把里面的所有星球物種都背得滾瓜爛熟了。他都知道Dalek看不到紅色,為此還擔心了很久。當Steven Moffat接手此劇后,他心里巴不得立馬寫劇本給Steven,但是就是糾結著說不出口。然后倆人見了面吃了飯他還是不好意思提起此事,其實那時他們彼此都心知肚明。最后,作為蘇格蘭人的Steven憋不住气了,采取了主動:“Neil,你知道我接手DW了,我知道你想寫DW,我就問你一句:你倒底要不要寫啊?”Neil赶緊像母鸡啅米一樣地點頭。哈哈。他說他這一輩子,一共就有兩次“我是上帝”的瞬間。一次是80年代第一次使用語音轉換机,另一次就是他這次在《Doctor Who》的劇本里寫出“Tardis interior”兩字的時候。啊!听到那一段我整個人都熱血沸騰了。然后還有其它問題。總之Neil的風趣幽默真是讓人無法抗拒。喔,對了,他特別提到他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他非常喜愛《西遊記》。他得知國內沒有出版他的童話書時,感到很奇怪,就跑去追問。人家告訴他:“XX部說,你的童話內容太黑暗,違反本國的道德傳統。不利于小孩成長。”他一听就急了,就非想在中國出版一本童話不可。然后他就寫了本熊貓打噴啼的童話,在國內出版了。哈哈!他當時表情可得意了,說“我就知道,他們不可能拒絕有熊貓戲碼的故事的!哼哼!”
座談會完了,全場起立熱烈鼓掌,都特別舍不得他走。Neil的個人魅力真是太強大了。他的談吐,他的頭腦,他的風度,他的才華,真是難得一見。我真的被他震到了。會家的路上就在想,世界上有這樣的天才, 是一件多麼值得慶祝的事啊!
于是廢話了這麼多,也帖些照片好了。沒多照,都忙著听他說話了。咳。
讀書ing
群讀ing
10周年版的《American Gods》。
簽名~
去完了的感覺就是:完全不虛此行!
Neil Gaiman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包含的範圍非常廣。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作者,他總有新的創作動机和新的構思。這對于他的讀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一次的座談會是為了他的《美國众神》出版10周年而特別举办的,所以主題自然是圍繞著這本書和即將開拍的電視劇,當然,期間所談到的話題是遠不只這些的。
這次座談會的地點在比弗立山的Saban Theater。去的時候我還在想,不要提前太早去吧,要不然去門口取了票也沒別的事干。誰知到了以后就傻眼了,人們的熱情完全超出我的預料,排隊取票的隊伍長的都見不到尾了。我整整排了一個小時才拿到票。進到劇場后,憑著我的票領取了Neil親筆簽名的10周年版《美國众神》,匆匆忙忙找到自己的位子(很靠前,我很開心),主持人和Neil本人就上場了。
Neil和我印像中的一模一樣,精瘦,一頭亂卷髮,全身黑,風度迷人,聲音沉穩,幽默感十足。主持人一開場先問的是Neil在美國的生活感受。大家都知道,他1992年从英國移居到美國,之后就將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當然,移居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講了很多這些年所遇到的culture shock。比如,美國人冬天把車停在結冰的湖上,這一點讓他很恐慌。再比如,在网絡沒有普及之前,他只能靠訂閱英國報紙來了解家鄉的新聞,而報紙从英國運到美國,大概要三周時間,所以他看到的都是舊聞。(他說:當時得知托尼.布萊爾當了首相還真是震驚啊!)不過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細節給他之后的創作帶來了無數的靈感。至于他為何要選擇來美國居住呢?照他的原話說,是因為“感謝你們當時的總統(老布什),我當時掙的美金在英國可以說是一文不值。你們知道嗎,我在美國買第一所房產的錢,在倫敦連一個停車位都買不到!而且我的書太多了,我當時的家就像電影《Coraline》一樣。我需要一個大房子來存放我的書。”
說到《美國众神》,他講了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本來書中有一個神是他捏造出來的,沒有真實的根據,然而Wiki卻把他的書作為引用,將此神做成了詞條。這讓他很得意,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新的神。而且他說,他寫這本書時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定就是:無論書中的神有多離譜,管他是埃及還是古羅馬,只要他能找到那些神存在在美洲大陸的證據,他就寫。至于書中的主角,他認為影子不是一個容易寫的角色。他曾嘗試著用第一人稱寫,可是他發現影子不是太講話的人。他說,所有的故事起因都是一樣的,都是某個人想得到一樣東西,或者是一個目標,但是影子什麼都不想要。這也給他造成了不小的難題。所以他形容寫作的過程就有如一次坐禅的經曆,他常常在有和無的境界糾結。有讀者提問,說10年過去了,他會在書中加些什麼樣的新神呢?Neil第一個就提到社交之神(God of Social Networking)。他贊嘆設交网絡的發達,速度之快,得以讓他在沒有宣傳,沒有海報,只用Twitter和Facebook就能讓這次座談會成功举行。但是他也不無擔憂,他說,如果有人發明出來比Twitter更方便更好用的東西,三周后,Twitter就會成為過去。想想My Space之神現在的心情和處境吧。說到即將開拍的電視劇,他說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演員找准確,不能把黑人角色換成白人。大家也深以為是。
之后還進行了讀書環節。Neil自己讀了書中舊金山的一段,然后又上來一個女演員和主持人配合讀了第一章的一段。聽他的英國口音讀書感覺真是太贊了。
最后就是最開心的Q&A部份了。讀者的問題包括:他是怎麼開始寫《美國众神》的?Neil答:靈感來自于一次由美國飛往冰島的飛机上。他說到這里還順便調侃了一下Björk(她就像一個四歲小孩,但是卻什麼都知道!)他最喜歡的老師?Neil答:一位美國的英文老師,在他13歲的時候。那位老師在教室后面的書架上放了很多自己的科幻小說,全班除了Neil沒人去讀。于是Neil和這位老師就建立了特殊的友誼。不過那個老師也給過他最壞的忠告。他那時常去英文比賽,常拿獎,可是那位老師說:“Neil,我是打過越戰的。我給你一個忠告:做人別太招搖(Keep your head down)”。他怎麼看待書評?Neil答:早都不在乎啦。記得他出第一本書時,某報紙說:“這本書很好。就是有點貴。”Neil就傻乎乎地跑去對出版社說:“他們說我的書太貴!你們要降价!”于是此書再版時,价錢就降了一磅。可是報紙卻沒有提到此事!他給《Doctor Who》寫劇本的感受?(太激動了!全場听到這個問題都歡呼了!我感動死了!DW粉無處不在!我不是LA唯一的一個whovian!)Neil答:他3歲就開始看《Doctor Who》啦。他把里面的所有星球物種都背得滾瓜爛熟了。他都知道Dalek看不到紅色,為此還擔心了很久。當Steven Moffat接手此劇后,他心里巴不得立馬寫劇本給Steven,但是就是糾結著說不出口。然后倆人見了面吃了飯他還是不好意思提起此事,其實那時他們彼此都心知肚明。最后,作為蘇格蘭人的Steven憋不住气了,采取了主動:“Neil,你知道我接手DW了,我知道你想寫DW,我就問你一句:你倒底要不要寫啊?”Neil赶緊像母鸡啅米一樣地點頭。哈哈。他說他這一輩子,一共就有兩次“我是上帝”的瞬間。一次是80年代第一次使用語音轉換机,另一次就是他這次在《Doctor Who》的劇本里寫出“Tardis interior”兩字的時候。啊!听到那一段我整個人都熱血沸騰了。然后還有其它問題。總之Neil的風趣幽默真是讓人無法抗拒。喔,對了,他特別提到他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他非常喜愛《西遊記》。他得知國內沒有出版他的童話書時,感到很奇怪,就跑去追問。人家告訴他:“XX部說,你的童話內容太黑暗,違反本國的道德傳統。不利于小孩成長。”他一听就急了,就非想在中國出版一本童話不可。然后他就寫了本熊貓打噴啼的童話,在國內出版了。哈哈!他當時表情可得意了,說“我就知道,他們不可能拒絕有熊貓戲碼的故事的!哼哼!”
座談會完了,全場起立熱烈鼓掌,都特別舍不得他走。Neil的個人魅力真是太強大了。他的談吐,他的頭腦,他的風度,他的才華,真是難得一見。我真的被他震到了。會家的路上就在想,世界上有這樣的天才, 是一件多麼值得慶祝的事啊!
于是廢話了這麼多,也帖些照片好了。沒多照,都忙著听他說話了。咳。
![]() |
讀書ing
![]() |
群讀ing
![]() |
10周年版的《American Gods》。
![]() |
簽名~
![]() |